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07年度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陕西省留坝县xx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
项目申报单位(盖章):
报告编制单位(盖章):
二○○七年五月
陕西省留坝县xx矿区地质环境治理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1、 立项依据及治理恢复意义 3
2、矿区经济社会及生产状况 5
2.1矿区位置 5
2.2矿区经济社会概况 5
2.3矿山生产状况 6
3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6
3.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6
3.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9
4、项目的目标任务 12
5、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 12
5.1技术路线和方法 12
5.2植被恢复工程 13
5.3矿山泥石流治理工程 13
5.4 崩塌治理 16
6、经费概算及使用方向 17
6.1概算依据及说明 17
6.2费率标准 17
6.3单项目资金总概算 18
6.4资金匹配 23
7、工期及进度计划: 23
7.1起止时间 23
7.2工作计划 23
8、风险与不确定因素及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24
8.1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 24
8.2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25
9、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26
10、项目预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27
10.1环境治理工程减灾经济效益分析 27
10.2防灾工程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28
11、结论 29
附表1 建筑工程单价表 31
附表2 砂浆材料单价计算表 40
附表3 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计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顺序号 图号 图 名 比例尺
1 1 留坝县蚂蟥沟矿区
地质环境现状及治理工程布置图 1:2000
2 2 治理工程型式示意图
附件:地质环境现状影像光盘
陕西省留坝县xx矿区地质环境治理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立项依据及治理恢复意义
⑴ 陕西省留坝县xx雪花白大理石材矿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满足外贸出口的要求而建立的大理石矿区。为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该矿区进行了勘探,地质详查面积4km2,完成槽探3000m3,地质勘探剖面6000m。勘探结束后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进行开采。形成了大量的开采工作面及弃渣,造成了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当时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因开采矿产而造成的环境破坏、地质灾害及水土流失缺乏足够的认识,对矿区地质环境未进行任何治理。
⑵矿区沟口居住着大蚂蟥沟村185名村民,矿区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185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⑶xx区矿位于褒河左岸水源涵养区,距褒河仅2km。褒河是汉江的主要支流,是南水北调解决华北、京津地区饮水的水源区,矿区地质环境的好坏关系着南水北调水源的好坏,关系着北京人民能否喝到清澈透明的水的重大问题。
褒河是汉中的“母亲河”,其下游的石门水库被汉中人民亲切地称为"生命库、母亲库"。石门水库是一座大(二)型水利工程,是汉中市的重要的饮用和工业用水水源,担负着50万汉中人民的生活、生产供水任务;同时灌溉着
汉中盆地51.5万亩良田。褒河水库的安全关系着50万汉中市人民的安全,关系汉中盆地人民的稳定。
