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子科技大学 中山学院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学理念与目标】一、教学理念(1)本章围绕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活动,使当代大学明白,作为先进阶级之一的民族资产阶级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富强而在中国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2)本章通过讲授辛亥革命爆发飞历史背景,批驳“告别革命论”的错误观点,说明革命是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问题在当代历史条件下最适合中国的方式,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二、教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及其与改良派论战的基本
2、情况;掌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实质,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与近代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2)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总结其失败的教训,正确认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及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认识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民主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教学重点与难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2)如何理解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尤其是如何理解平均地权。(3)如何理解武昌起义成功而辛亥革命却失败了。(4)如何理解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斗争与妥协。【教学方法与准备】运用互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组织课堂讨论,突
3、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PPT课件讲授,有条件的可带领学生参观孙中山故居。【教学时数】3学时(本章内容共分三节,每节1学时)。【教学过程】 【本章导入】(播放辛亥革命视频资料导入新课)第一 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导入新课】(展开讨论带出新课内容)先组织学生就“告别革命论”的错误观点,展开小范围的论辩。在PPT课件中,想学生展示“告别革命论”的错误观点:近年来,以“重新评价”、“理性 思考”为名,某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提出“告别革命论”,他们认为辛亥革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如果没有孙中山提倡的暴力革命,走康、梁主张的改良主义路线, “中国早就实现现代化了”。面对上述错误观点,我们应
4、当怎样去评价辛亥革命? 教师根据同学们讨论情况,适度点评。并由此导入新课。【教师点评】同学们,请让我们想一想,把一场伟大的革命简单归之于某些人物“情绪化”的“激进主义”思想的产物,归之于某些人头脑中的主观意愿和认 为因素的结果,显然是不符合历史实际,是唯心史观。“革命”是中国古老的词汇。易经中就有“天地革命而四时成,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的语 句。“革命”实指符合天意、道义的改朝换代现象。然而在解释革命的原因时,古代政治哲学家则将其归之为“天命”和“民心”。历史在不断进步、发展。进入 20世纪,中国接连发生两次革命,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两次革命早已超过
5、了改朝换代的历史循环,具有新的意义。我们认 为,近代中国革命不是也不可能只凭少数人的情感冲动就能发动起来的,也不是只凭某个阶级和政党的意志就能发动起来的。革命的发生,除去革命阶级主观条件 外,必须具有革命形势,革命的社会需要。列宁说过:“要使革命到来,单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通常是不够的,还需要上层不能照旧生活下去。”辛亥 革命就是如此。(教师要有激情)教师点击鼠标,PPT课件弹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详细讲述)辛亥革命少数民族危机严重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是腐朽的清政府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抵御外国侵略和领导国内变革的结果。(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1、190
6、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破产的权利更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2、为了对付支付巨额赔款等,10多年间,清政府的财政开支激增4倍之多,在清朝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一次又一次追加,种种巧立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各级官吏还要从中中饱私囊,致使民怨沸腾。3、正是在中外发动派的严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级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从1902年至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 300余起。这些情况说明,随着晚清政局的演变,人民群众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日趋尖锐的阶级斗争削
7、弱了清政府的统治,使其陷于困境,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群众基础。(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清政府面对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做一些变革。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内容大部分只是延续洋务派和维新运动时的做法和主张,很多人认为“新政不新”。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不得不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 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正如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在回国后的奏折中所说的,立宪有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渐清”、“内乱可弭”。这 正是清政府立
8、宪的指导原则。为了巩固皇权,清政府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立即召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同时却不断借改 革之名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案例材料】1911年5月,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13名大臣中满足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教师点评】对于一个连自身内部矛盾都无法解决的政府,又怎能指望它去化解更为严重的外部矛盾,将社会整合,从而领导国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请同学们深思。事实表明,清政府已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 “可以比作
9、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用清政府几根小柱子斜撑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革命已如箭在弦 上,一触即发。这一点,连有的在华外国人也已经觉察。1911年5月,长沙海关税务司伟克非在信中写道:“我看在不久的将来,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基层基础和骨干力量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19世纪、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据统计,1895年 至1911年,新设立的名族资本厂矿达416家,资本额超过8000万元。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
