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QC成果]控制剪力墙端头混凝土施工质量成果.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658050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成果]控制剪力墙端头混凝土施工质量成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本文档共35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控制剪力墙端头混凝土施工质量 小组名称:有限公司QC小组 组 长: 发 布 人: 单位:(公章): 2015年3月29日 目 录 一、概况 1.工程概况 2.剪力墙混凝土施工质量标准 3.小组简介 二、课题选定 三、现状调查 四、设定目标 五、原因分析 六、确定要因 七、制定对策 八、对策实施 九、效果检查 十、巩固措施 十一、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一、概况 1、工程概况: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龙田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2号地块的4#楼位于晋中市龙湖大桥南侧。工程为住宅楼,地下2层,地上18层,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以其中一套三居室的住房为例,一套住宅中有28个剪力墙端头,如下图1所示。 ① 门窗洞口两侧端头 ②墙体自由端头 图1 2、剪力墙混凝土施工质量标准: 《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中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及尺寸检验批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 ①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②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一般项目: ①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②轴线位置允许偏差5mm;③垂直度允许偏差5mm ;④截面尺寸允许偏差+8,-5mm; ⑤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8mm。 观感质量: ①混凝土密实,表面平整,棱角顺直,尺寸准确,阴阳角方正。 ②不应有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裂缝等。 3、小组简介 小组成员情况表 表1 小组名称 QC小组 组长 成立日期 2014.3.15 小组注册编号 QX/YJ-2014-02 小组成员 11人 小组注册时间 2014.3.20 课题注册编号 2014-QCKT-06 课题类型 现场型 TQC教育学习 平均48小时 活动时间 2014.3.20-2014.8.15 小组成员组成 序号 姓名 文化程度 年龄 职务 小组分工 小组职务 1 大专 40 技术负责人 全面负责 组长 2 大专 39 项目经理 活动指导 副组长 3 大专 26 项目工程师 策划组织 副组长 4 大专 27 工 长 对策实施 组员 5 大专 27 质量员 质量检查 组员 6 初中 40 班组长 对策实施 组员 7 高中 26 工 人 对策实施 组员 8 初中 31 工 人 对策实施 组员 9 高中 34 工 人 对策实施 组员 10 高中 30 工 人 对策实施 组员 制表人: 审核人: 日期:2013.3.20 小组活动时间计划表 表2 制表人: 审核人: 日期:2014.3.20 现状调查(1~3层) 对策实施(4~6层) 效果检查(4~6层) 巩固阶段(7~18层) 制图人: 审核人: 日期:2014.3.22 图2 小组活动计划部位图 二、课题选定 1、课题名称:《控制剪力墙端头混凝土施工质量》 2、选题理由: 剪力墙住宅结构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在以下几个部位易产生质量通病:①外墙层间接槎部位的夹渣、蜂窝、孔洞,截面尺寸偏大或偏小;②内墙的洞口阴角不方正;③楼板混凝土产生裂缝、渗水;④剪力墙端头扭曲、平整度偏差大、垂直度偏差大。 通过对上个同类工程清河湾住宅楼工程5#楼的检查,4项质量通病对整体工程质量的影响分别为:①剪力墙外墙质量影响20%;②剪力墙内墙墙面质量影响25% ;③楼板质量影响15% ;④剪力墙端头质量影响40%。