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实践篇前言华为联合金融信息化研究所于2022年发布了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为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两年来,中国的金融发展深受国家宏观政策和战略目标的影响,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五篇大文章”明确了金融发展的具体方向。金融发展聚焦于服务国家战略,强调金融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方面商业银行目前依旧面临客群差异化服务、产品敏捷化创新、监管合规趋严、业务稳定运行以及成本结构优化等多方面挑战。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则代表金融科技在推动银行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的核心地位,旨在推动金融创新,提高服务效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从“新质生产力”视角来
2、看,银行业具体表现为以金融科技为核心,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尤其依托金融级高可信技术平台,实现业务创新和高效运营的能力。这种生产力对银行业务发展意味着更快速的产品创新、更安全的资金融通和更开放的金融服务生态。同时,这也对科技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金融机构重塑核心现代化核心,不断调整和升级技术架构,以支持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应用。从“金融监管”视角来看,金融科技的颠覆创新模糊了传统金融边界,同时赋予了金融业新的风险特征。“长牙带刺”的监管体系将持续让金融机构在人力、资金、技术方面感受压力,发展合规科技(CompTech)支持高质量金融体系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数据+金融科技平台”,逐步推进建设
3、监管沙盒,完善机构端与监管端的数字化动态连接,以降低合规成本,提升金融稳健运营水平。从“客户服务”视角来看,新生代客户偏好数字化服务,加之数字经济的冲击,更对传统的银行服务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对支撑业务架构的银行核心带来更多维度的要求。同时,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增加了银行运营的成本与复杂性。为了更好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更多商业银行启动了核心系统架构转型。因此,为支持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建设,应对面临的业务建模、架构选择、技术集成、安全合规等难题,华为与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再度联合编制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实践篇(以下简称白皮书),在核心系统转型升级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筑现代化金融
4、核心系统的韧性架构、全栈可信、开放集成、工程工艺、平稳迁移、敏捷智能的六大新质体系,以及覆盖规划设计、平台搭建、应用上云及运行维护的“四阶十步”核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法论。同时,华为公司基于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力,联合神州信息、长亮科技、中电金信等国内头部核心应用软件厂商,构建分布式新核心系统的联合解决方案。白皮书为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建设提供了行业方法论参考,旨在促进核心业务与分布式系统现代化能力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核心系统全面创新升级,助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FOREWORD编制委员会顾问:潘润红编委会成员:曹冲 黄程林 尚海峰 王丽彪 饶争光 来利顺 柳元鑫 王永强 段连杰 庄文君 况文川 张劲
