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657733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3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1、原材料的要求31.1 水泥31.2 细骨料31.3 粗骨料31.4 水31.5 外加剂31.6、矿物掺合料32、主要工机具42.1 混凝土上料搅拌设备42.2 混凝土运输设备42.3 混凝土振捣设备42.4 混凝土测温设备43、作业条件44、作业人员55、施工工艺65.1 工艺流程65.2 操作工艺65.2.1 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运输操作工艺:65.2.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75.2.3 大体积混凝土振捣和泌水处理:85.2.4 施工缝处理:85.2.5 混凝土的泌水处理:85.2.6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和测温:95.2.7 冬期施工:96、 质量标准106.1 主控

2、项目106.1.1 原材料106.1.2 混凝土搅拌及浇灌116.1.2.4混凝土运输126.1.3 裂纹产生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126.1.4 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136.1.5 冷却水管的设计146.2 一般项目156.2.1 原材料156.2.2 混凝土施工166.2.3 允许偏差项目176.3 特殊工艺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186.4 质量记录196.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97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207.1 施工过程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207.2 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211、原材料的要求 1.1 水泥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用水泥其3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

3、40kJ/kg,7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1.2 细骨料优先选用中砂或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3),为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含泥量严格控制在 2% 以内。1.3 粗骨料 选用自然连续级配的卵石或碎石,粒径540mm,为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含泥量严格控制在1%以内。1.4 水宜采用饮用水,如采用其它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一89)的规定。1.5 外加剂采用减水率高、塌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质量稳定产品。1.6、矿物掺合料采用粉煤灰或粒化高炉矿渣粉。2、主要工机具2.1 混凝土上料搅拌设备混凝土自动计量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水箱、水泵。

4、2.2 混凝土运输设备混凝土搅拌罐车、混凝土泵车、布料机、机动翻斗、手推车、串筒、溜槽。2.3 混凝土振捣设备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动器。2.4 混凝土测温设备电阻型测温仪、测温线、玻璃温度计、湿度仪。3、作业条件3.1 编制混凝土浇筑方案,制定施工指示图表,确定流水分段划分、浇筑程序、原材料运输、混凝土配料、输送、浇筑、捣固方法以及设备移动、施工平面布置等。3.2 准备好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机具设备,并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按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安装就位和试运转,施工需要工具亦按数量做好准备,放在规定地点备用。3.3 基础钢筋已绑扎完毕,并已经过验收;内外模板已支设好,并支撑牢固;板缝已堵严,并涂

5、刷隔离剂;在模板上已弹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线。3.4 配置混凝土用的水泥、砂、石及粉煤灰、外加剂等材料,经检验质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并准备足够数量,能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试验室已按实际材料提供混凝土配合比。3.5 检查复核基础轴线、标高,大面积浇筑的基础,每隔3m左右钉上水平桩。 4、作业人员4.1 主要作业人员:机械操作人员、混凝土工。 4.2 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安全和技术培训,并接受了专项施工技术底。5、施工工艺5.1 工艺流程5.2 操作工艺5.2.1 大体积混凝土搅拌、运输操作工艺:5.2.1.1 混凝土搅拌要按配合比严格计量,要求车车过磅;装料顺序:石子水泥砂子;如有添加剂时,应与

6、水泥一并加入;粉沫状的外加剂同水泥一并加入,液体状的与水同时加入。为使混凝土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得少于90秒钟,当冬季施工或加有添加剂时,应延长30秒钟。5.2.1.2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应及时运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的“离析”,水泥浆流失、塌落度变化和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技术部门采取措施。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后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时间。混凝土水平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罐车或装载机,垂直运输采用混凝土泵车。5.2.1.3 泵送混凝土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能连续工作,如发生故障停歇时间超过45分钟或混凝土已出现“离析”现象,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冲洗净

7、管内残留的混凝土。5.2.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5.2.2.1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全面分层法、分段分层法、斜面分层法。5.2.2.2 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应缩短间歇时间,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 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混凝土供应量有保证时,亦可多点同时浇筑。5.2.2.3 斜面分层法:混凝土浇筑采用“分段定点,循序推进、一个坡度、一次到顶”的方法自然流淌形成斜坡混凝土的浇筑方法,能较好地适

