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建筑设计
一般而言,一幢建筑物是由若干单体空间有机地组合起来的整体空间,任何空间都具有三度性。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常从平面,剖面,立面三个不同方向的投影来综合分析建筑物的各种特征,并通过相应的图示来表达其设计意图。
建筑的平面,剖面,立面设计三者是密切联系而又互相制约的。平面设计是关键,它集中反映了建筑平面各组成部分的牲及其相互关系,使用功能的要求,是否经济合理。除此之外,建筑平面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是否满足建筑平面设计的要求,同时还不同程度地反映建筑空间艺术构思及结构布置关系等。一些简单的民用建筑,如办公楼,单元式住宅等,其平面布置基本上能反映建筑空间的组合。因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总是先从平面入手,同时认真分析剖面及立面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及其对平面设计的影响。只有综合考虑平,立,剖三者的关系,按完整的三度空间概念去进行设计,才能做好一个建筑设计。
根据大庆地区的地理特点,考虑设计方案力求“功能适用、经济合理、造型美观、环境相宜”的原则,启智大学1号学生公寓采用框架结构,7层,造型力求美观,基础采用独立基础的形式,结构可靠,功能合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的休闲娱乐的需要,缓解学习的压力,放松心情,公寓在每层分别设置了大学生活动室;为满足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公寓一层设置了商店。使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公寓内房间的布置和排列应该井然有序,交通空间应该连续顺畅,使学生日常生活得到便利,一旦发生事故可以迅速、安全地疏散,满足消防,地震等安全疏散的要求。公寓内设置三部楼梯,应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满足建筑防火规范的规定。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体型和立面反映内部空间的特征,但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体型和立面设计只是内部空间的最后加工,是建筑设计完成后的最后处理,而应与平、剖面设计同时进行,并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始终。在方案设计一开始,就应在功能、物质技术条件等制约下按照美观的要求考虑建筑体型及立面的雏形。
剖面设计确定建筑物各部分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以及建筑剖面中的结构、构造关系等。它与平面设计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反映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关系。剖面设计研究竖向空间的处理。本公寓剖面形状为矩形,矩形剖面简单、规整、便于竖向空间的组合,容易获得简洁而完整的体型,同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对整个建筑物的外观效果、结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协调、互相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建筑设计方案,都会对具体的结构设计产生影响,而有限的结构设计技术水平又制约着建筑设计层次。因此,在做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也要考虑到结构上的要求,有一定的结构方面基础,能与结构设计适当结合,相互调协,使二者相统一,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
二:结构设计
工程概况
大庆市拟建7层大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11235.91m2,拟建房屋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参数,s,基本雪压,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为B类。
自然地表下1m为填土,填土下层为5m粉质粘土,承载力标准值为,再下为10m粘土,承载力为,最大冻结深度为2.0m。地下水位为地表以下12m,无侵蚀性。
1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该工程是建设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地区,框架结构房屋。主体结构部分共七层,层高为3.3米,外墙采用加气空心混凝土砌块,外墙400mm,内墙200mm,楼盖和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门为铝合金,其余为木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Ⅱ类。
1. 1梁板的截面尺寸
横梁: 截面高度h=L/12~L/8=525mm~788mm(其中L为跨度) 取h=550mm
截面宽度b=h/3~h/2=184mm~275mm(h为梁的截面高度) 取b=250mm
纵梁:截面高度h=L/12~L/8=325mm~488mm(其中L为跨度) 取h=400mm
截面宽度b=h/3~h/2=134mm~200mm(h为梁的截面高度) 取b=250mm
次梁:h=400mm,b=250mm
梁板具体尺寸见表1.
