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
1、奇经八脉中,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的经脉是
A. 任脉
B. 冲脉
C. 阴维脉
D. 阴跷脉
E. 督脉
【答案】B
2、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有
A. 气候反常
B. 社会因素
C. 暴饮暴食
D. 环境污染
E. 预防隔离工作不好
【答案】A B D E
3、中医学关于“证”的高度概括是
A. 临床症状
B. 疾病原因
C. 病机本质
D. 疾病部位
E. 疾病性质
【答案】C
4、肝与肺在生理上的协调主要表现于
A. 气机调节
B. 血液运行
C. 津液代谢
D. 营卫协调
E. 气的生成
【答案】A
5、某些疫疠之气致病力强,侵袭机体致病,其发病类型是
A. 感邪即发
B. 徐发
C. 继发
D. 伏而后发
E. 复发
【答案】A
6、劳力过度,易损伤的内脏是
A. /心肺
B. 肺脾
。.心脾
D. 肝脾
E. /心肾
【答案】B
7、分布在胸腹部的经脉是
A. 足少阳胆经
B. 手少阴心经
C. 手太阴肺经
D. 足太阴脾经
E. 足太阳膀胱经
【答案】D
8、哮喘,常因气候因素.感受风寒而诱发,其复发诱因是
A. 环境变化致复
B. 精神因素致复
C. 劳倦过度致复
D. 滥用补药致复
E. 饮食因素致复【答案】A
9、中医学的系统思维包括
A. 天人合一
B. 以人为本
C. 恒动变化
D. 整体宏观
E. 动静相召
【答案】A D
10、偏阴质者,病后康复调理应注意的是
A. 慎用滋腻之品
B. 宜用滋阴养气
C. 宜用酸涩收敛
D. 宜用大补气血
E. 宜用辛辣厚味
【答案】A
11、维持人体相对恒定的体温,主要体现气的功能是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 防御作用
D. 固摄作用
E. 中介作用
【答案】B
12、称为“阴脉之海”的为
A. 督脉
B. 冲脉
C. 阴跷脉
D. 任脉
E. 足厥阴肝经
【答案】D
13、六淫致病,最易出现动摇症状的是
A. 风邪
B. 暑邪
C. 火邪
D. 燥邪
E. 湿邪
【答案】A
14、妇女月经期慎用或禁用峻下.破血.重坠.开窍.滑利.走窜及有毒药物所体现的治则是
A. 未病先防
B. 既病防变
C. 因人制宜
D. 治病求本
E. 调和气血
【答案】C
15、化生为人的气是
A. 元气
B. 精气
C. 烦气
D. 人气
E. 浩然之气
【答案】B
16、不属于外感病基本传变形式的是
A. 病性传变
B. 表里传变
C. 伤寒六经传变
D. 卫气营血传变
E. 温病三焦传变
【答案】A
17、不属于“实”的病机所致症状是
A. 壮热
B. 狂躁
C. 声高气粗
D. 脉数有力
E. 神疲乏力
【答案】E
18、某女,40岁。形体偏胖,面色白而欠华,食量较小,喜饮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其体质类型是
A. 偏阳质
B. 偏阴质
C. 痰湿质
D. 气郁质
E. 阴虚质
【答案】B
19、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的医家有
A. 刘完素
B. 张从正
C. 李杲
D. 朱震亨
E. 张元素
【答案】A B C D
20、《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瞀瘛,皆属于”
A. 热
B. 火
。.心
D. 风
E. 暑
【答案】B
21、与脑功能活动关系密切的是
火心肝脾三脏的功能
B. 肺肝肾三脏的功能
C. 肺脾肾三脏的功能
D. 肝脾肾三脏的功能
&心肝肾三脏的功能
【答案】E
22、与津液的排泄密切相关的脏有
A. 肝
B. f、
5
D. 肺
E. 肾
【答案】C D E
23、属于五行之“金”的是
A. 悲
B. 鼻
C. 肉
D. 皮
E. 哭
【答案】A B D E
24、奠定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 《类经》
B. 《伤寒论》
C. 《黄帝内经》
D. 《景岳全书》
E. 《临证指南医案》
【答案】C
25、五脏阴阳之本为侦心阴心阳
B. 肾阴肾阳
C. 脾阴脾阳
D. 肺阴肺阳
E. 肝阴肝阳
【答案】B
