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钢 结 构 讲 义
第一章 钢结构设计基本概念和设计总则
1.1 钢结构设计基本概念
1、材料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
2、 材质均匀,与力学计算的假定比较符合
3、 钢结构制造简便,施工周期短
4、 钢结构的质量轻
1.2 钢结构的常用术语
1、钢结构定义2、比例极限3、屈服点4、抗拉强度5、设计值6、强屈比7、伸长率8、冷弯性能
9、冲击韧性10、脆断11、一阶弹性分析12、二阶弹性分析13、屈曲14、腹板的屈曲强度
1.3 钢结构设计适用范围及常用规范标准
1、钢结构设计适用范围: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
2、钢结构设计基本依据及常用规范标准:
1.4 钢结构设计总则
1、设计钢结构时,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构件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并符合防火、防腐蚀要求。宜优先采用通用的和标准化的结构和构件,减少制作、安装工作量。
2、在钢结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钢材牌号、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钢材所要求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及其他的保证项目。此外,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形式、焊缝质量等级、端面刨平顶紧部位及对施工的要求。
3、对有特殊设计要求和在特殊情况下的钢结构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1.5 材料分类及性能
1、规范推荐Q235 Q345、Q390、和Q420
2、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对结构用钢材的分类方法
3、钢材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表
钢 材 的 力 学 性 能 表
标准代号
钢材牌号
厚度(mm)
一般机械性能
V型冲击试验
屈服点
fy(N/mm2)
抗拉强度
fu(N/mm2)
伸长率δs(%)
180°冷弯试验
d=弯心直径
B=试样宽度
a=试样厚度
质量等级
温度
冲击功
(纵向)
J不小于
GB/T700
Q235
≤16
235
370∽500
26
厚度>60 d=2.5a
厚度≤60 d=1.5a
(试样方向为横向)
厚度>60 d=2.0
厚度≤60 d=1.0a
(试样方向为纵向)
B
20
27
17∽40
225
26
41∽60
215
25
C
0
61∽100
215
24
101∽150
195
22
D
-20
151∽200
185
21
GB/T1591
Q345
≤16
345
470∽630
21(22)
d=2.0a
B
20
34
17∽35
325
d=3.0a
C
0
36∽50
295
d=3.0a
D
-20
34
51∽100
275
d=3.0a
E
-40
27
Q390
≤16
390
490∽650
19(20)
d=2.0a
B
20
34
17∽35
370
d=3.0a
C
0
36∽50
350
d=3.0a
D
-20
34
51∽100
330
d=3.0a
E
-40
27
Q420
≤16
420
520∽680
18(19)
d=2.0a
B
20
34
17∽35
400
d=3.0a
C
0
36∽50
380
d=3.0a
D
-20
34
51∽100
360
d=3.0a
E
-40
27
注:1、质量等级为A级不要求V型冲击试验。 2、δs项括号内数值适用于C∽E级。
钢 材 化 学 成 分
标准代号
钢材牌号及脱氧方法
化学成分
C
S
P
Si
Mn
≦
≦
≦
GB/T 700
Q235
A级F、Z
≦0.22
0.050
0.045
0.35
≦1.4
B级F、Z
≦0.20注1
0.045
0.045
≦1.4
C级 Z
≦0.17
0.040
0.040
≦1.4
D级 TZ
≦0.17
0.035
0.035
≦1.4
GB/T1591
Q345
A级
≦0.20(0.18)
0.045
0.045
0.55
1.00∽1.60
B级
0.040
0.040
C级
0.035
0.035
D级
0.030
0.030
E级
0.025
0.025
Q390
A级
≦0.20
0.045
0.045
0.55
1.00∽1.60
B级
0.040
0.040
C级
0.035
0.035
D级
0.030
0.030
E级
0.025
0.025
Q420
A级
≦0.20
0.045
0.045
0.55
1.00∽1.70
B级
0.040
0.040
C级
0.035
0.035
D级
0.030