表1:梁板的截面尺寸
横梁(bh)
纵梁(bh)
次梁(bh)
板
1. 2柱截面尺寸
框架为二级抗震等级,查表轴压比限值近似;单位负荷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近似取,混凝土强度等级。
边柱: ACN/[μN]fc=[1.3×(5.55×3.15) ×12×7×103]/(0.8×14.3)=148336 mm2
中柱: ACN/[μN]fc=[1.25×(5.55×4.15) ×12×7×103 ]/(0.8×14.3)=187911 mm2
N=βFgen
柱的截面为正方形则边柱和中柱截面高度分别为385mm和433mm
经综合分析,本工程各层柱的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等级见表2
表2:各柱的截面尺寸
层次
截面尺寸(bh)
混凝土强度
1
500mm500mm
C30
2~7
450mm450mm
C30
根据地质条件及层数等的条件,基础选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取2.1m,取顶层柱的形
心线作为框架柱的轴线;梁轴线取至板底,则一层柱高h1=3.3+0.45+2.1-1.3-0.1=4.45m,二到七层取层高3.3m . 框架结构计算见简图如图3所示。
图3:框架结构计算简图
2重力荷载计算
2.1 屋面及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
屋面恒荷
3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22×0.03=0.660
三毡四油防水层 0.400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0.40
240厚膨胀珍珠岩板 3×0.24= 0.72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0.4
100厚钢筋混凝土板 25×0.10=2.5
10厚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 14×0.010 =0.14
合计: 5.220
楼面恒荷
8厚陶瓷地砖 17.8×0.008=0.142
20厚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0.4
现浇10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0.10×25=2.5
10厚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 0.01×14=0.14
合计: 3.182
卫生间、地面恒荷
8厚陶瓷地砖 17.8×0.008=0.142
20厚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0.4
现浇100厚钢筋混凝土楼板 0.10×25=2.5
10厚水泥砂浆打底 0.01×20=0.4
合计: 3.242
2.2 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计算:
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2.0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0.45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2.0
卫生间活荷载标准值: 2.0
2.3 梁.柱.墙.门.窗重力荷载计算
hn Ln分别表示梁截面净高和净跨度。g表示单位长度梁重力荷载
梁柱可根据截面尺寸,材料容重及粉刷等计算出单位长度上的重力何载;对墙,门,窗等,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荷载。(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梁,柱重力荷载计算表
层次
构件
b
(m)
h
(m)
g
Li
n
GGi
K
∑Gi
一
边横梁
0.25
0.55
25
1.05
3.609
5.800
56
1172.20
2702.43
中横梁
0.25
0.55
25
1.05
3.609
1.500
28
151.578
纵梁
0.25
0.40
25
1.05
2.625
5.050
104
1378.65
次梁
0.25
0.40
25
1.05
2.625
7.15
48
478.80
柱
0.50
0.50
25
1.10
6.875
4.450
112
3426.5
二
~七
边横梁
0.25
0.55
25
1.05
3.609
5.850
56
1182.31
2744.88
中横梁
0.25
0.55
25
1.05
3.609
1.550
28
156.631
纵梁
0.25
0.40
25
1.05
2.625
5.15
104
1405.95
次梁
0.25
0.40
25
1.05
2.625
7.15
148
478.80
柱
0.45
0.45
25
1.10
5.569
3.3
112
2058.30
外墙:
10厚水泥砂浆罩面 20×0.01=0.2
60厚苯板保温层 0.1
15厚水泥砂浆 20×0.015=0.3
4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7×0.4=2.8
20厚水泥砂浆找平 0.02×20=0.4
合计: 3.80
内墙:
双侧5厚水泥砂浆罩面 0.005×14×2=0.14
双侧12厚水泥砂浆罩面 0.013×14×2=0.364
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7×0.2=1.40
合计: 1.904
女儿墙:
6厚水泥砂浆罩面 0.006×20=0.12
12厚水泥砂浆罩面 0.012×20=0.24
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7×0.2=1.40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0.40
合计: 2.16
木门: 0.2
铝合金门: 0.4
塑钢窗: 0.45
普通钢板门: 0.45
