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烟花爆竹经销部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66301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1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花爆竹经销部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烟花爆竹经销部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XX烟花爆竹经销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号:yhya-ycsyhqncjlyhbzjxb 应急预案版本号:第一版 颁布日期: 年 月 日 XXXXXX烟花爆竹经销部 生 产 安 全 事 故 应 急 预 案 XXXXXX烟花爆竹经销部 二零一五年 批 准 页 为了切实加强和不断规范我经营点安全经营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应对我经营点范围内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灾难,迅速、科学、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灾情和事态的进一步漫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结合我经营点实际情况特制定《XXXXXX烟花爆竹经销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含《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火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经营场所现场处置方案》。 现予以发布。要求员工认真学习,做好以下几点: 1) 主要负责人要大力予以宣传,认真组织员工学习《应急预案》,了解和熟知预案基本内容,尤其是要熟知事故的报告和预案启动程序,要熟知预防和预警系统,要熟知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2) 通过深入宣传《应急预案》,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技能,逐步实现人员的本质化安全。 3) 主要负责人要把预案中规定的应急救援人员落实到每一个人,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 4) 主要负责人将根据情况,每年开展一次相关内容的《应急预案》演练,并且要做好影像记录资料,以便应急预案的逐步完善。 特此通知。 发布人(主要负责人): 发布日期(备案后日期): 年 月 日 62 目 录 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 1 总则 1 2 本经营点的事故风险描述 5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3 4 预警及信息报告 14 5 应急响应 15 6 信息公开 19 7 后期处置 19 8 保障措施 20 9 应急预案管理 20 第二章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5 1 事故风险分析 25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7 3 处置程序 27 4 处置措施 29 第三章 火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1 1 事故风险分析 31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32 3 处置程序 32 4 处置措施 34 第四章 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6 1 事故风险分析 36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36 3 处置程序 37 4 处置措施 38 第五章 经营场所现场处置方案 39 1 事故风险分析 39 2 应急工作职责 40 3 应急处置 40 4 注意事项 44 附件 附件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 48 附件2 应急装备物资清单 49 附件3 格范化格式文本 50 附件4 关键性路线、标识和图纸 60 第一章 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 总则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应急预案。 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5)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1.1 编制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中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规范和加强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促进我经营点生产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应对我经营点范围内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灾难,迅速、科学、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灾情和事态的进一步漫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结合我经营点实际特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修订版)(国家主席令第6号,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修订版)(国务院令第591号令,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4)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务院2006年1月22日颁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69号,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6)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2009年7月1日起实行) 