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纲及练习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708917 上传时间:2024-10-1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9.50KB 下载积分:12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纲及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题纲及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指导 ( 一) 课程考核说明部分 1.考核目的 经过本次考试, 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 以及运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基本指标和基本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技能。 2.考核对象 成人本科: 会计学专业。 3.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大纲、 实施细则、 文字主辅教材和本考核说明。文字主教材为赵彦云主编、 熊应进副主编, 由中国统计出版社 出版的《国民经济核算》。辅教材为熊应进主编、 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国民经济核算学习指导》( 2月第1版) 。 4.考试要求 这次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 基本指标、 基本核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能力层次上, 从了解、 掌握、 重点掌握三个角度来要求。了解是要求考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掌握是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但要知道是什么, 还要知道为什么; 重点掌握是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核算运用分析。 期末考试命题的覆盖面较, 但突出了课程学习重点。 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在一份试卷中, 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 了解10%左右, 掌握30%左右, 重点掌握60%左右。 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 易、 较易、 较难、 难四个等级。在一份试卷中, 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 易20%, 较易30%, 较难30%, 难20%。 5.试题的类型及结构 ( 1) 单项选择: 是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 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占全部试题的25%左右。 ( 2) 多项选择题: 在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考核学生在对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知识记忆的基础上, 全面理解和运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原则和基本核算方法, 占全部度量的20%左右。 ( 3) 判断并说明理由: 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原则的理解、 掌握和应用的程度, 以及学生对重要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占全部试题的25%左右。 ( 4) 计算分析题: 考核学生对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公式的记忆、 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国民经济运行善进行初步统计分析的能力, 占全部试题的30%左右。 6.考核形式 本次期末考核采取闭卷、 笔试形式进行。 7.其它说明 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120分钟。考试时, 要求学生携带计算器。 ( 二) 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1.一般理解:国民经济核算的用途。 2.掌握: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和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3.重点掌握: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 总量关系、 分类体系、 核算原则及核算方法。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1.一般理解:中国生产核算的基本数据。 2.掌握: 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应用。 3.重点掌握:生产总量核算的基本理论;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及实际应用。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1.一般理解: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和数据。 2.掌握:投入产出账户。 3.重点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和关系; 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及计算。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1.一般理解:中国收入分配与使用的基本数据; 资金流量核算的概念, 资金流量表的结构。 2.掌握: 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基本理论; 收入使用核算和最终消费的概念; 收入分配与消费核算应用分析。 3.重点掌握: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收入使用与消费核算的主要指标的内涵及计算; 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主要账户的结构、 内容和编制方法; 收入使用与消费支出核算主要账户的结构、 内容和编制方法。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1.一般理解:资本形成和金融交易核算内容的实际运用和表现; 资金流量分析; 运用资本形成和金融交易的数据做出分析; 积累核算的任务。 2.掌握:经济资产、 非金融资产概念及分类; 金融资产的概念及分类; 资金流量表(金融交易)的结构及其应用; 积累的性质及来源;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3.重点掌握:资本形成核算的内容, 资本账户的结构、 内容和编制方法; 金融交易核算的内容, 金融账户的结构、 内容和编制方法。 第六章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1.一般理解:资产负债核算中的平衡关系, 与积累账户的关系; 国民资产负债应用核算分析。 2.