2.4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分析时采用的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集中于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 为计算单元范围内各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及上下各半层的墙柱等的重力荷载,屋面和楼面活荷按实际情况取,取1.0。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一层墙的重力荷载:
外墙
楼梯外墙
内墙
门窗
1.51.58=18
1.22.1+2.42.4+1.82.1=12.06KN
楼面重力荷载:
3.182106.30014.6-6.33.92-6.34.5=4860.91
=+=4408.5KN
二层六层:因为计算方法与第一层的计算方法一样,故计算过程从略,计算结果如下
楼面重力荷载: 4860.91KN
七层:
楼面重力荷载:
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见表4
表4: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
质点
1
2
3
4
5
6
7
Gi
16271.597
15635.331
15635.331
15635.331
15635.331
15635.331
16711.256
3框架侧移刚度验算
3.1横向框架线刚度
梁的线刚度其中为混凝土弹性模量;为梁的计算跨度;为梁截面惯性矩现浇楼面中框架梁取2.0,边框架梁取,为梁矩形部分的截面惯性矩;各层各跨梁线刚度计算见表5。各层计算柱的线刚度,其中为柱的截面惯性矩,h为框架柱的计算高度,结果见表6。
表5:横梁的线刚度ib计算表
类别
层次
Ec
b×h
I0
Ec I0/L
1.5EcI0/L
2 Ec I0/L
边横梁
1~7
250×550
6300
过道梁
1~7
250×550
2000
表6:各层计算柱的线刚度ic计算
类 别
层次
Ec
b×h
柱
1
4450
2~7
3300
3.2 各柱的侧移刚度
柱的侧移刚度D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为柱侧移刚度修正系数,对不同情况按照表《柱的侧移刚度修正系数》取值。计算结果见表7~9。
表7:中框架侧移刚度D计算表
层 次
边柱(46)
中柱(46)
αc
Di1
αc
Di2
1
0.940
0.490
10420
3.905
0.746
15870
1209340
2~ 7
0.558
0.218
7460
4.414
0.688
23540
1426000
表8:边框架柱侧移刚度D计算表
层 次
A-1,D-1,A-28,D-28
C-1,B-1,C-28,B-28
∑Di
1
0.705
0.445
9460
4.699
0.776
16510
103880
2~ 7
2.514
0.557
19060
3.310
0.623
21320
161520
表9:楼梯间柱侧移刚度D计算表
层次
A-6,A-7,A-22,A-33D-13,D-14
B-6,B-7,B-22,B-23C-13,C-14
∑Dij
1
0.705
0.445
9460
4.699
0.776
16510
143274
2~ 7
2.514
0.557
19060
3.310
0.623
21320
200004
表10:横向框架侧移刚度D计算表
层次
1
2
3
4
5
6
7
∑Dij
1456494
1787524
1787524
1787524
1787524
1787524
1787524
∑Di /∑D2=1456494/1787524=0.810.7故该框架为规则框架
4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和侧移计算
4.1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4.1.1横向自振周期计算
结构顶点的假象侧移计算由下列公式计算
为集中在k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视为水平菏载而得的第i层的层间剪力;为第i层的层间侧移刚度;、分别为第i、k层的层间侧;s为同层内框架柱的总数。计算结果见表11。
表11:结构顶点的假象侧移计算
层次
Gi
VGi
∑Di
△ui
ui
7
16711.256
16711.256
1787524
9.3
263.5
6
15635.331
32346.587
1787524
18.1
254.2
5
15635.331
47981.918
1787524
26.8
236.1
4
15635.331
63617.249
1787524
35.6
209.3
3
15635.331
79252.580
1787524
44.3
173.7
2
15635.331
94887.911
1787524
53.1
129.4
1
16271.597
111159.508
1456494
76.3
76.3
按式计算基本周期,其中的量纲为m,取,则
4.1.2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Geq :
二类场地第二分组值,查表 =0.4s
T1 =0.611s 〈T1〈5
所以应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各个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按
式中:分别为集中于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分别为质点的计算高度;
表12: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
层次
7
24.25
16711.256
405247
0.09
467.7
467.7
6
20.95
15635.331
327560
0.07
363.77
831.47
5
17.65
15635.331
275963
0.06
311.8
1143.27
4
14.35
15635.331
224366
0.05
259.83
1403.1
3
11.05
15635.331
172770
0.04
207.86
1610.96
2
7.75
15635.331
121173
0.03
155.9
1766.86
1
4.45
16271.597
72408
0.02
103.93
1870.79
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沿房屋高度分布图见图4
a(水平地震做用分布) b(层间剪力分布)
图4: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