7) 《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第21号令,2009年7月1日起实行) 8) 《山西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晋安监应急字〔2008〕370号) 9) 《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2007年12月20日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10)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5号) 11) 《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5号) 12)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T29639—2013) 13)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 9007-2011) 14)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15)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 16)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 17)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18)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XXXX烟花爆竹经销部所属区域内的生产安全事故和应急保障。 本预案适用以下事故类型: 1) 火灾事故 2) 火药爆炸事故 3) 触电事故 4) 其他事故 1.4 应急预案体系 1.4.1 综合预案 综合预案是总体、全面的预案,主要阐述我经营点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和程序,作为我经营点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底线”和总纲,对那些没有预料的紧急情况,也能起到一定的应急指导作用。 1.4.2 专项预案 主要针对某种特有或具体的的事故、事件或灾难风险出现紧急情况,应急而制定的救援预案。我经营点制定的专项预案有: 1)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 火药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 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4.3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我经营点制定的现场处置方案有:经营场所现场处置方案。 1.5 应急工作原则 1.5.1 统一指挥的原则 所有应急救援工作必须在企业应急救援指挥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各应急小组要服从指挥,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5.2 以人为本、突出重点的原则 在发生事故后,要把救护人的生命作为首要任务,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明确救人、疏散人员、防止事态扩大等重点任务,集中力量,优先保障,确保抢险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险过程中发生二次事故。 1.5.3 快速反应和自救原则 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人员应按照应急预案体系的要求以最快的速度组织抢险,并迅速组织遇险人员沿避灾路线撤离,防止事故扩大。 1.5.4 预防为主,应急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1.5.5 落实“三项权利” 一是职工现场“紧急避险逃生权”,二是调度人员紧急情况下撤人的“调度指挥权”,三是现场管理干部紧急情况下撤人的“一线指挥权”。干部职工在现场作业过程中遇到突发险情时,可以不等上级指示,立即撤到安全地点,一线指挥员和调度人员可以按照应急预案要求,指挥现场人员紧急避险,然后再向上级领导请示汇报。 1.5.6 保护环境优先 在实施救援过程中,应先对已被破坏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然后改善环境,使其达到安全化,不要因急于救援继续破坏原来的环境,从而造成新的事故的发生或增加救援难度。 2 本经营点的事故风险描述 1 2 2.1 存在的事故风险种类 1 2 2.1 2.1.1 经营点概况 XXXXXX烟花爆竹经销部成立于2012年10月11日,注册地址XXXXXXXX南环西路98号,经济类型为个人经营,现有从业人员 3人,其中主要负责人1人,销售人员2人,许可经营载明的范围是烟花爆竹(C级产品,个人燃放),载明的限量是不超过20标箱,经营的主要品种是喷花类、旋转类、升空类、旋转升空类、吐珠类、烟雾类、小礼花类、爆竹类、组合烟花类等。 我烟花爆竹经营点位于XXXXXXXX南环西路98号,经营场所占地面积约20m2。 店内设柜台1个,配备灭火器4台 ,防爆开关1个,防爆灯1个。我烟花爆竹经营店东面是润鑫佳苑售楼部, 西面为百过寄志行,南面为空院,距最近人员密集场所是实验小区约110米,距离XXXXXX消防队20分钟车程,距离XX消防队8分钟车程,距离最近医院是XX急救中心有3分钟车程。距较近医院是XX中心人民医院(老院)有5分钟车程。 根据我经营点经营特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有火灾事故、火药爆炸事故、触电事故等。 