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华矿工作面作业规程样本.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658062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华矿工作面作业规程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华矿工作面作业规程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郑新煤业新华煤矿   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工程名称: 11031工作面 施工单位: 采煤队 编 制 人: 苏全治 编制时间: 10月22日 采煤作业规程会审记录 会审时间: 会审地点: 主持人: 规程名称   会审部门 职务 会审意见及签字 施工队   生产科   地测科   通风科   机电科 调度室 安检科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安全矿长   总工程师   目 录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1 第二章 地质说明书………………………………………1 第三章 采煤方法及生产系统……………………………2 第一节 回采巷道布置……………………………………2 第二节 回采工艺…………………………………………2 第三节 通风系统…………………………………………11 第四节 供电系统…………………………………………12 第五节 运输系统…………………………………………13 第六节 洒水降尘及防火系统……………………………13 第七节 防排水系统………………………………………13 第四章 劳动组织及正规循环作业图表…………………14 第一节 劳动组织…………………………………………14 第二节 正规循环作业图…………………………………15 第五章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6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16 第一节 现场管理制度……………………………………16 第二节 安全技术措施……………………………………18 第三节 避灾路线…………………………………………32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 一、 工作面位置 地面位置: 11031工作面位于**镇**村境内, 地面为丘陵耕地, 无村庄及其它建筑物。 井下位置及四邻情况: 该工作面位于11采区。工作面西、 北部邻近边界保护煤柱线, 南部紧邻11071工作面( 未形成) , 东部为西翼运输、 回风大巷。预计停采线位于11071外联巷西20米处。 该工作面所采煤局部为复采煤层, 属二次回采。 该面走向长90m, 倾斜55m, 地面标高+300~+302米, 工作面标高为+60~+80米, 面积为4950m2。 二、 煤层情况 该工作面所采二1煤局部为复采煤层, 平均煤厚2.5 m, 煤层倾角平均+4°, 煤层结构简单, 煤层赋存较稳定, 可采储量1.6万吨。 第二章 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 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详见地质说明书。 地 质 说 明 书 工作面可采储量 1.6万吨 煤层厚度 1.5~3.5m 2.5m 煤层倾角 00~80 40 伪顶岩性 无 厚度 无 f 无 直接顶岩性 砂岩 厚度 0.53~18.3m 9.4m f 6.5 直接底岩性 砂质泥岩 厚度 7.1~18.7m 12.4m f 3.2 最大涌水量 无 正常涌水量 无 瓦斯绝对涌出量 0.75 m3/min 瓦斯相对涌出量 0.77m3/t 煤尘爆炸指数 11.4﹪ 煤尘自燃发火期 Ⅲ类自燃煤层 主要地质构造 根据11031上下付巷掘进及实揭地质资料分析: 工作面整体呈一单斜构造, 但煤层底板起伏变化不大, 煤层赋存较稳定。 水文地质 根据相邻采面情况及探放水资料分析: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无量涌水。 回采中应特别注意问题 1、 回采时应加强顶板管理, 防止冒顶事故发生, 提高煤质。 2、 由于工作面底板起伏变化快, 回采时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 尽量沿底回采, 提高资源回收率。 