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第3章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 3.1 线性电位器线性电位器 3.2 非线性电位器非线性电位器 3.3 负载特性与负载误差负载特性与负载误差 3.4 电位器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 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电位器是一种将机械位移转化为电阻阻值变化的变换器件。特点:结构简单、参数设计灵活,输出特性稳定,可以实现线性或较为复杂的特性,受环境因素影响小,输出信号强。缺点:触点存在摩擦和损耗种类:线绕式、薄膜式、光电式和磁敏式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1827年欧姆提出欧姆定律,可变电阻开始应用1871年里特莱获得了有绝缘金属丝和滑动触点可变电阻器的专利1907旋转可变电阻器获
2、得专利1945首次获得10圈精密电位器专利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1 线性电位器线性电位器 组成:绕于骨架上的电阻丝线圈、沿电位器滑动的滑臂、电刷。线性电位器:骨架截面处处相等,材料和截面均匀的电阻丝等节距绕制。电位器接负载,此时的输出特性为负载特性,不接负载或负载无穷大,输出特性称空载特性。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1.1空载特性线性电位器的理想空载特性曲线应具有严格的线性关系。图3.1所示为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原理图。如果把它作为变阻器使用,假定全长为xmax的电位器其总电阻为Rmax,电阻沿长度的分布是均匀的,则当滑臂由A向B移动x后,A点到电刷间的阻值为(2.1)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
3、图3.1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原理图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若把它作为分压器使用,且假定加在电位器A、B之间的电压为Umax,则输出电压为(3.2)图3.2所示为电位器式角度传感器。作变阻器使用,则电阻与角度的关系为(3.3)作为分压器使用,则有(3.4)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2电位器式角度传感器原理图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线性线绕电位器理想的输出、输入关系遵循上述四个公式。因此对如图2.3所示的位移传感器来说,因为其灵敏度应为(3.6)骨架宽、高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3线性线绕电位器示意图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3线性线绕电位器示意图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式中,SR、SU分别为电阻
4、灵敏度、电压灵敏度;为导线电阻率;A为导线横截面积;n为线绕电位器绕线总匝数。由(3.5)、(3.6)式可以看出,线性线绕电位器的电阻灵敏度和电压灵敏度除与电阻率有关外,还与骨架尺寸h和b、导线横截面积A(导线直径d)、绕线节距t等结构参数有关;电压灵敏度还与通过电位器的电流I的大小有关。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1.2阶梯特性、阶梯误差和分辨率图3.4所示为绕n匝电阻丝的线性电位器的局部剖面和阶梯特性曲线图。电刷在电位器的线圈上移动时,线圈一圈一圈的变化,因此,电位器阻值随电刷移动不是连续地改变,导线与一匝接触的过程中,虽有微小位移,但电阻值并无变化,因而输出电压也不改变,在输出特性曲线上对
5、应地出现平直段;当电刷离开这一匝而与下一匝接触时,电阻突然增加一匝阻值,因此特性曲线相应出现阶跃段。这样,电刷每移过一匝,输出电压便阶跃一次,共产生n个电压阶梯,其阶跃值亦即名义分辨率为(3.7)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4局部剖面和阶梯特性线圈一圈一圈的变化电位器阻值随电刷移动非连续地改变电刷离开这一匝而与下一匝接触,电阻突然增加一匝阻值,特性曲线相应出现阶跃段。输出电压便跃变一次。阶跃值亦即名义分辨率:电刷从j匝移到(j+1)匝的过程中,必定会使这两匝短路,总匝数从n匝减小到(n-1)匝,使得在每个电压阶跃中还产生一个小阶跃。jj+1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实际上,当电刷从j匝移到(j+1
