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pdf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661863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33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论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论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论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论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姓名:徐威振学号:2012283237性别:男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联系方式:13515605975学习中心:江苏省常熟市达富电脑指导教师:曹雪琴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我在学校的时候,对本专业的看法和本专业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些表述,以及对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机械自动化做一些比较,提出了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现代机械和传统的机械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

2、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因此,机械制造自动化在中国的机械制造业中的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机械自动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发展,显现出了机械自动化产品的优点和效益。即多功能化、高效率、高可靠性、省材料、省能源,不断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多元化需求。本文从系统的观念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及过控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着重例举了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和冷却剂流量和气氨排量的最佳控制方案。提出了过程自动化控制今后的主要目标,指明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关键词:设计制造;机械自动化;自动化产品;自动化发展以及方向一一.自动化简介自动化简介1.1 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和定

3、义1.2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1.3 机械自动化的科学技术二二.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2.1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2.2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2.3 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2.4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三三.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点与效益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点与效益3.1 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的提高3.2 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3.3 调整和维修方便,使用性能改善3.4 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3.5 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3.6 节约能源,减少耗材四四.机械自动化的现状机械自动化的现状五.4.1 管理方面4.2 设计方面4.3 制造工艺方面5.4 自

4、动化技术方面五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5.1 机电一体化5.2 智能化5.3 模块化5.4 网络化5.5 微型化5.6 绿色化5.7 人格化六六.如何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如何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6.1 实用机械自动化技术6.2 低成本机械自动化技术6.3 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6.4 配套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七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符合设计原则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符合设计原则7.1 满足对机器的功能求7.2 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八八.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在生活中的应用8.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方面的研究81 单冲量控制系统

5、8.3 双冲量控制系统8.4 三冲量控制系统8.5 冷却器控制方案的研究8.6 控制冷却剂的流量8.7 控制气氨的排量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一一.自动化简介自动化简介1.1 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早在 1971 年日本的机械设计杂志副刊上刊登了机电一体化这一名词,后来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而被广泛的应用。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于 1984 年为现代机械下了如下定义:“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的,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和能量流等动力学任务的机械和(或)机电部件相互联系的系统”。它与前面提及的机电一体化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现代机械就是指机电一体化系统。20 世纪 90年代国际机器与机

6、构理论联合会,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是精密机械工程、电子控制和系统思想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协同结合。因此又可以说机电一体化就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础上的发展。1.2 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机械自动化技术从本世纪 20 年代首先在机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开始发展应用,60 年代后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为增强机械制造业对市场灵活快速反应的能力,开始建立可变性自动化生产系统,即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它是在制造系统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并能够自动地从制造一种零件转换到

7、制造另一种不同的零件。7080 年代国际上出现了开始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柔性自动化生产模式也有这种情况。初期以信息集成为重点,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为特征,但在实现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鉴于实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全盘自动化所需的巨额投入(一个全盘自动化工厂耗资数百亿美元,柔性制造系统一般价格为 6002500 万美元),所承担的巨大风险,加之技术上的难度与可靠性等问题,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已开始“碰壁转产”,转而注重信息集成的效果,追求低成本自动化 LCA(Low CostAutomation)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目

8、前,世界各国的机械自动化水准除少数工业发达国家的某些生产部门外,大多数还处于操作阶段的自动化。我国也不例外,需要循序渐进,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向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迈进。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有.万个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准的产业,大部分企业还比较落后,手工劳动占有相当的比重,我国能独立开发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企业可以说没有;我国机械制造业企业中自动化装备少、水准低,不仅在数量上同世界先进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在品种上、质量上、使用上,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距。1.3 机械自动化的科学技术机械自动化的科学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

9、其自动化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体,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产物,是正在发展和逐渐完善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机械自动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器化”迈入了以“机械自动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它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最基本的特征可概括为:机械自动化的设计制造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

10、组织结构目标,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需要强调的是,机械自动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性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就是现代机械与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出的产品,不仅是人和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现代机械自动化和传统的机械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二二.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做好基础自动化得工作仍是我国制造企业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但加工中心无论是数量还是利用率都很低,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并不普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还很

11、有限。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在看到国际上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同时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2.1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先进制造技术特别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要不断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与传统制造技术相结合,使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2.2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综合性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和促进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的增长。因此,它应不限于制造过程本身,它涉及产品从