因此提出4个课题。饼分图如右图所示。 三、现状调查 依据《山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中现浇混凝土结构外观及尺寸检验批验收记录表,小组在施工1~3层期间,对一栋楼两个单元共4户三居室的剪力墙端头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调查共计335个点,检查出不合格点63个点,合格点272点,合格率仅为81.2%。其分布情况见表3。 4#楼1-3层剪力墙端头混凝土质量情况调查表 表3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总点数 合格点 不合格点 合格率 1 垂直度 133 107 26 80. 5% 2 表面平整度 115 93 22 80.9% 3 外观质量 47 38 9 80.8% 4 截面尺寸 26 21 5 80.7% 5 轴线位置 14 13 1 92.8% 合计 335 272 63 81.2% 4#楼1-3层剪力墙端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点统计表 表4 部位 垂直度 表面平整度 外观质量 截面尺寸 轴线位置 一单元东户 一层 3 2 0 0 0 二层 2 3 1 0 0 三层 2 1 1 1 0 一单元西户 一层 4 1 2 1 0 二层 1 0 0 0 0 三层 3 2 1 0 1 二单元东户 一层 2 3 0 1 0 二层 3 3 1 1 0 三层 1 0 0 0 0 二单元西户 一层 2 2 1 0 0 二层 2 2 2 1 0 三层 1 3 0 0 0 总数 63 26 22 9 5 1 剪力墙端头混凝土质量问题调查数理统计表 表5 序号 质量问题 频数(点) 累计频数(点) 频率(%) 累计频率(%) 1 垂直度偏差 26 26 41.3 41.3 2 表面平整度偏差 22 48 34.9 76.2 3 外观缺陷 9 57 14.3 90.5 4 截面尺寸偏差 5 62 7.9 98.4 5 轴线位置偏差 1 63 1.6 100 合计 63 100 制表人: 审核人: 日期:2014.4.13 ①─垂直度偏差 ②─表面平整度偏差 ③─外观缺陷 ④─截面尺寸偏差 ⑤─轴线位置偏差 制表人: 审核人: 日期:2014.4.13 图3 剪力墙端头混凝土质量问题排列图 从排列图中可以看出,垂直度偏差和表面平整度偏差是影响剪力墙端头混凝土质量的主要问题,但是还不够客观,还需对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后确定。 四、设定目标 (一)将目标值设定为:合格率为95%。 活动前 目标值 95% 81.2% 制表人: 审核人: 日期:2014.4.15 图4 小组活动PDCA循环目标柱状图 (二)目标设定依据 针对《垂直度偏差》和《表面平整度偏差》这两个主要问题与目标值对比、分析、计算后得知, 若将问题①、问题②解决90%之后,其合格率可提高至94.1%。 计算依据为81.2%+[(①+②) /335]×90%=94.1%, 94.1%﹤95%,目标还不能实现。 若将问题①、问题②解决98%之后,其合格率可提高至95.2%。 计算依据为81.2%+[(①+②) /335]×98%= 95.2%, 95.2%﹥95%,目标能够实现。 五、原因分析 针对垂直度偏差、表面平整度偏差两个关键问题,小组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和关联图,进行原因分析。 制表人: 审核人: 日期:2014.4.17 图5 垂直度偏差、表面平整度偏差问题关联图 从关联图中看出,造成垂直度偏差、表面平整度偏差的末端因素有12项: 1 风大 2 制度不完善 3 培训不到位 4 模板厚度不足 5 技术交底不详 6 加固方法不当 7 抢工期 8 方木不顺直 9 模板陈旧变形 10 检测工具未检定 11方木截面尺寸不一致 12 加固点强度不足 六、确定要因 QC小组针对12项末端因素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表,并根据检查情况进行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计划表 表6 序号 末端因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标准 责任人 时间 1 风大 操作现场是否 风大 现场验证 刮风对质量检查影响率为0 2014.4.18 2 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否完善 调查分析 制度制定率100% 2014.4.18 3 培训不到位 培训是否到位 