2.1.2 烟花爆竹基本成分分析 1) 烟花爆竹主要成分分析 烟花爆竹的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含有硫磺、木炭粉、硝酸钾,有的还含有氯酸钾。闪光雷、电光炮、烟花炮、彩色焰火还要加入镁粉、铁粉、铝粉、锑粉及无机盐。加入锶盐火焰呈红色、钡盐火焰呈绿色、钠盐火焰呈黄色。当烟花爆竹点燃后,木炭粉、硫磺粉、金属粉末等在氧化剂的作用下,迅速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及金属氧化物的粉尘,同时产生大量光和热、而引起鞭炮爆炸。 2) 烟花爆竹化学成分分类分析 烟花爆竹的化学成分大体分为四类: (1) 第一类是氧化剂,如硝酸盐类、氯酸盐类等。 (2) 第二类是可燃物质,如硫磺、木炭、镁粉和赤磷。爆竹内的火药是以1硫2硝3碳的黑色火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一般配方是:硝酸钾(KNO3)3克,硫磺(S)2克,炭粉(C)4.5克,蔗糖(C12H22O11)5克,镁粉(Mg)1~2克。其中蔗糖作为气体发生剂以增加响度,镁为发光剂。点燃后的爆炸反应主要是:S+2KNO3+3C→K2S+N2+3CO2+707kJ 。 (3) 第三类是火焰着色物,如钡盐、锶盐、钠盐和铜盐。焰色来源于高温下金属离子的焰色反应,如果这些重金属被人大量吸入的话,将有可能使人重金属中毒,严重的有可能至人死亡。 (4) 第四类是其他特效药物,如苦味酸钾、聚氯乙烯树脂、六氯乙烷、各种油脂和硝基化合物,这些物质又会造成有机污染。为了增强声响效果,有的配方中还增大氯酸钾的用量。在引发后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爆竹中的物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各种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并产生大量的烟尘颗粒。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酸(H2SO4),在云中形成酸雨(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能强烈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酸雨可导致树木、森林死亡,湖泊中鱼虾绝迹,土壤营养遭到破坏,使作物减产或死亡。而二氧化氮会刺激人的眼、鼻、喉和肺。另外还形成城市烟雾,影响可见度。并且会形成硝酸小液滴,也产生酸雨。 3) 常用烟花爆竹对比分析 依据《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 10631-2013)分类与分级,烟花爆竹根据结构与组成、燃放运动轨迹及燃放效果,烟花爆竹产品分为9大类和若干小类,9大类是爆竹类、喷花类、旋转类、升空类、吐珠类、玩具类、礼花类、架子烟花类、组合烟花类。烟花爆竹按照药量及所能构成的危险性大小,烟花爆竹产品分为A、B、C、D四级。烟花爆竹按照对燃放人员要求的不同,烟花爆竹产品分为个人燃放类和专业燃放类。 我经营点主要经营产品是C级个人燃放类爆竹类、喷花类、旋转类、升空类、吐珠类、玩具类、礼花类、组合烟花类的烟花爆竹,适于室外开放空间燃放、危险性较小的产品。因此经营产品市场需求大、流通广、燃放人员多,也是成为当前烟花爆竹火灾的主要来源。 2.1.3 烟花爆竹经营场所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情况,按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的原则。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对该本经营点的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识别与分析。 1)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介 (1) 方法简介(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定性评价方法。 (2) 分析评价目的 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的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 (3) 分析步骤 a) 熟悉对象系统 确切了解对象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物料、操作条件、辅助设施、环境状况等资料,搜集类似系统、设备和事故统计、分析资料,以弥补早期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b) 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从有害物质、工艺条件、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及外界影响等方面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c) 分析触发事件 触发事件是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导致事故、危害发生的条件,是事故、危害发生的直接原因。 d) 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危害程度 e) 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果的危险等级 f) 按危险、有害因素导致的事故、危害的危险(危害)程度,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危险程度等级划分见下表。 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危险程度等级划分表 危险等级 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Ⅰ级 安全的、可以忽略 Ⅱ级 临界的。