4.1.3水平地震作用下位移验算:
表13: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位移验算
层次
7
467.7
1787524
0.262
5.325
3300
1/12595
6
831.47
1787524
0.465
5.063
3300
1/7096
5
1143.27
1787524
0.64
4.598
3300
1/5156
4
1403.1
1787524
0.785
3.958
3300
1/4203
3
1610.96
1787524
0.901
3.173
3300
1/3662
2
1766.86
1787524
0.988
2.272
3300
1/3340
1
1870.79
1456494
1.284
1.284
4450
1/3465
由上表可见最大层间弹性位移发生在地二层,其值为1/3340〈1/550,满足要求
4.1.4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表14a: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层次
/m
/KN
边柱
y
7
3.3
467.7
1787524
7460
1.95
0.558
0.55
4.70
1.73
6
3.3
831.47
1787524
7460
3.47
0.558
0.73
8.36
3.09
5
3.3
1143.27
1787524
7460
4.77
0.558
0.73
11.49
4.25
4
3.3
1403.1
1787524
7460
5.86
0.558
0.73
14.12
5.22
3
3.3
1610.96
1787524
7460
6.72
0.558
0.73
16.19
5.99
2
3.3
1766.86
1787524
7460
7.37
0.558
0.73
17.75
6.57
1
4.45
1870.79
1456494
10420
13.38
0.940
0.65
38.70
20.84
表14b: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层次
/m
/KN
中柱
y
7
3.30
467.7
1787524
23540
6.16
4.414
0.41
8.83
12.0
6
3.30
831.47
1787524
23540
10.95
4.414
0.46
16.62
19.51
5
3.30
1143.27
1787524
23540
15.06
4.414
0.46
23.01
26.84
4
3.30
1403.1
1787524
23540
18.48
4.414
0.50
30.49
30.49
3
3.30
1610.96
1787524
23540
21.2
4.414
0.50
34.98
34.98
2
3.30
1766.86
1787524
23540
23.27
4.414
0.50
38.4
38.40
1
4.45
1870.79
1456494
15870
20.38
3.905
0.55
49.88
40.81
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
式中:分别表示节点左、右梁的线刚度;分别表示节点左、右梁的弯矩;为柱在i层的轴力,以受压为正。
表19:梁端弯矩,剪力及柱力轴计算
层次
边梁
走道梁
柱轴力
边柱N
中柱N
7
1.73
7.56
6.3
1.48
4.44
4.44
2
4.44
-1.48
-2.96
6
7.79
17.54
6.3
4.02
10.3
10.3
2
10.3
-5.5
-9.24
5
12.61
27.38
6.3
6.35
16.08
16.08
2
16.08
-11.85
-18.97
4
16.71
33.71
6.3
8.0
19.79
19.79
2
19.79
-19.85
-30.76
3
20.11
41.25
6.3
9.74
24.22
24.22
2
24.22
-29.59
-45.24
2
22.76
46.23
6.3
10.95
27.15
27.15
2
27.15
-40.54
-61.44
1
38.59
49.9
6.3
14.05
29.31
29.31
2
29.31
-54.59
-76.7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图、梁端剪力及柱轴力图见图5。
4.2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4.2.1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按照式
计算,式中:为基本风压,由《菏载规范》查得,(迎风面),(背风面)。B类地区,,查得;,
(a)框架弯矩图(KN·m) (b)梁端剪力及轴力图(KN)
图5左地震作用下框架弯矩、梁端剪力及柱轴力图
,查得脉动系数ξ=1.28。
取轴线④,其负载宽度为3.9m,则沿房屋的计算高度的分布风荷载标准值
计算结果见表20。
表20:沿房屋高度分布的风荷标准值
层次
7
24.25
1.00
1.322
1.407
3.192
1.995
6
20.95
0.864
1.250
1.372
2.943
1.839
5
17.65
0.728
1.198
1.327
2.728
1.705
4
14.35
0.592
1.122
1.284
2.472
1.545
3
11.05
0.456
1.00
1.245
2.136
1.335
2
7.75
0.32
1.00
1.172
2.011
1.257
1
4.45
0.184
1.00
1.100
1.888
1.180
《菏载规范》规定,对于高度不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结构应采用风振系数来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本例房屋高度,但
图6:框架上的风荷载
。由表20可见在1.10~1.407范围内变化,即风压脉动的影响较大。因此该房屋应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
框架结构分析时,应按静力学等效原理将图6(a)的分布荷载转化为节点集中荷载,如图 6(b)所示。
4.2.2风荷载作用下水平位移计算
表21: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层间剪力及侧移计算
层次
1
2
3
4
5
6
7
7.77
9.81
10.58
11.98
13.27
14.37
12.77
80.55
