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p><span id="_baidu_bookmark_start_0" style="display: none; line-height: 0px;"></span>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
施工图审查及跨分水江、渌渚江区段
优化设计施工总承包标段
现场突发涌水应急救援预案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千岛湖配水工程总承包项目部
2017年7月
批准:陈永红
审核:房敦敏
校核:金志国
编写:邵洪泽 金志国
目 录
1、工程概况 5
1.1 工程基本情况 5
1.2 华东院总承包标段基本情况 5
1.3 工程建设工期 5
2、突(涌)水风险分析及事故特征 6
2.1突(涌)水风险分项 6
2.2事故特征 6
3、预防控制措施 8
4、排水设计与紧急排水抢险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正常排水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突发性突(涌)水排水方案 11
4.3紧急排水抢险措施 12
5、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 7
5.1 成立突涌水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7
5.2 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7
6、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报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治安警卫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 逃生、紧急安全疏散 错误!未定义书签。
6.4 现场抢险及救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6.5 突涌水应急抢险措施 12
6.6 现场恢复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应急联系电话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千岛湖配水工程项目突发涌水应急救援预案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基本情况
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水源地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六股尖东坡,在街口附近进入我省淳安县境,经淳安县、建德市,流至梅城与兰江汇合。新安江干流长359km,平均坡降3.7‰,流域面积11674km2。
工程从千岛湖淳安县境内取水,通过输水隧洞将水引至杭州市余杭区闲林水库,为下游原水输水工程提供优质千岛湖水,同时在输水线路途中向建德(杨村桥镇、梅城镇、三都镇、乾潭镇、钦堂乡)、桐庐县及富阳市供水。进水口设计流量38.8m3/s,97%保证率设计年配水量为9.78亿m3。
本合同工程为I等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千岛湖进水口、千岛湖~闲林水库输水建筑物、闲林出口流量控制及调压设施、闲林水库取水口及下游输水首部建筑物。
千岛湖~闲林水库输水洞线全长112.34km,起点金竹牌进水口位于淳安县金竹牌村附近,沿途经淳安县、建德市、桐庐县、富阳市,在杭州市余杭区桦树村接入闲林水库。
1.2 华东院总承包标段基本情况
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施工图审查及跨分水江、渌渚江区段优化设计施工总承包标段,包括:
①杭州市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所有施工图审查;
②输水隧道桩号50+850m~63+480m、桩号69+100m~76+400m段的优化设计建议方案。
③输水隧道桩号50+850m~63+480m、桩号69+100m~76+400m段、闲林水库取水口部分土石方明挖的土建施工、设备及材料采购、设备安装与调试、试运行及缺陷责任期的保修等。
1.3 工程建设工期
本项目施工总工期为38个月,本合同服务期自合同生效至竣工验收通过为止。
2 突(涌)水风险分析及事故特征
2.1突(涌)水风险分项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本标段的地质报告,本标段主要是穿越分水江隧道有可能发生突发涌水事故,其他区段也不排除突发涌水的可能,根据地质报告:分水江穿越隧道右岸山坡及河滩处地下水位埋深4.50m~6.0m,砂砾卵石层参透系数一般大于10-4cm/s,局部大于10-2cm/s,呈中等~强透水性。覆盖层下伏基岩大多属弱透水性,但左岸坡及坡脚受断层影响,地下水补给丰富,其上部岩体多属中等透水性,下部岩体属弱透水性。因此隧洞逆坡排水是本工程的最大难点,也是工程施工过程中长期预防、控制的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2.2事故特征
(1)当隧洞由渗水段-----滴水段----线状渗水段时,必须做好集中涌水的准备。
(2)大突水点的特征,一般有渗、滴水段------线状渗水段-----集中涌水段---高压喷水段。
(3)风钻孔内出现浑水,前方可能有涌水;若浑水能喷射5m以上,则前方可能有大于30---50L/S的涌水存在;当超前钻孔内出水能喷射3.5m以上,或涌水速度大于7m/S,或风钻孔内有涌水速度大于14m/S的出水,则前方可能出现大于20L/S的涌水存在。
(4)通常涌水事故会造成人员伤亡、影响正常施工生产。