掌握:国民经济流量与存量的概念及区别,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原理,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基本概念; 资产负债变动核算; 资产负债账户和资产负债表。 3.重点掌握:资产负债估价原则和各种方法的基本内容。 第七章 对外经济核算 1.一般理解:实际中广泛应用的对外经济核算数据; 对外经济活动。 2.掌握:对外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 核算理论和方法; 国际收入的概念; 国际收入平衡表数据和分析; 国外账户的核算原理和内容。 3.重点掌握:国际收入平衡的基本结构、 编制方法和平衡关系; 国外账户的特点。 第八章 国民经济账户的综合及其关系 1.一般理解:运用实际数据, 说明或描述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基本核算关系。 2.掌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内容。 3.重点掌握:主要总量指标之间的计算及关系。 第九章 国民经济其它核算 1.一般理解:国民经济其它核算的内容目的和要求; 附属核算中的扩展与细化核算的内容。 2.掌握:国民经济短期核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环境经济核算的主要概念和基本方法。 3.重点掌握:人口、 劳动力核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第十章 国民经济指数核算 1.一般理解:国民经济指数核算的基本问题; 联系中国实际分布的统计数据, 做出各种物价指数的分析应用; 质量指数概念和方法。 2.掌握:紧缩法及其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主要物价指数和物量指数的编制。 ( 三) 综合练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由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本消耗、 营业盈余和生产税净额确定的价格是( )。 A) 要素价格 B) 基本价格 C) 生产者价格     D) 购买者价格 2.常住单位是指是(     ) 。   A) 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的经济单位   B) 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的经济单位   C) 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D) 在一个国家地理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3.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指标的是( )。 A) 国内生产总值 B) 社会总产值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国民收入 4.中国当前正在使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 )。   A) SNA      B) MPS C)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D) 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5.以下产业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 。   A) 交通运输业         B) 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C) 科学研究事业        D) 畜牧业 6.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A) 一个基层单位能够包含一个机构单位   B) 一个基层单位能包含多个机构单位   C) 一个机构单位不能够包含任何基层单位   D) 一个机构单位能够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7.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 英国经济学家( ) 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 A) J·米德 B) R·斯通 C) 范·克利夫     D) S·库兹涅茨 8.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 。 A) 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 B) 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C) 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 D) 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9.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    ) 处理。 A) 货物和服务交易 B) 分配交易 C) 金融交易 D) 内部交易 10.一个机构单位某一时期的总产出, 从使用角度考察就是该时期的(    ) 。 A) 销售额     B) 销售额和库存额之和 C) 销售额和库存增加额之和     D) 库存额 11.已知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 亿元, 总产出为3600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折旧为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 亿元。 A) 5600            B) 3600 C) 1700            D) 1600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中间消耗的是: (     ) 。 A) 支付原材料的运输费用     B) 大型机床更新 C) 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      D) 更换一批新的钳锤等手工工具 13.三种方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应该是(      ) 。 A) 完全相等             B) 理论上相等 C) 理论上相等, 但实际中会有差异    D) 以上都对 14.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     ) 。   A) 中间消耗          B) 劳动者报酬   C) 生产税           D) 营业盈余 15.用支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 不需要计算(     ) 。   A) 最终消费          B) 资本形成总额    C) 营业盈余          D) 物化与服务净出口 16.已知中国某年企业部门总产出为7000亿元, 中间投入为 亿元, 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 支付劳动报酬3000亿元, 支付生产税净额900亿元, 则其营业盈余是(   ) 。   A) 5000亿元          B) 1100亿元   C) 1000亿元          D) 亿元 17.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     ) 。   A) 总产出           B) 中间消耗   C) 增加值           D) 固定资本消耗 18.