5、 牛晓莉编写组成员:韩满 胡晓磊 明辉 万物新 徐国逢 付祥 陈森 王金凤 张伟 王明迪 毛邦炽 杨磊 刘毅 杨华 林丽鑫 郝亮 刘鹏翔 柯海荣 谢家声 朱耀臻 张凯 王帅强 赵义斌 鲍思佳 从平平 薛春雨 苗正 张莉 赵婷 章澜北京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指导单位:神州数码信息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长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电金信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编单位:目录CONTNENTSP01 1.1 深化数字化转型,核心面临新挑战1.2 重塑现代化核心,科技引领新趋势P06 2.1 现代化金融核心建设目标2.2 现代化核心深化转型十大挑战第一章 现代化金融核
6、心挑战与趋势第二章 现代化金融核心目标与关键设计P02P04P072.1.1 业务架构P072.1.2 技术架构P102.3.1 韧性架构体系P172.3.2 全栈可信体系P212.3.3 开放集成体系P222.3.4 工程工艺体系P252.3.5 平滑迁移体系P272.3.6 敏捷智能体系P32P112.3 构筑现代化核心六大新质体系P15P36 第三章 现代化金融核心建设方法与路径3.1 规划设计,清晰整体目标,承接战略蓝图P383.1.1 业务规划P383.1.2 科技规划P403.1.3 技术验证P403.1.4 架构规划P413.1.5 实施方案P453.2.1 多活基础设施P463
7、.2.2 数字化底座(IaaS)P473.2.3 技术平台(PaaS)P483.2.4 分布式数据库P48P463.2 平台搭建,构筑韧性平台,沉淀共性能力3.3 应用上云,规范上云流程,敏捷业务创新P523.3.1 应用上云评估P523.3.2 应用上云架构和规范P523.3.3 应用上云整体规划P533.3.4 应用集成与服务治理P543.3.5 敏捷业务创新P563.4 运行维护,建设运维体系,保障业务连续P593.3.6 数据迁移实施P57P61 4.1 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4.2 全周期的咨询与应用集成卓悦服务助力核心转型第四章 华为金融分布式新核心解决方案P75 第五章 现代化金融
8、核心实践案例P86 总结与展望P62P645.1 某国有大行核心系统建设实践P765.2 某股份制银行核心系统建设实践P81P83P845.3 东部某农商行核心系统建设实践5.4 中部某城商行核心系统建设实践5.5 西部某农信核心系统建设实践4.3.1 神州信息新核心联合解决方案P664.3.2 长亮科技新核心联合解决方案P684.3.3 中电金信新核心联合解决方案P71P664.3 华为与核心厂商联合解决方案P78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021.1 深化数字化转型,核心面临新挑战为加快落实“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银行数字
9、化转型已逐步由“内向型提质增效”向“外向型生态融合”演进,通过加速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同时,商业银行面临客群差异化服务、产品敏捷化创新、监管合规趋严、业务运行稳定以及成本结构优化等多方面挑战。当前,领先机构正在通过重塑现代化核心系统,加强多维数据综合应用和核心交易融合创新,重构分布式架构和一体化运维体系,打造自主创新、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等方式,提升金融稳健经营水平,以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现代化战略。在数字金融的战略指引下,银行数字化转型加速由“夯实基础”进入“业务赋能”的深化阶段。通过数字化转型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对公数字化转型发力产业金
10、融加速资金融通提高FPA(客户融资总量),零售数字化转型服务中长尾客群提高AUM(月活跃用户),通过智能化、自动化方式提升风控能力降低信贷不良率等,数字化转型“先驱者”已经用经营结果证明了技术赋能业务激发增长“第二曲线”的可行性。但随着数字化新经济下的生活、生产模式再升级,以及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高效的业务效率、更低的成本等方面,对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支撑关键业务的核心系统也面临着新挑战。1、架构侧:无法敏捷协同数字金融经营模式转型。金融核心系统对业务处理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长期以来金融机构倾向于使用集中式架构来承载核心系统,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传统集中封闭的架构体
11、系逐渐暴露出风险集中、性能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本高昂等缺点,难以适应开放生态理念下的数字金融经营模式,严重影响金融业务创新和市场响应速度。例如,某银行核心系统集中式架构改造前并发交易量最大设计值为2000TPS,按照往年“双 十 一”和 春 节 交 易 峰 值 增 长30%-50%的情况来看,系统已无法满足当年正常展业需求。2、需求侧:业务需求传导低效始终困扰金融机构。核心业务系统要敏捷响应市场变化,需要确保业务需求的快速实现,然而多数金融机构仍面临需求传导不畅和失真等问题。比如,需求编写环节缺乏结构化、标准化规范,往往是“一句话需求”,导致IT人员需向业务人员反复确认需求意图;受理需求