26、“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
A. 治病求本
8.急则治标
C. 未病先防
D. 既病防变
E. 因地制宜
【答案】D
27、最确切地说明了脏与腑区别的是
A. 实质性器官与空腔性器官
B. 实而不满与满而不实
C. 化生贮藏精气与受盛传化水谷
D. 与水谷直接接触与不直接接触
E. 脏属阴而腑属阳【答案】C
28、将肺称为“娇脏”的主要依据是
A. 肺主一身之气
B. 肺外合皮毛
C. 肺不耐寒热
D. 肺为水之上源
E. 肺朝百脉
【答案】C
29、气的运动称
A. 气化
B. 气机
C. 聚散
D. 升降
E. 转化
【答案】B
30、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大肠经下交的经脉是
A. 足厥阴肝经
B. 足少阳胆经
C. 足阳明胃经
D. 手太阳小肠经
E. 足太阳膀胱经【答案】C
31、思虑过度最易损伤的脏是
A. 心
B. 肝
5
D. 肺
E. 肾
【答案】C
32、称为“将军之官”的脏是
A. /心
B. 肝
5
D. 肺
E. 肾
【答案】B
33、中医学的变易思维包括
A. 天人合一
B. 以人为本
C. 恒动变化
D. 整体宏观
E. 动静相召
【答案】C E
34、房劳过度,临床常见症状包括
A. 腰酸腿软
B. 眩晕耳鸣
C. 精神萎靡
D. 性功能减退
E. 纳呆便溏
【答案】A B C D
35、与津液不足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A. 外感暑邪
B. 外感燥邪
C. 大汗
D. 脏腑气虚
E. 五志化火
【答案】A B C D E36、偏阳质者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
A. 寒证
B. 实证
C. 虚证
D. 热证
E. 郁证
【答案】B D
37、与髓的生理功能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有
A. /心
B. 肝
5
D. 肺
E. 肾
【答案】C E
38、有关脏与象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 脏变决定象变
B. 脏决定象
C. 象变反映脏变
D. 象反映脏
E. 象变决定脏变
【答案】E
39、与结石的形成关系不密切的是
A. 饮食不当
B. 情志内伤
C. 服药不当
D. 体质差异
E. 气候因素
【答案】E
40、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A. 元气
B. 中气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答案】A
41、克服饮食偏嗜的方法有
A. 防止饮食污染不洁
B. 注意饮食定时定量
C. 克服饮食偏热偏寒
D. 重视药食性味结合
E. 避免过度恣食五味
【答案】C E
42、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
A. 出血量多
B. 出血不畅
C. 出血夹有血块
D. 出血伴有疼痛
E. 出血量少
【答案】C
43、与情志内伤关系最密切的脏有
A. /心
B. 肝
5
D. 肺
E. 肾
【答案】A B C
44、与神产生的相关物质基础有
A. 精
B. 气
C. 血
D. 津液
E. 脏腑
【答案】A B C D
45、某女,40岁。形体偏胖,面色白而欠华,食量较小,喜饮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其体质类型是
A. 偏阳质
B. 偏阴质
C. 痰湿质
D. 气郁质
E. 阴虚质
【答案】B
46、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程度.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的是
A. 体型
B. 体重
C. 体格
D. 体态
E. 体能【答案】C
47、患者出现冷汗淋漓.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等症状,其基本病机是
A. 亡阴
B. 亡阳
C. 气虚
D. 血虚
E. 伤津
【答案】B
48、据《素问•举痛论》,思可导致的气机变化是
A. 气下
B. 气上
C. 气滞
D. 气结
E. 气陷
【答案】D
49、中医学的系统思维包括