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     ) 。   A) 就是中间产出           B) 就是最终产出   C) 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D) 以上都不对 19.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 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    )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20.已知某地国内生产总值为 亿元, 总产出为3600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折旧100亿元。则该地区中间投入为(     ) 亿元。   A) 5600      B) 3600      C) 1700      D) 1600 2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     ) 。   A) 投入产出表          B) 资金流量表   C) 资产负债表          D) 国际收支平衡表 22.投入产出表的第I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    ) 。   A) 技术联系           B) 经济联系   C) 技术经济联系         D) 再分配关系 23.投入产出表的第II象限主要反映(     ) 。   A) 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 增加值的构成   C) 再分配关系            D) 最终产品的规模和和结构 24.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    ) 的数量。   A) 最初投入            B) 中间投入   C) 最终产品            D) 总产品 25.投入产出表的第III象限主要反映(     ) 。   A) 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 增加值的构成   C) 再分配关系            D) 最终产品的规模和和结构 26.假定农业部门对工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8, 说明(     ) 。 A) 农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工业产品的数量为0.18 B) 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8 C) 农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消耗了0.18的工业产品 D) 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0.18的农业产品 27.完全消耗系数是(     ) 。   A) 所有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B) 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C) 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   D) 以上都对 28.收入分配的对象是(     ) 。   A) 生产要素           B) 当期的生产成果   C) 劳动报酬           D) 当期生产的物质产品 29.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在数值上相差(     ) 。   A) 生产税净额          B) 固定资本消耗   C) 生产税            D) 来自国外的初次净收入 30.收入初次分配核算所核算的收入是(     ) 。   A) 财产性收入           B) 转移性收入   C) 生产性收入           D) 投资收入 31.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     ) 。 A) 生产税           B) 劳动报酬 C) 财产收入          D) 所得税 32.收入再分配帐户的平衡项是(      ) 。 A) 原始收入      B) 经常转移 C) 可支配收入      D) 储蓄门 33.如果一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 增加值为1000亿元, 原始总收入为400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为300亿元, 总储蓄为300亿元。根据各部门在生产、 收入分配和消费中 的特点判定, 该部门应该是(     ) 。 A) 政府 B) 居民     C) 企业 D) 国外 34.联合国采用恩格尔系数确定的小康生活水平标准为( ) A) 40%-50%       B) 30%-40% C) 20%-40%       D) 20%以上 35.一般来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较大部分的部门是(     ) 。   A) 非金融企业部门         B) 金融企业部门   C) 企业部门            D) 政府部门 36.在下列政府行为中, 哪一项不属于政府消费(    ) 。   A) 办一所中学         B) 给低收入家庭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 订购一批军火        D) 给公务人员增加薪水 37.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 其数值(     ) 。   A) 只能为正数          B) 只能为负数   C) 可能为0           D) 既可能为正, 也可能为负或0 38.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     ) 。   A) 土地     B) 公海     C) 厂房      D) 债券 39.资本形成账户中的平衡项是(     ) 。   A)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B) 其它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理   C) 统计误差            D) 资金余缺 40.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行为是(     ) 。 A) 甲单位将某设备出售给乙单位    B) 甲单位将一批毛毯捐赠给灾区 C) 甲单位将某设备无偿赠送给乙单位  D) 甲单位向政府缴纳所得税 41.固定资产和存货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 。 A) 再生性        B) 耐用性 C) 收益性        D) 所有权 42.在下列金融资产中, 属于金融机构资产的是( ) 。 A) 通货 B) 存款     C) 贷款 D) 保险准备金 43.在金融资产中, 不存在对应负债的是(     ) 。   A) 通货     B) 存款     C) 证券     D) 货币黄金 44.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     ) 。   A) 财产收入          B) 储蓄   C) 经常转移          D) 资本转移 45.下列各项资产中属于生产资产的是(     ) 。   A) 矿藏     B) 土地     C) 住宅    D) 商誉 46.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     ) 。   