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整理十三首古诗词(5+8)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ng)然而涕(t)下!作者简介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评析】1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
2、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的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2“古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独”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苍凉悲壮的感情基调。1、诗人登上_,看到_,先想到_,再想到_,不禁_。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人”“者”是指什么人?_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一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_1、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有两个“不见”,它们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_2、 “独怆然而涕下”属
3、于何种描写?写出了什么?“独”有什么作用?_答:1、幽州台 无穷无尽的天地 古人 来者 怆然涕下2、 任人唯贤的人。3、表达了诗人不被理解赏识的孤独和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哀。 4、相同点:两个“不见”都表达了作者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不见”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不同点:前一个“不见”是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是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进,由古及今。5、神态描写。形象逼真地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
4、名状的孤独和悲愤。望岳 杜甫岱(di)宗夫(f)如何?齐鲁青未了(lio)。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z)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
5、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_”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_3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_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_5 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_ 答:诗圣 2、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3、“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
6、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4、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5、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试题】【顺义一模】(二)阅读望岳,回答810小题。(7分)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 作者由望岳生情,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人的蓬勃朝气。远望即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和惊叹之情,用“夫”字引发慨叹,以距离之远来烘托 。接着细望泰山内心不断惊呼,情感为之荡漾。自然悬引出登上泰山的决心,以表达自己 (精神)。(2分)9. 唐宋诗醇中乾隆评本诗说:“四十字气势,欲与岱岳争雄”,作者将自己雄心与泰山的雄伟巧妙交融,请结合划线语句描绘的情境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10. “山”这一文化符号因其高峻、雄浑,在古诗中往往被诗人赋予昂扬向上的神奇力量。很多诗人借“山”抒发自己的理想追求,但理想追求各不相同,下列诗
8、句与杜甫所抒之志相似的一项是(2分)A.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B.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纳兰性德浣溪沙)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答案】【顺义一模答案】(二)古诗阅读(7分)8泰山之高(雄伟、巍峨)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评分:每空1分,共2分。9. 答案示例:作者近望泰山,慨叹于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将神奇与秀美都赠予泰山;仰望泰山,巍峨高峻的泰山将山南北割成白天黑夜。这雄伟神奇的景象让作者内心激荡,自然随泰山的雄伟而生发登高的遐想,抒发不畏艰险,
9、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景色的雄奇引发了作者的雄心。 评分:描绘景象1分,理解作者情感1分,说清如何交融1分。共3分。10.A 评分:共2分。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翻译: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文学赏析: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
10、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练习: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_等。2.说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
11、的哲理。_3.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 2、只要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3.D4、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
12、惧的进取精神。【试题】【2019西城期末】阅读登飞来峰,完成7-8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7. 这首诗写出了改革者高瞻远瞩的气概,表达了从政者从容笃定的自信,历来深受读者的喜爱。要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诗人的感情,就必须抓住三个关键词:“ ”代表了勇气,是远望者面对困难的一种态度;“浮云” 比喻 ,它虽然能遮挡远望的视线,但终将散去,遮不住初升的太阳;而要想做出一番成就,光凭勇气还不够,更需要非凡的洞察力,诗句中的“ ”,正是这种洞察力的象征。(3分)8. 这是一首登高诗。登高诗常用来抒羁旅流离之苦、思乡怀亲之情,发壮志难酬之忧,表忧国忧民
13、之志,或即景阔谈生活哲理,或展望未来表恢弘抱负以下诗句表明诗人远大志向的一项是(2分) A.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B.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答案】7. 答案:不畏 答案示例:(一时的)困难和假象 答案:望眼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1分。8. 答案: D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n)。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zh)杖无时夜叩(ku)门。作者:陆
14、游 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重点词注释: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足鸡豚(t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无时:随时。叩(ku)门:敲门。翻译: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
15、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赏析: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说农家酒味虽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含联写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颈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16、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试题】【海淀期末】(二)阅读游山西村,完成8-9题。(共5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17、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8.阅读这首诗,任选其中一联,具体说说你对“古风存”的理解。(3分)答: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你读出了哪些情感?(2分)答:【答案】【海淀期末答案】8.示例:首联写出淳朴的民风。农家酒味虽薄,但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现了丰收之年农家待客倾其所有的盛情。这联诗句,表达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之意。(共3分。选择首联、颈联、尾联其中一联,1分;说出理解,2分)9.示例:我读出了诗人对农村风光和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从“疑无路”到“又一村”的欣喜之情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共2分。答出其中两种情感,每种情
18、感,1分)己(j)亥(hi)杂诗(其五) 龚(gng)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yn)鞭东指即(j)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品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赏析:结构上看,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
19、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至此,诗中的离愁已变成崇高的献身精神,天涯、日暮、落花,已和春泥孕育的未来高度融为一体。从而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把读者带进一种瑰丽的、霞光艳艳的境界。1、 “落红”在这里比喻?_2、 最后两句诗有什么深刻含义?_3、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B 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C 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D “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答:1、诗人以“落红”自比