12、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并将它们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便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3 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机械制造技术是市场竞争要素的统一体市场竞争的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率。随着市场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制造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矛盾。先进制造技术把三个矛盾有机结合起来,使三者达到了统一。2.4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世界性技术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发达国家通过金

13、融、经济、科技手段争夺市场,倾销产品,输出资本,使得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适应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个国家的先进制造技术应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应能支持该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同时,机械制造技术是面向 21 世纪的技术,应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应有明确范畴的新的技术领域。三三.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点与效益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点与效益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自动化产品有逐步取代传统机电产品的趋势,与传统机电产品相比,机械自动化产品具有高的功能水平和附加值,它将给开发生产者和用户带来社会、经济效益。3.1 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机械自动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

14、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和较高的产品合格率。同时,由于机械自动化产品实现了工作自动化,所以生产力大大提高。例如:数控机床对工件的加工稳定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普通机床提高 56 倍。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设备利用率可提高 1.53.5 倍,机床数量可减少约50%,节省操作人员约 50%,缩短生产周期 40%,使加工成本降低50%左右。此外,由于机械自动化工作方式具有可通过调整软件来适应需求的良好柔性,特别适合于多

15、品种、小批量产品的生产、是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加速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3.2 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机械自动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人身与设备事故,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机械自动化产品由于采用电子元器件,减少了机械产品中的可动构件和磨损部件,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故障率降低,寿命得到了延长。3.3 调整和维修方便,使用性能改善调整和维修方便,使用性能改善机械自动化产品在安装调试时,可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实现工作方式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用户对象的需

16、要以及现场参数变化的需要。这些控制程序可通过多种手段输入到机械自动化产品的控制系统中,而不需要改变产品中的任何部件和零件。对于具有存储功能的机械自动化主品,可以事先存入若干套不同的执行程序,然后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给定一个代码信号输入即可按指定的预定程序进行自动工作。机械自动化产品的自动化检验和自动监视功能可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自动采取措施,使工作恢复正常。由于机械自动化产品普遍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操作按钮和手柄数量显著减少,使得操作大大简化,并且方便、简单。机械自动化产品的工作过程根据预设的程序逐步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系统可重复实现全部动作。高级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可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17、以及外界参数的变化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实现自动化最优化操作。3.4 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机械自动化产品跳出机电产品单技术、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械自动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应变能力较强。3.5 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机械自动化产品自动化程度高,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将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重要途径,可以加速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农业自动化、交通自动化甚

18、至是家庭自动化,从而可促进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实现。3.6 节约能源,减少耗材节约能源,减少耗材节约一次和二次能源是国家的战略目标,也是用户十分关心的问题,机械自动化产品通过采用低能耗驱动机构,最佳的调节控制,以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率,可达到明显的节能效果。同时,由于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机械自动化系统的许多功能一方面从机械系统转移到微电子、计算机系统,另一方面从硬件系统转移到软件系统,从而使得机械自动化产品系统朝着轻小型方向发展,减少了材料消耗。所以,无论是生产部门还是使用单位,机械自动化技术和产品的应用,都会带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首先是日本、美国、欧洲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和推

19、动机械自动化技术。四四.机械自动化的现状机械自动化的现状机械自动化技术从上世纪 20 年代开始发展应用以来,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的高度集成化,开始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大大加快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但我国让处于初级操作阶段的自动化。近年来,我国的制造业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个阶段性的整体上的差距。4.1 管理方面4.1 管理方面工业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计算机管理,重视组织和管理体制、生产模式的更新发展,推出了准时生产(JIT)、敏捷制造(AM)、精益生产(LP)、并行工程(CE)等新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我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拒不采用

20、了计算机辅助管理,多数小型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4.2 设计方面4.2 设计方面工业发达国家不断更新设计数据和准则,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广泛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大型企业开始无图纸的设计和生产。我国采用 CAD 技术的比例比较低。4.3 制造工艺方面4.3 制造工艺方面工业发达国家较广泛的采用高精密加工、精细加工、微细加工、微型机械和微米、纳米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新型加工方法。我国普及率不高,尚在开发、掌握之中。4.4 自动化技术方面4.4 自动化技术方面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及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