0.030
E级
0.025
0.025
注:1、Q235B级钢碳含量上限经需方同意可为0.22%。 2、括号内碳含量C仅适用于D、E级钢。
4、建筑结构用钢铸件
5、连接材料
(1)焊缝金属
(2)普通螺栓金属(4.6C级、4.8C级、5.6AB级、8.8AB级)
(3)高强度螺栓金属(8.8级、10.9级)
(4)圆柱头焊钉、锚栓、铆钉
1.6结构钢材的选用
1、选用的原则
2、选用钢材应考虑的因素
3、承重结构钢的一般保证项目和追加保证项目
4、Q235沸腾钢的限制范围
5、钢结构设计图纸和钢材订货文件的内容
1.7连接材料的选用
1、手工电弧焊焊条的型号应与主体金属相适应
构 件 名 称
主 体 金 属 钢 号
采 用 焊 条 类 型
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
Q235 B、C、D类钢
E4315、E4316
Q345 B、C、D、E类钢
E5015、E5016 、E5018
Q390 B、C、D、E类钢及Q420 B、C、D、E类钢
E5515、E5516 、E5518
其他构件
Q235各类钢
E4300∽E4313
Q345各类钢
E5001∽E5014
Q390各类钢及Q420各类钢
E5500∽E5513
2、自动焊接或半自动焊接的焊丝和焊剂应与主体金属相适应
主 体 金 属 钢 号
采 用 的 焊 丝 和 焊剂
Q235 各 类 钢
H08 、H08A 、H08E配合中锰型或高锰型型焊剂
H08Mn 、H08MnA 、H08E配合无锰型或低锰型型焊剂
Q345 各 类 钢
H08A 、H08E配合高锰型型焊剂
H08Mn 、H08MnA 配合中锰型或高锰型型焊剂
H08Mn2配合无锰型或低锰型型焊剂
Q390 各 类 钢 及 Q420 各 类 钢
H08MnA 配合中锰型或高锰型型焊剂
H08Mn2配合无锰型或低锰型型焊剂
3、螺栓连接选用
1.8选材的变通方法
钢 材 化 学 成 分 允 许 偏 差
元 素
允 许 偏 差
Q235 B、C、D
Q345 A、B、C、D、E
Q390 A、B、C、D、E
Q420 A、B、C、D、E
碳(C)
0.03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硅(Si)
0.03 -0.02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锰(Mn)
0.05 -0.03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硫(S)
0.005
0.005
0.005
0.005
磷(P)
0.005
0.005
0.005
0.005
2、钢材机械性能所需的保证项目仅有一项不合格时的原则处理
3、对无牌照或无证明书钢材的原则处理
4、对成批混合钢材的原则处理
5、代用钢材时的原则处理
第二章 设计基本规定
2.1 设计原则
1、(除疲劳计算除外),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
2、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3、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5、计算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连接的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计算疲劳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
6、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在计算强度和稳定性时,动力荷载设计值应乘动力系数;在计算疲劳和变形时,动力荷载标准值不乘动力系数。计算吊车梁或吊车桁架及其制动结构的疲劳和挠度时,吊车荷载应按作用在跨间内荷载效应最大的一台吊车确定。
2.2 荷载和荷载效应
1、荷载和荷载效应的计算方法
2、重级工作制吊车的承重钢构件及其连接,在计算强度和稳定性时,应计及卡轨水平力
3、特殊活荷载折减
4、计算模型和基本假定应与实际节点相符合(刚性、半刚性、铰接);采用弹性分析的结构,构件截面允许有塑性变形;框架结构:按一阶弹性分析和二阶弹性分析
2.3 材料抗力设计指标及其折减系数
1、材料抗力设计指标2、材料抗力设计指标折减系数
3、钢结构材料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4 结构或构件变形规定
第三章 基本构件计算
3.1 受弯构件
1、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包括正应力、剪应力、局部压应力和折算应力
2、整体稳定计算
3、梁腹板的局部稳定计算
4、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3.2 轴心受力构件和拉弯、压弯构件
1、轴心受力构件计算的内容包括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