3、 回采时要严格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做好顶板水防治工作, 确保安全生产 第三章 采煤方法及生产系统 第一节 回采巷道布置 该工作面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式回采, 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上副巷与回风联巷相连, 下副巷与皮带运输巷相连, 上下付巷均采用25U型钢支护, 断面7.2㎡。( 附工作面布置图) 第二节 回采工艺 一、 回采工艺流程 1、 工艺过程 工艺: 破煤、 装煤、 运煤、 支护、 采空区处理。 流程: 打眼、 注水→落煤→移主梁→攉煤站柱→移副梁→清煤移溜。 2、 落煤、 装煤、 运煤、 移梁、 移溜。 ( 1) 打眼、 注水 工作面生产前, 由跟班队长及班长负责处理采面不安全隐患。然后, 将本眼场每棚主梁采空区侧支柱回出, 并支设在副梁的中间与主梁的中间柱站齐, 同时在瓦斯不超限的情况下, 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煤壁注水。 ( 2) 落煤 由于工作面煤壁较软( 局部为复采) , 选择采用手镐落煤。 ( 3) 装运煤 采用人工装煤。工作面使用SGB420/30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 经下付巷SGB420/30型刮板输送机至西翼皮带运输巷。 ( 4) 移梁 工作面落煤后, 要及时掏梁窝, 将主梁垫步移设1m, 并及时护顶, 此时采面最大控顶距3.4m, 工作面分段采通或全部采通后, 及时移设副梁与主梁并列成对, 并用荆芭、 椽子挡好舍帮, 此时工作面保持最小控顶距2.4m。 ( 5) 清煤移溜 采面移完梁后, 将煤清净, 采高保持在1.6~1.8m之间, 然后进行移溜, 移溜前必须拉线, 移溜时应从机头到机尾或自机尾到机头推, 不得从两头往中间移, 移溜后溜子要平直, 运转正常, 与煤壁保持0.2m间距。 ( 6) 采空区处理 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要求采空区冒落高度普遍大于1.5倍采高, 对于局部冒落不充分处( 面积超过2×5m2时) , 采用编织袋装煤或矸充填采空区, 同时打抬棚加强支护。 二、 顶板支护设计 ( 一) 煤层顶底板岩性 ( 1) 煤层顶底板岩性 该面顶板为细砂岩和中粒砂岩, 底板为深灰色泥岩、 砂质泥岩。二1煤层结构简单, 层位、 厚度较稳定。底板为深灰色泥岩、 砂质泥岩。( 详见地质说明书) ( 2) 顶板构造 本工作面顶板结构为: 煤——顶板——直接顶——老顶。 ( 二) 采场控制设计 本工作面顶板控制设计从”支”、 ”护”、 ”稳”三个方面考虑。即采场支架对顶板应能支得起、 护得好、 稳得住。 ( 1) ”支” ”支”就是要求支架在其工作过程中, 能够支撑住顶板所施加的压力, 由于本工作面顶板为构造顶板较为破碎, 老塘垮落后即可充满, 老顶来压不明显。 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 Pt=9.81h×r×k 式中pt---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KN/ m2 h---采高,1.7m r---顶板岩石重力密度,2.5/ m3 k---工作面支柱应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 经计算得 pt=156--313KN/ m2 1、 单体液压支柱实际支撑力 Rt=Kg×Kz×Kb×Kh×Ka×R 式中Rt---单体液压支柱实际支撑力, KN。 Kg ---支柱工作系数, 0.99。 Kz ---支柱增阻系数, 0.95。 Kb---支柱不均匀系数, 0.9。 Kh---采高系数, 1.0。 Ka---倾角系数, 1.0。 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 300KN。 经计算得Rt=228.5KN 2、 工作面合理支护密度: n1=Pt/Rt=392/228.5=1.72根/m2 根据支护强度与支护工艺要求, 确定排距L排=1.0m。验证工作面棚距0.6m最大控顶距时的支护密度 n=5/0.6×3.4=2.45( 根/m2) n>n1 取工作面基本支架的棚距为0.6m。 ( 2) ”护” ”护”包括两方面: ”护顶”、 ”护底”。 A、 ”护顶” 护顶要求所选柱距保证不因荆笆和椽子的强度不足, 而引起频繁的局部冒顶, 荆笆和椽子的强度应能托住两棚间松散岩体的重量, 根据理论计算和供应的材质, 选用0.6m棚距对棚架设, 使用荆笆质量必须可靠, 做到强度高、 编织密度大, 不得出现露煤现象, 另外, 椽子直径不得小于40~50mm, 长度1m, 打顶时做到荆笆搭接合理, 椽子摆放均匀, 每米按5根摆放, 不得有露顶现象。 