10、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 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由上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形势使然。不仅是“下层不愿照旧生活下去”同时“上层不能照旧活下去”,革命形势在当时已经具备。革命派起而推翻清政府,体现了人民的意愿,顺应历史的发展的趋势,并不是“激进主义思潮的结果”。江泽民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顽强斗争的必然结果。”(教师点击鼠标,PPT课件弹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二、资产阶级
11、革命派的活动(简略讲述)(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孙中山简介】(根据授课情况适当增减)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孙中山幼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日新,字德 明,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1892年7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1894 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连接失败,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 愈发坚定了救国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这年11月24日,他在
12、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次 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通缉。此后他在海外16 年,先后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使馆诱捕后经他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营救脱险。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 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 领。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孙
13、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有1907年5月的黄冈起义。6月的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0月的镇南关起 义、1908年2月的钦州起义、4月的河口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以及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的黄花岗起义,加上 1895年的广州和1900奶奶的惠州起义,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却唤醒了中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闻讯,立即在欧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并于同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29日,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5年10月25
14、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同年12月,袁世凯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公然称帝。12月25日,爱国将领蔡锷首先在云南举 起了讨袁护国的旗帜,各省纷纷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了帝制,在举国人民的唾骂中一命呜呼。袁世凯死后,中国仍处于各派军阀割据混乱的动乱局面。张勋复辟事 件发生后,孙中山立即举起护法旗帜,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护法。1917年9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上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军政府成 立,滇、桂军阀通过改组军政府就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辞职,离粤赴沪。自此到1920年11月,孙中山在上海完成了孙文 学 说、建国大纲等著述。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
15、力量,1919年10月,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此时,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 已经爆发。1920年10月,在孙中山的督促下,陈炯明率粤军攻克广州。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建护法军政府。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 总统,成立正式政府。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变,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二次护法运动又告失败。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驱逐陈炯明后,孙中山重建大元帅府,并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问苏联,邀请苏联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革 命。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
16、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干部。同年10月 在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他带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成疾,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考证“逸仙”、“中山”的来历?【教师总结】(1)逸仙:1886年取的名,逸仙是“日新”粤语的谐音,出自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表示不断更新的思想。(2)中山:1897年孙中山到日本从事革命活动,在投诉旅店登记时,日本友人平时周代他写化名“中山(日本姓氏)”二字,孙中山接过笔加上“樵”字,并说“是中山樵之意也”。(二)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近代中国的革命
17、,可以说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和不少骨干分子并不是一开始就主张以武装革命推翻清政府,而是 经历了一段改良到革命的过程。1894年,孙中山本人就写过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治国方略,并北上 天津,希望能将上书递交李鸿章,但被拒绝。他后来谈到,自己原本也赞成“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兮行新政”的,但经过现实的教育,方知 “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同年,他到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并筹划发动反清起义。这表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
18、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三)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革命派宣传家典型代表代表人物主要著作主要内容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革命会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警世钟、猛火头痛楚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2、中国同盟会成立(教师点击鼠标,PPT课件弹出:播放教学影视资料片段中国同盟会成立)【案例材料】