A. 天人合一
B. 以人为本
C. 恒动变化
D. 整体宏观
E. 动静相召
【答案】A D
50、津液之府指
A. 胃
B. 大肠
C. 小肠
D. 三焦
E. 膀胱
【答案】E
51、具有固摄血液作用的是
A. 元气
B. 脾气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答案】B
52、因家庭矛盾冲突,工作失利,心境恶劣,饮食不当,以及劳逸失度等,则易导致正气不足,不利于疾病恢复,且易加重病情,其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是
A. 环境因素
B. 生活因素
C. 体质因素
D. 病邪因素
E. 诊治因素
【答案】B
53、与食物消化密切相关的两脏是
A. /心与肾
B. 肺与脾
C. 脾与肾
D. 肝与脾
£.心与脾
【答案】D
54、化生为人的气是
A. 元气
B. 精气
C. 烦气
D. 人气
E. 浩然之气
【答案】B55、29: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体现为
A. 恒动变化
B. 动静相召
C. 天人合一
D. 整体宏观
£.法于阴阳
【答案】A
56、诊断疾病可通过经络阳性改变的表现包括
A. 压痛
B. 结节状反应物
C. 条索状反应物
D. 局部皮肤的形态改变
E. 局部皮肤的色泽改变
【答案】A B C D E
57、人体之气来源于
A. 先天之气
B. 水谷精气
C. 脏腑之气
D. 自然清气
E. 经络之气
【答案】A B D
58、气的运动产生宇宙万物变化的过程,称为
A. 形化
B. 变化
C. 转化
D. 气化
E. 运化
【答案】D
59、劳神过度,临床常见症状包括
A. 腰酸腿软,精神萎靡
B. 气少力衰,神疲消瘦
。.心悸失眠,多梦健忘
D. 纳呆腹胀,食少便溏
E. 神志失常,烦躁易怒
【答案】C D
60、属于五行相生规律传变的为
A. 木旺乘土
B. 土虚木乘
C. 木火刑金
D. 水不涵木
E. 土虚水侮
【答案】D
61、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 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 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 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 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 虚实交替,藏而不泻
【答案】A
62、脏与脏关系中,主要表现为气机调节的两脏是
入.心与肺
B. 肺与肾
C. 肺与肝
D. 肝与肾
E. 脾与肾
【答案】C
63、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 《伤寒杂病论》
B. 《黄帝内经》
C. 《诸病源候论》
D. 《神农本草经》
E. 《中藏经》
【答案】C
64、外伤大出血后,患者出现气少息微.全身乏力的理论根据是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养气
E. 血能载气
【答案】E
65、饮食失宜,首先损伤的是
A. /心脾
B. 肝脾
顷胃
»脾胃
E. 脾肾【答案】D
66、小儿虫积或食积,可致疳积,其发病类型是
A. 继发
B. 徐发
C. 复发
D. 伏而后发
E. 感邪即发
【答案】A
67、与任脉交会的经脉有
A. 足三阴经
B. 手三阴经
C. 冲脉
D. 阴跷脉
E. 阴维脉
【答案】A C E
68、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 血行和津液代谢
B. 血行和神志活动
C. 气血生成方面
D. 气机调节和气化
E. 血液调节方面【答案】B
69、与血的运行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A. 心
B. 肺
5
5
E. 肾
【答案】E
70、中医学最早出现“原(元)气”概念的著作是
A. 《内经》
B. 《难经》
C. 《神农本草经》
D. 《伤寒杂病论》
E. 《中藏经》
【答案】B
71、偏阳质者,多易发的是
A. 气虚证
B. 阳虚证
C. 实热证
D. 虚寒证
E. 实寒证
【答案】C
72、内伤病的传变主要有