⑷在计划经济时期,xx雪花白大理石的开采曾经是当地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市场等因素导致矿山企业倒闭。矿山开采期间,大量的利税都上交给了国家,20年间上交国家利税4000万元,没有留下环境治理费用;现已成为无主废弃矿山,致使目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主体灭失,没有资金来源。由于矿区地质灾害频繁,严重威胁着大xx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留坝县历届政府非常重视矿区地质环境的治理,在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曾多方筹集资金进行治理,但对整个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地质环境治理既有利于国家、又有利于当地,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好事,留坝县县委、县政府郑重承诺:对xx地质环境治理将尽全力给予支持并匹配资金。
(5) 留坝县xx矿区所在地的大蚂蟥沟村,人多地少,矿山开发后,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村民生活来源主要依赖矿山生产和交通运输,矿山倒闭后,村民的经济来源被切断,生活困窘。亟需通过环境治理土地复垦缓解人地矛盾,使该村经济尽快脱贫,有利于维护当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总之,留坝县蚂蟥沟矿区由于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治理责任主体灭失,形成了责任不明的无主矿山,符合[2003]530号文规定的申报条件;而且该矿区的地质环境治理事关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事关褒和水库的行洪调峰
和安全运行,事关汉中50万人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直接关系者留坝县蚂蟥沟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该项目的实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矿区经济社会及生产状况
2.1矿区位置
该矿区位于留坝县城南方向约32km的青桥铺镇大xx村的黄土梁沟中。地理座标:东经106°56′50″~106°58′50″,北纬33°18′55″~33°20′00″,矿区面积为6.3km2。矿区有简易公路与316国道(汉中—宝鸡)公路相接,向南46km至汉中,阳(阳平关)—安(安康)铁路、京(北京)—昆(昆明)高速公路从汉中通过,交通较为方便(见图1)。
2.2矿区经济社会概况
矿区内现有大xx村,位于大xx与其支沟—黄土梁沟交汇处,全村共有46户185人,共有坡地30亩,人均不足0.2亩土地。主要居住在黄土梁沟(矿区)沟口及下游的简易公路两侧。主要收入来自采矿业,其次为运输业、
药材等,矿山企业存在期间,年人均收入为3000元左右;农作物以玉米、小麦等为主,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主要有西洋参、姜黄、香菇、木耳、核桃等。
2.3矿山生产状况
xx矿区开采期间,共开采雪花白大理石15万余m3。采用露天开采。采矿地段标高为800~1000m,利用空压机、凿眼机打眼,静态爆破式导爆索小炮定向排放,然后进行单块打眼取料。因矿山为露天开采,表层覆土,矿石顶部风化岩及开采弃渣(其成荒率为17.7%,其余82.3%为弃渣)排放到山坡及沟谷中,由于该矿区集中在黄土梁沟内开采,弃渣主要排放该沟的谷坡及沟谷中,根据现场实测和成荒率估算,其弃渣占地面积为58000m2,弃渣排放总量约为900000m3(照片1)。
3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3.1矿山地质环境现状
3.1.1地形、地貌
矿区位于秦岭南麓,为强烈剥蚀的低中山地貌类型,大xx的西部海拔较低,高程620m、中部海拔高程为1280m、东部海拔高程为1160m,相对高差约560m。矿区内山脉走向近南北向,地势南高北低,坡度30—60°。矿体出露区地形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形坡度30~55°。黄土梁沟沟口海拔为680m,南部沟脑海拔为1698m,高差为1018m。
3.1.2气象、水文
该区属北亚热带山地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86.3mm,最大为1565.0mm(1981年),最小为453.2mm(1995年),年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暴雨径流集中,易形成洪峰。年平均气温11.5°,极端最高气温35.9℃,极端最低气温-14.3℃。相对湿度72%,平均湿润指数为1.17。无霜期213天。冻土最大深度为14cm左右。
黄土梁沟全长约4.0km,汇水面积近4.5km2,其上游沟道狭窄,下游较宽,沟口处最宽可达30m,沟道比降大,达1:3.5,山坡陡(30~55°)。年平均径流量为11.2 L/s,一般洪水流量约27.8 L/s。根据当地老乡介绍估算,历史最大洪水流量为15000L/s。洪水位最深处可达2m以上。该沟流量完全受降水控制,雨天流量大,雨后很快变小。黄土梁沟向北径流汇入xx中。
xx全长6.5km,汇水面积近30km2,其上游沟道狭窄,下游较宽,沟口处最宽可达100m,年平均径流量为45~56L/s,一般洪水流量约100L/s。xx向西径流汇入汉江一级支流褒河。(见图2)
