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人认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肉体已殁,但灵魂永存,于是便产生了丧葬祭祀的观念。帝王死了以后,更要修筑陵墓,以祈求祖宗保佑江山社稷万代永存。中国帝王陵墓修建得十分完整,珍藏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今天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旅游胜地。一、中国古代丧葬一、中国古代丧葬文化概述 (一)主要的丧葬方式(一)主要的丧葬方式 土葬,是中原地区汉族习惯的葬法。由土葬所形成的陵墓建筑是我国历史人文旅游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火葬,一向被汉族看作异端,汉代以前火葬是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习俗。贮藏骨灰的塔式建筑是佛教建筑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中国古代的陵墓建筑 水葬,是我国西南地
2、区一些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葬法,即将死者投入水中,任其漂流沉浮。实行水葬的民族多生活在江河之畔,以水为生,以鱼为食,故视江河为生命的源泉和最好的归宿。天葬,又称鸟葬。将死者尸体被送到天葬场,若尸体全被鹰鹫吃光,说明死者已升入天堂。悬棺葬,是我国南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在悬崖上或崖穴中安葬死者遗体的一种葬俗。悬棺葬以四川珙县、福建武夷山等地区最为集中,最具代表性。(二)陵墓的主要类型(二)陵墓的主要类型 陵墓是指:安放故人尸体和祭奠故人的场所.一般来讲,陵是指地上建筑部分,墓是指地下安葬故人的部分。1.无陵无墓 无陵无墓指有天葬、水葬和悬棺葬习俗的少数民族等.四川三峡等地的巴人悬棺,引起了中外游人的
3、极大兴趣。2.有陵无墓 即地面上有祭奠用的建筑或墓碑,而地下并没有墓穴.有陵无墓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如我国的黄帝陵、炎帝陵。还有一种情况,如成吉思汗陵。3.有陵有墓 即地下有灵柩,地上有祭祀性建筑。(三)陵墓景观的构成 陵墓景观包括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包括:墓室结构、墓道及墓室的绘画及其随葬品;地上部分包括:封土和陵园建筑。陵墓主人生前的地位越高,生活的内容越充实,陵墓景观,包括地下部分和地上的祭祀部分,其内容和价值就越丰富。二、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的演化二、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的演化 (一)葬制的演化(一)葬制的演化 1.单葬制 单葬制指一个皇帝占据一个完整的陵墓区。著名的陵墓有位
4、于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2.陪葬制 即帝王陵园外围有生前爱将、功臣及贵戚的陵墓陪伴,形成以帝王陵墓为中心的陵墓区。著名的陵墓有陕西茂陵,它是西汉汉武帝的陵墓,是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唐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在唐代十八陵中保存得最为完好。乾陵的东南面分布有陪葬的墓群,占地广阔,方圆40公里,都是皇亲贵戚、朝廷重臣的墓葬。3.群葬制 即同一朝代的帝王及其后妃、子女的陵墓集中建于一个陵园内的葬制。我国群葬制的陵墓群共有六个,它们分别是:位于河南巩县的北宋帝王陵墓;位于浙江绍兴的南宋帝王陵墓区;位于宁夏银川贺兰山下的西夏王陵;位于北京的明十三陵;位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
5、。(二)封土形制的沿革(二)封土形制的沿革 1.秦汉时期“方上”的封土形式 秦汉时期,帝王的陵墓是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一个上小下大的锥体,上部方形平顶,呈覆斗状,故名“方上”。其典型代表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宋朝虽然曾一度恢复了“方上”式陵墓,但规模远不如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墓。覆斗方上覆斗方上秦始皇陵秦始皇陵 2.唐代帝王封土“以山为陵”唐十八陵中,唐太宗的昭陵最大。“昭陵六骏”是享誉中外的雕塑作品,可惜陵中许多文物和雕塑作品被列强掳掠,至今不曾归还。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善、最具代表性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乾陵位于陕西乾县的梁山上,以山为陵,神道上石人石兽众多,代
