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玻璃幕墙工程120系列全隐框幕墙设计计算书.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708136 上传时间:2024-10-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9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玻璃幕墙工程120系列全隐框幕墙设计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本文档共13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玻璃幕墙工程120系列全隐框幕墙设计计算书 基本参数: 济南地区基本风压0.450kN/m2 抗震设防烈度6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768.0g Ⅰ.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5-2004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02-2003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33-2001 《建筑幕墙》 JG 3035-1996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GJ/T 139-2001 《铝合金建筑型材 基材》 GB/T 5237.1-2004 《铝合金建筑型材 阳极氧化、着色型材》 GB 5237.2-2004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 GB 3098.1-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母 粗牙螺纹》 GB 3098.2-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 自攻螺钉》 GB 3098.5-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 不锈钢螺栓、螺钉和螺柱》 GB 3098.6-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 不锈钢螺母》 GB 3098.15-2000 《浮法玻璃》 GB 11614-1999 《钢化玻璃》 GB/T 9963-1998 《幕墙用钢化玻璃与半钢化玻璃》 GB 17841-1999 《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 (第二版) 》 《BKCADPM集成系统(BKCADPM2006版)》 Ⅱ.基本计算公式: (1).场地类别划分: 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 --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本工程为:,按C类地区计算风荷载。 (2).风荷载计算: 幕墙属于薄壁外围护构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规定采用 风荷载计算公式: Wk=βgz×μs×μz×W0 (7.1.1-2) 其中: Wk---垂直作用在幕墙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kN/m2); βgz---高度Z处的阵风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7.5.1条取定。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βgz=K(1+2μf) 其中K为地区粗糙度调整系数,μf为脉动系数。经化简,得: A类场地: βgz=0.92×[1+35-0.072×(Z/10)-0.12] B类场地: βgz=0.89×[1+(Z/10)-0.16] C类场地: βgz=0.85×[1+350.108×(Z/10)-0.22] D类场地: βgz=0.80×[1+350.252×(Z/10)-0.30]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7.2.1条取定。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 A类场地: μz=1.379×(Z/10)0.24 B类场地: μz=1.000×(Z/10)0.32 C类场地: μz=0.616×(Z/10)0.44 D类场地: μz=0.318×(Z/10)0.60 本工程属于C类地区,故μz=0.616×(Z/10)0.44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7.3.3条取为:-1.8 W0---基本风压,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附表D.4给出的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m2,济南地区取为0.450kN/m2 (3).地震作用计算: qEAk=βE×αmax×GAK 其中: qEA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βE---动力放大系数,按 5.0 取定 α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相应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定: αmax选择可按JGJ102-2003中的表5.3.4进行。 