调查分析 培训合格率100% 2014.4.18 4 模板厚度 不足 模板厚度是否 不足 现场测试测量 模板厚度大于12mm 2014.4.18 5 技术交底 不详 技术交底是否 不详 调查分析 交底详细,针对性100% 2014.4.19 6 加固方法 不当 加固方法是否 合理 调查分析 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变形不超过3mm 2014.4.18 7 抢工期 是否存在抢工期 现场验证 按工期计划每7天一层 2014.4.19 8 次楞方木不顺直 次楞方木是否 顺直 现场测试测量 方木顺直,偏差在1mm内 2014.4.18 9 模板陈旧 变形 模板是否陈旧 变形 现场测试测量 模板未变形,偏差在1mm内 2014.4.20 10 检测工具未检定 检测工具是否 检定 现场验证 检测工具检定率100% 2014.4.18 11 次楞方木截面尺寸 不一致 截面尺寸是否 不一致 现场测试测量 截面尺寸偏差在1mm内 2014.4.19 12 加固点强度不足 加固点能否满足加固强度需求 调查分析 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位移不超过3mm 2014.4.20 制表人: 审核人: 日期:2014.4.18 确认一 :风大 表7 确认方法 确认内容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现场验证 操作现场是否风大 刮风对质量检查的影响率为0 2014.4.18 确认情况 现场观察验证,当天气刮大风时,不进行模板质量检查工作。且验收模板质量时顶板模板已支设完成,已形成室内空间,一般的刮风不会影响到室内的检查工作。 结论 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二 :制度不完善 表8 确认方法 确认内容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调查分析 制度是否完善 制度制定率100% 2014.4.18 确认情况 检查发现有质量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对于工人施工质量不合格时无规定,对管理人员没有发现不合格点时如何做无规定。 结论 是主要原因 ★ 确认三:培训不到位 表9 确认方法 确认内容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调查分析 培训是否到位 培训合格率100% 2014.4.18 确认情况 1.现场询问5个振捣棒操作工人,工人对振捣混凝土时,能否用振捣棒振动模板很清楚,全部工人都回答不能。 序号 能否振捣模板 1 否 2 否 3 否 4 否 5 否 序号 是否回 答正确 序号 是否回 答正确 序号 是否回 答正确 序号 是否回 答正确 1 是 6 是 11 是 16 是 2 是 7 是 12 是 17 是 3 是 8 是 13 是 18 是 4 是 9 是 14 是 19 是 5 是 10 是 15 是 20 是 2.现场询问20个支设模板的工人,规范规定的模板的垂直度允许偏差数据,工人全部都能回答正确。 结论 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四 :模板厚度不足 表10 确认方法 确认内容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现场测试测量 模板厚度是否不足 大于12mm 2014.4.18 确认情况 序号 厚 度 序号 厚 度 序号 厚 度 序号 厚 度 序号 厚 度 1 12.3 7 12.4 13 12.3 19 12.5 25 12.3 2 12.6 8 12.5 14 12.5 20 12.3 26 12.4 3 12.3 9 12.4 15 12.6 21 12.3 27 12.5 4 12.4 10 12.5 16 12.4 22 12.3 28 12.6 5 12.5 11 12.5 17 12.5 23 12.3 29 12.4 6 12.4 12 12.3 18 12.4 24 12.3 30 12.5 荷载计算模板厚度为12mm,现场量测30块模板面板的厚度,最小的厚度12.3mm,最大的12.6mm,全部达到荷载计算的厚度要求。测量结果如下表: 结论 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五:技术交底不详 表11 确认方法 确认内容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调查分析 技术交底是否不详 交底详细,针对性100% 2014.4.17 确认情况 查看资料,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持,太笼统。