资源描述
-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A 卷)
一、名词解释题(本题型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国民生产总值
2. 消费函数
3. 充分就业
4 经济周期
5. 菲利普斯曲线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30题。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将其英文字母编号填入答题纸上相应的空格内。每题1分,共30分)
1、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两部门的均衡是:( )
A: I=S; B: I+G=S+T;
C: I+G+X=S+T+M; D: AD=AS。
4、一般地说,通货膨胀会使( )。
A.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B.债权人受益,债务人受损;
C.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益; D.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受损。
5、在货币总量不变条件下,当物价上升,货币投机需求减少,利率上升,从而抑制投资需求和居民信贷消费需求,导致产出的下降,这种效应被称为( )
A. 净出口效应; B. 利率效应; C.实际余额效应; D.财富效应。
6、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原因之一是( ):
A. 随着价格水平下降,家庭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增加消费;
B. 随着价格水平上升,家庭的实际财富下降,他们将减少消费;
C. 随着价格水平下降,家庭的实际财富上升,他们将减少消费;
D. 随着价格水平上升,家庭的实际财富上升,他们将增加消费。
7、在LM曲线即定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 )。
A: 上移; B: 下移;
C: 不变; D: 无联系。
8、假设银行利率为6%,在下列几项投资中,投资者应该选择( ):
A.类投资的平均资本收益率最高的是2%;
B.类投资的平均资本收益率最高的是5%;
C.类投资的平均资本收益率最高的是8%;
D.无法确定。
9、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
A. 吸收的存款太多; B. 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 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 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10、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 ) .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B.缓和了经济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11、煤炭具有多种用途,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
A.家庭用于做饭; B.餐馆用于做饭;
C.供热公司用于供应暖气; D.化工厂作为化工原料。
12、假设边际储蓄倾向为0.2,投资增加60亿元,可预期均衡GDP增加( )。
A.75亿元; B.120亿元; C.180亿元; D.300亿元。
13、以下( )情况不能同时发生。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B.失业和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14、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 )。
A.降低工资; B.减税; C.控制货币供给量; D.解除垄断组织。
15.下列哪种情况下( ), LM曲线向右移动。
A.名义利率下降; B.总产量增加;
C.货币需求增加; D.货币供给增加。
16.某人由于工作转换而失去工作,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永久性失业。
17.消费者储蓄增加而消费支出减少则( )。
A.储蓄上升,但GDP下降; B.储蓄保持不变,GDP下降;
C.储蓄和GDP下降; D.储蓄下降,GDP不变。
18、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19、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
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
20、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
A.将人们取得的收入加总;
B.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加总;
C.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
D.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支出的货币价值加总。
21、如果LM曲线保持不变而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则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如何变动( )。
A:下降,增加; B:上升,增加;
C:下降,减少; D:上升,减少。
22、对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下列哪一项。(C )。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三种需求相同。
23、处于流动偏好陷阱中时,会出现下列哪一项。( B )。
A.货币需求无限小,货币政策无效; B.货币需求无限大,货币政策无效;
C.货币需求无限小,货币政策有效 D.货币需求无限大,货币政策有效。
24、有A 和B两个部门,如果前者的生产增长率和工资增长率都是3.5%,后者生产增长率为0.5%,而工资增长率为3.5%,这时全社会的工资增长率高于生产增长率而引起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属于(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惯性的通货膨胀。
25、假设没有预期到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这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引起下列哪一种情况。( )。
A.物价水平上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B.物价水平上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C.物价水平下降,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
D.物价水平下降,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减少。
26、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 )。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C.流动性偏好规律; D.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27、当经济达到繁荣时,会因( )而转入衰退。
A.加速系数下降; B.边际消费倾向提高;
C.失业存在; D.充分就业。
28、周期性失业是指( ):
A、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 )
B、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C、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D、由于经济中一些制度上的原因引起的失业。
29、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
A、经济决定理论; B、价格决定理论;
C、宏观决定理论; D、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0、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时,下列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
A 减少耐用品的购买; B 增加在银行的储蓄存款;
C 卖出手中持有的证券; D 从银行取出存款购买更多的证券。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型共10题。每题正确答案至少有两个,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将其英文字母编号填入答题纸上相应的空格内。每题2分,共20分)
1.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其中,经济增长的内涵为:(A、B、D、E)。
A.实际GDP及人均实际GDP增长; B.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
C.总产出增长率提高人均实际GDP增长; D.收入分配公平
E.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
2.具有自动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有下列哪些。(A.B.C.D)
A.所得税制度; B.政府的失业救济;
C.政府的福利性支出; D.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E.公债发行制度。
3.下列哪些因素引起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B、C、D、E)。
A.实际利率的变动; B.预期利润率的变动;
C.税收政策的变动; D.厂商风险意识的改变;
E.银行信贷的变化
4.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下列哪些情况。( A、B、D )。
A.利润所得者收入增加、工资收入者收入下降;
B.名义收入普遍上升、政府税收增加、公众实际收入降低;
C.实际收入普遍下降; D.刺激需求、增加产出;
E.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
5.政府支出在多大程度上挤占私人投资,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A、B、C 、D)
A.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 B.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化的敏感度;
C.支出乘数大小; 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
E.边际消费倾向。
四、计算分析题(本题型共3题。每题5分,共15分)
1.下表给出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收入(美元)
货币需求量(美元)
利率%
货币需求量(美元)
500
100
12
30
600
120
10
50
700
140
8
70
800
160
6
90
900
180
4
110
(1)求收入为700美元,利率为8%和10%时的货币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种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
(3)根据(2)作出货币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是怎样移动的?