表5.3.4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 αmax 0.04 0.08(0.12) 0.16(0.24) 注:7、8度时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6度: αmax=0.04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抗震设防烈度7度: αmax=0.08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抗震设防烈度7度: αmax=0.12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抗震设防烈度8度: αmax=0.16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抗震设防烈度8度: αmax=0.24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g,抗震设防烈度9度: αmax=0.32 济南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768.0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故取αmax=0.04 GAK---幕墙构件的自重(N/m2) (4).作用效应组合: 一般规定,幕墙结构构件应按下列规定验算承载力和挠度: a.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γ0S ≤ R b.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SE ≤ R/γRE 式中 S---荷载效应按基本组合的设计值; SE---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按基本组合的设计值; R---构件抗力设计值; γ0----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应取不小于1.0; γRE----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取1.0; c.挠度应符合下式要求: df ≤ df,lim df---构件在风荷载标准值或永久荷载标准值作用下产生的挠度值; df,lim---构件挠度限值; d.双向受弯的杆件,两个方向的挠度应分别符合df≤df,lim的规定。 幕墙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其作用效应的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应按下式进行: S=γGSGK+γwψwSWK+γEψESEK 2 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应按下式进行: S=γGSGK+ψwγwSWK S---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SGk---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SWk---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SEk---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 γG---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W---风荷载分项系数; γE---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ψW---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ψE---地震作用的组合值系数; 进行幕墙构件的承载力设计时,作用分项系数,按下列规定取值: ①一般情况下,永久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γG、γW、γE应分别取1.2、1.4和1.3; ②当永久荷载的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其分项系数γG应取1.35;此时,参与组合的可变荷载效应仅限于竖向荷载效应; ③当永久荷载的效应对构件利时,其分项系数γG的取值不应大于1.0。 可变作用的组合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①一般情况下,风荷载的组合系数ψW应取1.0,地震作用于的组合系数ψE应取0.5。 ②对水平倒挂玻璃及框架,可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风荷载的组合系数ψW应取1.0(永久荷载的效应不起控制作用时)或0.6(永久荷载的效应起控制作用时)。 幕墙构件的挠度验算时,风荷载分项系数γW和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均应取1.0,且可不考虑作用效应的组合。 Ⅲ.材料力学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主要参考JGJ 102-200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1).