(5)出现涌水事故会造成水毁设备、人员被淹溺等情况。
2.3 事件类型
按照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机械设备事故一般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级。
Ⅰ级事件: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性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Ⅱ级事件: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Ⅲ级事件: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Ⅳ级事件: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
3.1 成立突涌水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千岛湖配水工程项目现场应急领导小组
救援小组
救护小组
保障小组
联络小组
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陈永红
副组长:房敦敏、金志国及三主标分包单位负责人
应急小组
救援小组:金志国(小组长)、毛文武、宗徐剑及分包单位相关人员、各工区现场救援队
联络小组:于良(小组长)、杜贵正、黄待望及及分包单位相关人员
救护小组:李向姚小组长)、贺新武、许亚男及分包单位相关人员
保障小组:黄德法(小组长)、杨龙、李少辉及分包单位相关人员
应急办公室:邵洪泽
3.2 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1)应急办公室:在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统一协调指挥,平时督促检查日常应急准备工作,收集相关信息,为指挥小组确定抢险救援决策提供依据。并按照指挥小组的命令、指示,负责抢险人员、机械的总体调度及安排。对洞内作业人员和抢险队员进行安全培训,要求掌子面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应急照明如手电、探照灯等。
(2)联络小组:保障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与各小组、救援突击队和对外部的通讯联络工作。
(3)保障小组:保证引水洞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制定、交底,质量检查、管理及监督工作。在应急抢险救援中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抢险技术方案,为指挥部实施抢险救援工作提供技术保障。保证应急救援抢险物资(食物、饮用水、氧气袋、救援药品等)的采购供应和发放工作。对救援抢险所需的机械设备做好日常检查及督促维护保养。抢险中负责协助抢险救援突击队做好机械设备的抢险施工和安全转移工作。
(4)救护小组:负责现场突发紧急情况的现场治安保卫、交通指挥、人员疏散及现场摄像记录等工作。做好生活食品、救护药品的采购及管理工作。在抢险期间负责现场抢险人员的饮食供应、受伤人员救护、交通车辆调配等。
⑻救援小组:按照领导小组和应急办公室的部署,认真做好日常应急前的各项工作准备,保证随时投入抢险工作。在应急抢险中,根据领导小组和应急办公室的命令、指示,在自己所负责施工的部位或指挥小组指定的地点开展抢险工作,并保证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
4 处置程序
4.1 预防控制措施
(1)据设计文件及相关地质资料,根据现场隧道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认真分析研究地质与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初步判断突涌水段落;
(2)事先采用综合预报手段,进一步预报推测洞段的地质情况,对每个细节都作深入的研究;当逼近异常地质体时,施作超前钻孔并作孔内雷达,对前方地质体作空间预报。怀疑有水时将加密超前探孔,一则一旦遇到水可原位灌浆处理;二则可作出进一步的直观判断。当进一步确认无误后可短进尺爆破。目标是控制这类可疑洞段被爆破后产生突发性涌水的机率。一旦确定有突发性大涌水,将立即启动预案,对掌子面前方实施超前预注浆处理。并应作好如下准备工作:
①突涌水发生的部位之后约120m准备足够的救生圈、充足的氧气袋,特别是在隧道的下游洞段,以防事件发生后人员应急使用;
②除钻爆作业人员外,其余人员远离工作面至少100m处,如一旦有险情将立即组织撤离,并迅速报告和启动预警系统通知相邻工作面与标段的人员撤离;
③在作业面后方停放交通车辆,一旦有险情发生,将立即组织撤离;
④准备好装载机,必要时使用装载机强行通过突涌水区营救。但营救人员必须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如氧气,以便穿过空气稀薄洞段;
⑤当异外情况下发生涌突水,此时人员撤离向就近的通往施工支洞的通道转移;
⑥在安全区域加强监控,掌握涌水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组织相邻工作面生产;
(4)迅速切断电源,并启动应急照明,应急照明灯每30m设置一处,保证光线充足,便于组织人员快速撤离;洞内排水泵的动力电源及应急照明电源必须可靠,均采用双电源。应急照明灯具设在洞顶最高处。
(5)启动大功率抽水方案,减少洞内积水深度;
(6)建立上下班岗前登记制度,发生突发事件后,认真清理上下班作业人员;
(7)以会议的形式向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做到正确认识和提高防范意识;并对应急小组成员做预案演悉,掌握事件发生后正确快速地自救方法;