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尚不能造成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级 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Ⅳ级 破坏性的,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g) 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按危险、有害因素后果危险等级的轻、重、缓、急,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2) 烟花爆竹经营场所危险有害因素预先危险性分析表见下表。 烟花爆竹经营场所危险有害因素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危险 因素 触发事件 事故 后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火灾 1) 因吸烟、取暖、烟囱飞火等明火直接引起火灾。 2) 电气线路的绝缘损坏和性能不良引起火灾。 3) 受太阳烘烤导致经营点内温度过高引起火灾。 4) 遭受雷击,电路、通讯设施起火引起火灾。 5) 在受到机械作用、电能作用引起火灾。 6) 混放可燃物(酒精、汽油、香蕉水等),引起火灾。 7) 未按规定使用国家相关部门检验合格的防爆电器设备。 8) 产品质量不合格,使用违禁原料或过于敏感,引起烟花爆竹自燃,发生火灾。 9) 储存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引起烟花爆竹自燃,发生火灾。 10) 烟花爆竹的外包装同样属于易燃材料,遇火燃烧,发生火灾事故。 11) 管理不善引起火灾爆炸。 12) 在装卸、搬运过程中违规作业,就地拖拉、摩擦、撞击、滚动等野蛮作业方式也可引发火灾。 13) 从业人员在经营点内使用电炉、电饭锅、电暖器、电视机等家用电气,引发电火花,产生火灾。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Ⅲ 1. 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或警示语,如经营点内严禁烟火、禁止携带火种等。 2. 坚持安全用电检查制度,发现隐患及时解决,严禁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 3. 应根据存量变化、品种变化以及产地变化情况等,盘点库存,并如实记录。 4. 做好经营点区域内的巡查工作,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记录,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 5. 烟火爆炸经营点禁止存放有可能引发火灾的可燃物。 6. 经营点安装的防爆灯等电气设备应使用符合国家相关部门检验的合格产品。 7. 产品从制造日期起,在正常条件下运输、贮存、不得超过有效期。 8. 根据各类物品的不同性质、储存条件、灭火方法等进行严格的分区摆放,定置存放。 9. 禁止在经营点使用电炉、电饭锅、电暖器、电视机等家用电气,避免引发电火花,产生火灾。 10. 经营点应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 11. 关注储存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防止烟花爆竹自燃。 12. 在装卸、搬运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禁止就地拖拉、摩擦、撞击、滚动等野蛮作业方式。 火药爆炸 1. 产品包装强度不够,密封性不良,发生散包、漏药导致燃烧爆炸。 2. 经营点带电导线裸露,使用电炉、电饭锅、电热水器漏电,电开关、电按钮、电插头插座产生电火花。从业人员穿戴化纤服和使用塑料制品产生静电,引发烟花爆竹燃烧爆炸。 3. 经营现场产品堆垛超高、滑动倒塌、跌落、碰撞、挤压摩擦引发烟花爆竹燃烧爆炸。 4. 经营现场从业人员随身携带打火机、火柴和香烟并吸烟、明火取暖,电暖器取暖,使用各种电气产生明火引发烟花爆竹燃烧爆炸。 5. 产品堆垛拥挤,场所狭窄,工作人员活动受到防碍,产品靠近暖气堆放受到加热,阳光直接照射加热产品,可导致产品燃烧爆炸。 6. 产品无标志或标志不清楚,不规范或标志使用不当,造成堆放、发放错误,产生倒放、侧放使药物外漏,引起燃烧。 7. 产品安全性差如:跌落、防爆、热安定性、振动、碰撞等试验项目中部分不符合要求,引发烟花爆竹燃烧、爆炸。 8. 产品药物安全性差如:吸湿、水分、PH值、低温试验、摩擦感度、撞击感度、火焰感度等项目中部分不符合要求,引发烟花爆竹燃烧、爆炸。 9. 违章指挥,产品存放超过限量,在经营点近距离演示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燃烧爆炸。 10. 经营场所内未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而使用普通电气,引发电火花,引燃烟花爆竹,产生爆炸。 11. 在经营区内存放易燃品,如汽油、酒精等,由于易燃品燃烧引燃烟花爆竹爆炸。 12. 经营点内因通风不良,长期高温,导致烟火药分解,引起烟花爆竹燃烧爆炸。 13. 经营点内因通风不良长期潮湿,使产品受潮发生化学反应引发燃烧、爆炸。 14. 由于包装箱体积和重量超限,使从业人员体力超限,搬运中造成产品坠落、翻滚、碰撞引发烟花爆竹燃烧和爆炸。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Ⅲ 1. 单位负责人应熟悉烟花爆竹经营管理和安全基本知识及燃放常识。 2. 烟花爆竹必须做到专柜销售,专人管理,不得与其他易然易爆物品同一场所经营。营业面积不得小于10 m2。 3. 经营场所应当张贴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并完善销售人员岗位责任制、购销管理制度、储存保管制度、事故应急预案和消防器材使用知识。 4. 烟花爆竹经营点必须在经营场所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严禁烟火”等警示标志。 5. 经营场所应当根据灭火应急需要,必须至少配备2具灭火器。 6. 经营场所5m范围内,严禁吸烟、用火。 7. 使用的照明器材(照明灯),应采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爆灯,严禁乱拉乱接线路,经营场所不使用电饭锅、电热水器等电气设备。 8. 销售店摆放的产品应整洁,表面无浮药、无霉变、无污染。产品外型应完整、无明显变形、无损坏、无漏药。 9. 产品可堆垛存放或货架存放。堆垛或货架距内墙至少保持在0.45m距离,产品堆垛高度不得超过2.5m,货架高度不得超过1.8m。 10. 烟火爆炸经营点应禁止存放有可能引发火灾的可燃物(如汽油、酒精等)。 11. 