B、 ”护底” 采煤工作面保证支护质量的前提条件是支柱不钻底, 因此要求支柱对底板的压强小于底板比压, 否则要穿木鞋。 若工作面局部不沿底, 为保证初撑力, 要求该段柱下站道木或木鞋。 ( 3) ”稳”, 就是要求支架具有抵抗来自层面方向推力的能力, 一旦顶板沿层面方向运动, 支架能抵抗住, 不至于被推倒, 为防止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事故发生, 必须提高支柱的初撑力。 P初=h×r( cosx+1/f×sinx)/n = 0.7×1.4( cos8°+1/0.3×sin8°) /2.45 =5.7(KN/根) 式中: h——工作面顶煤平均厚度, 取0.7m r——煤容重, 取1.4t/m3 x——煤层倾角取最大8° 故工作面支柱初撑力必须保持在5.7KN以上, 才能防止推垮型冒顶事故的发生。结合有关规定, 本工作面支柱初撑力必须保持在55KN以上时, 即可满足支护的要求。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 选定本工作面支护方式为: π型钢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最大控顶距3.2m, 最小控顶距2.2m, 棚距0.6m, 对棚支护。 ( 三) 采面及安全出口支护 1、 采面支护 根据采场支护设计的要求, 本工作面采用DZ22-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2.2mπ型钢梁对棚支护, 其支护形式为π型钢梁大垮度矩形断面支护, 每对棚5根柱, 即主梁一梁三柱, 付梁一梁二柱, 棚距( 中—中) 0.6m,最大控顶距3.2m,最小控顶距2.2m, 支柱支在梁端头, 柱中距梁端保持0.2m, 便于采煤、 运输机管理, 中排柱不沿底板时, 柱下要穿鞋, 支柱初撑力达到55KN, 支柱迎山角和迎山距按下表中的煤层不同倾角来确定。 煤层倾角 0°—6° 7°—12° 13°—18° 19°—25° 迎山角 1° 2° 3° 4° 迎山距 9—10cm 10—11cm 11—12cm 13—14cm 2、 工作面安全出口支护 ( 1) 工作面上安全出口支护 上安全出口: 工作面上安全出口超前工作面煤壁1 m, 长3.0m, 宽1.0m, 高1.8m, 采用四对八根3.5mπ型钢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一梁三柱成对使用, 交替迈步前移, 每对棚距0.6m, 支柱初撑力达到55KN, 随工作面推进一梁三柱交替迈步前移。 ( 2) 工作面下安全出口支护 下安全出口: 工作面下安全出口超前工作面煤壁1 m, 长3.0m, 宽1.0m, 高1.8m, 采用四对八根3.5mπ型钢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一梁三柱成对使用, 交替迈步前移, 每对棚距0.6m, 支柱初撑力达到55KN, 随工作面推进一梁三柱交替迈步前移。 3、 工作面超前支护 ①、 工作面上、 下付巷超前支护长度不少于20m, 自工作面煤墙向外10m使用单体液压支柱配2.4mπ型钢梁打上双排柱, 另外10m使用单体液压支柱配2.4mπ型钢梁打成单排柱。 ②、 安全出口处超前支护不得打断, 保证支柱完整无缺, 烂帮漏顶及时处理, 巷道高度保证不低于1.8m, 运输巷应留有0.7m宽的人行道。 ③、 两巷超前支护必须连续架设, 单体液压支柱采取防倒措施且支柱初撑力不低于50KN。 第三节 通风系统 一、 工作面风流路线 ( 1) 新鲜风流: 副井→皮带运输巷→11031下付巷→工作面 ( 2) 乏风流11031采面→11031上付巷→总回风巷 附: 工作面通风系统图 二、 风量计算 1、 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涌=Q沼×K/C=0.75×1.2/0.01=90( m3/min) 式中: Q沼——绝对瓦斯涌出量, 平均0.75m3/min; C——采煤工作面最高允许瓦斯浓度, 取1%; K——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 取1.2。 2、 按采面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Q人=4N=4×30=120(m3/min) 式中: 4—以人为单位的供风标准 m3/min N—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按54人计算。 