6、表了当时雕塑水平的最高技艺。一块立于陵前的“无字碑”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遐想。因山为陵因山为陵唐乾陵唐乾陵3.明清帝王陵墓的“宝城宝顶”明清时,帝王陵墓的封土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即在地宫之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的砖城,砖城内大量填土,高出砖城,形成“宝顶”。宝顶四周的砖城上设有垛口和女墙,宛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宝城之前建有方形城台,称为“方城”,方城之上建有“明楼”,内置刻有皇帝庙号、谥号的巨型石碑,它是帝王陵墓陵号的标志。宝城宝顶宝城宝顶 (三)陵园布局的变化(三)陵园布局的变化 1.神道 神道又称“御路”、“甬路”,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是陵园的前导部分。唐乾陵的神道全长约4公里,两
7、侧排列着对称整齐的精美石刻,由南向北依次是华表、翼兽、鸵鸟、牵马人、无字碑、述圣记碑和数十尊蕃酋像等,共计100余件,异常壮观。明清时期,帝王陵墓的神道发展到了顶峰。明十三陵的神道全长约7公里,清东陵的神道长达5公里,神道两侧均置有体积庞大、形象生动、艺术水平高超的石雕像。2.祭祀区 祭祀区是陵园的主体部分,供祭祀之用。其中,祭殿是祭祀区的主要建筑。秦始皇在陵园的北部设寝殿,首开帝王陵墓设寝之先河。清代称祭殿为隆恩殿。明朝以后,陵园祭祀区大致由隆恩殿(棱恩殿)、配殿、廊庑、祭坛等建筑组成。祭祀区 3.护陵监 护陵监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为防止陵墓被盗和破坏,每个帝王陵墓都设有护陵监。护陵
8、监外有城墙围绕,内有衙署、市街、住宅等建筑。护陵监(四)地宫结构的发展(四)地宫结构的发展 地宫又称地宫又称“玄宫玄宫”、“幽宫幽宫”,因其结,因其结构宏大,装饰丰富,甚至可以和人间宫殿构宏大,装饰丰富,甚至可以和人间宫殿相媲美,所以俗称地下宫殿。主要有以下相媲美,所以俗称地下宫殿。主要有以下3种:土穴墓、木椁墓、砖石墓。种:土穴墓、木椁墓、砖石墓。土穴墓:在原始社会早期,墓葬的形式很土穴墓:在原始社会早期,墓葬的形式很简单,只是在地下挖一个小而浅的墓坑,仅能简单,只是在地下挖一个小而浅的墓坑,仅能容纳尸体,既无棺椁,也无墓室,尸体也无特容纳尸体,既无棺椁,也无墓室,尸体也无特殊东西加以包裹。
9、到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贫殊东西加以包裹。到了父系氏族公社后期,贫富开始分化,埋葬方式有了发展,墓坑除了土富开始分化,埋葬方式有了发展,墓坑除了土壁之外,又加用了木板围护。壁之外,又加用了木板围护。如山东泰安大汶口氏族墓葬的坑内四壁用如山东泰安大汶口氏族墓葬的坑内四壁用天然木料垒砌,上面用天然木材铺盖。与后来天然木料垒砌,上面用天然木材铺盖。与后来春秋、战国、西汉时期的木椁还有很大的距离,春秋、战国、西汉时期的木椁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已经开始向墓室建筑迈进了。但已经开始向墓室建筑迈进了。木椁墓:木椁墓:“椁椁”是盛放棺木的是盛放棺木的“宫室宫室”,即,即棺外的套棺,是用砍伐整齐的大木枋子或厚板,棺
10、外的套棺,是用砍伐整齐的大木枋子或厚板,用榫卯构成一个方体形的大套箱,下有底盘,上用榫卯构成一个方体形的大套箱,下有底盘,上有大盖。在套箱内分成数格,正中是放置棺材的有大盖。在套箱内分成数格,正中是放置棺材的地方,两旁和上下围绕着几个方格,称之为厢,地方,两旁和上下围绕着几个方格,称之为厢,分别安放随葬品。大型木椁墓室是春秋、战国、分别安放随葬品。大型木椁墓室是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奴隶主和帝王陵墓的特点。西汉时期奴隶主和帝王陵墓的特点。周朝规定:天子之椁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周朝规定:天子之椁四重,诸公三重,诸侯两重,大夫一重,士不重。两重,大夫一重,士不重。如:如:19721972年长沙马王堆
11、轶候利苍妻墓。年长沙马王堆轶候利苍妻墓。黄肠题凑 商周至西汉,墓室多为用木材制作的椁室。椁是盛放棺木的“宫室”,即棺外的套棺。木椁室发展到西汉时期,成为结构复杂、规格较高的木构地宫“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木椁室发展顶峰.2.砖石地宫 中国古代墓室制度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化。西中国古代墓室制度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变化。西汉中期流行空心砖墓,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汉中期流行空心砖墓,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墓室中雕刻着画像,故称墓室中雕刻着画像,故称“画像石画像石”或或“画像砖画像砖”。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的。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的住宅。从东汉到隋、唐、宋、元、明、