关注储存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防止烟花爆竹自燃,引发燃烧爆炸。 12. 在装卸、搬运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禁止就地拖拉、摩擦、撞击、滚动等野蛮作业方式,防止产品坠落、翻滚、碰撞引发烟花爆竹燃烧和爆炸。 触电 1. 电气或线路的绝缘损坏、老化。 2. 保护接地、接零不当。 3. 在经营场所使用电气设备,缺少屏护、遮栏、护网。 4. 电气开关损坏漏电。 5. 设备线路短路,机壳带电。 6. 电气设备在检修时,无人看管配电闸刀,突然送电。 7. 超标使用保险丝等。 8. 流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摆脱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动周期。 9. 手及其它部位或手持导电物体触及带电体。 10. 私自拆装电气设备以及电路。 11. 湿手湿脚动用电气设备开关或用湿的物质去接触电气设备。 12. 雷电(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等。 13. 电工不按用电安全操作规程,违章进行操作。 14. 检修或事故照明没有采用安全电压(36V或12V)。 人员 伤亡 Ⅱ 1. 按规定对电气设备、线路采用相应的绝缘,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2. 电气设备按照要求做好保护接地。 3. 在检修时需使用安全电压的场所需按《安全电压》规定执行。 4. 临时用电需开具临时用电票,严禁乱拉乱扯电线。 5. 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6. 电气设备严禁设置在潮湿的地方使用,不能用湿手启停电气设备。 7. 电气设备和线路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8. 检修电气设备时,原则上采取断电施工,总开关断开,并取下保险盒(丝),挂上操作警示牌,若现场与电闸有距离,要有专人看管。检修照明或事故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 9. 对职工做好安全用电知识教育,掌握触电急救方法。 10. 所有电工需经培训并取得电工证后方可上岗作业,严格禁止非电工违章进行电气作业。 2.1.4 重大危险源辨识 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的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本经营点烟花爆竹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是黑火药。本经营点烟花爆竹最大储存量为20标箱,一标箱烟花爆竹最大含药量为1.5kg,最大药量为1.5kg×20 =30kg。依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的规定,黑火药的临界量为5t。重大危险源辨识如下表: 重大危险源辨识一览表 序号 危险物质 储存区 临界量 实际量 1 黑火药(烟花爆竹) 5t 30kg 因此本经营点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2 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分析 2.2 2.2.1 发生的可能性 1) 发生在烟花爆竹搬运、储运、看护、销售等正常的经营期间。 2) 特殊情况。 2.2.2 严重程度的分析 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为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本经营点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组。 组 长:XXX 成 员:XXX 成 员:XXX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现场抢险、技术保障由XXX负责。 现场急救、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由XXX负责。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见下图 应急救援指挥组长 物资供应 现场抢险 技术保障 现场急救 后勤保障 3.2.1 指挥组职责 1) 应急救援指挥组长是抢险救灾的最高决策者,负责决定启动应急预案,审批现场救援方案,负责事故现场技术工作,随时处置可能发生的重特大事件。 2) 发生事故时,及时向政府部门汇报和向相邻单位通报事故救援情况。 3) 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4) 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抢救受伤人员,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 5) 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并定期组织演练。 6) 批准成立现场抢救指挥部,批准现场抢救方案(或现场预案)。 7) 评估事态发展程度,决定升高或降低警报级别、应急救援级别。 8) 根据事态发展,决定是否请求外部援助。 9) 督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保护现场抢救和现场以外其他人员的安全。 10) 决定救援人员、员工、家属从事故区域撤离,决定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从事故受影响区域撤离。 11) 协调物资、设备、医疗、通讯、后勤等方面以支持应急组织。 3.2.2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相关职责 1) 现场抢险人员职责:负责事故救援相关人员安排调配,负责警戒和人员疏散。 2) 技术保障人员职责:提出事故处置方案和安全措施,为现场应急救援组提供与应急救援有关的技术保障服务。 3) 现场急救人员职责:根据伤员的特点制定、实施抢救方案,负责在现场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救护点,对伤员进行急救并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4) 物资供应人员职责:负责救援物资及设备的调集、发放、管理。 