8、应泵送工艺,提高泵送效率,简化混凝土的泌水处理,保证了上下层混凝土不超过初凝时间,一次连续完成。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端部模板时,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5.2.2.4 分段分层法: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分层分段进行时,每段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程度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25倍,最大不得超过500mm。混凝土浇筑时,严格掌握控制下灰厚度、混凝土振捣时间,浇筑分为若干单元,每个浇筑单元间隔时间不超过3小时。5.2.3 大体积混凝土振捣和泌水处理:5.2.3.1 每浇筑一层混凝土都应及时均匀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

9、接茬部位结合良好,防止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约50毫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槎。平板振动器移动的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范围,以振实振动部位的周边。5.2.3.2 在混凝土初凝之前,适当的时间内给与两次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两次振捣时间间隔宜控制在2小时左右。5.2.3.3 混凝土应连续浇筑,特殊情况下如需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凝固以前将下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按水泥的品种及混凝土的凝固条件而定,一般超过2小时就应按“施工缝”处理。5.2.4 施工缝处理:混凝土的

10、强度不小于1.2Mpa,才能浇筑下层混凝土;在继续浇混凝土之前,应将界面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浇一遍高标号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且振捣密实,使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5.2.5 混凝土的泌水处理:斜面分层法浇筑混凝土采用泵送时,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将顺坡向集中在坡面下,应在侧模适宜部位留设排水孔,使大量泌水顺利排出。采取全面分层法时,每层浇筑,都须将泌水逐渐往前赶,在模板处开设排水孔使泌水排出或将泌水排至施工缝处,设水泵将水抽走,至整个层次浇筑完。5.2.6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和测温:5.2.6.1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采用保湿法和保温法。保湿法,

11、即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用蓄水、洒水或喷水养生;保温法是在混凝土成型后,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养护或采用薄膜养生液养护。5.2.6.2 在混凝土结构内部有代表性的部位部置测温点,测温点布置应在边缘与中间,按十字交叉布置,间距为3-5m,沿浇筑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间和表面,测点距离底板四周边缘要大于1米。通过测温全面掌握混凝土养护期间其内部的温度分布状况及温度梯度变化情况,以便定量、定性地指导控制降温速率。5.2.6.3 测温可以采用信息化预埋传感器先进测温方法,也可以采用埋设测温管、玻璃棒温度计测温方法。每日测量不少于4次(早晨、中午、傍晚、半夜)。5.2.7 冬期施工:5.2.7.1 冬期浇筑的

12、混凝土掺负温复合外加剂时,应根据温度情况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负温外加剂。且在使用前必须经专门试验及有关单位技术鉴定。 冬期施工前应制定冬期施工方案,对原材料的加热、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进行热工计算,并应据此施工。5.2.7.2 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用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运输浇筑过程中,温度应符合热工计算所确定的数据、如不符时,应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采用加热养护时,混凝土养护前的温度不得低于2。5.2.7.3 整体式结构加热养护时,浇筑程序和施工缝位置,应能防止发生较大的温度应力,如加热温度超过40时,应征求设计单位意见后确定。混凝土升、降温度不得超过

13、规范规定。5.2.7.4 混凝土试块除正常规定组数制作外,还应增设二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一组用以检验混凝土受冻前的强度,另一组用以检验转入常温养护28d 的强度。6、 质量标准6.1 主控项目6.1.1 原材料6.1.1.1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

14、、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6.1.1.2 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时,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6.1.1.3 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

15、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设计的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6.1.2 混凝土搅拌及浇灌 6.1.2.1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

16、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6.1.2.2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6.1.2.3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材料名称允许偏差水泥、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2%6.1.2.4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