12、环节缺乏从业务需求到IT系统清晰的承接方法,例如从业务流程到数据服务、数据库表的承接关系不清晰,导致业务需求无法快速实现。现代化金融核心挑战与趋势第一章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06060304 1.2 重塑现代化核心,科技引领新趋势现代化核心的建设本质是全面重塑银行核心业务能力,这不仅涉及到银行内部运营效率的提升,也关系到其对外服务能力、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多个方面。重塑现代化核心意味着迎接新常态、新挑战和新未来。在技术上,核心系统应具备易维护、可拓展和持续运维的能力;在业务上,应具备业务差异化变革和敏捷创
13、新的能力,两者共同激发了核心系统的现代化升级动力。通过分析同业实践案例,现代化核心建设在理念、架构、科技、运维、韧性和工艺方面都呈现新趋势。1、新理念:重构行业差异化竞争力的服务体系。金融机构的现代化核心系统转型升级不仅是技术的升级迭代,更应具备实现未来中长期业务战略所需的能力。核心系统的设计理念要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构建行业差异性竞争力。尤其面对“体验经济、产业经济、出海经济”再升级的行业变革,金融机构需要重塑核心业务能力,包括客户体验、产品创新、渠道服务、定价计价、生态连接等,同步优化数字资产质量、协同组织架构,进而提升金融机构的综合竞争力。2、新架构:构建面向开放型
14、金融的现代化泛核心。开放型金融是一种将共享服务、数据以及API向第三方开放的金融服务模式。核心系统需要从传统的“专有核心”演变为现代化的“泛核心”,具备更加灵活、开放和可扩展的系统架构,将业务处理拆分为多个小型、专业化、可独立运作的微服务组件,以实现服务的灵活性共享,并充分利用API开放技术,促进共享服务的无缝集成。同时要确保核心系统架构的高可用和安全,以提升开放体系的可持续性。3、新科技:加强多维数据服务与核心交易融合创新。现代金融核心系统将构筑于坚实的数据基础之上,由AI驱动智慧决策,并逐步从静态的交易记录转变为能够按需服务的智能系统。为此,需要遵循统一的数据管控要求,在监管合规、客户服务
15、、内部管理等方面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服务,提高管理精细化程度。例如,面向客户服务提供自由时间跨度内的交易流水服务、面向内部管理提供定制的业绩统计数据等。此外,核心业务处理流程中应嵌入AI服务,提升智能决策水平。例如,基于客户交易流水数据结合模型算法,识别客户消费模式和偏好,实现个性化营销。4、新运维:推动业务链路一体化运维体系建设。构建分布式端到端交易链路监控管理体系是现代化核心运维的根基。为了获取不同微服务应用间的依赖关系、全方位感知信息节点和分布式技术组件的运3、开发侧:创新产品上市速度低于期望。数字化时代产品迭代速度越来越快,新产品从需求提出到上市的普遍期望时间为2-3周,但是目前只有少数金
16、融机构能够达到此要求。综合来看,掣肘研发上线速度的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核心应用支撑的产品可配置化程度低,约60%以上的产品需求需要定制化开发,影响开发速度;二是核心应用自身标准化和自动化开发水平较低,历史建设遗留资产层层嵌套结构复杂,技术栈庞杂不统一往往也导致核心研发速度越来越慢。4、运维侧:传统面向资源型监控体系难以支撑现代化核心。传统核心系统主要面向于资源的监控体系,主要关注软硬件状态、可用性和可靠性,往往忽略了用户体验、弹性伸缩、交易一致性、准确性等多元运维要素,其管理理念、平台工具以及人员团队能力已无法满足现代分布式核心的运维要求。在分布式架构下基础设施和应用节点数量约增长4-6倍,需
17、要监控数据量也相应增加2-3倍,同时过去“分钟级、小时级”异常处理能力也无法满足当前核心应用“秒级”的故障处理要求。因此,建设一体化、立体化、链路化、智能化的核心运维体系迫在眉睫。5、监管侧:对业务连续性导向趋严趋细。金融机构普遍采用从外围到核心的创新发展路径,目前已陆续进入核心系统的转型升级阶段。金融核心业务系统发生故障影响大范围广,容灾能力应达到RP0=0,RTO分钟级的最高等级。因此必须升级核心系统基础架构与技术架构,并通过构建异地多活架构、实施分布式云原生技术等有效措施,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达到监管要求。6、成本侧:单客核心的运营成本逐渐走高。核心应用的成本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软件