5) 后勤保证人员职责:负责安排救援资金、救援人员后勤和善后工作。 3.2.3 发生事故当事人职责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指挥组汇报事故情况,并积极采取自救行动。 4 预警及信息报告 4.1 预警 应急救援指挥组定期分析、研究可能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事故发生后,根据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采用固定电话、手机、口头通知等方式向本经营点员工或周边单位传达预警信息,必要时应请求地方政府协调增援。报警时应讲清以下内容: 1) 单位名称、详细地址。 2) 事故类型及大小。 3) 报警人姓名、报警电话号码。 4.2 信息报告 1) 信息接受与通报 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为XXXXXX。一旦紧急事件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利用手机及时报告组长,由组长安排各应急人员参加应急救援行动。 2) 信息上报 由组长根据事故严重程度上报XXXXXX、XX、山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关部门。原则上在1小时之内上报。需要地方政府协助救援时根据情况立即上报XXXXXX应急救援办公室、XX应急救援办公室、山西省应急救援办公室及有关部门。上报的内容包括:伤亡人数、发生地点、事故类别、经济损失、事态发展情况等。 3) 信息传递 采用手机、电子邮件等方式传送信息。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分级 1) 本预案所指的事故应急等级分为二级: (1) 一级响应事件 需要当地政府统一调度、协调、指挥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才能够处理的事件。发生火灾事故,已经危及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1人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0.1万元以上的事故或事件,或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等。 (2) 二级响应事件 本经营点自身能够处理的事件: a、 造成1人伤害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在0.1万元以下的事故或事件。 b、 需要紧急疏散部分员工或民众的事故或事件。 c、 有可能中断营业正常进行的事故或事件。 d、 超出个人应急处置能力的事故或事件。 2) 发生事故或事件时,应按照事故应急等级进行处理,并及时上报。 3) 一级应急事件应急指挥为政府相关部门。 4) 二级应急事件应急指挥为应急救援指挥组。 5.2 响应程序 5.2.1 应急指挥机构启动 1) 组长接到事故通知后,立即通知指挥组成员,通知有关抢救抢险队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2) 组长同时按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将所发生事故基本情况报告给上级有关部门。 3) 指挥组全体成员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经营点,听取事故简单情况介绍,接受组长命令,分头开始行动。 4) 应急启动后,要求尽快做到应急救援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调配救援所需的应急资源,派出现场指挥协调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如需紧急疏散或转移人员,报警通知员工家属。 5.2.2 应急资源调配 接到组长通知后,物资供应人员负责救援物资及设备的调集、发放、管理。 5.2.3 应急救援 1) 有关人员到达事故现场后,知情人员要立即向有关人员汇报详细的事故情况。 2) 迅速成立现场抢救指挥组,现场一切抢救事宜统一由现场抢救指挥组指挥。 3) 抢救组根据现场情况协同现场抢救指挥部进行事故初始评估,划分现场工作区(危险区、缓冲区、安全区),研究制定抢救方案和安全措施。 4) 救护队或消防队、各救援人员按照各自的职能和组长的命令及抢救方案进行现场抢救。 5) 在执行应急救援优先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人员救助、工程抢险、警戒与交通管制、医疗救护、人群疏散、环境保护、现场监测等工作。 6) 事故现场保护: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经营者和有关人员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5.2.4 扩大应急 1) 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救力量不足,事故(事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抢救组和现场抢救指挥部要立即向我经营点应急救援组长汇报。 2) 由我经营点应急救援组长决定在我经营点内部协调设备或人员力量进行增援,必要时向上级机关求援。 3) 必要时组织事故现场周围人员进行紧急疏散或转移,或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进行紧急疏散或转移。 5.3 处置措施 1)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首先组织员工、群众进行自救、互救,并向有关人员报告。 2) 应急抢险成员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按照各自的职责及时进行处理,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在事故未完全清除时,全体人员不得擅自离开。 3) 在排险过程中,事故指挥部要科学指导,相关人员积极配合,沉着应战,确保安全。 4) 当出现紧急情况时,抢险人员要安排专业知识较丰富的人员来具体负责,现场指挥。抢险人员及时排险,并及时在各交通要道设立警戒线,悬挂明显的警示标志。 