也没有进行施工现场的实际操作交底的记录。 结论 是主要原因 ★ 确认六:施工方法不当 表12 确认 方法 确认内容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调查 分析 施工方法是否不当 能确保施工质量的施工方法 2014.4.18 确认 情况 调查发现端头的施工方法与大面剪力墙的施工方法相同,只是模板加固时不同,大面墙采用对拉螺杆进行了加固,而端头模板因没办法采用对拉螺杆,门窗洞口的端头处使用钢管支顶在对面的端头模板上,浇筑混凝土时,当一侧墙浇筑到一定高度时,另一侧墙内因没有浇筑混凝土受到支顶钢管的力时会发生偏移。自由端端头处的主楞钢管与大面墙的主楞钢管连接,没有足够的保证扣件发生位移的措施。 结论 是主要原因 ★ 确认七:抢工期 表13 确认方法 确认内容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现场验证 是否存在抢工期 按工期计划每7天一层 2014.4.19 确认情况 通过现场跟踪考核施工进度,能够按工期进度计划7天一层,不存在工期要求紧的问题。 结论 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八 :方木不顺直 表14 确认方法 确认内容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现场测试测量 方木是否顺直 方木顺直,偏差在1mm内 2014.4.18 确认情况 现场抽查30根方木,目测没有发现扭曲现象,用检测工具检测方木两个使用面的平直度,30根方木全部合格。 序号 平整度 序号 平整度 序号 平整度 序号 平整度 序号 平整度 1 <1mm 7 <1mm 13 <1mm 19 <1mm 25 <1mm 2 <1mm 8 <1mm 14 <1mm 20 <1mm 26 <1mm 3 <1mm 9 <1mm 15 <1mm 21 <1mm 27 <1mm 4 <1mm 10 <1mm 16 <1mm 22 <1mm 28 <1mm 5 <1mm 11 <1mm 17 <1mm 23 <1mm 29 <1mm 6 <1mm 12 <1mm 18 <1mm 24 <1mm 30 <1mm 结论 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九:模板陈旧变形 表15 确认方法 确认内容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现场测试 测量 模板是否变形 模板未变形,偏差在1mm内 2014.4.19 确认情况 序号 平整度 序号 平整度 序号 平整度 序号 平整度 序号 平整度 1 <1mm 7 <1mm 13 <1mm 19 <1mm 25 <1mm 2 <1mm 8 <1mm 14 <1mm 20 <1mm 26 <1mm 3 <1mm 9 <1mm 15 <1mm 21 <1mm 27 <1mm 4 <1mm 10 <1mm 16 <1mm 22 <1mm 28 <1mm 5 <1mm 11 <1mm 17 <1mm 23 <1mm     6 <1mm 12 <1mm 18 <1mm 24 <1mm     对现场的一个单元的28个剪力墙端头模板进行观察并测量,模板不是陈旧模板,全部用检测工具进行测量,模板未发生变形,模板本身的平整度可满足施工需求。 结论 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十:检测工具未检定 表16 确认方法 确认内容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现场验证 检测工具是否检定 检测工具检定率100% 2014.4.18 确认情况 现场查看2 套检测工具均有检定证书,且在有效期内,经现场检测,检测工具合格。 结论 不是主要原因 确认十一:方木截面尺寸不一致 表17 确认方法 确认内容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现场测试测量 方木截面尺寸是否不一致 截面尺寸偏差在1mm内 2014.4.19 确认情况 序号 是否一致 序号 是否一致 序号 是否一致 序号 是否一致 序号 是否一致 1 是 7 是 13 否 19 是 25 是 2 否 8 否 14 否 20 否 26 否 3 否 9 是 15 否 21 否 27 否 4 否 10 否 16 否 22 否 28 是 5 是 11 是 17 否 23 是     6 否 12 是 18 否 24 否     每一个端头模板支设需2根方木,这2根方木的截面尺寸须一致,才能保证端头的平整度。对现场的一个单元的28个剪力墙端头模板所使用的方木进行测量,测量数据表明有18个端头模板的方木不一致。 