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提高大型沉箱安装工效
xx分公司
xx改造工程项目部
大型沉箱安装QC小组
xx
一、 概况
1、工程简介
xx围头港区防波堤及防波堤改造工程属xx市重点在建工程,位于xx东南角突出部,该地区全年无风日少,大部分月份盛行东北风和西南风,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大,是台风入侵袭击区。本工程沉箱共有三种规格,其中K1三块,长×宽×高:9.31m×10.88m×11.8m,单个重624t;K2二十三块,长×宽×高:16.76m×15.42m×17.6m,单个重1868t;K3二块,长×宽×高:12.96m×18.66m×17.6m,单个重2070t。本工程是突堤式向外海延伸的工程,工程建筑物四周无天然遮挡物,水域宽阔开敞,波浪大,涌浪大,水流急,施工海况极为恶劣,施工季节性强,施工难度大。
沉箱预制厂位于xx深沪商业码头,其地理环境东北风将造成沉箱出运上泊的极大困难,而沉箱安装现场xx受西南风影响极大,因此满足沉箱出运及安装的条件极为短暂,如何在保证优良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安装沉箱将是本工程能否顺利完工的重要保障,为此项目部成立大型沉箱安装QC小组,进行提高大型沉箱安装工效的攻关。
2、QC小组概况
QC小组概况见表1:
QC小组概况表 表1
小组名称
大型沉箱安装QC小组
成立时间
xx
注册时间
小组类型
攻关型
注册编号
活动时间
xx
教育时间
72h/人
课题名称
提高大型沉箱安装工效
成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
程度
组内分工
组长
xx
男
33
硕士
QC活动的组织与协调
副组长
xx
男
30
本科
施工工艺及其改进
组员
xx
男
33
大专
QC活动的日常组织工作
组员
xx
男
43
大专
施工协调、出运码头及基床改进
组员
xx
男
42
高中
沉箱安装现场施工
组员
xx
男
36
大专
测量控制与改进
组员
xx
男
30
本科
质量检验、数据收集、QC活动记录
组员
xx
男
23
本科
QC活动成果整改与发布
组员
xx
男
45
高中
起重工
制表人:xx 制表时间:xx
3、活动制度
本QC小组根据1868t沉箱安装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活动制度:
(1)1868t沉箱安装施工期间,每安装一块活动一次。
(2)小组参加活动率为100%,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分工合作。
(3)从实际出发,针对1868t沉箱安装存在影响工效的问题,制订相应对策,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1、海上施工受风浪潮汐影响较大,沉箱安装工序是关键线路,提高沉箱安装工效有利于减小外界自然条件的不利影响,保证施工进度;
2、提高沉箱安装工效便于后续工程如沉箱填芯及后方棱体的顺利开展,有利于码头主体的安全性;
3、提高安装效率有利于节约项目成本的投入如预制场地租金及机械设备的调遣费等;
4、沉箱安装工效的高低关系到企业信誉和形象。
二、 选题理由
三、现状调查
1、QC小组成员结合以往沉箱安装经验,对沉箱安装工艺进行总结和调查,沉箱安装工效快慢成为制约工程能否按期完工的关键,沉箱安装关键路线主要是沉箱上驳、沉箱拖运、沉箱出驳、沉箱安装,所以必须围绕这些关键路线来展开工作。 项目部于2007年4月29日~2007年5月8日进行四件沉箱安装典型施工,此次安装由原计划三天一块提高到一天一块,并按照《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附录B的沉箱安装评定对安装的四件沉箱进行评定,全部优良。
沉箱安装影响工效情况调查统计表 表2
序号
项目
影响程度%
频率%
累计频率%
1
沉箱上驳
30
40
40
2
沉箱拖运
25
30
70
3
沉箱出驳
20
10
80
4
沉箱就位安装
25
20
100
制表人:xx 制表时间:xx
说明:影响程度与频率根据现场数据统计计算所得。
根据左表的调查统计,绘制沉箱安装工效问题饼分图。
调查结论:从调查统计表可以看出,影响沉箱安装工效最大的因素是沉箱上驳。
2、目标确定
根据影响沉箱安装工效调查情况统计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沉箱安装工效需提高到一天一块。
3、课题目标设定
(1)可行性
①、围头十万吨集装箱码头作为距离台湾最近的在建工程,受到市委、省委领导高度重视,为我部提高沉箱安装工效攻关提供了良好的外界施工环境。
②、公司相关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及财力物力支持,目标可行。
③、QC小组各成员作为技术骨干,积极拓展思路,加强对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及分析,已具备攻关实力及条件,目标可行。
(2)必要性
前期因石料问题耽搁工期近半年,公司施工任务繁重,沉箱安装船组紧张,投资方xx港口发展有限公司提出了质量和工程进度要求,为确保工程优良并按期完工,本工程沉箱安装工效的高低将对能否顺利完工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对公司在xx地区的信誉及实力的树立有重要意义。