玻璃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5.2.1的规定采用。 表5.2.1 玻璃的强度设计值 fg(N/mm2) 种 类 厚度(mm) 大 面 侧 面 普通玻璃 5 28.0 19.5 浮法玻璃 5~12 28.0 19.5 15~19 24.0 17.0 ≧20 20.0 14.0 钢化玻璃 5~12 84.0 58.8 15~19 72.0 50.4 ≧20 59.0 41.3 注: 1. 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的强度设计值可按所采用的玻璃类型确定; 2. 当钢化玻璃的强度标准达不到浮法玻璃强度标准值的3倍时,表中数值 应根据实测结果予于调整; 3. 半钢化玻璃强度设计值可取浮法玻璃强度设计值的2倍。当半钢化玻璃 的强度标准值达不到浮法玻璃强度标准值的2倍时,其设计值应根据实 测结果予于调整; 4. 侧面玻璃切割后的断面,其宽度为玻璃厚度。 (2).铝合金型材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5.2.2的规定采用。 表5.2.2 铝合金型材的强度设计值fa(N/mm2) 铝合金牌号 状 态 壁厚(mm) 强度设计值fa 抗拉、抗压 抗剪 局部承压 6061 T4 不区分 85.5 49.6 133.0 T6 不区分 190.5 110.5 199.0 6063 T5 不区分 85.5 49.6 120.0 T6 不区分 140.0 81.2 161.0 6063A T5 ≦10 124.4 72.2 150.0 〉10 116.6 67.6 141.5 T6 ≦10 147.7 85.7 172.0 〉10 140.0 81.2 163.0 (3).钢材的强度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的规定采用,也可按表5.2.3采用。 表5.2.3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fs(N/mm2) 钢材牌号 厚度或直径d(mm) 抗拉、抗压、抗弯 抗剪 端面承压 Q235 d≤16 215 125 325 16<d≤40 205 120 40<d≤60 200 115 Q345 d≤16 310 180 400 16<d≤35 295 170 35<d≤50 265 155 注:表中厚度是指计算点的钢材厚度;对轴心受力杆件是指截面中较厚钢板的厚度. (4).玻璃幕墙材料的弹性模量可按表5.2.8的规定采用。 表5.2.8 材料的弹性模量 E(N/mm2) 材 料 E 玻 璃 0.72x105 铝合金 0.70x105 钢、不锈钢 2.06x105 消除应力的高强钢丝 2.05x105 不锈钢绞线 1.20x105~1.50x105 高强钢绞线 1.95x105 钢丝绳 0.80x105~1.00x105 注:钢绞线弹性模量可按实测值采用。 (5).玻璃幕墙材料的泊松比可按表5.2.9的规定采用。 表5.2.9 材料的泊松比υ 材 料 υ 材 料 υ 玻璃 0.20 钢、不锈钢 0.30 铝合金 0.33 高强钢丝、钢绞线 0.30 (6).玻璃幕墙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可按表5.2.10的规定采用。 表5.2.10 材料的线膨胀系数α(1/℃) 材料 α 材料 α 玻璃 0.80×10-5~1.00×10-5 不锈钢板 1.80×10-5 铝合金 2.35×10-5 混凝土 1.00×10-5 铝材 1.20×10-5 砌砖体 0.50×10-5 (7).玻璃幕墙材料的重力密度标准值可按表5.3.1的规定采用。 表5.3.1 材料的重力密度γg(kN/m3) 材料 γg 材料 γg 普通玻璃、夹层玻璃、 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 25.6 矿棉 1.2~1.5 玻璃棉 0.5~1.0 钢材 78.5  岩棉 0.5~2.5 铝合金 28.0     一、风荷载计算 标高为17.0m处风荷载计算 (1).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W0:基本风压 W0=0.45 kN/m2 βgz: 17.0m高处阵风系数(按C类区计算) βgz=0.85×[1+350.108×(Z/10)-0.22]=1.960 μz: 17.0m高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C类区计算): (GB50009-2001) μz=0.616×(Z/10)0.44 =0.616×(17.0/10)0.44=0.778 μs:风荷载体型系数 μs=-1.80 Wk=βgz×μz×μs×W0 (GB50009-2001) =1.960×0.778×1.8×0.450 =1.235 kN/m2 (2). 风荷载设计值: W: 风荷载设计值(kN/m2) γw: 风荷载作用效应的分项系数:1.4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2.5 规定采用 W=γw×Wk=1.4×1.235=1.730kN/m2 二、玻璃的选用与校核 本处选用玻璃种类为: 钢化玻璃 1. 本处采用中空玻璃 玻璃的重力密度为: 25.6(KN/m3) BT_L 中空玻璃内侧玻璃厚度为: 6.0(mm) BT_w 中空玻璃外侧玻璃厚度为: 6.0(mm) GAK=25.6×(Bt_L+Bt_w)/1000 =25.6×(6.000+6.000)/1000 =0.307kN/m2 2. 