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的探讨.doc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651132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本文档共3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深基坑工程施工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某综合大楼占地面积为16200m2 ,其中裙房6 层,靠东北与西南角各有一31 层主楼。该工程基坑开挖面东西长140m、南北长113m , 开挖深度9.60 m ~ 11.15m , 局部达13.6m。基坑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 墙体厚800mm ,地下连续墙入土深度裙房部分18.00m ,主楼部分20.00m。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边桁架加对撑形式,共加设2 道支撑,第1 道水平支撑中心标高0.45m ,第2 道水平支撑中心标高- 4.85m(该场地地面平均自然绝对标高3.08m) 。在开挖过程中进行了地下连续墙体倾斜与沉降、坑外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土体分层沉降、基坑支撑轴力等多项指标的监测。 1 土压力计算时c 、φ的取值 土压力是作用于支护结构的主要荷载,计算土压力的合理与否,关键取决于c 、φ的取值。表1 为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得出的该场区不同深度处c 、φ值比较。由表1 可看出,由固结快剪和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获得的c 、φ值的差别很大,到底哪一种试验方法的c 、φ值更合理呢? 下面来详细比较实测土压力值和计算土压力值。 表1 不同实验方法c、φ值比较 深度/m 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 固结快剪试验 c/kpa φ/0 c/kpa φ/0 2.95~-0.05 23.5 22.0 15 13.0 -0.05~-3.05 27 25.0 12 10.0 -3.05~-12.05 20 19.0 12 8.0 -12.05~-18.05 19.5 19.5 7 13.5    在该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在连续墙四边每边设有1 个土压力的测力孔,每个孔测取深度为6m、13m、20m处的侧向土压力值。利用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和固结快剪试验的c 、φ值而获得的土压力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如表2 所示。从表2 可以看出,孔KT3 和KT4 在13m 深度处的实测土压力值分别为105kPa 和120kPa ,而采用固结快剪所得c 、φ值计算的13m 处的主动土压力值为152.2kPa ,远远大于实际土压力值,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实际的土压力必须大于主动土压力值,小于被动土压力值。而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所得c 、φ值计算土压力时,实测值介于计算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之间,相对来说,要合理得多。   另外,由连续墙测斜资料可得知在20m 深度即连续墙的底部,连续墙基本不发生位移,因此,连续墙底部土压力值应该接近土的静止土压力值。利用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的c 、φ值计算的静止土压力为235.5kPa ,与实测值比较吻合。而利用固结快剪的c 、φ值得出的静止土压力值为271kPa ,与实测值则相差较远。 表2 土压力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 深度/m 6 13 20 垂直土压力γH/kPa 110 229 353.5 计算值/kPa 三轴固结不排水 试验 主动土压力 23 87 149 静止土压力 63.5 154.5 235.5 被动土压力 324 506 763 固结快剪试验 主动土压力 57.3 152.2 208.7 静止土压力 90.9 196.8 271 实测值/kPa 被动土压力 184 330.7 586 孔号 KT1 KT2 74 158.5 231 KT3 105 105 215 KT4 65 120 243   综合上述两点可看出,对于类似工程的软土地基,计算土压力时宜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的c 、φ值,而不宜采用固结快剪值。 2 基坑降水 由于该工程投资大,基坑开挖深,场区地下水位较高,对降水质量要求高,降水深度值大,因此采用井点降水,共布置51 台抽水管井,采用点阵形式布置。基坑降水过程中注意到以下问题: (1) 井点降水虽然可以收到良好的降水效果,但如果考虑不周,忽略了降水对环境的影响,会造成邻近建筑物的位移和开裂,以及邻近管线的破坏等不良后果。为最低限度地减少降水对环境的影响,采用了基坑内降水的方式。将降水井点布置在基坑内部,可使周围的连续墙起到隔水帷幕的作用,减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该工程采用两级井点降水,在基坑开挖前1 个月左右,沿地下连续墙周边离墙内边3.50m 左右,在标高3.08m 处设置一级井点, 深8m、@2.5m; 当开挖至-4.24m 时,设置二级井点,深7m、@1.3m。 (3) 为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在基坑四周连续墙墙体上布置了4 个水位观测孔,从水位监测的结果来看,虽然基坑内水位降到了14.00m ,但在基坑四周,水位降低一般不到1.00m。在该工程中并没有设置回灌井,可见,连续墙帷幕在减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 施工监测 基坑工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不确定因素太多,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保证工程安全施工的。因此加强现场监测就成了保证基坑安全施工的重要一环。 在该工程基础施工过程中,曾出现了一次险情。当开挖到11.00m 深度,第2 道支撑完工之前,在基坑北边导墙监测点,连续墙在7.00~8.00m处出现裂缝,并且在基坑外侧10 多米处地面出现了明显的裂缝,这说明,土体的滑动面已经形成。该滑动面的出现严重危害了基坑北边邻近的6 层建筑。出现问题后,通过对监测资料(见图1、2) 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提前采取措施,排除了险情。 由图1 可看出,位于基坑北边(破坏边) 的测点QX8 处位移与其它测点处(以西边测点QX4 为例) 位移相比较大,开挖初期该测点处水平位移就几乎是其它测斜孔处2 倍。在以后的开挖过程中,该处的位移进一步增大,这是该侧可能发生工程破坏的前兆,后适当采取补强措施,控制了位移变形量的发展。 观察图2 的水位、孔隙水压力、土压力曲线,不难发现水位与水压力升高,而土压力值降低。水位的升高(事后查明是施工房就地排放生活用水所致) ,孔隙水压力的升高,全导致主动区土抗剪强度降低;而主动区土压力却由155kPa 降低到105kPa 左右,这不是安全的标志,相反反映了连续墙的位移发展较快,墙体与土体之间的接触变得松动。这些都是土体可能破坏的前兆。 4 结束语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重视对监测资料的分析反馈,在该工程中及时发现了隐患,调整了施工方案,防止了重大工程事故的发生,所以,在实际的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施工监测,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分析,密切配合设计、施工的进行,以确保施工工程的安全,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