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文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九寨沟形成的原因是( )
A.古代冰川
B.无数次地震
C.各种钙化物质
D.风化作用
2、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 )
A.模拟实验法
B.成因分析法
C.地理综合法
D.调查法
3、水循环的影响因素( )
A.气象因素
B.板块运动因素
C.全球升温
D.下垫面因素
4、全球的水量平衡方程( )
A.P陆-E陆-R=±△S陆
B.P海-E海+R=±△S海
C.P陆+P海=E陆+E海
D.E陆=P陆-R
5、我国统一的水准点的零点( )
A.渤海基面
B.北京基面
C.青岛基面
D.南海基面
6、我国河流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主要分布在( )
A.我国西北地区
B.我国东北地区
C.我国东部季风区
D.我国青藏地区
7、影响下渗的因素有( )
A.土壤特性
B.降雨特性
C.地形、植被
D.人类活动
8、超渗产流的决定因素是( )
A.土壤的前期持水量
B.降雨强度
C.下渗强度
D.降雨量的大小
9、影响年径流Cv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
A.气候因素
B.流域面积
C.径流补给来源
D.年径流量
10、承压盆地按水文地质特征,可分为( )
A.补给区
B.承压区
C.排泄区
D.自流水区
二、判断正误题(每题1分,共10分)
11、流域面积小的河流Cv值小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 )
12、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形成、分布、物理化学性质、循环运动变化规律以及水体与地理环境、生态系统、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科学。( )
13、地球上的水在空间上分布是均匀的。( )
14、水分循环是各大洋之间相互联系的主要纽带。( )
15、水量的增减是引起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
16、岩石容水性能的好坏,与岩石的空隙空间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空隙度大,且空隙均连通,则岩石的容水性能好,反之则不好。 ( )
17、给水度在数量上等于容水度与持水度之和 。( )
18、岩石的透水性的大小是相对的,绝对不透水的岩石在自然界中是没有的。( )
19、渗流速度 V 大于实际平均流速 u。( )
20、单斜岩层中的承压含水层的物质组成发生由粗粒到细粒的相变,或者尖灭所形成的承压斜地。 ( )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岩石空隙按成因可分为___、___和___三大类,它们均有储存地下水的能力。
22、陆地小循环又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23、河流在某地某时刻的____称为水位,它是反映______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
24、水位的变化一般可分为___和___。
25、测定矿化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___和___。
26、防凌措施——______。
27、湖泊对河流水量有明显的__作用。
28、闭合流域降雨径流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
29、对于径流年际变化规律的研究,归纳起来目前有两种途径:_____和_____。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
30、陆地小循环:
31、水量平衡:
32、水系:
33、层流:
34、浅层地下水补给:
35、模比系数:
36、洪水:
37、持水性: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38、论述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及水文学的研究方法。
39、试述河流水量补给的类型及其特征。
40、包气带在产流中的作用如何?