18、系统和人员团队三类支出。在人工成本难以大幅减少的背景下,可通过采用单节点成本相对较低的分布式软、硬组件搭建技术底座,以替换相对单价昂贵、弹性较差的集中式架构组件,进而降低单客运营成本。以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核心运营调研为例,在集中式架构下以上三类(基础设施、软件系统和人员团队)支出占比约为4:3:2,单客的运营成本约为80-100元;而经过分布式架构转型后软硬件支出占比将大幅下降,将支出占比优化至1:1:1,并可降低单客成本至约50-60元。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0605行状态,需要借助全局统一流水号、业务标签信息、嗅探扫描、知识库等手段构建全链路拓扑,并描绘“核
19、心应用依赖资源软硬件平台”关系图。在服务异常时,能够根据业务拓扑和告警信息,精准溯源定位故障源头,为应急处理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或专业提示。5、新韧性:探索多地多活的业务连续性保障。目前,在跨异地远距离延时影响业务恢复的情况下,单元化架构已经被验证是从同城双中心向异地多活演进的最佳实践。随着系统可用性、故障影响半径等业务连续性水平要求不断提升,核心系统从经典的“两地三中心、一主多备”向“多地多中心、多活多副本”架构演进,但跨中心事务、数据一致性管理,全局交易查询,批量拆分聚合等问题依然是技术难点,需要持续探索解决方案并充分验证,真正实现“令行即切、切即可用、用可持久”的保障目标。6、新工艺:选择
20、企业架构建模最优之路。金融机构在核心系统升级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自身建设目标、规模和科技实力,需要选择差异化的企业架构建模策略。金融机构一般选择业务建模(包括流程建模、产品建模和数据建模)来实现核心系统业务需求的结构化、标准化,并为IT微服务设计提供依据。大型金融机构倾向于在业务操作层面进行业务建模,以增强需求复用度和微服务设计指导。其他金融机构为了快速明确核心需求边界,采用比业务操作更粗粒度的业务活动层面进行业务建模,然后采用成熟商业软件产品来进行技术实施。差异化选择业务建模方法进行核心重塑,有助于解决业务需求到技术落地难以有效衔接的行业难题。现代化金融核心目标与关键设计第二章现代化金融核心系
21、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060607082.1 现代化金融核心建设目标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的目标架构是一个集基础设施现代化、技术架构现代化、数据架构与应用架构现代化、安全与合规性以及创新与灵活性于一体的综合体系。这一体系旨在帮助金融机构实现业务的韧性智能、极致体验、敏捷创新、降本增效、业务连续性、安全合规等需求,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整体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2.1.1 业务架构金融机构业务架构主要包括:1、业务目标:明确业务的核心目标、愿景和战略方向。2、业务流程:详细分析业务流程,包括关键活动、
22、输入输出、参与者等。3、业务规则:识别并理解业务运作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约束。4、组织结构: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包括部门、角色和职责分配。5、客户与利益相关者:识别并分析客户需求、期望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在数字化转型下,金融机构目标业务架构主要包括数字渠道生态层、数字产品/服务层、业务中台层、数据中台层、科技支撑层共五层。其中,数字产品/服务层包括创新业务域、产业金融域、金融市场域、中间业务域、基础业务域等。业务中台域包括数字用户域、数字产品域、数字运营域、数字风控域、数字员工域、数字治理域等。数据中台层包括数字服务域。科技支撑层包括数据中心、云平台、开发平台、测试平台、智能运维等科技支撑与
23、IT治理。图:某银行业务架构示意图:金融机构业务架构示意客户管理数字渠道生态层数字产品/服务层创新业务域产业金融域金融市场域中间业务域基础业务域客户信息客户维护客户评价客户运营客户服务客户回馈客户体验统一视图数字产品管理户域数字用数字产品域产品目录产品参数产品定价数字产品核算客户结算资金清算差错处理产品装配数字运营数字运营域头寸管理集中作业重要物品管理数字经营资产负债财务管理预算结算权限管理档案管理采购管理资金转移定价数字风控合规数字风控域合规管理信息安全客户授信市场风险管理统一监管报送不良资产管理信用风险管理二代征信合同管理操作风险管理关联交易经济资本管理数字员工服务数字员工域人力资源员工培
24、训OA邮件公文IT管理绩效考核企业数字治理数字治理域战略管理品牌管理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数据服务数字服务域数据门户数据采集数据服务AI应用模型训练模型推理模型管理数据资产业务中台层数据中台层数字办公域集中度风险管理客户催收舆情管控流动性风险管理反欺诈.加权风险资产计量名单管理司法查扣科技治理数据治理架构治理门户网站移动APP智能自助员工渠道场景金融生态运营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私人银行数字人民币智能投顾企业年金柜面网点设计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贵金属金融市场代收代付代理销售代理结算资金存管保管箱代发工资存款贷款理财借记卡票据信用卡支付结算伙伴管理服务评价智能客服科技支撑层数据中心云平台技术平台测试平台智能