该处垂直于玻璃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 αmax: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0.040 qEAk: 垂直于玻璃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kN/m2) qEAk=5×αmax×GAK =5×0.040×0.307 =0.061kN/m2 γE: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1.3 qEA: 垂直于玻璃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设计值(kN/m2) qEA=rE×qEAk =1.3×qEAK =1.3×0.061 =0.080kN/m2 3. 玻璃的强度计算: 内侧玻璃校核依据: σ≤fg=84.000 N/mm2 外侧玻璃校核依据: σ≤fg=84.000 N/mm2 Wk: 垂直于玻璃平面的风荷载标准值(N/mm2) qEAk: 垂直于玻璃平面的地震作用标准值(N/mm2) σWk: 在垂直于玻璃平面的风荷载作用下玻璃截面的最大应力标准值(N/mm2) σEk: 在垂直于玻璃平面的地震作用下玻璃截面的最大应力标准值(N/mm2) θ: 参数 η: 折减系数,可由参数θ按JGJ102-2003表6.1.2-2采用 表 6.1.2-2 折减系数η θ ≤5.0 10.0 20.0 40.0 60.0 80.0 100.0 η 1.00 0.96 0.92 0.84 0.78 0.73 0.68 θ 12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η 0.65 0.61 0.57 0.54 0.52 0.51 0.50 a: 玻璃短边边长: 1200.0mm b: 玻璃长边边长: 1600.0mm BT_L 中空玻璃内侧玻璃厚度为: 6.000(mm) BT_w 中空玻璃外侧玻璃厚度为: 6.000(mm) m: 玻璃板的弯矩系数, 按边长比a/b查 表6.1.2-1得: 0.0683 表6.1.2-1 四边支承玻璃板的弯矩系数m a/b 0.00 0.25 0.33 0.40 0.50 0.55 0.60 0.65 m 0.1250 0.1230 0.1180 0.1115 0.1000 0.0934 0.0868 0.0804 a/b 0.70 0.75 0.80 0.85 0.90 0.95 1.00 m 0.0742 0.0683 0.0628 0.0576 0.0528 0.0483 0.0442 Wk1 中空玻璃分配到外侧玻璃的风荷载标准值 (N/mm2) Wk2 中空玻璃分配到内侧玻璃的风荷载标准值 (N/mm2) qEk1 中空玻璃分配到外侧玻璃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N/mm2) qEk2 中空玻璃分配到内侧玻璃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N/mm2) Wk1=1.1×Wk×BT_w3/(BT_w3+BT_L3)=0.679 (kN/m2) Wk2=Wk×BT_L3/(BT_w3+BT_L3)=0.618 (kN/m2) qEk1=0.031 (kN/m2) qEk2=0.031 (kN/m2) 在垂直于玻璃平面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玻璃截面的最大应力标准值计算(N/mm2) 在风荷载作用下外侧玻璃参数θ=(Wk1+0.5×qEK1)×a4/(E×t4) =15.44 η: 折减系数,按θ=15.44 查JGJ102-2003 6.1.2-2表得:η=0.94 在风荷载作用下外侧玻璃最大应力标准值σWk=6×m×Wk1×a2×η/t2 =10.447N/mm2 在地震作用下外侧玻璃参数θ=(Wk1+0.5×qEK1)×a4/(E×t4) =15.44 η: 折减系数,按θ=15.44 查6.1.2-2表得:0.94 在地震作用下外侧玻璃最大应力标准值σEk=6×m×qEk1×a2×η/t2 =0.472N/mm2 σ: 外侧玻璃所受应力: 采用SW+0.5SE组合: σ=1.4×σWK+0.5×1.3×σEK =1.4×10.447+0.5×1.3×0.472 =14.933N/mm2 在风荷载作用下内侧玻璃参数θ=(Wk2+0.5×qEK2)×a4/(E×t4) =14.06 η: 折减系数,按θ=14.06 查JGJ102-2003 6.1.2-2表得:η=0.94 在风荷载作用下内侧玻璃最大应力标准值σWk=6×m×Wk2×a2×η/t2 =9.553N/mm2 在地震作用下内侧玻璃参数θ=(Wk2+0.5×qEK2)×a4/(E×t4) =14.06 η: 折减系数,按θ=14.06 查6.1.2-2表得:η=0.94 在地震作用下内侧玻璃最大应力标准值σEk=6×m×qEk2×a2×η/t2 =0.475N/mm2 σ: 内侧玻璃所受应力: 采用SW+0.5SE组合: σ=1.4×σWK+0.5×1.3×σEK =1.4×9.553+0.5×1.3×0.475 =13.683N/mm2 外侧玻璃最大应力设计值σ=14.933N/mm2 < fg=84.000N/mm2 内侧玻璃最大应力设计值σ=13.683N/mm2 < fg=84.000N/mm2 中空玻璃强度满足要求! 4. 