A. 脏腑之间的传变
B. 经络之间的传变
C. 六经传变
D. 经络与脏腑之间的传变
E. 卫气营血之间的传变
【答案】A B D
73、体格反映人体的状态有
A. 生长发育
B. 营养状态
C. 锻炼程度
D. 体能
E. 性征
【答案】A B C74、对于肺气虚弱之证,可以通过补益脾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 虚则补母
B. 实则泻子
C. 阳中求阴
D. 阴中求阳
E. 抑强扶弱
【答案】A
75、手太阳经的分布部位是
A. 上肢内侧前缘
B. 上肢外侧前缘
C. 上肢内侧后缘
D. 上肢外侧中线
E. 上肢外侧后缘
【答案】E
76、燥邪最易伤脏的是
A. /心
B. 肝
5
D.肺
E. 肾
【答案】D
77、液分布部位表述错误的
A. 血脉
B. 骨节
C. 脏腑
D. 脑
E. 髓
【答案】A
78、称为“髓海”的是
A. 脑
B. 髓
5
D. 命门
E. 肾
【答案】A
79、调气辨证论治正确表述有
A. 气虚宜补
B. 气滞宜疏
C. 气逆宜降
D. 气脱宜散
E. 气闭则开
【答案】A B C E
80、致病具有明显季节性的外邪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答案】C
81、生殖之精的主体是
A. 先天之精
B. 后天之精
C. 水谷之精
D. 脏腑之精
E. 营养之精
【答案】A
82、对三焦描述错误的是
A. 决渎之官
B. 原气之别使
C. 水谷之道路
D. 孤脏
E. 孤府
【答案】D
83、某男,6岁。手足冷,但胸腹灼热,烦渴饮冷,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应使用的治法是
A. 寒者热之
B. 实则泻之
C. 热因热用
D. 寒因寒用
E. 通因通用
【答案】D
84、阐述温病卫气营血传变正确的是
A. 病在卫分为病势较轻浅
B. 病在气分为邪已传里,病势较重
C. 病在营分为邪已深入,病势更重
D. 病在血分为邪气更加深入,最为严重
E. 病位越深,病情越重【答案】A B C D E
85、具有“所胜”“所不胜”关系的是
A. 木和火
B. 水和金
C. 土和水出
D. 水和火
E. 木和金
【答案】C D E
86、与神产生的相关物质基础有
A. 精
B. 气
C. 血
D. 津液
E. 脏腑
【答案】A B C D
87、液分布部位表述错误的
A. 血脉
B. 骨节
C. 脏腑
D. 脑
E. 髓【答案】A
88、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
A. 贵和尚中
B. 伦理道德
C. 恒动变化
D. 尊经奉典
E. 整体宏观
【答案】A
89、足阳明胃经的分布部位是
A. 下肢内侧前缘
B. 下肢外侧前缘
C. 下肢内侧后缘
D. 下肢外侧中线
E. 下肢外侧后缘
【答案】B
90、“以寒治热”适用于
A. 阴偏盛
B. 阳偏盛
C. 阳偏衰
D. 阴阳两虚
E. 阴盛阳衰
【答案】B
91、容易出现气血两虚证候的是
入.心与脾
B. 肺与肝
C. 脾与肾
D. 肝与肾
E. /心与肾
【答案】A
92、津液之府指
A. 胃
B. 大肠
C. 小肠
D. 三焦
E. 膀胱
【答案】E
93、814:便溏泄泻,小便不利,苔白滑,多是
A.肾虚水泛
B. 湿犯上焦
C. 湿阻中焦
D. 湿滞下焦
E. 寒从内生
【答案】D
94、属于气逆的症状有
A. 嗳气
B. 呕吐
C. 呃逆
D. 头痛头胀
E. 神疲乏力
【答案】A B C D
95、属于“虚则补其母”的治法是
A. 抑木扶土
B. 泻南补北
C. 培土生金
D. 佐金平木
E. 培土制水
【答案】C
96、“水火既济”说明的两脏关系是
入.心与肺
B.脾与肾
。.心与肾
D. 肺与肾
E. 肝与脾
【答案】C
97、劳力过度,易损伤的内脏是
A. /心肺
B. 肺脾
。.心脾
D.肝脾
£.心肾
【答案】B
98、不属于药邪形成原因的是
A. 用药过量
B. 药量过少
C. 炮制不当
D. 配伍不当£.用法不当
【答案】B
99、心藏象的系统联系包括
A. 在志为喜
B. 在体合脉
C. 在窍为舌
D. 在液为汗
E. 在季为春
【答案】A B C D
1、血虚者出现少气懒言.体倦乏力.头晕自汗等症状的原因是
A. 血不养气
B. 血不化神
C. 血不濡筋
D. 血不荣面
E. 血不化津【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