2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实现了柔性自动化、只是智能化、集成化。我国尚处在单机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少数企业可见。五五.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才开始这方面的工作研究和应用,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基础理论、技术和工程系统组成的完善体系。机械自动化在技术和工程系统方面已有很大的发展,但基础理论方面尚在发展中,还很不完备,所以今后的发展方向是:5.1 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

22、化就是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和延伸,传统的机械产品只有向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才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唯一出路。5.2 智能化智能化智能化是 21 世纪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里学、生理学和混饨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械自动化产品具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5.3 模块化模块化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工程。由于机械自动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

23、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减速、电动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同时也可扩大生产规模。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例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械自动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械自动化产品的企业,模块化将给机械自动化企业带美好的前程。5.4 网络化网络化20 世纪 90 年代,计算机技术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24、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体,企业间的竞争也趋于全球化。机械自动化的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道,质量可靠,很快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化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测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械自动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快乐。因此,机械自动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5.5 微型化微型化微型化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指的是机械自动化向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将其称为微电子机械系统,或微机械自动化系统,泛指几何尺

25、寸不超过 1cm3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械自动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械自动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5.6 绿色化绿色化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及少

26、,资源利用率最高。设计绿色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5.7 人格化人格化未来的机械自动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械自动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械自动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械自动化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械自动化产品,实事上,许多机械自动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六六.如何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如何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首先先介绍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

27、发展的主要方向。就如何发展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从四方面进行阐述。机械自动化,主要指在机械制造业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加工对象的连续自动生产,实现优化有效的自动生产过程,加快生产投入物的加工变换和流动速度。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机械制造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机械自动化的技术水准,不仅影响整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进步有很大的直接影响。如何发展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应实事求是,一切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做好各项基础工作,走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之路。6.1 实用机械自动化技术6.1 实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实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

28、术。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以企业的生 产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条件为导向。只有对合适的产品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自动化方式进行生产,才能收到良好的技术经 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结合实际,注重实用,即对国民经济产生实际效益。那种盲目搞自动化、自动线的做法,全年生产任务只需 12 个月就完成的低负荷率生产也要搞的倾向应当纠正,对国民经济不产生显著促进、效率低下的要缓搞。我们要的是效益,而不单纯的是速度。6.2 低成本机械自动化技术6.2 低成本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发展低成本自动化技术,潜力大,前景广,投资省,见效快

29、,提高自动化程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经济效果,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需要和国情。20 世纪 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精节生产 LP(Lean Production)模式,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的具体表现。借鉴国外发展机械制造业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经验是有益的。我国机械制造业各企业有大量的通用设备,在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时,应以原有的设备为主,合理调整机床布局,添加少量的数控设备,引入 CAD/CAM 技术,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优势和人的创造性,共同构成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自动化为先导、树立自主的单元化生产系统,为我国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提供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

30、益高、符合我国国情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新途径。通用机的局部自动化改装有重要意义。近期内我国对成本低、维修方便的通用机的需要量还是不会急剧下降的,因为有广大的乡镇企业市场,有小工厂、试验室、大型企业的工具车间等。6.3 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6.3 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实现机械自动化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当机械的操作采用自动控制器后,生产方式才从机械化逐 步过渡到机械控制(传统)自动化、数字控制自动化、计算机控制自动化。只有建立了自动化工厂后,生产过程才能全盘自动化,才能使生产率全面提高,达到自动化的高级理想阶段。中国实现

31、机械自动化技术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中国机械制造业同世界先进水准也存在阶段性差 距。在我国这种国情下,普遍发展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并不具备必要的基础技术、经验和投资能力。因此,要不要普遍发展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 CIMS 技术,一定要慎重行事。而且全盘自动化或高度自动化的 CIMS 技术也并非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当务之急,只能列为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应该发展工艺成熟的大批量生产的自动化技术。我国现阶段,在产品数量较大的同类产品连续流水作业的切削加工生产中,自动化设备仍然是半自动机床、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及其组成的自动线、回转体零