结论 是主要原因 ★ 确认十二 :加固点强度不足 表18 确认方法 确认内容 确认标准 确认人 确认时间 调查分析 加固点能否满足加固强度需求 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位移不超过3mm 2014.4.18 确认情况 前面分析加固方法时已分析过,模板的支撑点有两种,一种是扣件,一种是门洞口另一侧的模板。经过现场调查分析,扣件受力时易发生滑动,从而导致涨模现象的发生。当另一端的模板做为支撑点时,门窗洞两侧的混凝土不可能同时浇筑,总会存在时间差,那么未浇筑混凝土一侧的模板承受荷载而发生位移。 结论 是主要原因 ★ 结论:小组成员通过以上12个末端因素的逐一确认,最终确定了造成剪力墙端头模板垂直度偏差、表面平整度偏差的要因为: 要因一:制度不完善 要因二:技术交底不详 要因三:加固方法不当 要因四:方木截面尺寸不一致 要因五:加固点强度不足 七、制定对策 7.1制定对策方案评价表 小组成员确认要因后,制定方案,并进行对比优选。绘制对策方案评价表。 对策方案评价表 表19 注:满分为5分,分值越高,方案越合理。 制表人: 审核人: 日期:2014.4.23 7.2制定对策 进行方案的优选后,制定对策。 对策表 表20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完成人 完成日期 1 制度不完善 全检制+抽检制+奖罚制 剪力墙端头模板的支设质量得到100%的全数检查,质量在控制范围内。 1、制定劳务队全数检查制度 2、制定质量员抽查制度 3、当质量员抽查发现不合格时,对劳务队长的奖罚制度 4~6层 2014.5.15 2 技术交底不详 书面交底+现场交底 工人100%的掌握操作要点,并能正确操作。 1、制定完善的技术交底 2、对工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3、对工人进行现场交底 4~6层 2014.5.15 3 加固方法不当 在大面墙模板的端头钉模板条,限制模板变形 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受力发生变形不超过3mm,保证混凝土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1、对模板进行设计 2、制作模板 3、安装模板 4~6层 2014.5.15 4 方木截面尺寸不一致 所有方木使用压刨机压刨 方木截面尺寸统一。截面尺寸偏差在1mm内。 1、测量方木尺寸, 2、压刨方木 4~6层 2014.5.15 5 加固点强度不足 在大面墙模板的端头钉模板条做为加固点 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加固点位移不超过3mm,保证混凝土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1、对模板加固点进行设计 2、确定加固点的强度 4~6层 2014.5.15 制表人: 审核人: 日期:2014.4.23 八、对策实施 QC小组根据对策表进行分工落实到人,认真组织,实施对策。 实施一 要因:制度不完善 对策:全检制+抽检制+奖罚制 措施: 1、制定劳务队全数检查制度:劳务队长全数检查后,将检查结果标注在图纸上,并提交项目部,作为项目部质量员抽查的依据。 2、制定质量员抽查制度:质量员依据劳务队长的检查结果去抽查,抽查数量不少于80%。 3、当质量员抽查发现不合格时,对劳务队长的奖罚制度:质量员抽查时,若发现有严重不合格时,对劳务队长进行每一处不合格罚款50元。3处不合格以上时加倍罚款。轻微不合格时,立即整改。 实施一效果检查:端头模板检查率达到100%,模板质量合格率为100%。质量在可控范围内。达到了目标要求。 实施二 要因:技术交底不详 对策:书面交底+现场交底 措施: 1、制定完善的技术交底:依据模板的支设过程,详细叙述操作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2、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后:在办公室内,由项目总工对工人进行文字交底,并采用PPT形式,图文并茂的展示操作过程、操作要求以及要达到的标准(见下图6所示)。 3、进行现场交底:在现场剪力墙端头支模板处,项目总工对工人讲解如何制作模板、加固模板以及加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见下图7所示)。 实施二效果检查: 经检查,操作工人按交底要求支设模板,询问工人对如何制作模板,如何加固模板、加固模板的注意点都很清楚。工人100%的掌握了操作要点,达到了目标要求。 图6 PPT交底 图7 现场交底 实施三 要因:加固方法不当。 对策:在大面墙模板的端头钉模板条,限制模板变形。 措施: 1.对模板进行设计,在剪力墙两侧模板“2”端头钉50mm宽的模板条“3”(见下图8所示),模板条的宽度应一致且顺直,模板条的厚度不小于12mm。 