17、的要求进行处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6.1.3 裂纹产生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6.1.3.1产生原因: 水泥水化热,混凝土结构表面可以自然散热,实际上内部的最高温度,多数发生在浇筑后的最初3一5d。 外界气温变化,气温骤降,会增加内外层混凝土温差,温差会产生温度应力,温差愈大,温度应力也愈大,这对大体积混凝土是极为不利的。 混凝土的收缩,影响混凝土收缩,主要是水泥品种、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品种以及施工工艺(特别是养护条件)等。6.1.3.2防治措施: 选用中低热水泥,掺加粉煤灰,掺加高效缓凝型减水剂,均可以延迟水化热释放速度,降低热峰值。 掺入适量的U型混凝

18、土膨胀剂,防止或减少混凝土收缩开裂,并使混凝土致密化,使混凝土抗渗型提高。在满足混凝土泵送的条件下,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尽量降低砂率,一般宜控制在42-45%之间。 在基础内预埋冷却水管,通循环低温水降温。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冬季在不冻结的前提下,采用冷骨料、冷水搅拌混凝土。夏季如当时气温较高,还应对砂石进行保温,砂石料场设简易遮阳装置,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6.1.4 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6.1.4.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可不应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6.1.4.2 大体积混凝

19、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可按下列方式布置:1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应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2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3在每条测试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应根据结构的几何尺寸布置;4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必须布置外面、底面和中凡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宜按测点间距不大于600mm布置; 5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6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宜为混凝土外表以内5Omm处的温度;7混凝土浇筑体

20、底面的温度,宜为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Omm处的温度。6.1.4.3 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1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不应大于0.3(25环境下);2测试范围:-30-150 ;3绝缘电阻应大于500M;6.1.4.4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l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2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应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3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应加以保护;4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6.1.4.5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

21、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6.1.4.6发现温控数值异常应及时报警,并应采取本应的措施。6.1.5 冷却水管的设计(1)冷却速度与水管间距的平方成反比,间距与浇注厚度配套,在1.0m 3.0m内变动。(2)冷却水管通常选用25 mm 的标准铸铁水管,管与管之间的连接采用与之配套的塑料弯管连接,每层冷却管平面成蛇型直线布设。 (3)通水流量的选择必须兼顾效果和经济性,一般控制流量为Q=15 Lmn25 Lmn,相当流速为049 mSO82 mS,再增加流量效果也不显著。(4)冷却水温与混凝土温度差越大,冷却效果就越显著,但在冷却过程中,这一温差会在紧靠水管周围产生拉应力,甚至会

22、产生一些细微的裂缝,这可以说明混凝土温度与通水的水温差要适当限制。另一方面,混凝土与通水水温温差也不能太小,否则冷却效果很差,即使采用提前通水(延长通水时间)或适当加大流量对降低坝体温度都是效果不佳的。(5)水管长度的确定影响到管内压力损失、水头损失和水泵容量。实践证明,水管长度总在100 m300 m范围内,而以200 m250 m左右为宜。(6)最外排的冷却管与混凝土边缘的距离一般按50cm75cm之间设计。冷却水管布置图如下: (2) 冷却水管使用及其控制 冷却水管使用前应进行压水试验,防止管道漏水、阻水; 砼浇筑到各层冷却水管标高后即开始通水,各层砼峰值过后即停止通水,通水流量应达到2

23、5 L/ min ,通水时间根据测温结果确定; 严格控制进出水温度,在保证冷却水管进水温度与砼内部最高温度之差不超过30 条件下,尽量使进水温度最低;待主通水冷却全部结束后,应采用同标号水泥浆或砂浆封堵冷却水管,出露部分应割除。6.2 一般项目6.2.1 原材料6.2.1.1 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6.2.1.2 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

24、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注: 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 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6.2.1.3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检查数量:同一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6.2.2 混凝土施工 6.2.2.1 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

25、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6.2.2.2 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6.2.2.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26、;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注: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6.2.3 允许偏差项目混凝土基础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次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基础15钢尺检查独立基础102垂