19、(1)1893年孙中山与陆皓东、郑士良等在广州提议创立兴中会时,提出该会的宗旨为“驱使鞑虏,恢复中华”。(2)1895年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时,会员入会的誓词是“驱使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3)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了革命纲领“驱使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将孙中山在18931905年间提出的革命口号、革命纲领作一比较,说明有何进步?【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驱使鞑虏,恢复中华”原是元末农民起义反抗蒙古统治的口号。孙中山沿用这一口号,说明当时只以反清为宗旨,尚未提出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2)兴中
20、会誓词中提出“创立合众政府”,用某一特定形式政体的追求,表述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思想。(3)用“创立民国”代替“创立合众政府”,突破了以某种政体来表述的局限性,突出了国家与民众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更完美地表述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 要求。这个纲领还增加了“平均地权”的内容。可见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比较完整、比较明确、包括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 领。(教师点击鼠标,PPT课件弹出: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详细讲述)(一)三民主义的内涵名称内容实质民族主义驱使鞑虏,恢复中华结束清政府专制统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21、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PPT课件弹出:播放教学影视资料片段孙中山“三民主义”演说)【提出问题】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有何异同?【教师点评】 同学们,民有、民治、民享是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提出的对民主思想解释,即一切为民所享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在半个世纪后借鉴林肯的民有、民 治、民享而提出的。三民主义主张同时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其内容包括过节独立、政治民主、经济改革,比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更加全面、 明确,更加切合中国国情。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既是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也是其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说,
22、民族主义既是孙中山政 治理念中的阶级目标,也是其终极目标。它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使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这不仅由于 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族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反满”口号所以具有广泛的动员意义,原因就在于此。避免中国被瓜 分、共管的厄运,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但是,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当时的革命派对于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甚至幻想以承 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为条件来换取列强对自己的支持。也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
23、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了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 可乘之机。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 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因而,绝非“平等的国民所堪受”;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 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严重状态。与这种“国体”的“变革”相适应,关于政体的擘划也构成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不过,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 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民生主义:
24、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孙中山把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 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曾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 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也能是“公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发达”。在有关资本的课题上,孙中山把发展社会经济的途径归结为“节制资本”和发展 “国家社会主义”即将“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的“大实业”(如铁路、电气和水利等)“皆归国有”,因为这既可“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又得以“合全 国之资力”。民生主义实质上是最大限度发
25、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虽然它涂上了主观社会主义的色彩。但是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它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二)三民主义历史的评价【案例材料】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孙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高举实现,民族独立自由和民主革命的旗帜,领导创立中国同盟会,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教师点评】 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虽然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但这一理论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前进的方向,是先前进步的中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集大成者,也是向此成 为中国近代
26、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族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 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正因为如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自然赢得了中国人民的信赖与信仰。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一)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辩论双方革命派改良派辩论阵地民报新民丛报辩论代表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二)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主要内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改良派说,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 立宪。革命派针锋
27、相对地指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欲求免瓜分之祸,舍革命末由”。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获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进 步。革命派还进一步驳斥了改良派认为因革命要“杀人流血”、“破坏一切”而不可革命的说法。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改良派认为,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民智未开”、“程度未逮”,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如果实行,非亡国不可。因此,只能实行 “君主立宪”。梁启超甚至宣称,“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只有劝告清政府主动实行“开明专 制”,并进而推行君主立宪,才是中国政治的现实出路。革命派针锋相对地指出,不