玻璃的挠度计算: df: 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挠度最大值(mm) D: 玻璃的刚度(N.mm) te: 玻璃等效厚度 0.95×(Bt_L3+Bt_w3)^(1/3)=7.2mm ν: 泊松比,按JGJ 102-2003 5.2.9条采用,取值为 0.20 表5.2.9 材料的泊松比υ 材 料 υ 材 料 υ 玻璃 0.20 钢、不锈钢 0.30 铝合金 0.33 高强钢丝、钢绞线 0.30 μ: 挠度系数:按JGJ102-2003表6.1.3采用 μ=0.00663 表6.1.3 四边支承板的挠度系数μ a/b 0.00 0.20 0.25 0.33 0.50 μ 0.01302 0.01297 0.01282 0.01223 0.01013 a/b 0.55 0.60 0.65 0.70 0.75 μ 0.00940 0.00867 0.00796 0.00727 0.00663 a/b 0.80 0.85 0.90 0.95 1.00 μ 0.00603 0.00547 0.00496 0.00449 0.00406 θ=Wk×a4/(E×te4) =13.37 η: 折减系数,按θ=13.37 查JGJ102-2003 6.1.2-2表得:η=0.95 D=(E×te3)/12(1-ν2) =2314912.52 (N.mm) df=μ×Wk×a4×η/D =6.9 (mm) df/a < 1/60 玻璃的挠度满足! 三、硅酮结构密封胶计算: 该处选用结构胶类型为: SS622 1. 按风荷载、水平地震作用和自重效应, 计算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宽度: (1)在风载荷和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胶粘结宽度的计算(抗震设计): Cs1: 风载荷作用下结构胶粘结宽度 (mm) W: 风荷载设计值: 1.730kN/m2 a: 矩形玻璃板的短边长度: 1200.000mm f1: 硅酮结构密封胶在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的强度设计值,取0.2N/mm2。 qE: 作用在计算单元上的地震作用设计值:0.080(kN/m2) 按5.6.3条规定采用 Cs1=(W+0.5×qE)×a/(2000×f1) =(1.729+0.5×0.080)×1200.000/(2000×0.2) =5.31mm 取6mm (2)在玻璃永久荷载作用下,结构胶粘结宽度的计算: Cs2: 自重效应结构胶粘结宽度 (mm) a: 矩形玻璃板的短边长度: 1200.0mm b: 矩形玻璃板的长边长度: 1600.0mm f2: 结构胶在永久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设计值,取0.01N/mm2 按JGJ102-2003的5.6.3条规定采用 Bt_l:中空或夹层玻璃(双层)内侧玻璃厚度6.0mm Bt_w:中空或夹层玻璃(双层)外侧玻璃厚度6.0mm Cs2=25.6×(Bt_l+Bt_w)×(a×b)/(2000×(a+b)×f2) =10.53mm 取11mm (3)硅酮结构密封胶的最大计算宽度: 11mm 2. 硅酮结构密封胶粘接厚度的计算: (1)温度变化效应胶缝厚度的计算: ts1: 温度变化效应结构胶的粘结厚度: mm δ1: 硅酮结构密封胶的温差变位承受能力: 12.0% △T: 年温差: 62.2℃ b: 矩形玻璃板的长边长度: 1600.0mm Us1: 玻璃板块在年温差作用下玻璃与铝型材相对位移量: mm 铝型材线膨胀系数: α1=2.35×10-5 玻璃线膨胀系数: α2=1.00×10-5 Us1=b×△T×(α1-α2) =1.600×62.200×(2.35-1)×10-5 =1.344mm ts1=Us1/(δ1×(2+δ1))0.5 =1.344/(0.120×(2+0.120))0.5 =2.7mm (2)地震作用下胶缝厚度的计算: ts2: 地震作用下结构胶的粘结厚度: mm hg: 玻璃面板高度: 1600.0m θ: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主体结构的楼层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rad): 0.0010 ψ:胶缝变位折减系数1.000 δ2: 硅酮结构密封胶的变位承受能力,取对应于其受拉应力为0.14N/mm2时的伸长率: 40.0% ts2=θ×hg×ψ/(δ2×(2+δ2))0.5 =0.0010×1600.0×1.000/(0.400×(2+0.400))0.5 =1.6mm 3. 胶缝强度验算 胶缝选定宽度为:12 mm 胶缝选定厚度为:8 mm (1)在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胶中产生的拉应力: W: 风荷载设计值: 1.729kN/m2 qE: 作用在计算单元上的地震作用设计值:0.080(kN/m2) a: 矩形分格短边长度: 1200.0mm Cs: 结构胶粘结宽度: 12.0 mm σ1=(W+0.5×qE)×a/(2000×Cs) =(1.729+0.5×0.080)×1200.000/(2000×12.000) =0.088N/mm2 (2)在永久荷载作用下,结构胶中产生的剪应力: a: 矩形玻璃板的短边长度: 1200.0mm b: 矩形玻璃板的长边长度: 1600.0mm Bt_l:中空或夹层玻璃(双层)内侧玻璃厚度6.0mm σ2=25.6×(Bt_l+Bt_w)×(a×b)/(2000×(a+b)×Cs) =0.009N/mm2 (3)结构胶中产生的总应力: σ=(σ12+σ22)0.5 =(0.0882+0.0092)0.5 =0.089N/mm2≤0.2N/mm2 结构胶强度可以满足要求! 