A) 金融资产的增加       B) 金融负债的增加   C) 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    D) 资金余缺 47.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     ) 为基础。     A) 国民收入核算        B) 企业资产负债核算     C) 存量核算          D) 国际收支核算 48.资产负债表的平衡项是(     ) 。   A) 资产      B) 负债     C) 负债和净值     D) 资产负债差额 49.中国产负债核算的主体是(     ) 。   A) 机构部门    B) 企业    C) 法人    D) 常住机构单位 50.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中性资产持有收益(    ) 。     A) 大于0     B) 小于0     C) 等于0    D) 不能确定 51.对于制成品库存, 应按(     ) 计价。   A) 制成品生产成本      B) 产出时的基本价格   C) 购买者价格        D) 保险价值 52.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指(     ) 。 A) 经济资产    B) 金融资产 C) 固定资产    D) 流动资产 53.对于金融负债, 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     ) 。 A) 现行市场价格估价    B) 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 C) 交易双方不同价格估价  D) 视情况而定 54.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4000亿元, 负债总额为4500亿元, 净值2500亿元, 则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     ) 亿元。 A) 3000 B)      C) 6000 D) 500 55.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应记录在(     ) 。   A) 资本账户        B) 资产数量其它账户   C) 金融账户        D) 重估价账户 56.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 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20万美元, 离境后抵达中国口岸的国际运费和保险费等共计15万美元, 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     ) 。   A) 借方335万美元         B) 贷方335万美元   C) 借方320万美元         D) 贷方320万美元 57.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外账户时, 应分别以(    ) 为基准货币单位。 A) 本国货币、 美元         B) 美元、 本国货币 C) 本国货币、 本国货币       D) 美元、 美元 58.如果国外某企业 6月份在中国经济领土内创立了一个子企业, 则中国在 底进行常住单位数目统计时, (     ) 该企业。   A) 包括              B) 不包括   C) 可包括也可不包括        D) 无法判断 59.在对外经济核算中, 确定货物进出口的计价是(      ) 。   A) 进口按到岸价计算, 出口按离岸价计算   B) 进出口均按离岸价计算   C) 进口按离岸价计算, 出口按到岸价计算   D) 进出口均按到岸价计算 60.从国外购买证券和向国外出口货物应分别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     ) 。   A) 借方           B) 前者为借方, 后者为贷方   C) 贷方           D) 前者为贷方, 后者为借方 61.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      ) 上的常住单位组成的。   A) 地理领土          B) 政治领土   C) 经济领土          D) 全部领土 62.对外经济核算的记账单位是(    ) 。 A) 外国货币         B) 本国货币 C) 既能够是外国货币, 也能够是本国货币   D) 美元 63.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是指(    ) 。 A) 狭义国际收支 B) 广义国际收支 C) 对外贸易收支 D) 外汇收支 64.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所核算的收入与(    ) 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A) 生产账户         B) 收入形成账户 C) 收入二次分配账户    D) 收入再分配账户 65.联系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指标是(     ) 。   A) 国民总收入         B) 劳动报酬   C) 营业盈余          D) 财产收入 66.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总资本形成及构成数据与(    ) 相连结。   A) 资本交易账户          B) 生产账户   C) 国民可支配收入和使用账户    D) 对外经常交易账户 67.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     ) 的国民经济核算   A) 各经济区域           B) 各行政区域   C) 各地理区域           D) 以上都对 68.短期核算的数字比一般年度核算的数字(     ) 。 A) 准确     B) 不准确 C) 有时准, 有时不准     D) 难以判断 69.劳动适龄人口指(     ) 。 A) 16岁以上的全部人口     B) 16岁~60岁的人口 C) 男16~60周岁、 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D) 男16~60周岁、 女16~55周岁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70.某地区常住人口350万人, 其中暂时外出人口2万人, 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5万人, 则该地区现有人口数为(     ) 。   A) 348万人    B) 352万人     C) 353万人    D) 340万人 71.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     ) 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A) 用生产法          B) 用支出法   C) 用收入法          D) 分别用用上述三种方法 72.某地期初人口为400万人, 期内净迁入人口为12万人, 期末人口为312万人, 则该地区净迁移率为(    ) 。 A) 1.96%    B) 2.0%   C) 3.12%    D) 3.37% 73.拉氏物量指数是以(     ) 进行加权。   A) 基期价格            B) 基期数量   C) 报告期价格           D) 报告期数量 74.若某国计算期GDP为5720美元, 比基期增长32%, GDP价格指数为110%, 则GDP物量指数为(      ) 。   A) 145.2%     B) 83.33%    C) 122%     D) 120% 75.帕氏物价指数是按(     ) 加权。 