3、 风速验算 V=Q/60S=120/6÷60=0.33m3/S 经验算, 0.25m/S<V<4.0m/S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经验算风速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所选风量合适。当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出现变化或其它原因需要调节风量时, 可适当调节风量, 调节后的风量应符合集团公司规定。 三、 通风设施与瓦斯监测 1、 通风设施与综合防尘 根据工作面生产需要, 11031工作面分别建挡风墙、 调节风门、 风门等设施。为了降低工作面煤尘, 在工作面上下副巷设置水幕和隔爆水袋, 在各运输机机头处安装喷雾装置, 工作面实行煤壁浅孔注水。 2、 工作面按设计安设三台甲烷传感器, 其中一台安装在上隅角切顶线0.3~0.8m以内, 一台安装在距工作面上出口5~10m以内, 报警点0.8%, 断电点0.8%; 另一台安装在距工作面上巷回风口10~15m处, 报警点、 断电点均为0.8%; 断电范围: 工作面上、 下付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断电范围为采煤工作面及其上、 下付巷的所有非本质安全型设备。要求瓦斯电闭锁装置动作灵敏、 准确, 并按规定进行标校, 保证断电功能可靠。 瓦斯报警或瓦斯断电后必须立即停止工作, 切断电源, 撤离人员, 进行处理。待瓦斯浓度降到安全范围后, 经瓦斯检查员确认, 方可送电, 恢复生产。 附: 瓦斯监测监控示意图 第四节 供电系统 根据11031工作面实际开采条件、 设备布置及负荷统计情况, 由副井变电所敷设二条660V供电线路, 一条至上付巷供给水泵电机, 一条至皮带巷皮带电机。( 工作面供电系统图) 工作面电器设备配备表 电器设备名称 型号 规格 台数 用途 隔爆真空馈电开关 KBZ-630A 660V 1 总开关 断路器 QBZ-200A 660V 5 各分路开关 刮板输送机 SGB420/30 30KW 5 工作面 隔爆真空起动器 QBZ-80 660V 5 刮板运输机 第五节 运输系统 一、 运煤系统 工作面采出的煤由工作面运输机→11031下付巷→11031运输巷→皮带运输巷→副井溜煤眼→副井→地面。 二、 运料系统 平地料场→副井→副井东大巷→西翼回风上山→11031上付巷 →工作面。 附: 工作面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六节 洒水降尘及防火系统 平地静压水→副井→副井大巷→皮带运输巷→11031上、 下付巷→各洒水点及水幕。 一、 综合防尘设施的配备与安装: 1、 工作面输送机机头处及各转载点, 安装喷雾装置, 保证正常开机喷雾。 2、 进、 回风巷按规定安装防尘管路及附属装置。 3、 在进、 回风巷距工作面50m内安装防尘水幕, 在距工作面20—40m范围内, 各安装防爆水袋30个。 4、 在进、 回风巷及工作面内采用浅孔动压注水。 二、 防火系统 防灭火管路系统同供水系统 第七节 防排水系统 1、 防水要求 ( 1)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 , 可能会遇到顶板淋水或底板水, 必须加强防治水管理, 确保水路畅通。 ( 2) 工作面必须做好水文地质工作, 查明构造发育情况及其富水性。 ( 3) 加强工作面防水管理, 上、 下付巷要铺设水管, 回采时要及时调整巷道推进度, 保证机尾超前机头2m, 确保采面出水时,水能从顺槽排出。 ( 4) 采面坚持跟底回采, 不跟底时, 支柱必须垫木鞋, 支柱绑好防倒链, 对支柱进行二次注液, 提高支柱的初撑力, 保证支架稳定。 ( 5) 加强职工培训, 提高防治水意识。若发现有出水征兆或发生出水时, 除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外, 还要及时准确判断水情, 并报告有关部门, 水情严重时人员沿避灾路线撤出。 2、 排水系统 工作面各出水点水经临时水仓→主井水仓→平地 第四章 劳动组织及正规循环作业图 第一节 劳 动 组 织 一、 劳动组织方式 本工作面劳动组织方式: 采用”三八”制作业。 循环进度: 1m 循环方式: 多循环 循环个数: 1.5个 循 环 率: 95% 日 产 量: 259吨 月 产 量: 5670吨 二、 劳动组织表 序号 工种 一班 二班 三班 合计 1 采煤工 14 14 14 42 3 开溜工 5 5 5 15 4 运料工 3 3 3 9 5 班长 1 1 1 3 6 跟班机电工 1 1 1 3 7 小班、 回尾巷工 2 2 2 6 8 回棚工 2 2 2 6 9 副班长 1 1 1 3 10 验收员 1 1 1 3 合计 32 32 32 96 第二节 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第五章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 