四、固定片(压板)计算: Wfg_x: 计算单元总宽为1200.0mm Hfg_y: 计算单元总高为1600.0mm Hyb1: 压板上部分高为350.0mm Hyb2: 压板下部分高为350.0mm Wyb: 压板长为40.0mm Hyb: 压板宽为40.0mm Byb: 压板厚为5.0mm Dyb: 压板孔直径为6.0mm Wk: 作用在玻璃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为1.235(kN/m2) qEAk: 垂直于玻璃幕墙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为0.061(kN/m2)(不包括立柱与横梁传来的地震作用) A: 每个压板承受作用面积(m2) A=(Wfg_x/1000/2)×(Hyb1+Hyb2)/1000/2 =(1.2000/2)×(0.3500+0.3500)/2 =0.2100 (m2) Pwk: 每个压板承受风荷载标准值(KN) Pwk=Wk×A=1.235×0.2100=0.259(KN) Pw: 每个压板承受风荷载设计值(KN) Pw=1.4×Pwk=1.4×0.259=0.363(KN) Mw: 每个压板承受风荷载产生的最大弯矩(KN.m) Mw=1.5×Pw×(Wyb/2)=1.5×0.363×(0.0400/2)=0.011 (KN.m) Pek: 每个压板承受地震作用标准值(KN) Pek=qEAK×A=0.061×0.2100=0.013(KN) Pe: 每个压板承受地震作用设计值(KN) Pe=1.3×Pek=1.3×0.013=0.017(KN) Me: 每个压板承受地震作用产生的最大弯矩(KN.m) Me=1.5×Pe×(Wyb/2)=1.5×0.017×(0.0400/2)=0.001 (KN.m) 采用Sw+0.5Se组合 M: 每个压板承受的最大弯矩(KN.m) M=Mw+0.5×Me=0.011+0.5×0.001=0.011(KN.m) W: 压板截面抵抗矩(mm3) W=((Hyh-Dyb)×Byb2)/6 =((40.0-6.0)×5.02)/6 =141.7 (mm3) I: 压板截面惯性矩(mm4) I=((Hyh-Dyb)×Byb3)/12 =((40.0-6.0)×5.03)/12 =354.2 (mm4) σ=106×M/W=106×0.011/141.7=78.7 (N/mm2) σ=78.7(N/mm2) ≤ 84.2(N/mm2)强度满足要求 U: 压板变形(mm) U=1.5×1000×2×(Pwk+0.5×Pek)×Wyb3/(48×E×I) =1.5×1000×(0.259+0.5×0.013)×40.03)/(24×0.7×105×354.2) =0.021mm Du: 压板相对变形(mm) Du=U/L=U/(Wyb/2)=0.021/20.0=0.0011 Du=0.0011≤1/180 符合要求 Nvbh: 压板螺栓(受拉)承载能力计算(N): D: 压板螺栓有效直径为5.060(mm) Nvbh=(π×D2×170)/4=(3.1416×5.0602×170)/4 =3418.5 (N) Nvbh=3418.5≥2×(Pw+0.5×Pe)=743.0(N)满足要求 五、幕墙立柱计算: 幕墙立柱按简支梁力学模型进行设计计算: 1. 荷载计算: (1)风荷载均布线荷载设计值(矩形分布)计算 qw: 风荷载均布线荷载设计值(kN/m) W: 风荷载设计值: 1.730kN/m2 B: 幕墙分格宽: 1.150m qw=W×B =1.730×1.150 =1.988 kN/m (2)地震荷载计算 qEA: 地震作用设计值(KN/m2): GAk: 玻璃幕墙构件(包括玻璃和框)的平均自重: 500N/m2 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均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qEAk: 垂直于幕墙平面的均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kN/m2) qEAk=5×αmax×GAk =5×0.040×500.000/1000 =0.100 kN/m2 γE: 幕墙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1.3 qEA=1.3×qEAk =1.3×0.100 =0.130 kN/m2 qE:水平地震作用均布线作用设计值(矩形分布) qE=qEA×B =0.130×1.150 =0.150 kN/m (3)立柱弯矩: 立柱的受力如图所示。 Mw: 风荷载作用下立柱弯矩(kN.m) qw: 风荷载均布线荷载设计值: 1.988(kN/m) Hsjcg: 立柱计算跨度: 3.600m Mw=qw×Hsjcg2/8 =1.988×3.6002/8 =3.221 kN·m ME: 地震作用下立柱弯矩(kN·m): ME=qE×Hsjcg2/8 =0.150×3.6002/8 =0.242kN·m M: 幕墙立柱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产生弯矩(kN·m) 采用SW+0.5SE组合 M=Mw+0.5×ME =3.221+0.5×0.242 =3.342kN·m 2. 选用立柱型材的截面特性: 立柱型材号: XC1\DQMQ18 选用的立柱材料牌号:6063 T5 型材强度设计值: 抗拉、抗压85.500N/mm2 抗剪49.6N/mm2 型材弹性模量: E=0.70×105N/mm2 X轴惯性矩: Ix=234.529cm4 Y轴惯性矩: Iy=69.102cm4 立柱型材在弯矩作用方向净截面抵抗矩: Wn=38.229cm3 立柱型材净截面积: An=12.070cm2 立柱型材截面垂直于X轴腹板的截面总宽度: LT_x=6.000mm 立柱型材计算剪应力处以上(或下)截面对中和轴的面积矩: Ss=24.370cm3 塑性发展系数: γ=1.05 3. 幕墙立柱的强度计算: 校核依据: N/An+M/(γ×Wn)≤fa=85.5N/mm2(拉弯构件) B: 幕墙分格宽: 1.150m GAk: 幕墙自重: 500N/m2 幕墙自重线荷载: Gk=500×B/1000 =500×1.150/1000 =0.575kN/m Nk: 立柱受力: Nk=Gk×L =0.575×3.60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