矿区的土壤主要为棕黄色的残坡积土壤,微呈碱性,土层较厚。
矿区气候条件优越,降水丰富充沛,矿区外围森林资源丰富,植被种类较多,森林及灌木覆盖率大于90%。天然植被以灌木为主,次为乔木。矿区内已基本无植被。
3.1.3矿山地质概况
该区属秦岭地槽区南秦岭褶皱带南缘,南临扬子地台区汉南隆起带。区域上总体为牛头山—青桥河复式向斜、东北临接青桥铺背斜倾伏端。向斜北西翼由寒武系组成。主要断层有麻家沟—蔡家坡—xx断层,呈弧形近东西向展布,向南陡倾。
矿区及两侧出露的地层为下寒武系第一岩性段(∈1a)的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片岩,产状:倾向以南南东、北西向为主,倾角69°~85°。第二岩性段(∈1b-1)的岩性即为所产的白云石大理岩矿体,白色,中粒变晶结构、中厚层—块状构造,主要成分为白云石,其形成主要由碳酸盐类岩石经区域变质作用而重结晶形成的。倾向177°~201°,倾角61°~82°。
矿区侵入岩—印支期火神庙花岗岩(γ51—b)较为发育,多呈细小脉体沿岩层面及节理面裂隙贯入,其热变质作用使白云石大理岩结晶增大。而在西部即xx下游则出露有花岗岩株,长2200m、宽250~600m。
白云石大理岩矿体位于xx南侧,矿体走向近东西向,矿体呈带状,厚度大。主沟与矿体走向约60°左右,本矿区内矿体长1800m,宽150~600m。(见图3)
3.1.4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属陕南山地水文地质亚区,赋存松散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属潜水性质。由于松散层较薄,坡面较陡,孔隙水径流快,仅雨季有少量孔隙水赋存。基岩节理裂隙不发育,白云石大理岩岩层完整,为微含水岩体。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片岩等围岩裂隙量少,因此为相对隔水层。岩石近地表处裂隙发育者含水性较好,其深部因裂隙不发育,且贯通性差,地下水沿裂隙活动往往是孤立循环的,完全靠大气降水补给。矿体赋存、出露于侵蚀基准面(620m)以上,部位高,厚度大,不受地下水影响,因此本矿段矿体采用露天开采。
3.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xx矿区开采面及废渣主要集中在黄土梁沟中,其次是黑湾沟口。矿山目前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危害较大,急需治理恢复。
3.2.1存在的问题
经现场详细调查,该矿区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严重。大面积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矿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5km2以上(照片2);
②矿区弃渣易形成泥石流。弃渣主要集中在黄土梁沟和黑湾一带。黄土梁沟内废渣总量约为900000m3,该沟坡降大,瀑雨季节易形成洪流,洪水流量大,易形成泥石流,2006年7月22日的一场洪水造成泥石流爆发,不但冲毁了政府多方筹资兴建的4座拦渣坝,还冲毁了沟口大xx村房屋(照片3、4)。建矿20余年来,泥石流冲走废渣累计近40万立方,进入下游河道和水库,形成淤积,严重影响了石门
照片2 照片3
水库的使用寿命。
黑湾一带现有废渣约4000m3,为上游采场弃渣被洪水冲积形成,雨季每一场暴雨就会发生一次小型泥石流,造成交通中断,河道阻塞,上游村民无法出入,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且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安全(照片5)。2007年的雨季即将来临,
照片4 又将使无防护的弃渣对下游村民形成
照片5
严重威胁,弃渣急需治理。
3.2.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矿区属秦岭腹地不明显流失造林灌木区,原天然植被好,面积大,覆盖率为90%左右。目前造成矿山地质环境恶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①在勘探时开挖了大量的探槽等工作破坏了植被,并且形成了大量的弃渣;
②二十多年开采矿石形成了大量的弃渣;
③80年代,在矿体附近滥采乱挖现象严重,大面积森林遭到破坏,至今未能恢复,土壤及岩石裸露地表,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
④露天开采造成了高差为20m的悬崖,有可能造成崩塌(照片6)。
⑤2006年7月政府筹资兴建的4座拦渣坝遭洪水冲毀。
现场调查认为:由于当时拦渣坝没有经过正规设计,其坝基、坝肩的坡积土均未剥去,拦渣坝直接座落在坡积土上。坡积土成为堆石坝与坝底基岩之间的软弱夹层,使坝体嵌固不牢;该黄土梁沟纵深长,汇水面积较大,其矿渣堆积区未采取拦截分流弃渣上游坡面及沟道洪流的措施;坝体底部也未设置排渗水设施。在强烈的雨水浸泡和洪水冲刷作用下,滑体(拦蓄矿渣体)体重增加,即下滑力增加,而坝基坝肩坡积土抗滑力却严重削弱,从而使堆石坝体滑移破坏,最终崩溃。
因此,该矿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泥石流、崩塌等。
4、项目的目标任务