四、原因分析
针对沉箱安装工效问题,QC小组全体人员运用科学统计法,召开分析会,找出各影响因素,并绘制原因分析关联图(如下图)
五、要因确认
针对找出的8条导致工效低下的因素,小组成员分别深入施工现场,采用现场调查、分析等手段,对造成沉箱安装工效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确认。
要 因 确 认 表 表3
序号
末端因素
原因论证
确认方法
调查人
是否要因
1
出运线路不利于沉箱搬运
大型沉箱搬运受场地和施工环境限制,现场条件不利于快速出运。
现场调查
xx
是
2
准备不充分
通过合理化安排,精心组织施工,施工准备得到有效提高。
现场调查
xx
否
3
码头不利于靠驳
出运码头改造的不够理想,靠岸技术难度大,半潜驳靠岸对潮水的要求高。
现场调查
xx
是
4
场地狭小不利于机械操作
充分利用船机设备,通过优化,适量增加人手,并进行细致分工,减少对机械设备的依赖。
调查分析
xx
否
5
工人劳动强度大,
效率低
高压气囊重,而且移运气囊的频率较经常,同时将气囊抬到半潜驳上极为费劲;预制场地狭窄,每落驳一件沉箱,操作工人均要继续倒运预制场地内的沉箱,以准备好下一块的沉箱上驳工作。
现场调查
xx
是
6
施工经验不足
加强对施工班组的技术交底,对各环节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已克服施工经验不足带来的问题。
现场调查
xx
否
7
潮水影响
安排专人进行潮水观测,发现其规律,充分利用可作业时间,已将潮水影响降到最低。
调查分析
xx
否
8
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改善施工环境,做到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调查分析
xx
否
制表人:xx 制表时间:xx
通过对末端原因的论证,确定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条(如下图):
主要原因
①、出运线路不利于沉箱搬运。
②、码头不利于靠驳。
③、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六、制定对策
针对确认的要因,小组成员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详见下表:
对 策 表 表4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时间
执行人
1
出运线路不利于沉箱搬运
调整出运工艺,改善出运条件。
做足前期准备,3小时将沉箱上驳。
出运线路改造,往出运码头方向凿出1%倒坡,调整沉箱堆放位置,缩短上驳路程。
xx
xx
2
码头不利于靠岸
出运码头改造。
确保一次性顺利靠岸
将出运码头原顶标高+7.0改造降低为+6.5,延长作业时间约2小时,月可作业时间由原12天增加到20天。
xx
xx
3
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改进施工工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利用机械配合,将工作时间降低到10小时内/天
1、增加设备投入,如半潜驳上塔吊。2、增加10名工人配合搬运气囊。3、细化分工,专人负责专项,如专人负责摆放沉箱下木楔、专人负责气囊放气。
xx
xx
制表人:xx 制表时间:xx
七、对策实施
实施一:针对要因1(出运线路不利于沉箱搬运)
因1868t以上沉箱目前为我司首次市外预制,且考虑到深沪湾恶劣施工环境,沉箱预制和出运班组又均为外包,对此按下面措施对沉箱出运及上驳进行纠正。
1、调整预制场沉箱摆放顺序。将沉箱由预制位置调整到出运线路上,并调整好方向与相对位置,尽可能缩短沉箱与沉箱之间的间距,减少沉箱到出运码头的距离,缩短上驳时间。
2、出运线路改造。原出运通道造成沉箱平移困难,沉箱前进所需拉力大,并增加了上驳难度。针对制约因素,我部制定出将出运通道改进的施
工方案,即由沉箱起始位置到上驳码头凿低平整出1%倒坡,便于增加沉箱移动速度,方便上驳。
结论: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沉箱由码头到半潜驳仅用3小时,沉箱出运上驳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极大的减少了影响沉箱安装工效的因素。
实施二:针对要因2(码头不利于靠岸)
1、 针对海况复杂的情况,我部指定专人收集天气、海浪潮汐资料,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并挑选可作业时间长符合要求的潮水安装沉箱。
2、 为预防出现不利因素影响驳船靠岸,并增加沉箱上驳可利用时间。半潜驳在靠岸时选择大潮水,且由于当地潮水限制,为减少半潜驳对潮水及码头高度的依赖,若驳船靠岸产生一仰角,即在驳船尾部灌水加重,使驳船搭接平台上仰,可增加靠岸时间1小时左右。
3、 为方便驳船靠岸,我部在充分研究现场情况后决定对出运码头进行改造,将原码头顶标高由+7.0降低改造为顶标高为+6.5的出运码头,并做一宽50cm台口便于半潜驳搭接平台停靠。在最初改造出运码头过程中考虑到码头砼与半潜驳搭接时为刚性接触,因而在出运码头的台口上铺设50mm厚松木板一层,用以缓冲两者搭靠时产生的作用力,从而起到保护半潜驳的作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但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反而对上驳的潮水有较高的要求,缩短了可上驳时间。因而在第二阶段的安装时,取消该松木板。