28、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于建设中国都必须“取法乎上”,直接推行民主 制度,而不能以国民素质低劣为借口,搞君主立宪甚或开明专制。只有“兴民权,改民权”,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能 力。3、要不要社会革命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他们认为中国社会经济组织优良,土地问题不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不存在社会革命的可能。社会革命只会导致中国的大动乱。他们还攻击主张平均地权是“煽动乞丐流氓”,主张土地国有是“危害国本”,并表示在这个问题上“宁死不让”。革命派强调,当时的中国存在着严重的“地主强权”、“地权失平”的现象,
29、而“救治之法,唯有实行土地国有之政策”。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通过这场讨论,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对于这场论战,新民丛报在1907年作出如下的结论:“数 年以来,革命论盛行于国中,今则得法理论、政治论为之羽翼,其旗帜益鲜明,其壁垒益森严,其势力益磅礴其郁积,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谈革命,而身行破 坏。”立宪党人则“气为所慑,口为所钳”。但这场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比如,他们主张清政府,但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只 是
30、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所说“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他们对封建地主土地 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的问题也是语焉不详,并且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小结】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采取“以华治华”政策,利用清政府作为其统治工具,加紧侵略中国的领土、经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为了摆脱困 境,1904年实行“新政”,推行一系列改革,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确定了学习日本实现君主立宪的方案还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但预 备立宪没能挽救清王朝,相反却激化了
31、矛盾,加重了危机,人民群众纷纷反抗。面对国家民族日益加深的危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了新的探索。 他们举起反清革命的大旗,创办报纸、着书立说,宣传革命。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宋教领。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第一 个比较系统完整与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均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教师布置下节课堂讨论的内容: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导入新课】 通过组织学生了开展课堂讨论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的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32、推翻了历史2 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一度成立共和国,但不久就实行君主立宪制,直到如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攻占巴士底狱到普法战争82年中,两次 共和历时仅16年,实行君主制的时间累计长达66年。而辛亥革命却是第一年起义,第二年推翻帝制,以后又迅速平息两次帝制复辟。因此说,在彻底铲除封建帝 制这一点上,辛亥革命远胜于欧洲各国的革命。(2)认为辛亥革命失败了的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变化,共和国方案没有能真正实现,社会生活领域仍然呈现惨淡的景象。同学们,近100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虽然说这场革命运动距今已差不多一
33、个世纪之久,但却始终令全世界 的华人无法淡忘。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辛亥革命都未因时间流逝而遭受冷遇,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更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江泽民同志在 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一、封建帝制的覆灭(简略讲述)1、黄花岗起义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不仅提出了革命纲领,而且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他们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相继失败,但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举行的广州起义。是日,黄兴率敢死队120余人在广州
34、举行起义,革命党人大部分牺牲。七十二烈士 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2、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1)武昌首义的必然性。1911年武昌起义,绝不是偶然的。第一,在辛亥革命前几年间武汉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较快,武汉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工业城市,给这次起义的发动提供了一定的阶级基础。第二,两湖地区特别是武汉地区阶级矛盾非常尖锐,使起义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当时一个在湖北做官的人说:“庚子以后,湖北筹款之多,甲于天下。”当时武汉地区流行一首儿歌:湖北翻了天,犯人全出监,红衣满街走,长毛在眼前。这说明,广大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着一场革命大风暴的迅速降临。第三,革命党人进行了比
35、较深入扎实的工作。会党和新军是辛亥革命的两支基本队伍。湖北革命党人对这两支力量都做了很多工作,重点又放在新军上面。他们认为:“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队伍不可。”(2)武昌起义(播放教学影视资料片段武昌起义)。由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起义的胜利。(3)各地响应。武昌起义吹响了辛亥革命的号角,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燃其革命的烈火。革命军在3天之内就光复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 军政府
36、。在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和上海及其它省的许多州县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广东省于11月9日宣布共和独立,是 日成立军政府,胡汉民为都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顷刻覆灭。在武昌起义和各省政权更迭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既表现出了革命性和勇敢精神,又反映出了软弱性和妥协态度。在一些地方,开始是由革命派发动新军 或会党举行武装起义、宣布“独立”的。可是当反动势力反扑时,他们却不敢发动群众保卫已经夺得的政权,致使政权落到了立宪派或旧军官的手里。例如湖北革命 党人起义后,认为非找一个有地位的人物出来主持政务不可,于是把原清军协统(
37、旅长)黎元洪硬拉出来当了都督。结果,黎元洪与立宪派结合起来把持了湖北军政 府的大权。又如湖南革命党人起义夺取政权后,最初由革命派焦达峰、陈作新任正副都督。部分立宪派与旧军官发动政变,将焦、陈杀害,推立宪派首领谭延凯为都 督。在一些省份,旧官僚和立宪派实际上改头换面地维持着旧政权。有的地方虽是革命党人掌权,但这些人很快蜕变为新军阀、新官僚。这就意味着,革命是很快地 发展了,但它的基础并不牢固,在它的内部和外部都潜伏着深刻的危机。【案例材料】(1)1900年,清王朝以龙旗为国旗,通称“黄龙旗”。(2)武昌起义时,湖北挂十八星旗,惠州挂井字旗,上海挂五色旗。(3)1912年,各省代表会议决定以五色旗