25、运维数据治理开发平台服务治理安全管理项目管理架构管理数据库愿景定位价值链目标支撑职能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政府的银行、企业的银行、居民的银行渠道管理客户服务产品运营报告决策风险管控业务支持公司业务个人业务小微业务机构业务扶贫金融资产保全金融市场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计划财务会计结算风险管理集中作业信息科技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的中台服务能力,提升风控能力与客户体验以“风险控制、科学高效”为原则,重塑运营支持体系,建立大运营平台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加强资债结构优化,量化引导业务决策扎实推进新资本协议项目,开展信贷业务流程优化强化IT治理,为数字化转型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政策导向,重点增
26、加小微客户,调整业务结构改善全行资产质量改善,提高风险资产处置效率,加强不良资产清收围绕互联网金融、信用卡、电子银行,定位“渠道+直营”,打造全行利润中心以财政类、行政事业单位为重点服务对象,加强精准营销与客户分析以支持扶贫为核心,重点对产业扶贫、扶贫移民搬迁、教育与医疗、交通基建给予资金支持以支付结算为基础,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及跨境金融为主线,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政策导向,精准定位、产品创新,提升差异化、综合化服务能力以客户为中心,调结构、扩总量,推进产品创新与渠道服务优化立足于打造利润中心和新利润增长点,完善业务产品体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机构员柜全面风险碳排放抵质押品管理管理现代化金
27、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060609102.1.2 技术架构理解业务架构,技术架构应满足业务系统运行的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数据需求以及AI需求,技术架构总体目标是韧性、可信、敏捷、智能,以平台化、服务化、组件化等原则设计目标技术架构,共性能力沉淀到技术平台,实现技术架构高安全、高性能、高扩展、高可用/容灾、易运维等要求。随着技术的进步,云计算、分布式、云原生、大数据、AI等新技术已经在技术架构中普遍采用。1、系统分层: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逻辑层次,如业务应用层、技术平台层、数据访问层等。2、组件划分:根据功能需求,
28、将系统进一步细分为可独立开发、测试和维护的组件。3、技术选型:根据业务需求和非功能需求,选择微服务框架、数据库、中间件、开发测试平台等技术栈。4、应用集成:定义组件之间、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访问模式。5、数据架构:设计数据模型、数据流向、数据应用和存储策略。6、安全架构:考虑系统的安全需求,设计相应的安全机制等。7、性能与可扩展性:设计系统以支持高并发、低延迟、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8、数据中心容灾:同城双活、两地三中心、多地多活等。现代化核心系统作为金融机构各类业务账务系统,需要满足数字渠道生态层、数字产品/服务层、业务中台层、数据中台层、科技支撑层等各层需求,实现以下能力:1、产
29、品管理:建设参数管理平台,通过参数模板、流程引擎、向导式跨业务部门流转处理能够扩展为全行级参数管理平台。2、产品创新:统一产品工厂行业最领先并落地实施,跨产品进行产品部件复用,通过产品工厂引擎快速组装产品。3、差异化定价:通过规则引擎实现利率、费率、汇率、税率的差异化设置,能够通过新增浮动因子设置快速扩展影响定价的浮动维度。4、清算模式:零级清算、多级清算等。5、账户管理:灵活的账户结构,满足银行线上线下母虚子实、母实子虚、母实子实的多层账户管理要求。6、核算分离:实现交易与核算完全分离,建设全行会计核算引擎,多账套支持,实现全行账务一致性保障。7、敏捷能力:业务建模、AI辅助开发、高低代码开
30、发。8、韧性可靠:高安全、高性能、高扩展、高可用/容灾、易运维、平台化、服务化等能力。图:现代化核心系统架构图:现代化核心系统架构运营服务存款服务贷款服务参数平台产品服务业务能力中心技术平台机构管理柜员管理现金管理凭证管理风险管理辅助交易活期业务定期业务保证金借记卡现金池大额存款结构性存款账户限制司法查控参数定义界面定义变更管理流程管理参数发布参数对比客户识别利率计算费率计算汇宰计算税率计算差异化价格个性化价格客户信息管理客户账户管理客户签约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客户风险管理产品定义产品管理基础产品可售产品组合产品产品引擎核算处理清算处理价税分高对账处理损益结转外币量估科目余额月结年结注册中心服务管