A) 基期价格 B) 基期数量 C) 报告期价格 D) 报告期数量 二、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单位属于法人单位的有(     ) 。   A) 某大学       B) 某大学团委       C) 某企业   D) 某住户       E) 某百货公司 2、 在SNA中, 采用”常住单位”概念是为了( ) 。 A) 区分国内交易与国外交易     B) 界定交易主体范围 C) 界定生产活动范围     D) 区分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 E)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 3、 在中国三次产业分类划分中, 下列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   A) 林业      B) 机构制造业      C) 建筑业   D) 自来水业    E) 房地产业 4.国民经济核算中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总量特征的指标有(   )。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民原始收入   C) 国民可支配收入 D) 最终消费支出    E) 总储蓄额 5、 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学的关系表现为( ) 。 A) 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账户形式   B) 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复式核算方法 C) 国民经济核算很多数据来源于会计数据   D) 二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 E) 二者的核算原则、 计价基础、 核算方法也有差别 6.中国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      )。 A) 非金融企业部门     B) 金融机构部门     C) 政府部门 D) 住户部门        E) 国外部门 7、 下列哪些项目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统计之中( ) 。 A) 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 企业自制设备 C) 体育、 文艺活动及其服务      D) 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 E) 森林、 矿藏等资源价值 8、 能够给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资产有( ) 。 A) 因资金借贷而形成的金融资产     B) 企业生产中使用的固定资产 C) 无形资产              D) 土地、 地下资产等非生产有形资产 E) 使用权转让的机器设备 9、 下列属于经常转移的项目有( ) 。 A) 住户和法人单位缴纳的所得税    B) 劳动者对社会保险计划的缴款 C) 各单位代其职工对社会保险计划的缴款    D) 居民个人购买体育彩票 E) 交通警察对违章司机的罚款 10、 从下列表述中选出正确的表述( ) 。 A) 住户部门是资金净借出部门     B) 联合国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认为: 20%-40% 为小康水平 C) 收入初次分配阶段仅包括劳动报酬和生产税分配流量 D) 核算居民消费支出的方法有直接核算法和间接推算法两种 E) 可支配收入既能够按总额, 也能够按净额计算 11.某企业为本单位职工交纳退休保险金50万元, 这属于(    )。 A) 居民部门转移性收入     B) 居民部门转移性支出 C) 政府部门人转移性收入    D) 政府部门人转移性支出 E) 资本转移 12、 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产资产的有(  ) 。 A) 人工培育的森林     B) 原始森林    C) 土地 D) 计算机软件      E) 土地上面的建筑物 13、 金融账户是账户体系中的(  ) 。 A) 第一个账户     B) 记录机构单位间交易的最后一个账户 C) 处理积累的第二个账户     D) 第二个账户 E) 记录金融资产和负债交易的账户 14.资产负债估价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包括(    ) A) 现行市场价格估价    B) 交易双方同一估价 C) 估价真实性       D) 资产负债存量重估价 E) 对个别资产要用特定价格估价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流量与存量是两类总量指标, 不能相互转化 B) 新SNA资产负债分类着眼于资产性质 C) 重估价账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对资产负债进行估价调整 D) 金融机构部门的金融资产一定大于金融负债 E) 全国民经济金融资产等于金融负债 16、 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 A) 中国驻国外的使馆、 领馆为中国的常住单位 B) 活动在公海上的中国船只为中国的常住单位 C) 到国外短期访问的中国公民为国外的常住单位 D) 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应视为国外 E) 在中国拥有住房, 并长期在中国工作的美国人, 因其未加入中国国籍, 应视为国外 17、 中国进口一批机电设备, 由国外航运公司承运、 国外保险公司担保, 贷款用出口国提供的五年期无息贷款支付, 这项交易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涉及的项目有(       ) 。   A) 对外贸易往来      B) 对外非贸易往来      C) 无偿转让   D) 长期资本往来       E) 短期资本往来 18、 利用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计算和分析的差额指标有 ( ) 。 A) 对外贸易进出口差额    B) 经常收支差额 C) 国际收支基本差额     D) 误差与遗漏差额 E) 国际收支总差额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封闭经济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产收入总量等于财产收入支出总量, 故它不影响原始收入总量的变化 B) 在开放经济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产收入可能不等于财产收入支出, 其差额是对外财产收入净额 C) 在开放经济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支付的财产收入和得到的国外财产收入直接影响原始收入总量 D) 不论在开放经济或封闭经济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产收入都等于财产收入支出 E) 不论在开放经济或封闭经济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产收入都不等于财产收入支出 20、 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 。 A)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 B) 国民总收入=增加值净额-支付给国外的增加值+从国外得到的增加值 C)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 D) 国民总收入=增加值总额+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 E) 期末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重估价+期初金融资产 21、 劳动力资源总数的人口条件是(       ) 。   