32、件加工自动线等。而在大批量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和装配等生产中,采用刚性自动化(自动单机和自动线)则是合理可行的,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品种稍多的成批生产,应采用由快速重新调整的设备组成成组工段或流水线、可更换主轴箱组合机床自动线、短自动线和复合制造单元,实现成组自动化;而单件小批量生产,应从推广成组技术入手,适当发展采用数控机应酬或加工中心,有针对性地建立一些揉性制造单元 FMC(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可取 得较好的经济效果。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考虑一切生产技术问题时的前提必须是适用。我国消化吸收国外柔性制造系统(Pseudo-FMS)

33、,是要确保必要的生产柔性的前提下,优化人机界面,不过分追求 自动化,尽可能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充分发展计算机管理的效益。系统中先进的自动化装备和普通设备并存,系统的某些环节允许人工干预。这是一个典型的结合国情、实施适用先进方针的自动化技术解决方案。我国目前在消化呼吸、融会贯通国际上有用的自动化技术理论的基础上,要努力做到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创新,形成有国情特征的发展自动化技术理论和学说,进行围绕计算机技术的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开发研究,以适用为前提,急需什么就解决什么,取得实践经验再 推广应用。6.4 配套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6.4 配套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抓好基础,注重配套发展机

34、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要扎扎实实地抓好自动化技术应用项目的基础工作和从实际出发的推广应用工作,既要发展主机,也要配套发展自动化元件及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微处理机、各种传感器、新型刀具、控制系统及系统软件、电子计算机等将是今后机械自动化的主要技术基础。研究生产大量性能优良、自动化水准高的机电产品是发展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关键。自动化生产时,在系统的结构、质量(重量)、体积、刚性和耐性等方面对现代机械自 动化技术有着重要的影响,机械技术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实现与适应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生产时,机械制造系统的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伺服系统的操作等都少不了要应用微电

35、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理论;自动化生产时,信息的交换与处理、存取、运算、判断和决策等都少不了要应用计算机与信 息处理技术。总之,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但要起点高,瞄准世界先进水准,而且必须包括各种灵活的低成本、见效快的自动化技术,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方针,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应应用才能健康地走上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之路。七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符合设计原则七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符合设计原则7.1 满足对机器的功能要求满足对机器的功能要求任何一种产品都是为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开发的,都必须具有某种主要功能,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主要功能。概而言之,都能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36、即所谓工业三大要素)进行某种处理,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能量与信息。因此,机械自动化系统也必须具有对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某种处理,从而输出具有所需特性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主功能。如图 2-1 所示:物 质能 量信 息系统 主功能(变 换、传递、存储)物质能量信息控 制(人)工业三大要 素具有所需特 性图 2-1机械自动化系统功能示意图如上所述,机械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含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两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产品,又包含着设计、制造和特定的功能以满足使用要求,而功能是由其内部有机联系的结构所决定的。7.2 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根据产品或系统的主

37、功能不同,可对产品或系统进行分类。以物料搬运、加工为主。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主要输出改变了位置和形态的物质系统(或产品)称为加工机。如各种机床、交通运输机械、食品加工机械、起重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轻工机械等。以能量转换为主,输入能量和信息,输出不同能量的系统(或产品)称为动力机,其中输出机械能的为原动机。如电动机、水轮机、内燃机等。以信息处理为主,输入信息和能量。主要输出某种信息。如数据、图像、文字、声音等的产品称为信息机。如各种仪器、仪表、计算机、传真机以及各种办公机械等。机械自动化系统除了具备上述必须的主功能外,还应具体备其它内部功能、即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能、

38、构造功能。基于上述的功能构成原理,既有利于设计或分析各种机械自动化的产品,又有利于开拓思路,便于创造发明和创新。例如,根据 3 种不同的主功能及其不同的输入,组合起来可形成 9 大类型的系统产品。如表 2-1 所示:表 2-1不同主功能及输入的组合类 型主 功 能输 入输 出组 合 实 例123456789变 换传 递储 存变 换传 递储 存变 换传 递储 存物 质物 质物 质能 量能 量能 量信 息信 息信 息材 料 加 工 或 处 理 机交 通 运 输 机自 动 化 仓 库、包 装 机动 力 机 械机 械 或 流 体 传 动机 械 或 流 体 储 能 器储 存 器、录 像 机电 子 计 算