31、控服务调用批处理调度配置管理分布式缓存多数据源访问平台监控平台运维客户中心定价中心产品中心核算中心会计引擎业务总账个人贷款公司贷款融资贷款票据贴现网上贷款联合贷款企业级业务建模韧性数字底座高性能计算、低时延网络、高可用存储开发态工具链智能开发、低代码开发、DevOps业务中台、产品中心、账户中心合约中心、限额中心 核心应用存款、贷款、银行卡、支付、产品工厂、多租户体系、交易核算分离、差异定价运行态技术平台微服务、云中间件、API网关、服务网格、数据库运维态支撑平台智能运维、统一监控、分布式日志、CMDB数据中台数据资产、数据开发、隐私计算、训练推理、OCR、NLP安全体系两地三中心同城双活单元
32、化多地多活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06061112挑战一:分布式架构下如何开展核心架构规划由于核心项目规模大、周期长、涉及业务面广,金融机构在启动新核心建设前通常会选择开展核心架构咨询项目,以梳理和明确新核心建设所需要的方方面面。相比上一代集中式核心,分布式核心的架构规划范围已明显扩大,从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和项目实施方案扩展到分布式技术中台架构、基础设施架构和多活高可用架构。这些新增范围通常不是传统咨询关注的重点,如何完成这些新内容的规划设计以及由谁来做,是摆在新核心建设面前的第一个挑战
33、。挑战二:如何解答业务建模难题是否开展业务建模是金融机构在开展新核心建设之前常常会探讨的问题。业务建模具有成本高和周期长的特点,表面上看仅大型金融机构能够承担这样的投入。但业务建模是新核心进行领域化微服务拆分的源头,同时业务建模所包含的流程建模本身也是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和优化,即使是对于采购核心厂商产品的金融机构,业务建模也能够提供较大的价值。因此如何能够既享受到业务建模的好处,又合理的控制周期成本成为金融机构仍有待解答的难题。挑战三:如何解决核心厂商和云厂商的技术集成难题分布式核心有别于过往集中式核心的瀑布开发流程,各家核心供应商也在同步构建自己的应用开发平台,各自划定了不同的范围边界,比如Z
34、核心供应商的应用开发平台除了应用开发功能之外还包含了中间件,甚至容器平台,这就和云厂商提供的PaaS平台形成了重叠。虽然看似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实则对于开展核心建设的金融机构来说反倒造成了很多困扰:如何合理划分核心供应商应用开发平台和云厂商PaaS平台的边界;如何在充分利用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减少技术集成成本等。同时从行业上来看,能否形成有一条行业共识的边界线,减少无谓的消耗势在必行。挑战四:如何构建核心领域的分布式技术规范和最佳实践从传统集中式核心转型到分布式核心,中间件也从功能相对集中的CICS、TUXEDO、MQ改变为功能更为专一的分布式中间件,比如注册中心、RPC框架、分布式事务、分布式数
35、据访问等。金融机构建设新核心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分布式环境下中间件在不同核心业务场景下如何应用和组合,比如服务注册采用一层注册还是两层注册、分布式事务在什么场景使用SAGA模式或者TCC模式等。因此,分布式核心建设需要构建基于分布式技术的工程工艺,才能高质量完成核心项目交付。挑战五:如何选择最适合的高可用架构是否采用单元化架构是金融机构在新建分布式核心系统时普遍面临的问题。从国内金融机构实践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基本都选择单元化架构作为支撑高可用的基础架构,并且在进一步探索异地多活单元化架构的落地方案。单元化架构会增加资源投入成本和应用改造成本,而同城双活架构具有成本较低、运维成熟度较高等
36、优势。对于地理分布较广、资产规模差异较大的区域性金融机构,高可用架构的选择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设计,开展包括但不限2.2 现代化核心深化转型十大挑战近年来,国内金融机构对于核心系统从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转型已形成行业共识。基于开放硬件、云计算平台、分布式数据库和分布式技术中台等产品构建分布式核心的技术架构逐渐成为主流选择。但随着国内分布式核心建设的深入实践,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发现要基于分布式架构完成具备韧性可靠、智能高效、全栈可信的现代化核心建设目标,仍面临一系列挑战。我们跟踪并收集了十多家金融机构在核心建设过程中的大量问题,洞察整理出最具代表性的10大挑战,如下图所示:图:分布式核心转型挑