(8)爆破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危险区,不低于15min,并只能由查炮人员先进入危险区;
(9)过程中掌握地下水变化规律,并设置专人随时跟踪测量洞内地下水的温度、水量变化特性,为地质分析和宏观预测提供基础资料;
(10)保证电视监控系统和有线通讯系统畅通,有利洞外及时掌握现场情况,为应急处理赢得时间;
(11)在开挖面附近设置人工和水位感应均可报警的报警系统,并与施工指挥中心等相关单位相连。一旦突水自动通知全洞与相邻标段迅速撤离和抢救工作。
4.2信息报告程序及内容
4.2.1 通讯和联络方式
为保证通讯、联络畅通,各单位、部门等负责人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开通,随时接收应急救援报告和发布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移动电话、卫星电话、对讲机、网络进行联络。
4.2.2 报告内容及要求
(1)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事件的简要经过、遇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2)发生大型机械人员伤亡事故,不论原因,都必须执行立即事故报告制度,事故现场负责人应当立即报告项目部领导或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项目部再接到现场事故报告后必须在1 小时内报告华东院安委会。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4.2.3 向外部救援方式
在总承包部内部救援能力不足时,主要向上级领导部门或当地政府请求协调其他单位救援。必要时,向社会救援组织发出应急救援信息,如120(医疗救护)、119(消防)、110(公安)、122(交通)等。(联络方式表详见附件1)
4.3 应急响应
(1)发生突涌水事故单位先期应立即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并成立现场应急处置机构,事发单位负责人应在现场指挥救援疏散等工作。
(2)应急指挥小组按照应急报告程序、事故性质等决策是否需要向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上报事件情况。
(3)在上级应急管理机构采取应急行动前,应急指挥小组启动本应急预案,总承包项目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到位,统一指挥、调用总承包项目应急资源,进行紧急处置,防止事故的扩大。
(4)在上级应急管理机构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后,应急领导小组接受上级应急管理部门的指令,全力配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5 处置措施
5.1先期处置
突涌水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防止事故升级扩大后果。先期处置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应立即开展以下工作:
①应当尽快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初始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确定是否转移人员和应采取的措施。
②清点当班作业人数,积极抢救遇险、遇难人员,排查现场查看有无被困人员。
③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划分特种设备事故危险区,确定警戒措施和范围,封锁事故现场,设立明显的警示标识,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现场路线,严禁一切无关的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警戒措施包括:设置危险区边界警戒线(黄黑带),警戒哨佩带臂章,用扩音喇叭警告。
④安排专人加强对机械设备事故危险区、易发区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导致的二次人员伤亡。
⑤对于因机械设备事故引起的次生、衍生事故,应立即启动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开展相应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5.2 应急处置
5.2.1突发性突(涌)水排水方案
突发性突(涌)水的抽排结合正常排水直接采取抽水机抽排。直接抽排使用大功率抽水机、长管路直接抽排。故此按下表将备用足够的抽排水机和管道,一旦发生特大突涌水时,将在较短的时间启动泵群,抽水泵群位置按实际情况布置,一般事前布置在施工支洞与输水隧道交叉口的适当位置。
施工期抽排水设备配置、数量、型号如下表
排 水
位 置
水 泵 配 备
备注
水泵型号
单 机流 量(l/s)
水 泵扬 程(m)
单机功率(kw)
运行数量(台)
备用数量(台)
工作面
<2kw
/
/
>2
2/2
多台
<50l/s
小集水坑
WQ65-15-5.5
65
15
5.5
3/3
多台
洞内抽水
12SH-6
792
90
300
1/1
1
≤500l/s
正常向外抽水
24SH-13
950
85
550
0/1
1
≤1m3/s
稳定流量抽水
24SH-13
950
85
550
0/2
0
≤3m3/s
突涌水抽水
24SH-13
950
85
550
0/5
0
≤6m3/s
说明:正常施工排水按1 m3/s考虑,稳定流量按3m3/s;突涌水抽排按8m3/s考虑,并随工程进展及时补充。斜线上方为1#引水隧洞抽水设备,下方为2#引水隧洞抽水设备。稳定流量按3m3/s配置,但正常抽水已配置1台,因此表中只考虑2台。突涌水考虑5台,结合稳定抽水3台,共8台,能解决8m3/s的抽排水。