39、 机、仪 表通 信 系 统、传 真 机此外,对于不同主功能的加工机构,其运动方式不同,也构成不同用途的机械。例如,金属切削机床是根据工件与刀具相对运动产生切削作用的原理进行工作的。因此,工件与刀具的运动方式不同,便产生不同用途的机床。所以说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具有极大的想向空间,需要我们利用先进技术符合科学原理来不断创新,设计制造出一流的自动化产品。八八.机械自动化系统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机械自动化系统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生产过程中,对各个工艺过程的物理量(或工艺变量)有着一定的控制要求。有些工艺变量直接表现生产过程,对产品的数量与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精馏塔的塔顶或塔釜温度,一般

40、在操作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必须保持一定,才能得到合格的产品;加热炉出口温度的波动不能超过允许范围,否则将影响后一工段的效果;化学反应器的反应温度必须保持平稳,才能使效率达到指标。有些工艺变量虽不直接地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然而保持其平稳却是使生产获得良好控制的前提。8.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方面的研究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方面的研究锅炉汽包是生产蒸汽的设备,几乎是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设备,保持锅炉汽包的液位高度在规定范围内是非常重要的,若水位过低,则会影响产气量,且锅炉易烧干而发生事故;若水位过高,生产蒸汽含水量高,会影响蒸汽质量。这些都是危险的,因此对汽包的液位严加控制是保证锅炉正常生产必不可少的措施,8

41、.2 单冲量控制系统单冲量控制系统汽包水位控制手段是控制给水,基于这一原理,可构成如图 3-1所示的单冲量控制系统。LTLC蒸汽给水省煤器汽包图 3-1汽包单冲量控制系统这里的“冲量”一词是指变量,单冲量即汽包水位。这种控制系统典行的简单控制系统。当蒸汽负荷突然大幅度增加时,由于假水位现象,控制器不但不能开大给水阀来增加给水量,以维持锅炉的物料平衡,而是关小控制阀的开度,减小给水量。等到假水位消失后,由于蒸汽量增加,送水量反而减小,将使水位严重下降,波动很历害,严重时气包水位降到危险程度以至发生事故。因此对于停留时间短、负荷变动较大的情况,这样的系统不能适应,水位不能保证。然而对于小型锅炉,由

42、于水在汽包中的停留时间较长,在蒸汽负荷变化时,假水位的现象并不显著,配上一些联锁报警装置,也可以保证安全操作,故采用这种单冲量控制系统尚能满足生产要求。8.3 双冲量控制系统双冲量控制系统在汽包水位的控制中,最主要的扰动是蒸汽负荷的变化。如果根据蒸汽流量来进行校正,不仅可以补偿“虚假水位”所引起的误动作,而且使给水位控制阀的动作十分及时,从而减少水位波动,改善控制品质。将蒸汽流量信号引入,就购入了双冲量控制系统,如图 3-2 所示。从本质上看,双冲量控制系统是一个前馈(蒸汽流量)控制加单回路反馈控制的复合控制系统。这里的前馈仅为静态前馈,若需要考虑两条通道在动态上的差异,需引入动态补偿环节。(

43、双冲量控制原理图)LTLC汽包给水蒸汽ICIFI省煤器FT(双冲量控制方框图)GmDIFC2C1GCGVGPGmLX-+ICIOWLGfD图 3-2汽包双冲量原理图及方框图图 3-2 所示的连接方式中,加法器的输出 I 是IC1ICC2IFI0式中 IC液位控制器的输出;IF蒸汽流量变送器(一般经开方器)的输出;I0初始偏置值C1、C2加法器系数。C1的设置一般取 1,C2的值应考虑到静态前馈补偿,可现场凑试,也可经理论推导得出。设置 I0的目的是使其在正常负荷下,控制器和加法器的的输出都有一个比较适中的数值。最好在正常负荷下,I0和 C2IF项接近而相互抵消。8.4 三冲量控制系统三冲量控制

44、系统双冲量控制系统还有两个弱点:控制阀的工作特性不一定能成为线性特性,这样要做到静态补偿就比较困难;同时,对于给水系统的扰动仍不能克服。为此可再将给水流量信号引入,构成三冲量控制系统。三冲量控制系统的实施方案较多,如图 3-3 所示为其中的典型控制方案之一。LTLC汽包蒸汽ICFTdd tFCFT给水省煤器图 3-3汽包三冲量控制系统从该图可以看出,这是前馈控制与串级控制组成的复合控制系统。其中,汽包水位是主冲量(主变量),蒸汽,给水流量为辅助冲量。在汽包停留时间较短、“虚假水位”严重时,需引入蒸汽流量信号的微分作用。这种微分信号应是负微分作用,以避免由于负荷突然增加和减少时,水位偏离设定值过