5) 当发生的事故状态扩大而危及到人身安全时,所有现场抢险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抢险领导组,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避免人身伤亡。 5.4 应急结束 1) 当遇险人员全部得救,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现场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由相应等级应急组负责人宣布应急结束。 2) 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1) 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部位。 (2) 事故简要经过。 (3) 伤亡人员情况。 (4) 事故原因、性质等内容。 (5) 设备和经济损失情况等。 3) 需向事故调查处理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1) 事故情况上报事项中的内容。 (2) 事故波及范围。 (3) 事故抢险处理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4) 提供准确的事故设备设施位置以及有关技术资料和事故抢险的安全通道、实物布置图,并附示意图。 (5) 救灾所用设备和物资情况。 (6) 抢险救援的主要过程。 (7) 其他相关事项。 6 信息公开 事故信息由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组组长及时准确地向外界发布,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涉及规模、主要原因,影响和损失、应急处置情况、营业点当前恢复进度等。发布的单位主要包括营业点对外网站、XX日报等新闻媒体以及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XXXXXX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 7 后期处置 7.1 污染物处理 事故现场的污染物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7.2 生产秩序恢复 在宣布应急结束后,确认没有危险、隐患存在,由应急救援指挥组宣布解除警戒。恢复事故区域经营活动。 7.3 医疗救治 根据实际情况,送往就近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救治。 7.4 人员安置 受伤员工医治结束后,经本人同意,可以回到原工作岗位进行工作。 7.5 善后赔偿 对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其他必要的援助。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同时,要及时与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保险机构联系,做好有关企业、伤亡人员和其他保险理赔工作。 7.6 应急救援评估 生产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组应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对应急救援活动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并修订完善,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并及时上报。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指挥组成员联系方式及外协单位联系方式详见本预案附件1。要求应急指挥组成员通讯电话24小时开机。 8.2 急队伍保障 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本经营点重大事故处置,抢救受伤人员和经营财产,控制事故扩大任务,应急救援队伍人数必须有保证。 8.3 物资装备保障 1) 准备一些急救物资及人员输送车辆。使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2) 其它物资表(应急物资表) 所需的物资 数量 所需的物资 数量 卫生包 1个 棉纱、酒精、砂纸 若干 钳 子 2把 止血带 5个 小红旗 2个 创可贴 10个 手电筒 2把 编织袋(装沙) 2个 灭火器 2具 警戒绳 2卷 灭火毯 2张 哨子 2个 小红旗 2个 应急绳子 100米 注:配备的物资日常管理由后勤保障人员负责。 8.4 其他保障 各相关人员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9 应急预案管理 9.1 应急预案培训 本经营点要加强对救援队伍的培训。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训方式采用面授形式,要求涉及到的安全管理人员和救援人员参加。培训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事故危险性的类别、性质和特点 掌握所从事的岗位可能发生什么类别、什么性质的事故。该事故的危险程度如何、后果如何、有何特点、应如何进行防范。 2) 事故的先兆知识和判断知识 通过对一些事故案例分析、学习,掌握事故发生前的征兆并做出准确判断(征兆包括气候、环境及操作人员的情绪等方面)。 3) 事故报告 掌握事故发生后的报告方法及手段。 4) 事故抢险 掌握事故发生后的抢险方法、保护及防范措施。 5) 人员救生 掌握事故发生后受伤人员的抢救方法,现场抢险人员的保护方法。 6) 紧急疏散 掌握事故发生后突发紧急状况时的紧急疏散方法。 9.2 应急预案演练 1) 应急演练的规模 全体人员参与应急演练。 2) 应急演练的方式 应急演练按照演练内容分为综合演练和单项演练,按照演练形式分为现场演练和桌面演练,不同类型的演练可相互组合。 3) 应急演练内容 (1) 预警与报告:根据事故情景,向相关部门或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事故情况。 (2) 指挥与协调:根据事故情景,成立应急指挥组,调集应急救援队伍和相关资源,开展应急救援行动。 (3) 应急通讯:根据事故情景,在应急救援相关部门或人员之间进行音频、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工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