72.78
62.97
52.39
40.41
27.14
12.77
120934
142600
142600
142600
142600
142600
142600
0.667
0.51
0.441
0.367
0.283
0.19
0.09
0.667
1.177
1.618
1.985
2.268
2.458
2.548
1/6671
1/6470
1/7482
1/8991
1/11660
1/17368
1/36666
最大层间位移〈1/500满足规范要求
4.2.3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计算过程与水平地震的相同,计算结果见表22、表23、图7。
表22(a):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层次
/m
/KN
边柱
y
7
3.3
12.17
142600
7460
0.67
0.558
0.55
1.22
0.99
6
3.3
27.14
142600
7460
1.42
0.558
0.73
3.42
1.26
5
3.3
40.41
142600
7460
2.11
0.558
0.73
5.08
1.88
4
3.3
52.39
142600
7460
2.74
0.558
0.73
6.60
2.44
3
3.3
62.97
142600
7460
3.29
0.558
0.73
7.93
2.93
2
3.3
72.78
142600
7460
3.81
0.558
0.73
9.18
3.4
0
4.45
80.55
120934
10420
6.94
0.94
0.65
20.07
10.81
表22(b):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层次
/m
/KN
中柱
y
7
3.3
12.77
142600
23540
2.11
4.414
0.41
2.85
4.1
6
3.3
27.14
142600
23540
4.48
4.414
0.46
6.8
7.98
5
3.3
40.41
142600
23540
6.67
4.414
0.46
10.13
11.89
4
3.3
52.39
142600
23540
8.65
4.414
0.50
14.27
14.27
3
3.3
62.97
142600
23540
10.39
4.414
0.50
17.14
17.14
2
33
72.78
142600
23540
12.01
4.414
0.50
18.015
18.015
0
4.5
80.55
120934
15870
10.57
3.905
0.55
25.87
21.17
表23:端弯矩,剪力及柱力轴计算
层次
边梁
走道梁
柱轴力
边柱N
中柱N
7
0.99
1.5
6.3
0.4
2.6
2.6
2.0
2.6
-0.4
-2.2
6
2.48
3.96
6.3
1.02
6.87
6.87
2.0
6.87
-1.42
-7.98
5
5.30
6.83
6.3
1.93
11.86
11.86
2.0
11.86
-3.35
-17.91
4
7.52
8.92
6.3
2.93
15.48
15.48
2.0
15.48
-6.28
-30.46
3
9.53
11.48
6.3
3.33
19.93
19.93
2.0
19.93
-9.61
-47.06
2
11.33
12.85
6.3
3.84
22.31
22.31
2.0
22.31
-13.45
-65.63
1
19.99
14.33
6.3
5.45
24.86
24.86
2.0
24.86
-18.9
-85.04
图7 横向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梁端剪力和柱轴力图
5.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5.1 横向框架内力计算
5.1.1计算简图
图8:横向框架计算单元
取④轴线横向框架进行计算,计算单元宽度为3.9m,如图8所示。
5.1.2 荷载计算
5.1.2.1 恒荷计算
在图9中,代表横梁自重,为均布荷载形式。对于第7层
分别为房间和走道梁传给横梁的梯形荷载和三角形荷载,由图8所示几何关系可得
分别代表为由边纵梁、中纵梁直接传给柱的恒载,它包括梁自重、楼板重
和女儿墙等的重力荷载,计算如下
集中力矩
对2~6层,包括梁自重和其上横墙自重,为均布荷载。其他荷载计算方法同第6层,结果为
对于第一层:
恒荷载作用下各层框架上的荷载分布如图9所示。计算结果汇总见表24。
5.1.2.2 活荷的计算:
活荷载作用下各层框架上的荷载分布如图10所示。
对于第7层
同理,在屋面雪荷载作用下:
对于26层:
对于第1层:
对于1到7层活荷载的计算结果见表25。
24:横向框架恒荷载汇集表
层次
7
3.609
3.609
10.179
10.44
44.033
29.47
4.403
2.947
2~6
8.845
3.609
6.2
6.364
81.65
40.73
8.165
4.073
1
8.845
3.609
6.2
6.364
85.73
45.86
10.72
5.73
25:横向框架活荷载汇集表
层次
7
3.9(0.39)
4.0(0.4)
7.6(0.76)
5.8(0.58)
0.76(0.076)
0.58(0.058)
2~6
3.9
4.0
7.6
5.8
0.76
0.58
1
3.9
4.0
7.6
5.8
0.95
0.725
5.1.3.2 内力计算
梁端、柱端弯矩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由于结构和菏载均对称,故计算时用半框架。计算过程如图11,所得弯矩如图12。计算结果见表26,表27。
图11 横向框架弯矩的二次分配法
图12 竖向菏载作用下框架弯局图
表26:恒荷载作用下梁端剪力及轴力
层次
菏载引起剪力
弯矩引起剪力
总剪力
柱轴力
AB跨
BC跨
AB跨
BC跨
AB跨
BC跨
A柱
B柱
7
33.16
8.83
-0.21
0
32.95
33.37
8.83
76.983
95.36
71.67
90.05
6
41.13
6.79
-0.28
0
40.85
41.41
6.79
122.5
140.88
88.93
107.31
5
41.13
6.79
-0.33
0
40.8
41.46
6.79
122
140.38
88.98
107.36
4
41.13
6.79
-0.33
0
40.8
41.46
6.79
122
140.38
88.98
107.36
3
41.13
6.79
-0.33
0
40.8
41.4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