45、高或过低而造成锅炉停车。如图 3-4 所示,为三冲量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加法器的运算关系与双冲量控制时相同,各系数设置如下:a 系数 C1通常可取 1 或稍小于 1 的数值;b 若采用气开阀;C2取正值,C2的值可按物料平衡关系进行计算;cI0的设置和取值仍与双冲量控制系统相同。-+WIoIC-+GP1GP2GFCGVGLCGfGmDLXIfGmwDGmL图 3-4汽包三冲量系统方框图在三冲量的控制系统中,水位控制器和流量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与一般串级控制系统相同。在有些装置中,采用了比较简单的三冲量控制系统,只用一台控制器及一台加法器,加法器可接在控制器之前,如图 3-5(a)所示:也可接在控

46、制器之后,如图 3-5(b)所示:L TF TF TC2+-给 水蒸 汽水 位C3C1-L c正 作 用气 关 阀L CL TF TF TC2+-给 水蒸 汽水 位气 关 阀正 作 用C3C1-(a)(b)图 3-5 汽包三冲量控制系统的简化接法图中加法器的正负号是针对采用气关阀及正作用控制器的情况。图 3-5(a)接法的优点是使用仪表最少,只要一台多通道的控制器即可实现。但如果系数设置不能确保物料平衡,则当负荷变化时,水位将有余差,图 3-5(b)的接法,水位无余差,但使用仪表较前者多,在投运及系数设置等方面较前者麻烦一些。8.5 冷却器控制方案的研究冷却器控制方案的研究冷却器的热载体是冷却

47、剂,常采用液态氨等介质作为冷却剂,利用它们在冷却器内蒸发进吸收工艺物料的大量热量,使用工艺物料的出口温度下降来达到生产工艺要求,工业用冷却器的一般控制方案有以下几种。8.6 控制冷却剂的流量控制冷却剂的流量如图 3-6 所示:气 氨物 料物 料液 氨T TT C图 3-6氨冷却器控制冷却剂流量的控制方案为氨冷却器控制冷却剂流量的控制方案,其机理也是通过改变传热速率方程中的传热面积 F 来实现的。该方案控制平稳,冷量(冷却剂量)利用充分,且对压缩机入口压力无影响。但这种方案控制不够灵活,另外蒸发空间不能得到保证,易引起气氨带液而损坏压缩机。为此,可采用图 3-7 所示的物料出口温度与液位的串级控

48、制方案,使用这种方案时,可以限制液位的上限,保证有足够的蒸发空间。也可以采用图 3-8 所示的选择性控制方案。气氨物料物料液氨TTLTTCTC气氨物料物料液氨TTLTTCTCLS图 3-7 温度与液位串级控制方案图 3-8 温度与液位选择性控制方案8.7控制气氨排量控制气氨排量如图 3-9 所示,为氨冷却器控制气氨排量的控制方案,其机理是通过改变传热速率方程中的平均温度来控制工艺物料的出口温度的,这种方案控制灵敏迅速,但制冷系统必须许可压缩机入口压力的波动。另外,冷量的利用不充分。为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还需要设置一个液位控制系统,防止液氨进入氨管路而导致压缩机损坏。液 氨T TL TT C气

49、氨T C物 料物 料图 3-9控制气氨排量的控制方案根据以上分析研究可知:自动控制装置和被控的工艺设备组成了一个没有人直接参与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工坐在操作室里,就能观察到整个装置的变化。因此,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降低了劳动强度。近二十年来,工业生产规模的迅速发展,加剧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因此减小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的影响也纳入了过程控制的目标范围。综上所述,过程自动化控制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平稳;2、达到预期的产量和质量;3、尽可能地减少原材料和能源损耗;4、把生产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小限度。结论结论通过对我国目前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了解。在新的世

50、纪里,科学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更快更紧密得融合到各个领域中,而这一切都将大大拓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它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当然机械制造业的四个发展趋势不是单独的,它们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