备注 编号 名称 1 端头模板 2 剪力墙两侧模板 3 模板条 4 钉子 5 端头模板方木 6 对拉螺杆 7 3型卡 8 螺母 9 双钢管 图8 2.端头模板制作时,尺寸应准确,形状方正。 3.模板安装时,必须保证大面墙模板边的垂直度,当垂直度不符合要求时,调整两侧模板板底与混凝土楼面板间的距离, 以保证50mm宽的模板条的垂直度,从而保证剪力墙端头模板的垂直度。 模板拼装和模板加固完成后的立面图如下图9、图10所示。 图9模板拼装完的立面图 图10 模板加固完成后的立面图 实施三效果检查: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受力发生变形不超过3mm,因此混凝土的垂直度偏差和表面平整度偏差均在合格范围内,观感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既定的目标要求(见下图11、图12所示)。 图11 端头混凝土棱角整 图12 端头混凝土棱角整 齐方正,混凝土面平整 齐方正,混凝土面平整 实施四 要因:方木截面尺寸不一致 对策:所有方木使用压刨机压刨 措施: 1、 测量方木尺寸:以抽查的方式量测方木截面尺寸,找出最小的方木截面尺寸。 2、压刨方木:按最小的方木尺寸调好压刨机的锯片位置。将所有方木刨一遍,保证所有方木的截面尺寸一致(见下图13所示)。 实施四效果检查: 以抽查的方式测量了压刨后的方木截面尺寸,尺寸均一致(见下图14所示)。 图13 工人正在压刨方木 图14 压刨后测量方木尺寸 实施五 要因:加固点强度不足 对策:在大面墙模板的端头钉模板条做为加固点 措施: 1、对模板加固点进行设计:50mm宽、12mm厚的模板条作为加固点钉在大面墙的模板端头,钉子间距为200mm。 图15 2、确保加固点的强度:模板外的对拉螺杆确保了浇筑混凝土时,大面墙端模板变形受限制。同时也保证了模板条的位置,从而保证了模板条能够限制端头模板的位移。 实施五效果检查: 加固点的强度满足了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加固点位移不超过3mm的目标要求,保证混凝土的垂直度和平整度。 九、效果检查 对策实施后,对4-6层对一栋楼两个单元共4户三居室335个剪力墙端头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调查,检查出不合格点12个点,合格点323点,合格率为96.4%,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楼4-6层剪力墙端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点调查表 表21 部位 垂直度 偏差 表面平整度 偏差 外观 缺陷 截面尺寸 偏差 轴线位置偏差 一单元东户 四层 0 0 0 0 0 五层 0 0 1 0 0 六层 0 0 1 1 0 一单元西户 四层 0 0 2 1 0 五层 0 0 0 0 0 六层 0 0 1 0 1 二单元东户 四层 0 0 0 1 0 五层 0 0 1 1 0 六层 0 0 0 0 0 二单元西户 四层 0 0 1 0 0 五层 0 0 0 0 0 六层 0 0 0 0 0 总数 12 0 0 7 4 1 通过以上的检查可以发现,《垂直度偏差》和《表面平整度偏差》这两个主要问题解决之后,其合格率为96.4%。(335-12)/335 = 96.4%>95%,目标已实现。 95% 活动前 3.3% 目标值 81.2% 活动后 96.4% 图16 小组活动效果检查柱状图 制表人: 审核人: 日期:2014.5.19 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出,实施前的合格率为81.2%,目标值为95%,实施后为96.4%,实现了小组活动的目标。 效益确认: 1、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剪力墙端头混凝土的合格率,且提高了操作工人的工效,节约了支撑钢管的租赁费用,降低了工程成本。每一个端头可节约使用12m钢管、15个扣件,每户28个端头,共4户,在这栋楼的施工期150天内,可节约租赁费5544元。(钢管租赁费0.015元/米·天,扣件租赁费0.01元/米·天) 28×4×150×(12×0.015+ 15×0.01)=5544元 2、剪力墙端头混凝土观感质量大大提高,为优良工程的创建打下基础。 十、巩固措施 1、将措施纳入标准化 为了进一步巩固我们小组的活动成果,我们将此措施进行标准化,形成了施工图纸和施工模型,形成了作业指导书,总结的施工方法已在我们公司的其它项目上推广使用。 并在集团内部形成企业标准,编号为QB/YJ-2015-02。 