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674821 上传时间:2024-10-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激发情趣。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朱自清先生的配乐优美散文《荷塘月色》片段,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宋代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板书课题) 二、学习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三、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配图课文 提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本课的生字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颐( yí ) 淤(yū ) 涟(lián)  蔓( màn)  亵( xiè)  噫( yī )        鲜(xiǎn)有闻 蕃fán(多)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濯zhuó(洗涤) 四、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 (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周敦颐的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五、朗读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然后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六、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 “说”—“爱莲”。   1、分析重点段落。 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课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   (指学生名回答)教师点评并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教师:大家现在数一数,这段话里有几个短语?(七个短语) 教师:这七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适时点拨,“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师:作者在这样短短的文字之中,却能够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   (自然过渡引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朵莲花的图片。 教师: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长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在不同组中选几名同学回答问题,最后教师点评并联系课文明确要点。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4、再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5、学习正衬和反衬的表现手法。 教师:本文题为《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先请大家找出提到菊和牡丹的地方。   (第一节开头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甚至爱牡丹。第二节,写菊花的隐逸和牡丹的富贵。)   教师: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教师: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动一民世俗作斗争。相比较,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文章来看,作者更欣赏莲花。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衬托作用。   教师:为什么说牡丹是反衬呢?   教师: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映衬手法 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   结合课文的相关诗句并解释,让学生了解当时追求复归的不良风气。 七、深入分析课文内涵,合作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委婉隐晦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八、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正如文章的主旨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 九、作业:朗读、背诵《爱莲说》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 独爱菊 隐逸者 惋惜 世人 甚爱牡丹 富贵者 鄙视 予 独爱莲 君子者 赞美 出淤泥而不染 托物言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