20、2、“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花有情,死而不已,尚能化泥而护花 表达诗人虽辞官回乡,仍思为国效力,希望有新奉献的思想。3、B 【试题】【房山一模】(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8-10小题。(共6分)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如何将“离愁”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的?(2分)答: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作者 的志向。(2分)10.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白日”(斜阳、夕阳、落日)的诗句,除了己亥杂诗其五以外,你读过的诗句还有“ ”“ ”(每句可以有一个字用拼音代替)(2
21、分)【答案】【房山一模答案】(二)古诗阅读(共6分)8.“浩荡”指水势汹涌壮阔。以“浩荡”修饰“离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离愁的深广(2分)9.报效国家(2分)10. 示例:山气日夕佳 长河落日圆(每句1分,共2分)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hung)里,弹琴复长啸(xio)。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赏析: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
22、抒发自己的情感。三、四两句写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人能理解。“深林人不知”本来就是诗中应有之意,如果对人知与不知毫不在意,那他就不会写出这句诗,既然写了这句诗,就表明他还是希望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遗憾的是陪伴他的只是天空中的一轮明月。起句写“人不知”,结句写“月相照”,也可谓相互呼应了。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sn)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zh)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翻译: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
23、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因此而油然而生呢?赏析: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逢入京使 岑(cn)参(shn)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此诗首
24、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园东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 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有力的揭示。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思,全句说: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这种写法 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
25、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晚春 韩愈(y)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fi)。杨花榆(y)荚(ji)无才思,惟解(ji)漫天作雪飞。赏析: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
26、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10.泊(b)秦淮 杜牧烟笼(lng)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yu)唱后庭花。创作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
27、基础上产生的。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赏析: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气氛,朦胧中透出忧凉。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
28、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
29、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30、,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练习:1、这首诗构思细密而精巧。首句描绘的画面迷蒙中透出冷寂,描绘的画面具有_的特点,作用是渲染了_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_。后两句以形象而婉曲的议论作结,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2、本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_3.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4. 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_答:1、朦胧迷茫冷寂 悲凉 伤感情怀 2、讽刺那些王公大臣、官僚贵族等封建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寻欢作乐,毫无亡国之忧。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4、诗的首句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
31、、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贾生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dio)更(gng)无伦(ln)。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练习:1、 “可怜”一词表达
32、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的赏析。_【答案】“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的嘲讽,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zun)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注释: 1.选自诚斋集。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现在江西吉水人。宋代诗人。此诗是绍熙三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松源、漆公2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2.赚得:骗得。 译文
33、: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 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 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赏析: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
34、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练习:(1) 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_(2)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_1、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2、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约客 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黄梅时节家家雨。”作品开篇首先点明了时令,“黄梅时节”,也就是梅子黄熟的江南雨季。接着用“家家雨”三个字写出了“黄梅时节
35、”的特别之处,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诗画,每一家每一户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这句中,诗人以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震耳欲聋的蛙鸣,反衬出了一种江南夏夜特有的寂静的美。蛙声愈是此起彼伏,愈是震耳欲聋,就越突出了夏夜的寂静,这就是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法,以动写静。“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才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闲敲棋子落灯花”是全诗的诗眼,使诗歌陡然生
36、辉。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燃尽,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诗人独自静静地敲着棋子,看着满桌的灯花,友人久等不至,虽然使他不耐烦,但诗人的心绪却于这一刹那脱离了等待,陶醉于窗外之景并融入其中,寻到了独得之乐。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1、 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_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_3、对这首宋诗的赏
37、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答案:1.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待客的悠然和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淡淡的孤寂。2.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拿起一枚棋子,百无聊赖的敲击着棋盘,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3.
38、C(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试题】很多诗词歌赋,都有“诗中有画,画中有声”的特点,“声音”可以使诗词的意境更加丰富。如:“独坐幽篁里, ”(竹里馆)中的琴声,衬托出了月夜竹林的幽静;“黄梅时节家家雨, ”(约客)中的蛙声,烘托出了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中的笛声,触动了诗人的羁旅情怀;“苍苍竹林寺, ”(送灵澈上人)中的钟声,触动了诗人的归意。答案:弹琴复长啸青草池塘处处蛙谁家玉笛暗飞声杳杳钟声晚朔气传金柝解析:第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竹里馆。弹琴复长啸: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该句表达出了在幽静的竹林里弹琴长啸的高雅意境。第二句出自宋代诗人赵师秀的约客。青草池塘处处蛙: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该句通过蛙声衬托出了夏夜的静谧。第三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该句通过描写悠扬笛声来引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第四句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杳杳钟声晚:近晚时传来深远的钟声。该句通过描写黄昏时分的钟声来写出诗人的归意。第五句出自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