37、战集中式架构虚拟化平台集中式数据库中间件传统核心应用云计算平台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技术中台分布式核心应用分布式云原生架构大型机、小型机开放硬件1.分布式架构下如何开展核心架构规划?2.如何解答业务建模难题?3.如何解决核心厂商和云厂商的技术集成难题?4.如何构建核心领域的分布式技术规范和最佳实践?5.如何选择最适合的高可用架构?7.如何应对微服务拆分后的性能优化难题?9.容器/虚拟化/裸金属多种部署模式如何选择?10.如何全面满足监管合规要求?6.如何构建从应用到基础设施的端到端运维?核心深化面临的10大挑战8.如何选择最优的数据库部署架构?架构转型已形成行业共识,但如何在分布式架构上打造韧性可
38、靠、智能高效、全栈可信的现代化核心仍具有较大挑战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06061314于高可用架构优劣对比、基础设施环境评估、高可用架构选择和适配等方案设计。挑战六:如何构建从应用到基础设施的端到端运维相对于集中式核心系统,分布式微服务架构会导致部署节点成量级增加、版本更新频率速度显著加快、网状调用链路提升问题定位复杂度等难题,亟需升级其对应的运维体系,以保障分布式核心系统的稳定运行。面向应用、多场景、支持应用到基础软硬设施逐层下钻的一体化运维体系是当前国内金融机构针对分布式核心系统运维的重点建设方向。同
39、时,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到分布式架构下一体化运维的复杂性,尤其是第一次使用云平台、分布式数据库、容器等分布式技术,所以需要制定一体化运维体系分阶段建设的方案,比如首先构建并打通云、数据库、容器、PaaS等平台的自身运维能力,然后优先从可观测性开始逐步建设核心应用的不同场景的运维能力。挑战七:如何应对微服务拆分后的性能优化难题核心系统基于分布式技术栈构建,在任何一层的性能问题都会导致应用全局性能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微服务拆分导致交易调用链路延长,链路上微小的网络时延增加也会导致最终交易时延翻倍的增长。因此分布式核心系统的性能调优需要覆盖从应用、中间件、数据库、云虚机、物理服务器、存储以及网络的全部技
40、术栈,整体调优难度较高,单一厂商难以完成全部工作。如何组织协调多家厂商开展性能调优,采用哪些性能调优方法,是金融机构需要解答的难题。挑战八:如何选择最优的数据库部署架构核心系统落地分布式架构,数据库毫无疑问是最关键的基础软件之一。随着25GE网络、RDMA、无损网络、无阻塞转发网络大量被应用,以及高性能计算、存储能力的不断发展,分布式数据库的计算存储架构再次从存算一体走向存算分离的架构,这也给数据的高可用能力带来更多的选择。金融机构选择何种数据库部署架构,需要结合自身的高可用目标、投入成本预算以及数据库供应商的产品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相应的方案。挑战九:容器/虚拟化/裸金属多种部署模式如何
41、选择金融机构对于核心系统是否使用容器存在疑虑,主要原因是核心应用供应商的容器化实施案例不够,以及自身对容器的掌握能力不够。随着行业案例逐渐增多,核心系统使用容器已基本成为行业共识,但由于容器本身具备分层解耦能力,容器下的部署选择有多个分支选项,包括容器+物理机、容器+虚拟化服务器、容器+云上虚机以及容器+云上裸金属。选择哪种容器部署架构,需要综合考虑系统性能目标、高可用目标、容灾切换易用性、管理易用性以及创新能力等维度,制定适合自身的容器部署方案。挑战十:如何全面满足监管合规要求核心系统作为金融机构最关键的业务系统,必须全面满足安全合规要求。由于网络安全、密码保护等技术的专业性门槛较高,非专业
42、人员难以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很多金融机构在上述领域的专业人才存在不足,难以全面的分析识别出合规条款在不同技术平台的改造要求。同时注意到的是,分布式核心在安全合规领域需开展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相关产品功能的改造支持,还需要辅金融机构共同完成评测、过审等多项工作。因此不少金融机构对一站式的合规支持服务有较为强烈的需求。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060615162.3 构筑现代化核心六大新质体系国内核心系统集中式架构的时代虽然逐渐落幕,但集中式架构在过去近30年中积累了大量的产品能力、技术规范和解决方案,仍需要在分布式
43、架构领域持续进行改造和补充,仅仅靠数个分布式平台产品的堆叠难以建成高质量的现代化核心系统。在历经多个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分布式核心建设之后,我们得以完整视角审视核心系统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在实践中构筑出支撑现代化核心高质量建设的六大新质体系,分别是:韧性架构体系、全栈可信体系、开放集成体系、工程工艺体系、平滑迁移体系和敏捷智能体系。六大新质体系全面覆盖了分布式核心在架构设计、开发测试、迁移切换、运营运维等阶段的主要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分布式核心建设的10大挑战提供解决思路参考:1、核心架构规划挑战升级分布式核心规划设计,扩充基础设施规划和高可用架构规划,补完架构规划缺失的环节。2、业务建模挑战探索基