2、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美元,C=90美元+0.8Yd,t =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3、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五、问答题(本题型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
1、用总供求模型画图说明70年代西方国家的石油危机所引起的滞胀。
2、2008年下半年开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扩展到主要的发达国家和我国,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应对经济危机,政府通常采用什么政策?
3、由增长核算方程可得出,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应有何作为?
4、用收入支出法作图并说明三部门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水平的条件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30题。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将其英文字母编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每题1分,共30分)
1.D; 2.B; 3.B; 4.A; 5.B;
6.B; 7.A; 8.C; 9.D; 10.A;
11.A;12.D;13.D;14.A; 15.D;
16.C;17.A;18.A;19.C; 20.D;
21.A;22.C;23.B;24.B; 25.B;
26.B;27.A;28.B;29.D; 30.D;
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型共5题。每题正确答案至少有两个,从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将其英文字母编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每题2分,共10分)
1.A、B、D、E;
2.A.B.C.D
3.A.B、C、D;
4.A、B、D;
5.C.D.E;
三、名词解释题(本题型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略
1.国民生产总值
2. 消费函数
3. 充分就业
4 经济周期
5. 菲利普斯曲线
四、计算分析题(本题型共3题。 第1、2题每题5分,第3题6分,共16分)
1.下表给出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收入(美元)
货币需求量(美元)
利率%
货币需求量(美元)
500
100
12
30
600
120
10
50
700
140
8
70
800
160
6
90
900
180
4
110
(1)求收入为700美元,利率为8%和10%时的货币需求;
(2)求600,700和800美元的收入在各种利率水平上的货币需求;
(3)根据(2)作出货币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曲线是怎样移动的?
答案:(1)L=L1(Y)+L2(r)
当Y=700时, L1(Y)=140; 当r=8% 时, L2(r)=70
∴L=L1(Y)+L2(r)=140+70=210
当r=10%时,L2(r)=50 ∴ L=L1(Y)+L2(r)=140+50=190
(2)当Y=600时,L(Y)=120
L=L1(600)+L2(12%)=120+30=150 L=L1(600)+L2(10%)=120+50=170
L=L1(600)+L2(8%)=120+70=190 L=L1(600)+L2(6%)=120+90=210
L=L1(600)+L2(4%)=120+110=230
当Y=700时L1(r)=140
L=L1(700)+L2(12%)=140+30=170 L=L1(700)+L2(10%)=140+50=190
L=L1(700)+L2(8%)=140+70=210 L=L1(700)+L2(6%)=140+90=230
L=L1(700)+L2(4%)=140+110=250
当Y=800时L1(800)=160
L=L1(800)+L2(12%)=160+30=190 L=L1(800)+L2(10%)=160+50=210
L=L1(800)+L2(8%)=160+70=230 L=L1(800)+L2(6%)=160+90=250
L=L1(800)+L2(4%)=160+110=270
(3)图形:随着收入增加,货币需求曲线L会不断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2、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美元,C=90美元+0.8Yd,t =50美元,I=140美元-5r,g=50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答案:(1)L=M
0.2Y=200Y=1000(LM方程)I+g=s+ t得140-5r+50=Yd-90-0.8Yd+50
得Y=1150-25r(IS方程) IS=LM得Y=1000,r=8 代入I=140-5r=140-5×8得I=100
(2)当g=70美元得出Y=1300-25r(IS方程)IS=LM得Y=1000r=12 代入I=140-5r=140-5*12=80得I=80?
(3)存在挤出效应,因为LM垂直于横轴,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弹性(h)为零,利率已高到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有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I的“挤出”是完全的。
LM
(4)图示:
12
8
IS′
IS
1000
3假定某国政府当前预算赤字为75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b=0.8,边际税率t=0.25,如果政府为降低通货膨胀率要减少支出200亿美元,试问支出的这种变化最终能否消灭赤字? p倷2:翃b=
答案: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为:
Kg=1/[1—b(1-t)]=1/[1-0.8(1-0.25)]=2.5
当政府支出减少200亿美元时,收入和税收均会减少为△Y=Kg·△G=2.5×(-200)=-500
△T=t·△Y=0.25×(-500)=-125
于是预算盈余增量为:△BS=△T-△G=-125-(-200)=75亿美元,
这说明当政府减少支出200亿美元时,政府预算将增加75亿美元,正好与当前预算赤字相抵消,这种支出的变化能最终消灭赤字。
五、问答题(本题型共4题。每题8分,共32分)评分参考
1、用总供求模型画图说明70年代西方国家的石油危机所引起的滞胀。
(1)图形3分。(2)滞胀的解释,1分;(3)要点:石油危机引起生产成本上升,供给曲线左上移动,2分。同时生产成本上升引起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2分。
2、2008年下半年开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扩展到主要的发达国家和我国,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应对经济危机,政府通常采用什么政策?
(1)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2分;
(2)扩张性财政政策内容;3分;
(3)扩张性货币政策内容;3分。
3、由增长核算方程可得出,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应有何作为?(教材707页)
(1)写出增长核算方程,2分;
(2)鼓励技术进步;鼓励资本形成;增加劳动供给;6分;
4、用收入支出法作图并说明三部门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水平的条件
(1)图形3分。
(2)三部门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水平的条件,3分;
c+i+g=c+s+t, i+g= s+t
(3)定量税变化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均衡变化,2分。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