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积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P61例1、2,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难点: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教学方法: 1、直接引入法:从“面”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面”?见过什么“面”?这几个问题展开教学。,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3、合作探究法:比较面积大小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方法,从而比较出面积的大小。4、比较法(观察比较法、
2、重叠比较法、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比较):通过面积的比较,会选用恰当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5、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具。 二、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我把本节课整合后的思路设计为1、实践体验感受面积含义(1)、认识物体表面(感悟“面”的含义)(2)、认识封闭图形(抽象出“面”的含义)(3)、推导出面积的概念2、动手操作比较面积的大小(1)、用直接比较法(包括观察法和重叠法)比较两个物体表面和两个封闭图形的大小。(2)、用间接比较法(用统一的面积单位即小正方形)比较两个面积大小差异不明显的图形3、小结收尾知识升华。三、教学流程(一)、实践体验面积的含义 概念“物体表面或
3、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学生要理解面积的概念,就必须明晰“物体表面”、“封闭图形”、“ 大小”等几个词的含意,再把它们综合概括,得到“面积”的整体概念。 所以我设计了“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四个小环节,让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己悟出“面积”的定义。 1、说一说什么是面?你在哪里见过面?见过哪些面?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表面”。 2、摸一摸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比如:脸面、手面、书面、桌面、地面等,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使“物体表面”的具体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得到全面清晰的反映。 3、画一画从这么多的物体表面中,请学生画出自己比较喜欢的面。学生画出来
4、的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图形,然后通过讨论,得出:这些面都与物相连,称表面,有平面和曲面,画下来,每一个面都是一个封闭的图形,从而理解“表面”、“封闭图形”的概念。 4、比一比用观察法和用重叠法比较两个物体表面的大小,使学生知道“面有大小,面不讲轻重、长短” 讨论归纳: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进而归纳出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比较面积的大小 1、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有:(1)观察比较法(2)重叠比较法(3)用小正方形做标准间接比较法(教学难点) 前两种方法学生刚才已掌握,着重分析第三种方法。
5、 2、出示两个(看不出哪个面积大,用重叠的方法也比较不出的哪个面积大)面积差异不明显的长方形。教师提供三种小图形( )请学生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摆一摆,测量一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出示课件)这两个长方形靠观察很难看出哪个大,用重叠的方法也难以比较出大小,这就造成了认知冲突。由此让学生自行选择间接比较的方法,即用其他图形作标准来比较:不同的图形(如圆片、正方形);形状相同的图形(如同一种正方形)等。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比较标准的图形,形状不同不行,大小 不同不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三)、小结收尾,知识升华。 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呢?学得轻松愉快吗?(以谈话的方式进行总结,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反馈,而且重视了情感的培养,从而起到了知情共融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