号 指标名称 单 位 数 量 1 采面可采长度 m 90 2 采面可采宽度 m 55 3 煤层平均倾角 度 4 4 煤层容重 t/m3 1.4 5 平均煤厚 m 2.5 6 工业储量 万吨 1.8 7 可采储量 万吨 1.6 8 循环进度 m 1 9 循环个数 个 1.5 10 循环产量 t 173 11 正规循环率 % 95 12 回 收 率 % 90 13 日 产 量 t 259 14 月 产 量 t 6490 15 回采工效 t/工 2.1 16 采面服务时间 月 2 17 采高 m 1.6-1.8 18 坑木消耗 m3/吨 0.2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 现场管理制度 一、 工作面交接班制度 1、 每班跟班队长、 班组长、 验收员必须在井下现场交接班, 并填好相应记录。 2、 跟班队长对当班现场管理负第一责任, 交接班时先检查工作面情况, 并对上班遗留问题及当班存在的问题给班组长布置好, 安排到位。 3、 班组长交接班过程中, 发现的主要问题应与跟班队长结合, 控制好打眼、 注水等各个生产环节, 亲自指挥工人作业。 4、 验收员交接班过程中应说明上一班存在的问题、 顶板控制情况及压力情况, 给职工讲明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并填写相应记录。 5、 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现有重大不安全隐患, 当班不能解决的, 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听侯安排处理。 二、 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1、 每班应根据科、 队的统一安排布置生产, 保证完成正规循环, 严禁私挖乱采。 2、 当班采棚要求主付梁全部拔完, 单体柱站齐, 凡遗留π型钢梁不拔或缺柱的按相应制度进行处罚。 3、 当班发现有迎山不照或歪旋的棚子时, 班组长和验收员要安排职工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中验收员监督落实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4、 每班验收员严格按标准拉线, 凡有不按线拔梁或站柱的要求当班重新返工, 否则按制度处罚。 5、 打顶时把顶打严, 不准出现漏顶及流煤现象, 椽子升断的及时更换, 不合格的工程验收员不予验收。 6、 站柱前清净巷道浮煤, 采高不低于1.6m, 支柱应站在硬底上, 必要时站柱鞋, 严禁在浮煤上支设支柱。 7、 工作面压力大的地点由验收员负责安排站好木鞋, 防止支柱钻底量大, 采高达不到要求。 8、 煤墙采通以后, 煤壁松软地段必须使用竹芭、 椽子蔽帮, 防止煤墙脱齿, 引起掉碴或冒顶事故。 9、 每班由验收员及班组长组织, 要求职工搞好二次注液工作, 保证支柱初撑力不低于55KN, 每班不定时抽查、 观测初撑力, 初撑力低的及时补液。 10、 生产技术科控制好工作面进度, 做好顶板周期来压预测预报工作。 第二节 安全技术措施 一、 顶板管理措施 (1) 采煤工作面所有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 《操作规程》和工作面《作业规程》。 (2) 开工前, 认真检查工作面工程质量, 处理各种不安全隐患, 为回采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工作面移刮板输送机后, 要对所有支柱实行二次注液, 工程质量验收员应携带压力表,对工作面支柱初撑力进行检查, 确保初撑力达到要求。 (3) 工程管理人员及时调整采面棚距, 严禁出现支架歪扭现象。棚距0.6m, 打顶要严密, 每棚椽子不少于5根, 竹笆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出现大棚距或漏顶时, 要及时套临时棚, 加固顶板。 (4) 严防工作面煤墙片帮、 脱耳及顶空, 确保梁头抓帮。 (5) 煤墙较活时或片帮超过0.3m的地段, 必须进行超前移梁护顶, 顶打严打实, 然后手镐落煤, 及时升紧中排巷支柱, 站好煤墙支柱, 严防片帮冒顶, 确保支架稳定。 (6) 工作面移主梁时必须掏有深度不小于0.1m的梁窝, 煤壁较活时要及时用竹笆、 椽子进行闭帮, 竹笆、 椽子要打到梁头。 (7) 工作人员必须在护顶良好的支架下进行打顶支护, 严禁在无支架掩护下作业。 (8) 工作人员要及时清煤, 在保证退路畅通和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移梁护顶, 移梁时严禁坐在煤堆上打顶。工作面采空区必须打严闭实, 防止窜矸伤人。 (9) 工作面移梁护顶时必须逐棚移梁进行, 并及时护顶, 移梁前后, 严禁出现空载支柱, 并保证支柱初撑力达到要求。 (10) 工作面移溜前, 要对支柱进行补液, 保证支柱有足够的支撑能力, 防止顶板来压压垮支架。 (11) 工作面移梁、 站柱结束后, 严禁出现单柱支撑顶梁现象。 (12) 回柱前, 采空区压力较大时, 必须先卸压, 待压力稳定后方可移梁, 严防突然来压将梁砸翻伤人。 (13) 工作面站柱时, 要先挖柱窝, 柱窝深度不低于0.3m, 然后升紧支柱, 初撑力达到要求, 防止工作面支柱受压而发生支柱倒滑, 造成冒顶。 (14) 机道梁端冒落高度不大于200mm,否则必须用坑木背实, 工作面控顶范围内, 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不大于100mm/m,严禁顶板出现台阶。 (15) 当采空区悬顶面积大于10m2时, 用装煤编织袋填实采空区, 支设木垛、 抬棚或戗棚加强支护, 杜绝采空区空顶。 (16) 顶板不及时垮落时, 必须进行充填, 保证采空区充填高度高出梁头100mm。 (17) 工作面出现650mm以上大棚距或漏顶时要及时采取套棚加固, 防止冒顶。工作面不准出现连续3棚以上400mm的小棚距, 确保人员退路畅通。 ( 18) 工作面落巷时, 主梁与副梁梁头交接处, 严禁出现脱节和漏顶, 必须及时用竹笆、 椽子打顶严密, 顶板较活时, 用坑木和单体柱套棚加固。 (19) 每一名职工作业前都必须认真检查各自工作地点, 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解决, 工作中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严禁空顶作业。 (20) 当工作面突然停泵, 而工作面有支架没有完整支撑时, 要及时用木梁木柱套棚加固工作面。 (21) 当工作面在移梁、 回柱及清煤等工序操作相邻场相互影响时, 严禁平行作业, 两眼场交接处的顶板必须及时用竹笆、 椽子或钎椽打严, 严防冒顶。 (22) 加强单体柱防倒管理, 采面失效柱及时更换, 采面认真使用好防倒链, 煤墙、 中排巷两根支柱用防倒链绑在一起, 同时增加采空区侧支柱防倒链, (23) 工作面移刮板输送机时, 作为支撑点的采空区侧支柱必须多次注液, 确保支架稳定。 (24) 工作面严格控制采高, 正常采高1.7m, 采高最大不超过1.8m,最小不低于1.6m。 (25) 加强采面支柱初撑力管理, 跟班队长、 班长亲临现场, 抓好放顶前二次注液工作, 确保中排巷支柱初撑力达到55KN以上, 中排巷支柱注液以后, 及时对煤墙柱, 采空区侧支柱进行补液, 严禁有空载支柱。 (21) 机头3.0m长钢梁及抬口棚, 要及时迈步前移, 前移后抬口棚必须接顶, 不接顶处必须用木楔背实背紧, 单体柱必须升紧升牢, 初撑力必须达到55KN以上。 (27)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沿底回采, 工程管理人员要坚持上尺拉线, 每班结束后, 工程管理人员要逐棚验收, 消灭不合格工程。 (28) 工作面第二次回柱移梁时, 一次最多回四棚, 严禁将采空区侧支柱一次回完。同时, 一人”观山”, 一人操作, 保证退路畅通, 确保安全, 防止窜矸伤人。 (29) 超前支护外10m范围内必须备有圆木20根, 钎椽50根, 竹笆40块等防冒顶材料, 以防急用。 二、 ”一通三防”管理措施 1、 通风管理措施 ⑴ 两巷要清洁卫生, 及时清理浮煤、 杂物, 确保通风断面不少于设计断面的70%。 ⑵ 瓦斯检查工要认真负责, 加强通风管理。测风工要及时测定工作面风量。风量不足或过大时要迅速找出原因汇报处理, 严禁微风或无风作业。 ⑶ 瓦检工要坚持原则, 有权制止一切违章活动, 遇到重大问题( 瓦斯超限等情况) , 除在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外, 应及时向调度室、 通风科、 安监质量科等有关部门汇报。 ⑷ 通风设施完好, 符合《安全规程》要求, 工人经过风门时, 必须随手关门, 严禁两道风门同时打开, 严禁有破坏通风设施现象。 2、 工作面瓦斯防治措施 ⑴ 瓦检工必须坚持瓦斯检查和汇报制度。交清接明各个地点的瓦斯浓度及不安全因素。 ⑵ 当采面风流中CH4浓度达到0.8%时严禁作业, CO2浓度达到1.0%时, 必须停止作业, 撤出人员, 查明原因, 制定措施, 进行处理。坚决杜绝出现有害气体超限情况下继续蛮干的现象。 ⑶ 工作面两巷内不得坐人或躲人, 对此处瓦检工要加强检查和监测, CH4超限时采取措施, 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工作面下付巷必须悬挂CH4便携仪, 保证安全。 ⑷ 工作面必须设置两个瓦斯报警断电仪探头, 并和CH4监测系统联网, 断电范围必须包括工作面及回风流中所有电器设备和线路。 ⑸ 跟班队长、 班长要配带瓦斯便携仪, 通风队要在本面配专职瓦检工, 流动电钳工必须携带CH4便携仪。 3、 防尘措施 ⑴ 工作面进、 回风顺槽要加强防尘管理, 每隔50m设一个三通阀门, 进行洒水降尘。 ⑵ 工作面进、 回风顺槽距工作面60~200m内要设置隔爆水袋, 进风顺槽设6组, 每组4个水袋, 每袋装水不少于40升, 每组间隔不大于3m, 回风顺槽设置隔爆水袋同进风顺槽。 ⑶ 各转载机头洒尘设施齐全。 ⑷ 进、 回巷距切巷口30m~50m以内设水幕, 并灵敏可靠。 ⑸ 对于工作面采用煤壁浅孔动压注水方式来降低煤尘, 具体要求如下: ① 采面煤壁注水孔距顶板0.5m, 间距5m, 眼深3m, 仰角30°~50°。 ② 采面两端头第一个注水眼与两巷煤壁保持5m间距, 在对两端头第一个眼注水时, 必须严格观察两顺槽内替棚支架有无变化, 否则必须加固好后再注水。 ③ 注水时, 应严防注水系统漏液, 注水压力应控制在4MPa以下, 严防损坏封孔器, 当煤壁和相邻注水孔出水时, 该注水孔达标。 ④ 注水时, 封孔器应完全插入注水孔, 封孔器外端离孔口深度应大于0.5m, 而且封孔器与高压管连接销子口向下, 防止封孔器因销子脱落遗留在注水孔中。 ⑤ 注水时, 注水人员要缓慢开启调压阀门, 并严密注视压力表变化, 严格控制注水压力不超过规定, 注水完毕后, 要缓慢开启卸压阀, 使封孔器均匀缓慢卸压。 ⑥ 每次注水前封孔器必须与煤壁背紧, 防止封孔器高压窜出伤人, 每次注水时注水孔口不得站人, 工作人员应躲到安全地点。 ⑧ 采面严禁停止注液升柱而专门注水, 必须保证采面正常生产。 ⑨采面注水纳入工作面工程验收, 必须坚持不注水不生产的原则; 认真落实注水制度, 注水不合格工作面工程为不合格品。 4、 防自燃发火措施 ( 1) 通风科要定期对工作面回风流、 上隅角瓦斯、 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含量及温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2) 回采中, 若发现煤壁有温度升高现象时, 应停止作业撤至进风流中并及时调度室汇报, 采取针对性措施后, 方可进行作业。 ( 3) 工作面温度升高时, 采面洒水降温。 ( 4) 皮带输送机司机和修理工, 要认真负责, 严防皮带跑偏而引起摩擦着火。 ( 5) 皮带输送机机头前后5m范围内必须用非延燃性材料进行支护。 ( 6) 皮带输送机机头必须配备2台完好的灭火器和0.5m3以上灭火砂。 ( 7) 工作面回采、 回收结束后通风队必须在25天内对工作面进行密闭。 四、 水害防治措施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资料和实际恢复掘进情况分析: 老空水、 底板水对回采时影响不大。随着工作面推进, 老空水依然存在, 预计正常总涌水量3m3/h, 最大涌水量5m3/h, 为确保工作面安全顺利回采, 特制定如下综合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1、 工作面回采前, 工作面两巷内的丁字头、 十字头坑木棚腿必须打抬棚加固, 增强支架整体稳定性。 2、 回采前, 在下付巷铺设200mm×200mm铁皮水槽至切口处。( 若工作面有淋水时, 切巷老塘侧要铺设水槽) , 水槽要用铁丝绑扎, 保证不渗不漏, 并根据巷道起伏情况下落水槽, 保证水流畅通。 3、 回采前施工队要切实加强两巷维护, 保证两巷支架完整, 稳固牢靠, 并在淋水和压力大的地段打抬棚加固。两巷丢底煤段用编织袋进行铺底或采用混凝土滚底, 并用编织袋护好两帮柱窝和水槽。 4、 回采时工作面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采面支架齐全完整, 对棚5柱, 棚距均匀, 支柱迎山有力, 并坚持对支柱多次注液, 保证初撑力55KN以上, 采高不低于1.6m。同时, 护好帮顶, 防止片帮、 冒顶事故发生。 5、 回采时要调整好两巷推进度, 使得上付巷超前回采。 6、 工作面回采时要根据煤底板起伏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切巷坡度, 尽量沿底回采。丢底煤段三排巷柱下站好道木, 局部地段加抬棚, 减少支柱钻底量, 保证巷高不低于设计高度。 7、 工作面回采若有淋水时, 必须及时搭截水棚将涌水汇集归槽排出。 8、 工作面有淋( 涌) 水时, 淋( 涌) 水段及淋( 涌) 水段两侧10m范围内三排柱下要站好道木, 必要时打抬棚加固。抬棚要求一梁三柱, 梁头对接, 使抬棚连锁, 抬棚用π型钢梁配合单体柱, 打紧打牢。用手镐落煤, 同时用双层荆笆将老塘帮护严护实, 防止溃水事故发生。 9、 若工作面煤墙淋水时, 要求出水段煤墙用荆笆、 椽子挡严闭实, 防止煤墙片帮造成支架不抓帮, 进而引起支架受压不均衡, 发生支架整体下沉, 甚至发生冒顶和支架塌垮压实事故。 