12、清各代,住宅。从东汉到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砖石发券或砌筑的墓,一直在不断发展,逐渐达砖石发券或砌筑的墓,一直在不断发展,逐渐达到完善地步。到完善地步。帝王墓穴被称之为地宫、玄宫、幽宫,因其结帝王墓穴被称之为地宫、玄宫、幽宫,因其结构豪华富丽,堪与帝王的人间宫殿媲美,俗称之构豪华富丽,堪与帝王的人间宫殿媲美,俗称之为地下宫殿。最著名的是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为地下宫殿。最著名的是明代万历皇帝的定陵。汉画像石图定陵定陵 (五)殉葬制度的演变(五)殉葬制度的演变 随死者一起被埋葬的人或物品称为殉葬品,我国殉葬制度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1.人殉 商周时期盛行活人殉葬,即用活人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
13、长、奴隶主或封建帝王殉葬。战国后期,为了保证充足的劳动力,大多改人殉为俑殉,但是活人殉葬的制度并没有完全消失,秦始皇、明成祖,包括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后,都有为数不等的活人殉葬。2.器物随葬 古人认为坟墓是灵魂的归宿,所以盛行古人认为坟墓是灵魂的归宿,所以盛行“厚厚葬葬”制度。历代统治阶级把大量搜刮来的财富埋制度。历代统治阶级把大量搜刮来的财富埋进坟墓之中,这些埋藏物品之所以珍贵,在于它进坟墓之中,这些埋藏物品之所以珍贵,在于它们都是当时盛行的东西,如衣冠服饰、丝麻织品、们都是当时盛行的东西,如衣冠服饰、丝麻织品、铜器、玉器、陶瓷、金银器等,能比较准确地反铜器、玉器、陶瓷、金银器等,能比较准确地反
14、映出当时的生产能力、生活习俗、艺术风格和科映出当时的生产能力、生活习俗、艺术风格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可以说它们是我国一笔不可估量学技术水平等。可以说它们是我国一笔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财富,其中尤以帝王陵墓中的殉葬品的历史文化财富,其中尤以帝王陵墓中的殉葬品最丰富、最贵重。最丰富、最贵重。原始社会的殉葬:原始社会早期,墓中随葬品主要是原始社会的殉葬:原始社会早期,墓中随葬品主要是死者生前喜欢和使用过的物品,包括陶器皿、石制和骨死者生前喜欢和使用过的物品,包括陶器皿、石制和骨制的工具、装饰品等。这种行为的出发点大概有两个:制的工具、装饰品等。这种行为的出发点大概有两个:一是作为纪念,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15、二是灵魂观念所引一是作为纪念,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二是灵魂观念所引起的,认为人死后仍然需要生产工具和日用品。这一时起的,认为人死后仍然需要生产工具和日用品。这一时期,在同一个墓地中,各墓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差不多。期,在同一个墓地中,各墓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差不多。奴隶社会的殉葬:进奴隶社会的殉葬: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贫富入阶级社会以后,贫富分化进一步明显,王和分化进一步明显,王和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贵族墓的随葬品极其丰富精美,有青铜器、玉富精美,有青铜器、玉石器、漆木器、骨角器石器、漆木器、骨角器等。商代还流行人殉制等。商代还流行人殉制度,即用活人来为死去度,即用活人来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长、奴的氏
16、族首领、家长、奴隶主或封建主殉葬。除隶主或封建主殉葬。除了人殉之外,还有了人殉之外,还有“人人祭祭”。一直延续了。一直延续了10001000多年。多年。封建社会的殉葬封建社会的殉葬 从战国开始,出现了用木俑和陶俑随葬的风俗,这从战国开始,出现了用木俑和陶俑随葬的风俗,这可以看作是人殉的替代。可以看作是人殉的替代。西汉中期以后,随葬品中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西汉中期以后,随葬品中增添了各种专为随葬而作的陶制明器,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模仿的的陶制明器,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模仿的“俑俑”,一,一是实际的用品。是实际的用品。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东汉,明器的种类和数量更多。宋至明代,随葬品以实用物品
17、和珍宝为主,包括陶宋至明代,随葬品以实用物品和珍宝为主,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瓷器、金银器和玉器等。马王堆汉墓:木俑马王堆汉墓:木俑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茂陵博物馆展出的西汉铜鎏金马茂陵博物馆展出的西汉铜鎏金马 金缕玉衣金缕玉衣定陵出土的皇帝金冠定陵出土的皇帝金冠 定陵出土的皇后凤冠定陵出土的皇后凤冠 4.墓志 魏晋以后,陵墓普遍使用墓志。墓志的性质和作用与墓碑相似,是记载死者姓名、家世和生平事迹的石刻,文末缀有称做“铭”的韵语颂词,故名“墓志铭”,所不同的是,墓碑立于墓前,墓志则埋入墓中。三、中国现存的古代著名陵墓三、中国现存的古代著名陵墓 (一)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分布(一)中国古代