27、直度层高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5m10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3标高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4基础截面尺寸+8,5钢尺检查5表面平整度8用2米靠尺和塞尺检查6预埋设施中心线位置预埋件10钢尺检查预埋螺栓5预埋管57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5钢尺检查6.3 特殊工艺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特殊工艺或关键控制点的控制序号关键点主 要 控 制 措 施1混凝土浇筑为便于沿水平逐层上升并便于检查,应在基础内模板上每隔一定距离,测上标高,画上分层线,使之便与观测和控制;同时应注意使各浇灌区浇筑、下灰,进度应大体均衡,以避免各区层次不一,高低不平,造成较大高差,而使模板走动;或振动低处,使高处已振实的混凝土受侧

28、振而松塌2施工缝处理对于混凝土全面分层带来的水平施工缝应在下层混凝土未硬化前,在混凝土表面插上短的钢筋头,以加强与上层混凝土的连接,钢筋长度20cm,采用8或10,每平方米一根3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初期,应努力提高混凝土养护环境温度,其内外温差控制在20以内,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升峰值出现之前,混凝土具有一定抗拉强度。6.4 质量记录6.4.1 水泥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进场复试报告6.4.2 石子试验报告6.4.3 砂试验报告6.4.4 掺合料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验报告6.4.5 外加剂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试验报告、产品说明书6.4.6 混凝土试配记录6.4.7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6.4.8 混凝土

29、试块强度试压报告6.4.9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6.4.10 混凝土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6.4.11 混凝土施工日志(含冬期施工记录)6.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5.1 降温收缩裂缝: 采用水化热低的材料。在保证混凝土不出现施工缝的前提下,尽量延缓上层覆盖下层表面的时间,使混凝土内部热量得以充分散发。浇筑时,混凝土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则必须采用下串筒等措施。6.5.2 表面温度裂缝: 基础混凝土终凝前进行表面二次抹压,以消除其早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表面硬化收缩裂缝。6.5.3 蜂窝: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混凝土应

30、拌合均匀 ,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按相关规范执行。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6.5.4 缝隙夹层: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水应予清除。在浇筑前,施工缝宜先铺抹水泥浆或与混凝土相同的减石子砂浆一层。6.6 成品保护6.6.1 安装模板和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钢筋,不得攀踩钢筋。6.6.2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小于50mm.其钢筋垫块不得遗漏。6.6.3 冬期施工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

31、受冻。6.6.4 拆模时应避免重撬、硬砸,以免损伤混凝土和钢模板。6.6.5 冬期施工在已浇的模板上覆盖时,要在铺的脚手板上操作,尽量不踏脚印。7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7.1 施工过程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施工过程危害辨识及控制措施序号作业活动危险源控 制 措 施1搭设、拆除脚手架 高处坠落安全技术逐级交底,持证人员负责架设;穿戴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不准穿凉鞋,拖鞋;脚手板不得有探头板,应绑钉牢固可靠2机械设备操作 机械伤害施工机具应由专人负责使用和维护,大、中型机械特殊机具需执证上岗,操作者须经培训后,执有效的合格证书方可操作;施工机具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不得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非

32、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机具运转时,施工人员严禁靠近触摸,防止伤人;雨、雪天施工时,应注意对带电施工机具的保护。防止受潮、短路,必要时应搭设防雨棚等3施工用电 触电施工用电,要认真执行三相五线用电制,每台用电设备,要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的保护原则,严禁“一闸多用”;作业时应按规定穿戴绝缘鞋、绝缘手套及其它防护用品;现场施工用电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主要包括施工用电缆、闸箱等,防止电缆老化、脱皮、闸箱漏雨、开关破损等安全隐患的存在,对有问题的电缆配电箱、开关等应及时进行更换和维护4混凝土振捣 触电使用前检查电缆,电缆延长线采用具有漏电开关的电缆盘;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5冬季施工 火灾配置现场灭火器,指定专人管理;对每位施工人员进行三懂三会的教育;确认周围有否易燃物,采取隔离措施7.2 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环境因素辨识及控制措施序号作业活动环境因素控 制 措 施1砂石料进场垃圾出场扬尘砂石运输车辆表面覆盖;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表面覆盖;每天清洁路面泥土2混凝土搅拌污水的排放设沉淀池,清污分流3袋装水泥使用固体废物设置分类垃圾箱及时清运建筑垃圾4混凝土振捣噪声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技术交底/工艺/施工标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