6、)匝的过程中,必定会使这两匝短路,于是电位器的总匝数从n匝减小到(n-1)匝,这样总阻值的变化就使得在每个电压阶跃中还产生一个小阶跃。(3.9)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主要分辨脉冲和次要分辨脉冲的延续比,取决于电刷和导线直径的比。若电刷的直径太小,尤其使用软合金时,会促使形成磨损平台;若直径过大,则只要有很小的磨损就将使电位器有更多的匝短路,一般取电刷与导线直径比为10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工程上常把图3.4那种实际阶梯曲线简化成理想阶梯曲线,如图3.5所示。这时,电位器的电压分辨率定义为:在电刷行程内,电位器输出电压阶梯的最大值与最大输出电压Umax之比的百分数,对理想阶梯特性的线绕电位器,电压分
7、辨率为(3.10)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除了电压分辨率外,还有行程分辨率,其定义为:在电刷行程内,能使电位器产生一个可测出变化的电刷最小行程与整个行程之比的百分数,即(3.11)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从图3.5中可见,在理想情况下,特性曲线每个阶梯的大小完全相同,则通过每个阶梯中点的直线即是理论特性曲线,阶梯曲线围绕它上下跳动,从而带来一定误差,这就是阶梯误差。电位器的阶梯误差j通常以理想阶梯特性曲线对理论特性曲线的最大偏差值与最大输出电压值的百分数表示,即(3.12)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阶梯误差和分辨率的大小都是由线绕电位器本身工作原理所决定的,是一种原理性误差,它决
8、定了电位器可能达到的最高精度。在实际设计中,为改善阶梯误差和分辨率,需增加匝数,即减小导线直径(小型电位器通常选0.5mm或更细的导线)或增加骨架长度(如采用多圈螺旋电位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2 非线性电位器非线性电位器 空载时输出电压(电阻)与电刷行程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研究意义:现实中有些对象是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及其他任意函数。要满足控制系统特殊要求,必须想办法找到与线性控制系统的关系,用线性输出特性解决非线性输出。常见非线性特性有变骨架、变节距、分路电阻或电位给定四种。3.2.1变骨架式非线性电位器变骨架式电位器是利用改变骨架高度或宽度的方法来实现非线性函数特性。图3
9、.6所示为一种变骨架高度式非线性电位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6变骨架高度式线性电位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1.骨架变化的规律变骨架式非线性电位器是在保持电位器结构参数、A、t不变时,只改变骨架宽度b或高度h来实现非线性函数关系。这里以只改变h的变骨架高度式非线性线绕电位器为例来对骨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在图3.6所示曲线上任取一小段,则可视为直线,电刷位移为x,对应的电阻变化就是R,因此前述的线性电位器灵敏度公式仍然成立,即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当x0时,则有(3.13)(3.14)由上述两个公式可求出骨架高度的变化规律为(3.15)(3.16)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2.阶梯误差与分辨率
10、变骨架高度式电位器的绕线节距是不变的,因此其行程分辨率与线性电位器计算式相同,则有但由于骨架高度是变化的,因而阶梯特性的阶梯也是变化的,最大阶梯值发生在特性曲线斜率最大处,故阶梯误差为(3.17)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结构特点变骨架式非线性电位器理论上可以实现所要求的许多种函数特性,但由于结构和工艺上的原因,对于所实现的特性有一定的限制,为保证强度,骨架的最小高度hmin34mm,不能太小。特性曲线斜率也不能过大,否则骨架高度很大或骨架坡度太高,骨架型面坡度应小于2030。坡度角太大,绕制时容易产生倾斜和打滑,从而产生误差,如图3.7(a)所示,这就要求特性曲线斜率变化不能太激烈,为减小坡
11、度可采用对称骨架,如图3.7(b)所示。为减小具有连续变化特性的骨架的制造和绕制困难,也可对特性曲线采用折线逼近,从而将骨架设计成阶梯形的,如图3.8所示。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7对称骨架式(a)骨架坡度太高;(b)对称骨架减少坡度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8阶梯骨架式非线性电位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2.2变节距式非线性线绕电位器变节距式非线性线绕电位器也称为分段绕制的非线性线绕电位器。1.节距变化规律变节距式电位器是在保持、A、b、h不变的条件下,用改变节距t的方法来实现所要求的非线性特性,如图3.9所示。由(3.13)、(3.14)式,可导出节距的基本表达式为(3.18)第3