18、帝王陵墓的分布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骊山脚下,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观看视频:秦始皇陵 西汉王朝的11位皇帝,除汉文帝的霸陵和宣帝的杜陵建在渭河以南外,其余9位皇帝的陵墓都分布在渭河北岸咸阳平原上,其中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最为著名。汉代石刻汉代石刻“马踏匈奴马踏匈奴”唐朝的20位皇帝,除昭宗李晔的和陵建在河南渑池、哀帝李祝的温陵建在山东菏泽外,其余18位皇帝的陵墓都集中在咸阳平原外围的渭北山前地带,东西绵延100余公里,号称“唐十八陵”或“关中十八陵”。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保存较为完好的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乾陵北宋9帝,除徽宗、钦宗被金人掠走客死他乡外,其
19、余7位皇帝均葬于洛阳市巩县境内嵩山、洛河间丘陵上,加上宋太祖之父的永安陵,人称“七帝八陵”。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诸帝均葬于浙江绍兴。明代诸帝中,自明成祖朱棣起,13位皇帝均葬于北京昌平的天寿山,人称“明十三陵”。长长 陵陵 祾祾 恩恩 殿殿 清代帝王陵墓清代帝王陵墓: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永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永陵在辽宁兴宾,清太祖以前的肇、兴、景、陵在辽宁兴宾,清太祖以前的肇、兴、景、显四座陵墓;清太祖和太宗的福陵、昭陵显四座陵墓;清太祖和太宗的福陵、昭陵在今辽宁沈阳附近;清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在今辽宁沈阳附近;清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县,葬顺治、康熙、乾隆、咸丰、
20、同治等五帝及其后妃;清西陵在河北省易县,葬五帝及其后妃;清西陵在河北省易县,葬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帝及其后妃。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四帝及其后妃。清东陵: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脚下,占地位于河北省遵化市昌瑞山脚下,占地25002500余平方千米,是清朝最余平方千米,是清朝最大的皇家陵墓。主陵是顺治帝孝陵,孝陵东为康熙帝景陵和同治帝大的皇家陵墓。主陵是顺治帝孝陵,孝陵东为康熙帝景陵和同治帝惠陵,西为乾隆帝裕陵和咸丰帝定陵。地面建筑以定陵最为考究,惠陵,西为乾隆帝裕陵和咸丰帝定陵。地面建筑以定陵最为考究,地下建筑以裕陵最为壮观。地下建筑以裕陵最为壮观。定陵是咸丰皇帝的慈安皇后和慈禧之陵
21、。慈禧陵在清东陵中建定陵是咸丰皇帝的慈安皇后和慈禧之陵。慈禧陵在清东陵中建筑水平最高,最为华丽。其殿堂选料上乘,装饰考究,隆恩殿和配筑水平最高,最为华丽。其殿堂选料上乘,装饰考究,隆恩殿和配殿栏杆、陛石皆用透雕技法,满呈龙凤呈祥、水浪浮云图案,殿前殿栏杆、陛石皆用透雕技法,满呈龙凤呈祥、水浪浮云图案,殿前巨大的龙凤陛石凤在上,龙在下,与其他帝后的龙凤陛石不同。隆巨大的龙凤陛石凤在上,龙在下,与其他帝后的龙凤陛石不同。隆恩殿内仅贴金就达恩殿内仅贴金就达45904590两,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其随葬珍宝更是两,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其随葬珍宝更是价值连城。价值连城。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墓,地宫用汉白玉
22、石砌成,拱券式结构,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墓,地宫用汉白玉石砌成,拱券式结构,平面为平面为“王王”字形,四壁满雕经文佛像,工艺精致为我国罕见的一字形,四壁满雕经文佛像,工艺精致为我国罕见的一座地下石雕艺术宝库。座地下石雕艺术宝库。定定 陵陵 地地 宫宫定东陵:慈禧墓定东陵:慈禧墓乾隆裕陵乾隆裕陵 (二)现存的古代著名陵墓(二)现存的古代著名陵墓 1.黄帝陵 黄帝名“轩辕”,相传是华夏族的祖先。黄帝的陵墓在甘肃、河北、河南、陕西等地均有。根据史记五帝本纪和黄帝本行记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因此,位于陕西黄陵桥山的黄帝陵最为著名。2.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郊,是战国早期曾国君主乙的墓葬