答案:1、ABC 2、ABCD 3、AD 4、C 5、C 6、C 7、ABCD 8、BC 9、ABC 10、AB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孔隙 裂隙 溶隙 22、外流区小循环 内流区小循环 23、水面高程 水体水量大小 24、日变化 年变化 25、烘干法 分析法
26、施行人工爆破 27、调节 28、流域降雨过程 流域蓄渗过程 坡地汇流过程 河网汇流过程 29、成因分析法 数理统计法 30、陆地小循环是指从陆地表面蒸发的水汽或海洋输向内陆的水汽,在陆地上空凝结,然后再降落到陆地表面所构成的局部地区的水分循环。
31、所谓水量平衡,就是指对于任一地区或任一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该时段区域内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 32、所谓水系,是指在一定的集水区域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所构成的脉络相通的系统。 33、液体在流动时各流层的液体质点互不混掺有条不紊地运动。即水质点的运动要素(流速大小、方向、压力、密度等)不随时间而改变的运动,又称片流。 34、浅层地下水是指贮存于地表松散堆积物中的地下水,故又称冲积层地下水补给。 35、又称径流变率,是某一时段的径流模数(或流量)与该时段径流模数多年平均值(或多年平均流量)的比值。 36、所谓洪水,是指大量的降水或冰雪融水在短时期内汇入河槽形成的特大径流。 37、岩石的持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力、毛管力,在岩石空隙中能保持一定液态水的性能。 38、 (一)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1、水文现象的连续性(永无止尽性); 2、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或不重复性; 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即地区性。 (二)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和长期观测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模拟实验法 39、水量补给的类型分地表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
雨水补给
地表水补给 季节性融水补给(积雪)
冰雪融水补给
湖泊、沼泽补给
浅层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深层地下水补给
(一)雨水补给
指河流以降雨补给为主,这种补给在河流补给中是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
特点:
1、由于降雨在年内分配不均与年际变化大。因而使河流水量的季节分配也不均匀,各年的径流量也不稳定,丰枯极为悬殊,反映在流量过程线上变化较为陡峻。
2、由于降雨本身是间断的、不连续的,因而降雨对河流的补给也是不连续的。
(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中高纬地区和高山地区,这些地区降雪在全年降水量中的比例相当大,以致流域内每年冬季出现大面积的积雪,至次年春季随天气转暖而融化成水,补给河流。
特点:
1、具有连续性和时间性;
2、与雨水补给比较,其补给河流的水量变化比较平缓,且有规律性;
3、补给河流的水量大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的关系密切(水量变化与气温变化一致)。
(三)冰雪融水补给
指在流域内的高山地区,永久性积雪或冰川融水的补给。
特点:
1、依赖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及其变化决定于流域内永久性积雪和冰川储量的大小和温度的变化。其水情变化过程与太阳辐射、气温关系密切,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2、总的看来,这种补给形成的径流比较稳定,年际变化比较小,所形成的过程线比较平缓,也有规律。(因为气温的年际变化较降雨量年际变化小且有规律)。
(四)湖泊、沼泽补给
特点:
1、水量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变幅较小。(在月、年、年际间水量变化比较均匀)。
2、和入湖时的流量过程线相比,出湖的流量过程线变得比较平缓,不同程度的削减了洪峰流量,推迟了洪峰出现的时间,减轻了对下游的洪水压力。
(五)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主要是指从流域地面以下获得的水量补给。
总体特点: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河流水量可靠而经常的补给来源;而且在时间分配上,地下水补给最为均匀。
Ø 根据地下水补给的变化特点,可分为浅层地下水补给和深层地下水补给。
1、浅层地下水补给
浅层地下水是指贮存于地表松散堆积物中的地下水,故又称冲积层地下水补给。
Ø 浅层地下水补给特点:
ü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
ü 在冲积河谷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与河水互相连通,有特殊的河岸调节作
2、深层地下水补给
深层地下水是指在第一个稳定不透水层以下的各个含水层的地下水。
Ø 深层地下水补给特点:
ü 补给稳定,是河流补给中最可靠、最稳定的补给来源;
ü 其水量只有年际变化,季节变化不明显(因其受外界影响小)。
40、包气带是一个由不同土壤构成的有孔介质蓄水体,它以其本身具有吸水、持水、输水及蒸发等特性,对降雨起着在空间上的分配作用,并通过包气带的下渗能力和缺水量,直接影响径流的形成。
Ø 空间分配
Ø 对降雨的第一次分配
ü 发生在土壤的表面
ü 决定因素:土壤的下渗能力f与降雨强度i
● 当i<f时:全部的降雨都渗入土壤;
● 当i>f时:超过下渗能力的降雨,在地表洼地积聚,进而形成地面径流,而下渗的部分按下渗能力下渗。
Ø 对降雨的第二次分配
ü 发生在包气带内部,对渗入土壤中的水分进行再分配。
ü 决定因素:包气带的缺水量(Wm-Wo)和下渗水量F
(Wm土壤的田间持水量,Wo土壤的前期持水量)
● 当Wm-Wo>F时:下渗水量均为包气带所保持,蓄存土壤之中;
● 当Wm-Wo<F时:一部分下渗水补足包气带的缺水,另一部分下渗水以自由重力水的形式向下渗透补给地下水(形成壤中流、地下潜水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