12、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9变节距式非线性电位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2.阶梯误差和分辨率由图3.9可见,变节距式电位器的骨架截面积不变,因而可近似地认为每匝电阻值相等,即可以认为阶跃值相等。故阶梯误差计算公式和线性线绕电位器阶梯误差的计算公式完全相同,见(3.12)式。但行程分辨率不一样,这是由于分辨率取决于绕距,而变绕距电位器绕距是变化的,其最大绕距tmax发生在特性斜率最低处,故行程分辨率公式与线性线绕电位器不同,不能直接用匝数n表示,而应为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结构与特点骨架制造比较容易,只能适用于特性曲线斜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一般其中可取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2.3分路(并联)电
13、阻式非线性电位器1工作原理对于图3.8所示的阶梯骨架式电位器通过折线逼近法实现的函数关系,采用分路电阻非线性电位器也可以实现,如图3.10所示。这种方法是在同样长度的线性电位器全行程上分若干段,引出一些抽头,通过对每一段并联适当阻值的电阻,使得各段的斜率达到所需的大小。在每一段内,电压输出是线性的,而电阻输出是非线性的。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10分路电阻式非线性电位器(a)分路电阻式非线性电位器;(b)输出特性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10(b)中,曲线1为电阻输出特性,曲线2为电压输出特性,曲线3为要求的特性。各段并联电阻的大小,可由下式求出:(3.19)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若仅知
14、要求的各段电压变化U1、U2和U3,那么根据允许通过的电流确定R1、R2和R3,或让最大斜率段电阻为R3(无并联电阻时)压降为U3,则求出I后,则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2.误差分析分路电阻式非线性电位器的行程分辨率与线性线绕电位器的相同。其阶梯误差和电压分辨率均发生在特性曲线最大斜率段上(3.20)(3.21)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结构与特点分路电阻式非线性电位器原理上存在折线近似曲线所带来的误差,但加工、绕制方便,对特性曲线没有很多限制,使用灵活,通过改变并联电阻,可以得到各种特性曲线。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9非线绕电位器式传感器非线绕电位器式传感器非线绕电位器式传感器非线绕电位器式传
15、感器1 1、薄膜电位器、薄膜电位器2 2、导电塑料电位器、导电塑料电位器基体、电阻膜带、电刷、转轴、导电环基体、电阻膜带、电刷、转轴、导电环合成膜电位器合成膜电位器金属膜电位器金属膜电位器3 3、光电电位器、光电电位器无接触式电位器无接触式电位器光电导层光电导层暗电阻暗电阻:绝缘体绝缘体明电阻明电阻:良导体良导体优点:精度、寿命、分辨率、可靠性高、阻值范围宽优点:精度、寿命、分辨率、可靠性高、阻值范围宽缺点:温度范围窄、输出电流小、输出阻抗较高结构复杂、体积和重量大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40非线绕电位器非线绕电位器1)合成膜电位器合成膜电位器的电阻体是用具有某一电阻值的悬浮液喷涂在绝缘骨架上形
16、成电阻膜而制成的。其优点是分辨率较高,阻值范围很宽(1004.7M),耐磨性较好,工艺简单,成本低,线性度好等;主要缺点是接触电阻大,功率不够大,容易吸潮等。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412)金属膜电位器金属膜电位器由合金、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等材料通过真空溅射或电镀方法,在瓷基体上沉积一层薄膜而制成。金属膜电位器具有无限分辨力,接触电阻很小,耐热性好,满负荷达70。与线绕电位器相比,它的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很小,特别适合在高频条件下使用。金属电位器的缺点是耐磨性较差,阻值范围窄,一般在10100。由于这些缺点,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423)导电塑料电位器导电塑料电位器又称实心电位器