23、。自1978年被发掘后,出土了青铜器、竹简、兵器、玉器、漆器、金器等各种随葬品约1万多件。乐器是这座古墓最著名的出土文物,共有编钟、编磬、鼓、琴、瑟、笙、排箫、篪8种计124件。3.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郊五里碑,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轶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初时误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之墓,故称为“马王堆”。马王堆为两座高约15米、东西对峙的封土堆。东面的封土堆内发掘出两座墓葬,分别命名为马王堆一号墓、马王堆二号墓;西面的封土堆被称做马王堆三号墓。一号墓墓主为利苍之妻,二号墓墓主为利苍本人,三号墓墓主为利苍之子。马王堆汉墓以出土时保存完好的女尸、丝绸和帛书等闻名于世。4.秦始皇陵
24、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东约5公里处,它不但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陵墓。陵墓封土为四方锥形,高约76米,周长1250米,远视如山峰屹立,雄伟异常。观看视频: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代雕塑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秦人崇尚写实,陶俑身材高大,一般在1.8米左右,形态各异,表情逼真,而且将领与士兵、诸兵种服饰都各不相同。到目前为止,在秦始皇陵周围,共发现陪葬坑、陪葬墓近600座,它们比较密集地分布在大约两平方公里范围内.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76年在一号坑遗址上修建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博物馆,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纵横驰骋、横扫
25、六合,统一中国壮观场面,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令人惊叹不已.1987年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阿腾席联镇东南15公里处。陵园占地数十亩。其主体建筑中央纪念堂高约20余米,下部为八角形,上出重檐,内有精工彩绘的藻井和图案。堂内正中靠后安放着成吉思汗石雕坐像。有长廊连接东西两厅,中厅后为寝宫,安置着黄色绸缎包围的蒙古包四座,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及夫人、胞弟别力古台、哈撒尔夫妇及成吉思汗四子拖雷夫妇的灵柩。中央纪念堂为祭祀活动的中心,整个祭祀活动以祭祀成吉思汗的“苏鲁定”(长矛)最为隆重。近年来还建造了规模浩大的“元代村”以接待中外
26、游客。6.明十三陵及明孝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县境内的天寿山南麓,距北京市区约50公里。陵区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它是明代最大的陵墓群,也是我国众多帝王陵墓中保存得比较完整一处.十三陵各陵墓除面积大小、建筑繁简不同外,其建筑布局、规制基本相同。平面形制均为长方形,后面有圆形(或椭圆形)的宝城。建筑从石桥起,依次分列陵门、碑亭、棱恩门、棱恩殿、明楼、宝城等。(1)长陵。长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陵墓.长陵是十三陵中的主陵,位于陵区的正中,其余各陵分布在其周围。各陵共设一个神道与牌坊、石像生等。陵区的整体布局由神道和陵园两部分组成。(2)定陵。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及其两位皇后的
27、合葬陵墓。1956年进行考古发掘,从而揭开了地宫之谜。(3)孝陵。明孝陵位于南京钟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中国北京昌平境内天寿山南麓的明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7.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朝帝陵在关内分为两地:遵化陵区位于京城以东,称为东陵;易县陵区位于京城以西,称为西陵。雍正帝继位以后,原来也在东陵修建陵墓,后因故废弃,另选易县兴建泰陵。从雍正皇帝起,清帝陵址实行昭穆之制,即清代的帝陵一东一西,隔辈相聚,祖孙葬于一地。乾隆时又下诏,进一步明确了父子死后不葬一地规制.(1)清东陵。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昌瑞峰下,距北京125公里。清东陵从顺治18年开始营建,到1908年慈禧陵竣工,前后历经240余年,陵区内共有大小不等的500多座单体建筑。(2)清西陵。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的永宁山下,距北京市120公里。2000年清东陵和清西陵作为明清帝王陵寝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