结论:采取上述措施降低了半潜驳靠驳时对潮水的要求,加快了半潜驳的靠岸速度,将月可作业天数由原12天增加到20天,同时将沉箱上驳时间延长1小时,确保在一个潮水内完成沉箱上驳,大大提高了沉箱的上驳效率。
实施三:针对要因3(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
在安装第一批沉箱时,所有的气囊等均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每上驳一件沉箱,操作工人均要身疲力竭,从而直接影响到劳动效率。而另一方面,半潜驳上的塔吊设施又闲置在那,因而,经过与半潜驳上的船员沟通后,利用半潜驳上的塔吊将气囊搬运至船上并用人工按一定的间距铺好;岸上的气囊则充分利用场地上的门机、装载机等机械设备予以吊运,同时增加气囊条数,在出运线路上预先多铺设气囊,尽最大可能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在设计安装操作平台时,操作平台分为三块,其中有两块碰到沉箱上的预留钢筋,从而给平台的安装带来了诸多不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部决定将沉箱安装操作平台由原三块盖板缩减为两块。
因xx暗涌较大,起重船摇晃较厉害不利于挂钩,针对挂钩难工人效率低我部进行调查分析,决定选用手脚敏捷经验丰富的工人进行操作,调整挂钩顺序,大大减小因挂钩困难造成无法安装沉箱的风险。同时对安装所需时间进行精确计算,尽量减小工人劳动强度。
结论: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大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也方便了工人的施工,提高了沉箱上驳和安装效率。
八、效果检查
1、工效方面
至2007年9月底,对活动后安装的12块沉箱工效进行比较,得出沉箱安装工效由三天一块提高到一天一块。
QC前沉箱安装时间统计表(单位:小时) 表5
施工准备
沉箱上驳
沉箱拖运
沉箱出驳
沉箱安装
12
30
10
8
6
QC后沉箱安装时间统计表(单位:小时) 表6
施工准备
沉箱上驳
沉箱拖运
沉箱出驳
沉箱安装
18
3
4
4
3
从沉箱安装时间统计表情况可以看出:经过PDCA循环后的沉箱安装总时间由原66个小时降低到32小时,安装工效由原三天一块提高到现阶段一天一块,达到QC活动的预期目标。
2、效益方面
2.1、经济效益
经过QC小组的不懈努力,在我司施工高峰期大大缓解了船机压力,节约了成本。通过本方案充分利用了我部现有施工条件和设备,提高了沉箱安装工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经济效益统计表 表7
序号
项目
单价
QC前安装沉箱
QC后安装沉箱
数量
费用(万元)
数量
费用(万元)
1
起重船
55000/台班
8
44
6
33
2
拖轮
100000/次
16
160
12
120
3
半潜驳
55000/台班
8
44
6
33
4
人工费
5000/块
12
6
20
10
5
装载机
30000/月
1个月
3
2个月
6
6
预制场租金
100000/月
16个月
160
14个月
140
6
其他辅助设备
/
1
1
1
3
7
合计费用(元)
418万元
345万元
8
节省费用(元)
73万元
通过对比得出通过提高沉箱安装工效节约开支约73万元。
2.2、社会效益
通过QC活动,提高了大型沉箱的安装工效,满足了施工工期,得到了业主、监理的好评。同时在整个QC小组中营造出重质量、抓进度、增加团队精神的氛围,使所有人在活动后的效率意识、个人能力、QC知识、解决问题的信心、团队精神等方面均有所提高。详见下表:
自我评价表 表8
项目
自我评价(总分10分)
活动前(分)
活动后(分)
效率意识
6
10
个人能力
8
9
QC知识
7
9
解决问题的信心
6
8
团队精神
7
10
制表人:xx 制表时间:xx
自我评价得分雷达图
制图人:xx 制图时间:xx
九、总结阶段
1.巩固措施及标准化
(1) 通过本次活动,克服了影响沉箱安装工效的不利因素,提高了沉箱安装效率,达到了预期目标。
(2)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QC小组编制了《提高大型沉箱安装工效》,已上报公司审核批准,并在公司中推广。
2、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2.1、通过活动,提高了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及沉箱安装工效意识,达到QC活动预定目标;使小组成员得到锻炼,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团队协作的精神;使我部整体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上了一新台阶,为我司进一步占领xx市场创造条件。
2.2 、在今后的工程施工中,我们要继续开展QC小组活动,不断完善施工工艺,持续提高沉箱安装工效,确保沉箱安装按计划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