44、于大模型技术的敏捷智能建模方案,降低人力成本,缩减时间周期,实现提质提效。3、技术集成挑战建立生态集成方案和生态集成实验室,提前完成应用厂商和云厂商的技术集成,使技术分层解耦和集成达到最佳平衡点。4、分布式技术规范挑战在项目实践中不断积累补充高质量的工程工艺方案,落地核心领域的分布式技术规范和最佳实践。5、高可用架构选择挑战开发从两地三中心到多地多中心的多种高可用方案,为不同类型金融机构提供最合适的高可用架构选择。6、核心应用运维挑战构建面向应用的一体化运维方案,实现从应用到基础设施的端到端运维。7、核心性能优化挑战以软硬协同的7层性能优化方法和服务,实现厂商间联合完成核心性能调优。8、数据库
45、部署架构选择挑战提供数据库存算分离+分布式的多种组合方案,应对不同金融机构的数据部署架构要求。9、部署架构迁移挑战分别定制存量核心的应用服务器迁移、数据库迁移、容器化迁移的方案,满足金融机构不同类型迁移需求。10、安全合规挑战通过一体化的等保、密评方案和服务体系,帮助金融机构满足安全合规要求。图:构筑现代化核心六大新质体系分布式云原生架构+六大新质体系 共筑现代化核心系统现代化核心六大新质体系平滑迁移体系基础设施迁移应用迁移容器迁移数据库迁移韧性架构体系一体化应用运维单元化高可用架构软硬协同性能优化工程工艺体系规范专题数据专题技术专题切换专题应用专题开放集成体系异构服务集成PaaS组件集成核心
46、应用集成数据集成生态集成全栈可信体系密评改造全栈可信基础设施等保合规一站式安全合规敏捷智能体系DevSecOps+AI敏捷智能建模规划设计升级云计算平台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技术中台分布式核心应用分布式云原生架构开放硬件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 实践篇06061718图:两地三中心向多地多中心演进关键需求监管需求:监管对金融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保障能力要求趋严,多中心多活多活单元化是目前业界发展前沿同业先进性:部分同业关键业务系统已经实现了多活架构建设,实现部分核心业务业务并行多点接入、业务并行多点处理、数据并行多点存储
47、解决方案/目标核心系统业务连续性提升 故障单元隔离,故障半径可控,支持单元级,数据中心级,城市级故障容灾切换 业务流量和业务数据灵活调配,应用服务横向扩展,提升业务扩展能力核心系统快速迁移部署 标准化单元架构设计,业务应用单元快速弹性部署,提升机房搬迁效率 手动按应用迁移部署升级为自动按单元部署运维运营稳定高效 灾备应急演练和切换能力提升,故障快速隔离,应用服务先恢复再定位,提升运维保障能力 敏捷灰度/蓝绿发布:按单元维度进行灰度发布,蓝绿发布,控制影响范围,快速迭代两地三中心多地多中心同城双活(同城应用多活)同城双/多活(同城数据多活)异地多活(异地数据多活)同城异地三数据中心部署,应用双活
48、,数据存储一主多备可用性:中|成本:中参与方DC1应用数据DC2应用数据DC3应用数据同城异地三数据中心部署,应用多活,数据存储互备可用性:较高|成本:高参与方DC1应用数据DC2应用数据DC3应用数据同城:RTO(分钟级)|RPO=0异地:RTO(分钟级)|RPO(秒级)异地多数据中心部署,应用多活,数据存储互备可用性:高|成本:较高参与方DC1应用数据DC2应用数据DC3应用数据同城:RTO(秒级)|RPO=0异地:RTO(分钟级)|RPO(秒级)同城:RTO(秒级)|RPO=0异地:RTO(秒级)|RPO(秒级)同城异地同城异地同城异地DC4应用数据2.3.1 韧性架构体系韧性架构体系是
49、指在分布式核心建设中横跨多个技术栈层次,需要通盘进行方案的韧性架构能力设计,包括:单元化高可用架构、软硬协同性能优化和一体化应用运维。2.3.1.1 单元化高可用架构提升高可用容灾能力,构建高度韧性的核心系统是大多数金融机构分布式核心的建设目标之一。由于不同类型、不同体量金融机构的高可用容灾目标存在差异,所以需选择符合自身的高可用容灾架构,比如同城双活架构或单元化多活架构等。总体来说,无论选择哪种高可用架构都需要充分考量自身容灾的关键目标并制定对应解决方案。金融机构在构建高可用架构时,目前主要的关注点在选择何种架构以及选择原因评估,却容易忽视更为基础的东西,即高可用能力框架的梳理。高可用能力框
50、架是针对容灾、演练、调拨以及伸缩等能力的体系化框架,该框架并不绑定某一特定的容灾架构,有助于防漏补缺,提升核心整体的高可用能力。金融机构在构建高可用架构时,除了关注选择何种架构以及优劣评估,还需梳理高可用能力框架。根据金融信息系统多活技术规范参考架构的要求,结合金融机构应用实践,总结出高可用能力3+1框架如下:D.全局管理面图:多中心多活3+1能力框架为业务请求分配合适的入口,并按照既定的策略转发到目标单元进行处理A1.多协议转换A2.应用路由计算A3.流量转发/调拨D1.单元管理D2.开发/测试/部署D3.切流/拆分/合并D4.应急预案/演练D5.容灾切换D6.链路追踪将业务数据保存在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