17、,这种电位器的电阻是由塑料粉及导电材料的粉料经塑压而成的。导电塑料电位器的耐磨性很好,使用寿命较长,允许电刷的接触压力很大,在振动、冲击等恶劣环境下仍能可靠工作。此外,它的分辨率较高,线性度较好,阻值范围大,能承受较大的功率。导电塑料电位器的缺点是阻值易受湿度影响,故精度不易做得很高。导电塑料电位器的标准阻值有1k、2k、5k和10k,线性度为0.1%和0.2%。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434)导电玻璃釉电位器导电玻璃釉电位器又称金属陶瓷电位器,它是以合金、金属氧化物或难溶化合物等为导电材料,以玻璃釉粉为粘合剂,混合烧结在陶瓷或玻璃基体上制成的。导电玻璃釉电位器的耐高温性、耐磨性好,有较宽的阻值
18、范围,电阻湿度系数小且抗湿性强。导电玻璃釉电位器的缺点是接触电阻变化大、不易保证测量的高精度。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光电位置探测器光电位置探测器 PSD是一种可确定光的能量中心位置的结型光电器件,有一维的和二维的两种。当入射光是一个小光斑,照射到光敏面时,其输出则与光的能量中心位置有关。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结构(非分割)结构(非分割)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原理结构原理结构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如图所示,PSD的受光面为P-Si,同时也是个均匀电阻层。设1、2两电极间距离为2L。如果入射光点位于A点,则电极1、2输出的光电流与A点至电极1、2的距离成反比,有I1=I0(L-x)/2LI2=I0
19、(L+x)/2Lx=L(I2-I1)/(I2+I1)式中,I0=I1+I2。利用上式即可确定光斑能量中心对于器件中心的位置。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用途用途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分割型分割型原理:将光通量分解到探测器不同的坐标象限上坐标系与测量基准轴一致或相关再根据在各象限上能量分布比例检测光束中心位置。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3 负载特性与负载误差负载特性与负载误差 上面讨论的电位器空载特性相当于负载开路或为无穷大时的情况,而一般情况下,电位器接有负载,接入负载
20、时,由于负载电阻和电位器的比值为有限值,此时所得的特性为负载特性,负载特性偏离理想空载特性的偏差称为电位器的负载误差,对于线性电位器负载误差即是其非线性误差。带负载的电位器的电路如图3.11所示。电位器的负载电阻为Rf,则此电位器的输出电压为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相对输出电压为(3.22)电阻相对变化(3.23)对于线性电位器电阻相对变化就是电阻相对行程,即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电位器的负载系数为(3.24)在未接入负载时,电位器的输出电压Ux为(3.25)接入负载Rf后的输出电压Uxf为电位器在接入负载电阻Rf后的负载误差为(3.27)(3.28)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
21、图3.12所示为f与m、X的曲线关系。由图可见,无论m为何值,X=0和X=1时,即电刷在起始位置和最终位置时,负载误差都为零;当X=1/2时,负载误差最大,且增大负载系数时,负载误差也随之增加。对线性电位器,当电刷处于行程中间位置时,其非线性误差最大。若要求负载误差在整个行程都保持在3%以内,由于当X=1/2时,负载误差最大,即将(3.25)、(3.26)两式带入上式,则得(3.28)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则必须使Rf10Rmax。但是有时负载满足不了这个条件,一般可以采取限制电位器工作区间的办法减小负载误差(1);或将电位器的空载特性设计为某种上凸的曲线(2),即设计出非线性电位器也可以消除
22、负载误差,此非线性电位器的空载特性曲线2与线性电位器的负载特性曲线1,两者是以特性直线3互为镜像的,如图3.13所示。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12f与m、X的关系曲线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13非线性电位器的空载特性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重新设计电位器若预先规定电位器的的负载特性曲线Y=f(x)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4)用一个非线性变化的电阻与负载电阻串联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4 电位器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 3.4.1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电位器