38、为中华民国国旗。(4)1927年,国民政府改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提出问题】自清朝至中华民国各时期国旗的图案分别代表什么样的含义?【教师小结】 (1)龙为皇帝象征,黄色为满族代表色。(2)十八旗代表全国十八个行省;井字代表田地;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即所谓“五族共和”。(3)蓝色表示青天,白日周围的12叉光表示12时辰。二、中华民国的建立(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播放影视教学片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在中国,是一个划时代的日子。这一天,作为区分专制与民主的界碑:历史把封建专制政体拦腰斩断,翻开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晚上10时,孙中山在南京就总督署举行临时大
39、总统受任典礼,庄严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此寿终正寝了。民国开国伊始,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亘古未见、耳目一新的感人局面:国体变了,政体也变了。新的国家叫“中华民国”,它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遵循民 主共和制度;共和国的最高领袖叫总统,总统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和制度设内阁制,过去管理国务的官员称“大臣”,而今呼“总长”。1月3日,会议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阁员人选。阁员来自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三种政治势力,但它不是三种势力的混血儿,而是一个具 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势力,但它不是三种势力是混血儿,而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政权。孙中山等革
40、命派处于领导和控驭地位。除孙中山作为临 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和统率海、陆军之权外,陆军、外交等重要部的总长和所有各部的次长全由革命党人担任。在作为国家立法机关的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会员 也占多数。部门总长次长陆军部黄兴(兼参谋总长)蒋作宾外交部王宠惠魏宸组教育部蔡元培景耀月海军部黄钟英汤芗铭内务部程德全居正财政部陈锦涛王鸿猷司法部伍廷芳吕志伊实业部张謇马君武交通部汤寿潜于右任【教师点评】 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政府。它的成立,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短短的3个月中,临时政府排除万难,除旧布新,为民国
41、奠定稳固的基础。它颁行了30多项法令规章,力图推行资产阶级民 主政治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改造和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 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教育社会习俗1、废刑罚2、保护华侨3、不准买卖人口1、奖励工商业,鼓励发展实业2、废除苛捐杂税1、学校不拜孔子2、不读四书五经3、废止旧教科书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为公民道德,革除旧的风俗习惯【教师点评】 必须指出,南京临时政府的这些法令执行情况,是打了很大折扣的,特别是在立宪派掌权的地区,多数法令只是一纸空文。另外,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它的局
42、限性。例 如,在南京临时政府的告友邦书中,就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也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进行了哪些改革?【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改用阳历,剪辫子,禁止缠脚,禁止刑讯,销毁笞杖枷号等刑具,禁止买卖人口,严禁鸦片,禁止赌博,改变称呼,取消老爷称号,改称先生,废除跪拜礼,行李鞠躬、俭朴奉公、任人唯贤等。(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详细讲述)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
4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1912年3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11日公布施行。计分总纲、人民、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院、法院、附则等七章,共五十六条。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同时规定,人民有纳税、
44、服役等义务。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横准则,募集 公债,选举产生临时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统率全国海陆军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物官员等,但行驶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受参议院弹劾时,由最高法院组成特 别法庭审判;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利,它否定了集大权于一身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此外,还规定了“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 要求。【教师点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其制定与颁布的历史意义在于,它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数千
45、年来 的封建君主专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它所反映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在 当时条件下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毛泽东同志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 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详细讲述)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
46、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居住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一时间,“民主”成为一种普遍的价 值。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 抗。湖北有一位自称“神州大布衣”名叫向岩的人,发表一则自请为公仆之通知书,毛遂自荐,要求担任民国大总统。他在通知书中
47、,把御任的临时大总统孙中 山和继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都品评一番,自度能力比孙、袁更胜一筹。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自古以来,皇帝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绝对权威,如今连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怀疑、不可以被抛弃?辛亥革命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 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随后的几年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案例材料】19041911年,全国共设6393家,平均每年设厂799家;而19121914年全国共设厂3937家,平均每年设厂1312家,约为前期的两倍。可见时人兴办实业热情之高涨。【教师点评】从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革命政府还大力整顿社会秩序,提倡社会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如:以公元纪年,改用公历;下级官吏见上级官吏不再行跪拜礼;男子以“先 生”、“君”的互称取代“老爷”等的称呼;男子剪辫、女子放足之风迅速席卷全国等。这些变化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于是,断发辫、 易服饰、变称谓、改礼节、兴天足、用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