5.2.2 紧急排水抢险措施
假若较大突涌水掌子面施工人员不能及时撤离,可以通过如下措施为营救争取时间:
(1)事先在预测的突涌水点后方设置大型积水池,并在一旁安装预防突涌水的抽排水泵,抽水能力必须保证单洞总流量的需要。
(2)一旦发生大涌水立即启动报警系统通知或以最快的速度让抽水站的值班人员接收到信息,以迅速启动抽水系统。一旦抽水系统启动后,能够降低洞内积水深度,如此可为营救被困掌子面的人员争取一定时间。
(3)保证施工通道的畅通,从而为营救争取时间。
(4)在可能存在突发性突水的地带,人员自救的氧气带放在掌子面附近或随身携带,以防发生突涌水后能强行通过或为营救争取时间。
5.2.3 突涌水应急抢险措施
① 当开挖至涌水断层或预报有大涌水出现时,在洞内人员与洞外值班人员间使用有线电话进行联系,以确保在发生涌(突)水的情况下洞外人员能够立即知情并组织力量进行营救;各洞在开挖面附近设置人工和水位感应均可报警的报警系统,并与洞口值班室、相关部门等相连。一旦突水自动通知全洞撤离,同时直接通知有关单位迅速进行接应和抢救工作。
②在预报有可能发生突涌水的开挖掌子面,准备必要的紧急救生器材,如救生圈、衣、氧气袋等进行自救,在避开涌(突)水前期高峰后,洞内作业人员可以借助橡皮救生圈顺水位上涨漂流出洞进行逃生或等待救援人员施救;
③洞内掌子面100m范围采用安全电压照明(60V),并在隧道内洞顶按30m间距布置安装强光指示灯,保证在发生涌(突)水后立即停止洞内的施工用电及施工照明用电,并启用救急照明系统,确保洞内逃生和营救照明的情况下不会连带发生触电事故;
④在分包单位成立医疗急救队及抢险营救队,并配备齐各种相应的急救设施,诸如矿灯、救生衣、供氧设施、单架等,以便在发生涌(突)水时洞外人员能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营救;
⑤按要求作好洞内排水系统,当发生设计涌(突)水量时能及时启动排水,以减小对后续作业人员的伤害。
⑥在安全教育中,对员工进行涌(突)水征兆常识讲座和发生涌(突)水情况下逃生的应急措施,做到在发生涌(突)水情况下沉着冷静,人人能自救,相互能互救;
⑦在避开涌(突)水高峰情况下,立即组织抢险营救,尽最大能力将人员、工程物资和设备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5.3 应急结束
事故处理结束后,本着“谁启动、谁负责”的原则,由各级应急领导小组宣布应急结束。
6 附件
附件1:千岛湖配水工程总承包项目现场应急处置通讯联系表
附件2:各工区撤离路线
附件1
千岛湖配水工程总承包项目现场应急处置通讯联系表
急救电话:120; 报警电话:110; 火警:119;
(1)华东院:
张春生(院安委会主任)0571566227531;张建树(安全总监)13906525398;
许鸽飞(安全主管)15888863197
(2)建管公司:
周垂一(公司总经理)13957134056;许满山(安全总监)15967153866
杨 彪(安全主管)15382371766
(3)业主单位(原水公司):
陈云龙(总经理)13805736522;文壮强(质安部主任)13600536948
叶 峰(安全主管)13666610567
(4)监理单位(浙江水专)
朱守军(总监)15057708018;姜美林(副总监)13587635051
(5)总承包项目部:
陈永红(经理)13706516925;金志国(安全总监)13857173154;
高林冬(安全主管)15151871515
(6)分包单位:
中水八局: 何元志(经理)15073186859;舒高峰(安全主管)13738620519
中铁十八局:杨 远(经理)13795629008;张为民(安全主管)15884021755
中水十二局:王新国(经理)15957932003;朱 利(安全主管)15158080103
(7)当地地方应急联系方式:
急救电话:120;
当地医疗急救机构
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0571-64623629) 地址:桐庐县学圣路
桐庐县第三医院(0571-58586099) 地址:桐庐横村镇北环路(横村镇)
富阳市人民医院(0571-63101890) 地址:富阳市规划路
富阳市第二人民医院(0571-63253120)地址:富阳登城北路(新登镇)
报警电话:110;
当地派出所
横村派出所(0571-64672110)地址:桐庐横村镇横富路(横村镇)
新登派出所(0571-63258110)地址:新登镇新兴东路(新登镇)
附件2
各工区撤离路线
包家坞
包家坞施工区——六溪线——富百线——省道S23——金诚路——富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登镇)
渌渚江
渌渚江施工区——省道S23——金诚路——富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登镇)
分水江1
分水江1施工区——桐郑线——富春路——迎春路——春江路——学圣路——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
分水江2
分水江2施工区——省道S23——富春路——迎春路——春江路——学圣路——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
沈家
沈家施工区——庙小线——省道S23——富春路——迎春路——春江路——学圣路——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
井湾里
井湾里施工区——浮里线——富春路——迎春路——春江路——学圣路——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
黄昌岭
黄昌岭施工区——上横线——桐郑线——富春路——迎春路——春江路——学圣路——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
16</p>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