本次地质环境治理的目的是对矿山勘探及开采期间产生的弃渣采用拦渣坝拦截治理、对上游洪水采用拦水坝和排洪明渠等工程措施进行拦截疏导;对破坏的的耕地进行整治复垦;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
首先,使矿区植被覆盖率恢复到90%左右,基本修复矿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通过生态环境的治理恢复,保障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有效保护汉江上游褒河及石门水库水源,京津地区及汉中人民的用水安全。
其次,通过地质环境专项治理,可减少排入河道和水库的废弃矿渣,保障石门水库调洪调峰能力,保障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通过地质环境专项治理,直接排除对沟口大蚂蟥沟村村民的生命财产的威胁,保证沟内居民与外界联系的畅通,缓解人地矛盾的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5、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
5.1技术路线和方法
首先是主要采取野外观察、灾害资料调查、灾害地质编图等手段,分析研究灾害成因机理、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可行、技术合理、简单适用的地质灾害治理的技术方法。
治理工程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保护社会财富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
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应立足于减轻灾害,在此前提下,选择的工程技术类型越简单、越易于实现 ,也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根据这一原则进行治理方案设计。
5.2植被恢复工程
5.2.1工程实施范围及达到的目的
植被恢复工程主要是对已废弃的采矿场和不再产生新的弃渣的斜坡进行植被恢复,工程实施范围共计1.5km2,其中造林0.21km2,种草0.21km2 ,新增耕地面积30000m2。其作用是固化土壤,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达到防治和减少泥石流产生的目的。
5.2.2适生植被的筛选
该矿区可采取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套种的方式。根据留坝县xx的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选择树种和草种,贯彻“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美化环境、注重效益”的方针。木本植物选择松树、水杉、栎树等生长迅速,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草本植物以龙须草、茅草等为主。
5.2.3植被配置模式的确定
采用平台植被与斜坡植被相结合的模式。平台植被以乔木类植物为主,草本植物为辅,乔木类植物种植间距为4×4m;斜坡植被恢复采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植为主,采用撒播草籽的方式进行。由于留坝县气候湿润、降雨较多,植物较易成活和生长。在斜坡及平台上修筑拦水坝和排水沟,排水沟的排列和长、宽要根据种植的植物周围的地形和种类进行确定。
5.3矿山泥石流治理工程
5.3.1泥石流调查
通过对黄土梁沟矿区调查,黄土梁沟既是泥石流的形成区,也是
流通区,其堆积区是该沟与xx交汇处。根据调查,物源区地形为陡峻的山坡,地表为1~3m的松散层,其下部多为强风化层,风化层厚3~5m,风化岩岩石破碎,强度低(照片7)。且沟底及斜坡上堆积有900000m3的弃渣,因此具有形成泥石流物质来源。
黄土梁沟汇水面积4.5km2。该区雨量充沛,夏秋多暴雨,降雨强度大,该沟谷狭窄,落差大,易形成洪流。因此,具有形成泥石流的水源条件。黄土梁沟与大xx成直角型交汇,交汇处较宽阔,水流
在此处变缓,有利于搬运的物质沉积,是该区泥石流的堆积区。
该矿区在黑湾一带也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照片8),其物质源是黄土梁沟顶部采场弃渣,沿冲沟冲积而下在路边堆积(照片9),现堆积有4000m3弃渣。
5.3.2泥石流治理方案
修建拦渣坝是防治泥石流灾害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我院通过对原有拦渣坝水毀的调查分析,找到了毀坝原因,此次拦渣坝设计充分吸取了教训,严格按照规程规范,设计将坝基嵌固在中、微风化基岩上,避免坝基滑移变形,同时在堆渣上游采用排洪渠拦截洪水,在坝体底部设置了排渗管,避免了来自洪水的冲击力和浮托力对坝体的破坏,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黄土梁沟堆渣区仍采用修建拦渣坝、排洪渠的办法防治或减小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黑湾沟泥石流发生区,采用排除上游堆渣,修筑排水渠,在沟口堆积区沿公路修筑拦渣坝,以拦截泥石流。拦渣坝具体方案是:
(1) 1#拦渣坝
坝址选在黑湾沟沟口处的简易公路旁,坝址标高715m,坝高6m,顶宽为4m,基底宽10m,长70m,外坡坡比为1:0.5。设计拦渣坝服
务年限为永久,容量为60000m3。筑坝材料可就地取材选用微风化或新鲜的花岗岩,其材质硬度高、强度大,能够满足拦渣堆石料强度的要求。由于大理岩易产生岩溶问题,因此不宜采用大理岩作为筑坝材料。坝基础及坝身下部1m采用浆砌石,上部采用干砌石。在坝底地面以上1m处水平间距每3m设置一个排渗(洪)孔洞。坝址区基岩为花岗岩。坝基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
(2) 2#拦渣坝
该坝址位于黄土梁沟下游,距沟口的简易公路边约30m处。坝址处沟谷为“U”字形沟,拦渣坝沟道纵坡为21%,坝址处高程727m,坝高8m,外坡坡比为1:0.5,顶宽为4m,底宽为12m,坝长38m,设计拦渣坝服务年限为永久,容量为30000m3。坝基础及坝身下部2m采用浆砌石,上部采用干砌石。在坝底地面以上1m处水平间距每3m设置一个排渗(洪)孔洞。坝址区基岩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坝基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
(3) 3#拦渣坝
该坝址位于黄土梁沟下游,距2#拦渣坝约50m处。坝址处沟谷为“U”字形沟,拦渣坝处沟道纵坡为16%,坝址处高程744m,坝高10m,外坡坡比为1:0.5,顶宽为4m,底宽为14m,坝长44m,设计拦渣坝服务年限为永久,容量为60000m3。坝基础及坝身下部2m采用浆砌石,上部采用干砌石。在坝底地面以上1m处水平间距每3m设置一个排渗(洪)孔洞。坝址区基岩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坝基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
(4) 4#拦渣坝
该坝址位于黄土梁沟下游,距3#拦渣坝约60m处。坝址处沟谷为“U”字形沟,拦渣坝处沟道纵坡为26%,坝址处高程754m,坝高12m,
顶宽为4m,底宽为16m,坝长56m,设计拦渣坝服务年限为永久,容量为80000m3。坝基础及坝身下部2m采用浆砌石,上部采用干砌石。在坝底地面以上1m处水平间距每3m设置一个排渗(洪)孔洞。坝址区基岩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坝基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
(5) 5#拦渣坝
该坝址位于黄土梁沟下游,距4#拦渣坝约70m处。坝址处沟谷为“U”字形沟,拦渣坝处沟道纵坡为30%,坝址处高程770m,坝高12m,外坡坡比为1:0.5,顶宽为4m,底宽为16m,坝长66m,设计拦渣坝服务年限为永久,容量为300000m3。坝基础及坝身下部2m采用浆砌石,上部采用干砌石。在坝底地面以上1m处水平间距每3m设置一个排渗(洪)孔洞。坝址区基岩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坝基选用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
⑹ 拦水坝、排洪渠
排洪明渠引导渠口位置选在黄土梁沟,距沟口直线距离500m处,渠口标高835m处修建一处拦水坝,将水导引入排洪明渠中,排洪明渠沿两岸山坡延伸至沟口将洪水排入大蚂蟥沟,总长约为1500m,水渠宽为1m,深为1m,采用片石浆砌,避免暴雨洪水对弃渣面和下游拦渣坝的冲击。
5.4 崩塌治理
对于开采工作面形成的高陡边坡约300m,高约10m,主要采用削坡减载的方法,预计削坡工作量20000m3。削坡后采用覆土植被覆盖。
6、经费概算及使用方向
6.1概算依据及说明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办法》(GB15774-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2002);
概算编制按规定将其费用扩大10%。
其中材料费单价按当地市场价进行调整,水泥按到场地价400元/T(其中运输费80元/T),沙子到场价40元/方,块石就地取材,为25元/方。
人工费单价按陕西省规定执行,技工26.6元/工日,普工23.9元/工日。
植树种草参照2006年汉中市苗木、草种及栽培、管理费单价表。
6.2费率标准
⑴基本直接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2),取费标准乘以1.10的调整系数;其他直接费:建筑工程按基本直接费的5%。
⑵ 间接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2002),以直接费为取费基础,为9%。
⑶ 利润:按直接费、间接费之和的7%计算。
⑷税金:按直接费、间接费、利润之和的3.22%计算。
⑸ 临时工程:只计列临时道路,按6.0元/m计算。
⑹预备费:按规定计取了基本预备费,费率10%。
⑺费用:按规定计取了建设单位管理费、科研勘设费,工程质量监督费。
6.3单项目资金总概算
具体概算见表1、2、3。
⑴ 拦渣坝工程共5座,投资概算为366.80万元;
⑵ 拦水坝一座,排洪明渠共1500m,工程投资概算为30.92万元;
⑶ 临时道路5000m,工程投资概算为3万元;