23、式位移传感器常用于测量几毫米到几十米的位移和几度到360的角度。图3.14所示推杆式位移传感器可测量5200mm的位移,可在温度为50C,相对湿度 为 98(t 20C),频 率 为 300Hz以 内 及 加 速 度 为300m/s2的振动条件下工作,精度为2,电位器的总电阻为1500。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传感器有外壳1,带齿条的推杆2,以及由齿轮3、4、5组成的齿轮系统将被测位移转换成旋转运动,旋转运动通过爪牙离合器6传送到线绕电位器的轴8上,电位器轴8上装有电刷9,电刷9因推杆位移而沿电位器绕组11滑动,通过轴套10和焊在轴套上的螺旋弹簧7以及电刷9来输出电信号,弹簧7还可保证传感器的所
24、有活动系统复位。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14推杆式位移传感器外壳1推杆2齿轮3、4、5组成的齿轮系统电刷9电位器绕组11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15所示替换杆式位移传感器可用于量程为10mm到量程为320mm的多种测量范围,巧妙之处在于采用替换杆(每种量程有一种杆)。替换杆的工作段上开有螺旋槽,当位移超过测量范围时,替换杆则很容易与传感器脱开。需测大位移时可再换上其它杆。电位器2和以一定螺距开螺旋槽的多种长度的替换杆5是传感器的主要元件,滑动件3上装有销子4,用以将位移转换成滑动件的旋转。替换杆在外壳1的轴承中自由运动,并通过其本身的螺旋槽作用于销子4上,使滑动件3上的电刷沿电位器绕组
25、滑动,此时电位器的输出电阻与杆的位移成比例。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15替换杆式位移传感器外壳1 电位器2 滑动件3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16拉线式大位移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78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4.2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如图3.17所示,弹性敏感元件膜盒的内腔,通入被测流体,在流体压力作用下,膜盒硬中心产生弹性位移,推动连杆上移,使曲柄轴带动电位器的电刷在电位器绕组上滑动,因而输出一个与被测压力成比例的电压信号。该电压信号可远距离传送,故可作为远程压力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17电位器式压力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81航空飞行高度传感器航
26、空飞行高度传感器航空飞行高度传感器航空飞行高度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 当被测压力当被测压力p p增大时,弹簧管撑直,通过齿条带动齿轮转动,增大时,弹簧管撑直,通过齿条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电位器的电刷产生角位移。从而带动电位器的电刷产生角位移。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摩托车汽油油位传感摩托车汽油油位传感器器 如图所示为摩托如图所示为摩托车汽油油位传感器,车汽油油位传感器,它由随液位升降的浮它由随液位升降的浮球经过曲杆带动电刷球经过曲杆带动电刷位移,将液位变成电位移,将液位变成电阻变化。阻变化。摩托车汽油油位传感器摩托车汽油油位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3.4.3电位器式加速度传感器图3.
27、18所示为电位器式加速度传感器,惯性质量块在被测加速度的作用下,使片状弹簧产生正比于被测加速度的位移,从而引起电刷在电位器的电阻元件上滑动,输出一与加速度成比例的电压信号。电位器传感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性能稳定,能承受恶劣环境条件,输出功率大,一般不需要对输出信号放大就可以直接驱动伺服元件和显示仪表;其缺点是精度不高,动态响应较差,不适于测量快速变化量。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图3.18电位器式加速度传感器惯性质量块在被测加速度的作用下片状弹簧产生正比于加速度的位移电刷在电位器上滑动输出一与加速度成比例的电压信号惯性质量块活塞阻力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86液面高度测试仪液面高度测试仪液面高度测试仪液面高度测试仪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第3章 电位器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