A) 16周岁以上      B) 具有劳动能力      C) 服刑人员   D) 无劳动能力      E) 不被约束和管制   三、 判断并说明理由 1、 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既包括货物的生产, 也包括服务生产。 2、 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 固定资本消耗、 营业盈余和流通费用确定的价格形式。 3、 国民经济核中的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 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4、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 5、 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不能能够重复计算。 6、 劳动者的货币工资、 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是能够记入国内生产总值的。 7、 在当期粮食产量中, 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8、 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10、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 前者属于中间消耗, 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 11、 直接消耗系数会受影响它的因素变化而变化。 12、 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II象限。 13、 投入产出表的第I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 投入产出表的第II象限的宾词为最终产品。 14、 居民购买住房和支付房屋租金均属于居民消费支出。 15、 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储蓄。储蓄的含义是指居民部门消费后的节余资金。 16、 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和政府拨付给科教文卫部门的经常性经费都属于经常转移。 17、 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围。 18、 原始森林和围海造田都属于生产资产。 19、 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和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 20、 在通货、 存款、 贷款、 证券及保险准备金等金融资产项目都属于金融机构负债。 21、 同企业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企业经营过程相比, 新SNA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资产性质。 22、 流量与存量是两类总量指标, 不能相互转化。 23、 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 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15000亿元, 金融资产14000亿元, 国外部门净值为-3200亿元, 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18200亿元。 24、 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6000亿元, 负债总额为7000亿元, 净值2500亿元, 则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3500亿元。 25、 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 要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 26、 无偿捐赠应该记录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的经常转移项目下面。 27、 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都是一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经济单位, 两种单位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都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 28、 对外经济核算的记账单位是本位币。 29、 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劳动报酬转到原始收主分配账户来源数量完全一致。 30、 国民总收入=现价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生产税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要素报酬收入净额。 31、 社会劳动者是指能够从事社会劳动的那部分人口, 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四、 计算题 1.已知某地区 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28000亿元; (2)最终消费14000亿元, 其中居民消费11800亿元, 公共消费2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5600亿元, 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5040亿元, 库存增加360亿元, 贵重物品净获得200亿元; (4)出口2400亿元; (5)进口 亿元; (6)固定资本消耗2800亿元; (7)劳动者报酬8400亿元; (8)生产税840亿元; (9)生产补贴140亿元; 要求: (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中间消耗、 营业盈余;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2.三次产业投入产出关系如下表( 亿元)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950 4068 120 第二产业 1950 23140 2100 第三产业 441 3480 931 总 产 值 9085 42262 9853 要求: ( 1) 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 2) 第二产业增加值。 ( 3) 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3.已知中国实际统计数据资料如下: 单位: 亿元 年度 国民总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增加值 第二产业 增加值 第三产业 增加值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57494.9 66850.5 73142.7 76967.1 80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