10、 上、 下付巷超前支护段内要求顶梁交接严实, 巷高保证在1.8m以上, 柱下穿木鞋, 超前支护段20m范围内打抬棚( 一梁三柱) 超前加固。 11、 回采期间, 施工队在两巷维修巷道时, 要保护好水槽, 严防破坏水槽。水沟要设专人看管, 及时对变形、 破坏水槽进行扩修, 并加强清淤工作, 水沟内不准有淤煤( 矸) 和杂物, 保证水能顺利流出。 12、 调度室要统筹安排临时水仓的循环清挖, 保证有足够的容量, 机电运输部做好排水及设备管理工作及时将涌水排至地面。 13、 工作面上下付巷距超前支护向外50—80m合适地点必须备用一定数量的防冒顶和水灾应急材料: 小道木不少于40根, 钎椽不少于50根, 荆笆不少于200块, 编织袋不少于300条, 坑木不少于3m3, 备用水槽30个, 铁丝30kg。一旦出现水情, 供应科要保证各类防水材料及时供应到位。 14、 采煤队每班要密切注意工作面涌水情况, 发现水量突然增大或减少等异常情况及时向矿调度室、 地测部、 生产技术部汇报。 15、 生产技术部人员要经常下井观测, 收集工作面的水文地质资料, 及时做出水情水害预报, 指导安全生产。 16、 回采过程中, 发现工作地点有挂红、 挂汗、 空气变冷, 出现雾气、 顶板涌水加大、 顶板来压、 水色发浑、 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 必须停止作业, 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若情况危急, 要发生警报, 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若出现水害时, 工作面所有人员应按照规定的避灾路线进行有秩序的撤退。 17、 若工作面涌水量增大或发生溃水事故, 造成工作面无法生产或生产安全受到威胁时, 工作面必须停止回采, 对涌水段端丁加固, 木丁规格2.0×1.0m, 同时, 用荆笆将顶帮挡严, 防止涌水将煤矸冲出引起片帮、 冒顶。 五、 机电设备管理措施 1、 液压系统: 泵站和液压系统完好不漏液; ‚压力≥18MPa; ƒ乳化液浓度不低于2%--3%。 2、 工作面所有电器设备要保证防爆性能良好, 上、 下付巷开关、 保护上架, 电缆按规定悬挂整齐。 3、 井下严禁带电作业, 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 4、 各岗位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司机作到”三懂”、 ”四会”。 5、 严禁用工作面刮板运输机运送单体柱、 工字钢、 坑木、 椽子等物料。 6、 工作面、 运输巷刮板运输机严禁飘链运行, 机尾打牢压柱。 7、 运输巷刮板运输机必须安装信号系统, 信号要灵敏可靠, 小件上板、 构件齐全。 8、 随着工作面的推进, 所有设备的拆、 收、 移、 吊挂等工作要及时做好, 不得影响生产。 9、 在工作面刮板运输机或运输巷刮板运输机内拣碴时必须与刮板运输机司机联系, 停稳后方可拣碴。 10、 移刮板运输机时严禁通排巷去柱, 循环摘柱长度不大于20米, 摘除的中排柱应在煤墙侧放好, 严防掉入刮板运输机中, 刮板运输机推过的地段及时站好中排柱。循环摘柱段不再打设临时戗柱, 若棚子歪旋时, 打上加强支柱, 确保安全。 11、 移刮板运输机时机修工负责将溜子推平、 推直, 移工作面机头时必须停刮板运输机作业。 12、 运输巷刮板运输机设专人掏底槽, 保证设备运行正常, 防止拉回头煤。 六、 运输管理措施 1、 设备司机必须持证上岗, 必须熟记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度及交接班制度。 2、 运输司机要做到”四勤”, 即勤检查、 勤维护保养、 勤注油、 勤听机器运转声音是否正常, 保证设备完好运行。 3、 运输司机操作时, 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严禁非专职人员开动设备。 4、 机修工经常检查运输设备的运行情况, 坚持现场交接班制度, 交完好设备。接班后必须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采面及运输顺槽刮板输送机必须派专人掏底槽。 6、 皮带运输机机头必须安装随机保护, 保证保护灵敏、 可靠、 有效, ”五小”电器必须上板。 7、 工作面进风顺槽拆卸运输设备拉大件时, 要采取防滑措施, 装运大件时, 必须指派专人负责安全。 8、 使用导链起吊大件时, 必须选择牢固支架, 导链要挂稳挂牢, 导链下方严禁站人, 要有防止导链突然打滑或松动措施, 起吊大件时, 必须有专人”观山”, 发现支架变形, 要立即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