⑷对于高陡边坡、崩塌治理以削坡减荷为主,削坡工作工作量20000 m3,工程投资概算为111.63万元;
⑸土地整理以回填整平覆土为主,土方工程量110000 m3,工程投资概算为284.10万元;
⑹矿区植被恢复工作以种树种草为主,总面积为210000m2,复垦耕地面积30000m2,投资概算为74.7万元;
⑺目前矿区泥石流灾害威胁大蚂蟥沟村,计46户、185人的安全,这些处于危险地段的住户,需采取搬迁避让的措施加以防治。按照汉中地区目前的移民搬迁补助标准,每户补助4万元(土地占用费1.2万元,房屋迁建费2.8万元)共计费用184万元。
⑻建设方费用为45.85万元。
⑼工程基本预备费91.7万元。
总概算金额为1192.71万元。
工程总概算表
表1
单位:万元
编号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建筑工程费
安装工程费
设备费
其他费用
予备费
合 计
占基本费用%
1
Ⅰ
水工建筑物
2
一
建筑工程
868.15
868.15
94.67
3
二
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
4
三
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5
四
临时工程
3.00
3.00
0.33
6
五
费用
45.85
45.85
5.00
7
基本费用
871.15
45.85
917.01
100.00
8
予备费
91.70
10.00
9
基本予备费(10%)
91.70
10.00
10
价差予备费
11
建设期还贷利息
12
静态总投资
871.15
45.85
1008.71
110.00
13
总投资
871.15
45.85
1008.71
110.00
14
Ⅱ
水库淹没处理补偿费
15
农村移民安置迁建费
184.00
184.00
16
城镇及集镇迁建补偿费
17
专业项目恢复改建费
18
防护工程费
19
库底清理费
20
其它费用
21
预备费
22
基本预备费(10%)
23
价差预备费
24
有关税费
25
环境影响等补偿费
26
建设期贷款利息
27
静态总投资
184.00
184.00
28
总投资
29
Ⅲ
工程总投资合计
30
静态总投资
871.15
229.85
1192.71
31
总投资
871.15
229.85
1192.71
建筑工程概算表
表2
单位:元
编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 量
单 价
合 价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
8681528.50
一
拦渣坝工程
3668082.98
⒈
1#拦渣坝
564259.97
⑴
石方开挖
m3
1680.00
55.81
93765.51
⑵
M7.5浆砌石坝基
m3
1680.00
152.63
256416.64
⑶
干砌石坝坡
m3
1050.00
72.69
76328.12
⑷
坝体堆石
m3
1120.00
50.99
57109.69
⑸
60水泥管
m
288.00
280.00
80640.00
⒉
2#拦渣坝工程
398156.08
⑴
石方开挖
m3
1500.00
55.81
83719.21
⑵
M7.5浆砌石坝基
m3
1064.00
152.63
162397.21
⑶
干砌石坝坡
m3
760.00
72.69
55247.02
⑷
坝体堆石
m3
800.00
50.99
40792.64
⑸
60水泥管
m
200.00
280.00
56000.00
⒊
3#拦渣坝工程
596978.30
⑴
石方开挖
m3
2450.00
55.81
136741.38
⑵
M7.5浆砌石坝基
m3
1408.00
152.63
214901.57
⑶
干砌石坝坡
m3
1100.00
72.69
79962.79
⑷
坝体堆石
m3
2112.00
50.99
107692.56
⑸
60水泥管
m
206.00
280.00
57680.00
⒋
4#拦渣坝工程
975125.74
⑴
石方开挖
m3
4050.00
55.81
226041.87
⑵
M7.5浆砌石坝基
m3
1760.00
152.63
268626.96
⑶
干砌石坝坡
m3
1650.00
72.69
119944.19
⑷
坝体堆石
m3
4050.00
50.99
206512.72
⑸
60水泥管
m
550.00
280.00
154000.00
⒌
5#拦渣坝工程
1133562.89
⑴
石方开挖
m3
3600.00
55.81
200926.10
⑵
M7.5浆砌石坝基
m3
2112.00
152.63
322352.35
⑶
干砌石坝坡
m3
1980.00
72.69
143933.03
⑷
坝体堆石
m3
5280.00
50.99
269231.40
⑸
60水泥管
m
704.00
280.00
197120.00
二
拦水坝及明渠工程
309167.22
建筑工程概算表
续表2
单位:元
编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数 量
单 价
合 价
⑴
石方开挖
m3
20.00
55.81
1116.26
⑵
M7.5浆砌石坝
m3
40.00
152.63
6105.16
⑶
人工挖渠道土方
m3
2040.00
11.36
23174.90
⑷
浆砌石明渠
m
1500.00
159.67
239508.81
⑸
砌体砂浆抹面
m2
4150.00
9.46