2、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计算的内容包括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
3.3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
3.4构件的计算长度和允许长细比:
1、桁架式杆系的计算长度
2、单层或多高层框架等截面柱框架平面内计算长度
3、单层厂房框(排)架柱高度确定和计算长度确定(基础刚性固定)
3.5 疲劳计算
1、疲劳计算的范围
2、疲劳验算方法
3、允许应力幅与循环次数和连接类别有关
4、欠载系数:重级工作制硬钩吊车1.0、软钩吊车0.8、中级工作制吊车0.5。
3.5 塑性设计
1、塑性设计的适用范围有限。用简单塑性理论分析(理想弹塑性体、荷载按比例增加)
2、对截面板件的宽厚比限制更严
3、构造要求
第四章 连接计算和焊缝的质量等级
4.1钢结构对连接的要求及连接方法
1、钢结构对连接的要求
2、钢结构的连接形式
(1)焊缝连接
(2)螺栓连接
(3)直埋式连接
4.2 连接的计算方法
1、对接连接焊缝的计算
2、角接连接焊缝的计算
3、普通螺栓、锚栓和铆钉连接的计算
4、摩擦型高强螺栓、承压型高强螺栓连接的计算
5、组合工字梁翼缘连接计算
6、梁与柱的刚性连接
7、连接节点处板件的计算
8、连接的计算准则
4.3 焊缝的质量等级
1、焊缝的质量等级和检测项目
焊 缝 外 观 质 量 允 许 偏 差
检验项目
质 量 等 级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未焊满
不允许
≤0.2+0.02t 且≤1mm,每 100mm 长度焊缝内未焊满累积长度≤25mm
≤0.2+0.04t 且≤2mm,每 100mm 长度焊缝内未焊满累积长 度≤25mm
根部收缩
不允许
≤0.2+0.02t 且≤1mm,长 度不限
≤0.2+0.04t 且≤2mm,长度 不限
咬 边
不允许
≤0.05t 且≤0.5mm,连续 长度≤100mm,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全长
≤0.1t 且≤1mm,长度不限
裂 纹
不允许
不 允 许
允许存在长度≤5mm 的弧坑裂 纹
电弧擦伤
不允许
不 允 许
允许存在个别电弧擦伤
接头不良
不允许
缺口深度≤0.05t 且≤ 0.5mm,每1000mm 长度焊缝内不得超过1 处
缺口深度≤0.1t 且≤1mm,每 1000mm 长度焊缝内不得超过1 处
表面气孔
不允许
不 允 许
每50mm 长度焊缝内允许存在 直径≤0.4t 且≤3mm 的气孔2 个;孔距应≥6 倍孔径
表面夹渣
不允许
不 允 许
深≤0.2t,长≤0.5t 且≤20mm
焊 缝 焊 脚 尺 寸 允 许 偏 差
序 号
项 目
示 意 图
允 许 偏 差(mm)
1
一般全焊透的角 接与对接 组合焊缝
hf≥( t/4 )且≤10
2
需经疲 劳验算的全焊透角 接与对接 组合焊缝
hf≥( t /2)且≤10
3
角焊缝及部分焊透的角接与对接组合焊缝
hf≤6 时 0~1.5
hf>6 时 0~3.0
注:1、hf>8.0mm 的角焊缝其局部焊脚尺寸允许低于设计要求值1.0mm,但总长度不得超过焊缝长度的10%;
2、焊接H 形梁腹板与翼缘板的焊缝两端在其两倍翼缘板宽度范围内,焊缝的焊脚尺寸不得低于设计要求值
焊 缝 余 高 和 错 边 允 许 偏 差
序 号
项 目
示意图
允 许 偏 差(mm)
一、二级
三级
1
对接焊缝余高(C)
B<20 时,C 为0~3;B≥20 时,C 为0~4
B<20 时,C 为0~3.5;B≥20 时,C为0~5
2
对接焊缝错边(d)
D<0.1t 且≤2.0
d<0.15t 且≤3.0
3
角焊缝余高(C)
hf≤6 时C 为0~1.5;hf>6 时C 为0~3.0
2、质量等级的选用
第五章 构件、结构、连接、耐久、防火、防腐蚀的构造要求
5.1 一般规定
5.2 焊缝连接构造要求
5.3 螺栓连接和铆钉连接构造要求
螺栓或铆钉的最大、最小容许距离
名称
位置和方向
最大容许距离(取两者的较小值)
最小容许距离
中心
间距
外排(垂直内力方向或顺内力方向)
8d0或12t
3d0
中间排
垂直内力方向
16 d0或24t
顺内力方向
构件受压力
12d0或18t
构件受拉力
16d0或24t
沿对角线方向
-
中心至构件边缘距离
顺内力方向
4d0或8t
2d0
垂直内力方向
剪切边或手工气割边
1.5d0
轧制边、自动气割或锯割边
高强度螺栓
其他螺栓或铆钉
1.2d0
注:1、d0为螺栓或铆钉 的孔径,t为外层较薄板件的厚度。
2、钢板边缘与刚性构件(如角钢、槽钢等)相连的螺栓或铆钉的最大间距,可按中间排的数值采用。
5.4 柱的构造要求
5.5 对吊车梁和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要求
5.6 大跨度屋盖结构
5.7 提高寒冷地区结构抗脆断能力的要求
5.8 制作、运输和安装要求
5.9 防护和隔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