2、巩固效果 在7-18 层的施工中,我们严格按照对策实施,对小组活动的成果进行巩固,对每一层的剪力墙端头模板混凝土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合格率均为95%以上,统计表如下: 制图人: 审核人: 日期:2014.8.13 图17 质量合格率对比图 模板支设方法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并取得授权。专利名称为: 剪力墙端头模板装置。专利号为:ZL 2014 2 0476991.6。 剪力墙端头模板施工工法关键技术已通过省级科技成果关键技术鉴定并申报了省级工法。工法名称:剪力墙端头模板施工工法。 十一、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一)总结 1、本次活动消除了施工过程中质量隐患,提高了施工质量,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是提高了经济效益。 2、本次活动,使小组成员在质量意识、改进意识和参与意识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充满了信心,而且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集体进行讨论、研究,共同解决困难,为提高施工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小组成员在剪力墙模板支设方面思路开阔了很多,任何施工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敢于去改变传统施工方法中不合理的地方,创新施工方法。在质量管理方面,进一步确定了制度的完善性和严格执行的重要性。但还有一些不足,如在提出解决方案时,思路还不够开阔,有一定的局限性。 4、小组成员认真总结此次活动所取得的无形效果,对活动前后的状态进行了自我评价,并作出了评价表和雷达图: 自我综合评价 表22 项 目 自我评价 标 准 活动前(%) 活动后(%) 专业技术 60 85 管理能力 50 80 质量意识 60 90 0~40 差 标准化意识 60 90 40~80 一般 QC知识 50 90 80~100 优 绿色施工知识 70 90 团队精神 70 90 个人能力 60 90 结论 QC小组活动后,综合素质由一般达到优良 专业 技术 个人 能力 管理 能力 0 20% 40% 60% 80% 100% 团队 精神 质量 意识 标准化 意识 绿色施 工知识 QC知识 活动前 活动后 制表人: 审核人: 日期:2014.8.15 图18 小组成员活动前后综合素质雷达对比图 小组活动时间实施与计划对比表 表23 实施 计划 制表人: 审核人: 日期:2014.8.13 通过对比,小组活动实施时间与计划相符。 在山西省建筑业协会举办的QC成果交流会上,取得了一等奖。 (二)下一步打算 虽然通过本次QC活动,我们成功解决了剪力墙端头混凝土质量隐患问题,提高了剪力墙端头混凝土质量的合格率,这一课题的成功解决,为剪力墙端头混凝土施工积累了经验。但是我们在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中,构造柱顶端存在混凝土不密实、截面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与板底或梁底存在间隙等质量问题,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构造柱的质量问题进行QC活动,以《提高剪力墙结构中构造柱的施工质量 》为课题。 2015年度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 活动成果点评表 (第五组) 资料编号 小组名称 有限公司QC小组 课题名称 控制剪力墙端头混凝土施工质量 一、总体评价 小组分工明确,通过现状调查分析找出主要问题,并确立活动目标,目标设立恰当,并进行量化,针对问题症结分析原因,因果关系明确、清楚。确认要因后逐条制定对策、实施,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改进后的方法已纳入有关企标,以活动为基础申报的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授权。 二、不足之处 1、选题理由尽可能量化; 2、排列图的绘制应细致; 3、原因分析不到位,应分析到可直接采取措施为止; 4、针对两个主要问题分析出的末因中哪个是要因需经过确认; 5、未对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总结; 评委签名: 日 期:2015.6.1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