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歙县王村中心学校 朱海鸽摘要:新课程理念的价值取向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业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我们的作业设计应当满足每一个孩子终身发展的需要。有效的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关键词: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心理特点小学生数学作业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以往的教育思想中,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但是数学作业的设计往往只局限于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课堂上出现过的练习,缺乏创新,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
2、习兴趣,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观察事物只注意整体、不够精确、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活动的依赖性较强等心理特点。因此在给低年级学生布置数学作业时,应考虑其特有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根据目前低年级学生数学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感想。一、当前低年级学生数学作业的现状与分析【1】(一)作业形式呆板单一,缺乏趣味性作业本身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一次认知。但在当前的小学生作业中,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大多局限于书本形式的作业,很少有其他的作业模式;另外布置作业的方式也过于单一,基本上是教师一手包办。单调枯燥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找不到乐趣,
3、做作业的积极性和能力的培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二)作业封闭,学科间缺乏渗透性新课程提倡学科之间的整合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作业设计应由封闭的学科知识向整个生活世界开放。但现在的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设计只局限在相关学科内,很少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这主要是教师在作业的设计时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这就导致了学生作业的封闭性。而且作业完成的主体也只局限于学生个人,作业上过于强调独立思考,作业设计拘泥于教材,没有更多的开放性和合作性的作业。原因有作业内容的关系,更本质的原因是小学生数学作业中缺少合作探究的题型。在传统教育中可以发现,作为一种重要的与人合作、探究能
4、力的培养是很少提及的,即使提及也缺乏载体。(三)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缺乏有效性作业内容中的重复机械性,在当前小学生作业中的最大特点是作业量大。除了课本上的作业外,教师通常都会给学生订一些相应的辅导练习册。但是在大量的作业中却存在着重复作业较多、作业机械、死板。作业布置只图“量”,不求“质”,一味盲目地“强化”训练,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也失去了作业的实践性。有的作业虽然能体现开放度,但是开放度往往控制不好,有开放度过大的,造成了不利于批改等问题。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数学作业失去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二、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方向和策略 (一)趣味型作业兴趣
5、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喜欢一些色彩鲜艳妙趣横生的东西。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小学生想象和思维上的特点,设计的作业形式要多样,既有一般性的填空,选择,判断题,文字题和应用题等,也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如过关游戏,填图,连线等模式的作业,也可以把数学知识编成故事、童话、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激起了求知欲。例如十以内、二十以内的加减法,可用扑克牌算数、跨步算术游戏等。一个喊口令,一个用动作来表现上下前后左右方向的游戏,培养了学生的方向感。认识人民币中可通过与同学、家长进行
6、换钱游戏,以整换零、以零换整理解单位换算。乘除法计算的作业,可让学生与同伴、家长玩对口令游戏。学生在这些游戏作业中边玩边学,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感觉到数学作业也是一个乐园。作业命题不要局限于现成的书本,要拓展思路,扩大视野,将一些现实的题材改编成有新意有挑战性的作业题【2】。(二)探索性作业开发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促使学生参与实践,使之带着问题自主探索。合理的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能提供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更好得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养成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
7、的探究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3】。为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抓住学生情感和意志上的特点,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4】。例如,在“分类”一课教学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课下作业,把全班的同学分分类,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类。结果同学们给出了很多答案,有按照性别的,按年龄分的,按照值日组的,按照姓氏的,按照高矮胖瘦的。总之,探究型作业改变了学生“做”数学的方式,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三)分层性作业在我们的教学中,都能感觉到学生
8、之间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用同一标准培养学生,用统一进度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教育学生,用统一的试卷操练学生,这是一种公正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新课程提出: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教师的教学制度要有灵活性,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的机会,可将作业的难度分层次。例如:在一年级的学习“认识人民币”后,设计了A、B、C三个层次的作业:A级,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9、B级,和家长进行人民币换算游戏,如用一张十元去和家长换成一元,二元或五元的;C级,用人民币和家长进行买东西的游戏,学会怎么去付钱,会算找回多少钱。这种开放型作业,保证了全体学生在不同目标下练有所得。(四)开放性作业 学习数学并不是让学生局限于课堂而是要延伸到课外,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的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的作业要富有个性和现实意义。教师设计作业的时候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习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拓学生创造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总的来说,数学作业设计应遵循“必要性原则”和“有效性原则”。 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 运用新课程的理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设计出丰富多彩的作业,让数学作业也散发魅力,吸引孩子们去钻研,这是每一个数学老师所应关注和追求的。参考文献:1 小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之“加减法”2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浅析新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3 季葵 农村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4 朱建菊 探寻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