39262.10
三
削坡治理工程
1116256.13
⑴
石方开挖
m3
20000.00
55.81
1116256.13
四
覆土工程
2841022.18
⑴
人工挖一般土方人力挑运
m3
110000.00
22.61
2486915.28
⑵
土料压实
m3
110000.00
3.22
354106.89
五
植被恢复
747000.00
⑴
种 树
株
15000.00
40.00
600000.00
⑵
种 草
m2
210000.00
0.70
147000.00
第二部分 移民搬迁费用
1840000.00
移民搬迁
户
46.00
40000.00
1840000.00
第四部分:临时工程
30000.00
临时道路
m
5000.00
6.00
30000.00
第五部分:费用
458529.61
一
建设管理费
118780.00
⒈
建设单位经常费
2人.1年
39390.00
78780.00
⒉
工程监理费
1人.2年
40000.00
40000.00
二
科研勘设费
304903.50
⒈
勘测设计费
%
建安工作量
3.50
304903.50
三
其他
34846.11
⒈
定额编制管理费
%
建安工作量
0.15
13067.29
⒉
工程质量监督费
%
建安工作量
0.25
21778.82
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
表3
单位:元
单价表号
工程名称
单位
单价
其中
直接费
间接费
利润
材料价差
税金
1
人工挖渠道土方
元/m3
11.36
8.58
0.77
0.65
0.32
2
人工挖一般土方人力挑运
元/m3
22.61
17.07
1.54
1.30
0.64
3
土料压实
元/m3
3.22
2.43
0.22
0.19
0.09
4
坡面基础石方开挖
元/m3
55.81
42.15
3.79
3.22
1.58
5
M7. 5浆砌石坝基
元/m3
152.63
115.26
10.37
8.79
4.33
6
干砌石坝坡
元/m3
72.69
38.51
3.47
2.94
1.45
7
坝体堆石
元/m3
50.99
38.51
3.47
2.94
1.45
8
浆砌石明渠
元/m
159.67
120.58
10.85
9.20
4.53
9
砌体砂浆抹面
元/m2
9.46
7.14
0.64
0.55
0.27
10
人工种草
元/m2
0.70
11
人工种树
元/株
40.00
6.4资金匹配
此项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主,工程实施后可直接保障大蚂蟥沟村185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保障石门水库的安全,最重要的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现;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为辅,项目完成后,可复垦部分耕地,种植经济作物等,也会产生一些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蚂蟥沟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总投资概算为1192.71万元,其中拟申请国家财政资金497万元;留坝县政府承诺配套资金695.71万元。
7、工期及进度计划:
7.1起止时间
时间安排:2007年7月——2008年12月
7.2工作计划
为了减轻或消除地质灾害对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加快治理进度,采取一边申报中央财政项目扶持资金,一边由留坝县政府牵头多方筹资先进行前期工作和力所能及的治理工程:
2007年8月前完成进行前期地质环境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2007年9月-2007年11月完成崩塌削坡减荷治理的土石方工程;
2007年12月-2008年2月完成生物工程措施的覆土整平工作;
2008年3月-2008年4月完成植树种草工作;
2008年5月-2008年12月完成全部5座拦渣坝、1座拦水坝、1500m
排洪明渠等岩土工程、生物工程的收尾工作和移民搬迁工作。
8、风险与不确定因素及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8.1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
环境治理工程计划18个月,周期较长,工程风险发生频率高;工程项目涉及拦渣坝和覆土复垦、植被恢复以及险区移民等多个分部,各分部工程之间关联度很高,风险损失具有关联性。
根据分析,按照本项目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性质分类如下:
(1)管理风险:由于项目实施单位的管理制度、管理经验等方面的缺陷,存在管理不善的风险。
(2)经济风险:蚂蟥沟矿系无主矿山,留坝县是贫困县,经济能力差,如可能出现资金到位不及时的情况而导致工程停工损失;受国际国内市场因素影响,油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大,项目实施期间由于油料、运费及人工成本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