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知识点汇总苏教版.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647231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知识点汇总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知识点汇总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知识点汇总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知识点汇总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知识点汇总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7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

2、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 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 答:知道。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为什么要反复? 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1、理解词语:骄阳似

3、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 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ng)起来 5、学会用“不仅 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6、“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变一种说法) 答: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第三课

4、古诗两首 1、山行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都是写秋景的。 2、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远上的意思是向山的远处伸展。句意: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石子小路,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的有几户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句意:我停下车子,是因为我喜欢这深秋的枫林晚景。被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坐是“因为”的意思。“于”是“比”的意思。其中“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句意:月亮渐渐地落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又在啼叫,到处弥漫着寒霜。只有江边的枫树、晃动的渔火陪伴着我,难以入眠。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

5、钟声到客船。到是“送到、传到”的意思。句意:在这充满寒意的半夜,只有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悠扬回荡,传到船上来。 6、山行写的是诗人杜牧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7、枫桥夜泊写的是夜间停船枫桥的所见所闻。作者张继看到了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听到了乌啼和钟声,勾画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泊:停船靠岸。 到:送到,传到。 8、再收集一首有关秋天的诗。夜书所见静夜思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1、这是一篇散文诗,作者金波通过描写大树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启迪我们要

6、学习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精神。 2、无数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相同的工作指的是: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3、 文章第六自然段:绿叶为大树而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底下的根。 1)这一段作者是按照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写出大树叶子的特点,分别是:叶子嫩绿、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 2)用一个成语概括“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这句话的意思:叶落归根。 3)怎样理解“绿叶为大树而生。”这句话? 答:赞扬了叶子的内在美。大树和叶子是不可分的整体。大树因为有了叶子而更茂密,叶子因为大树而有了价值。 4

7、、“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得叶子吧”中大树指的是我们的生活、社会、国家等,句子号召我们做一个无私奉献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5、古往今来,哪些人使生活这棵大树更加茁壮? 答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革命先烈、各行各业的人们。 6、 假如你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 答:假如我就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 我会想我和大树是一个整体,是大树给了我生存的价值。我会对大树说,谢谢你。我会对人们说,希望你们都来做美的叶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我们生活的这棵大树作出贡献。 第二单元 第五课北大荒的秋天 1、北大荒的秋天描绘了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

8、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热爱之情。 2、文章第四自然段: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的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1)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中心词是:热闹非凡。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大豆、高梁和榛树叶子。 2)从笑声和演唱可以看出作者把大豆和高梁当作人来写的,这种写法叫做拟人。 3)表达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3、“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了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这是

9、一个比喻句。你能再找几个这种类型的词语吗?银灰、血红、橘黄、金黄 答:乌黑、鲜红、雪白、天蓝、草绿、土黄 4、仿照第四自然段的总分方法写一段话。 秋天的果园热闹非凡。满树的苹果涨红了脸,像是在向我们微笑;香蕉笑弯了腰,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石榴咧开了小嘴,像在乐呵呵地演唱。 5、练习说话:只有才 例句:只有平时认真学习,期末才能考出好成绩。 6、背诵: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黄金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 、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7、课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答: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8、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北大荒的美? 答

10、: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 原野:热闹非凡。 第六课西湖 1、西湖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西湖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感情。 2、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答:一是明月东升,二是华灯倒映湖中,三是琴声“悠扬”。 3、近义词:犹如-宛如-好像-仿佛 例句: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4、造比喻句。 1)秋天到了,树上的黄叶象一只只蝴蝶飘落下来。 2)十五的月亮仿佛一个大圆盘。 5、写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

11、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课文中写到得景物有:连绵起伏的山、平静的湖面、环湖树、白堤苏堤、三个小岛。 7、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把句子换个说法)答: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呀。 8、理解“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8、西湖十景有:平湖秋月、曲院风荷、柳浪闻莺、断桥残雪、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映月、宝石流霞、黄龙吐翠。 9、“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苏指“苏州”,杭指“杭州”。 10、课文采用由远到近的描写方法。 第七课拉萨的天空 1、背诵全文。尤其是最后一段。这是一篇

12、文笔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中插图上的建筑叫“布达拉宫”。 2、拉萨为什么被称为:“日光城”?答:因为拉萨全年无雾,阳光充足。 3、课文中赞美拉萨天空的词语有:湛蓝、透亮、纯净、明洁、蓝晶晶 4、拉萨:日光城 重庆:山城 昆明:春城 哈尔滨:冰城 苏州:姑苏城 南京:石头城 济南:泉城 5、“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拉萨由于地势与天空更近,更能让人感觉到天空的蓝,仿佛拉萨的一切都被蓝所浸润、包容,更能让人感受到触手可及的境地。“掬一捧蓝天可以

13、洗脸”则进一步描绘了蓝天如水的美妙境地。 6、“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句子用“白云和蓝天”“草地和蓝天”对比的手法,更突出了天空的“蓝”。 第三单元 第八课蒲公英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拟人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有不同,从而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用“嘱咐”造句。例:出门前,奶奶嘱咐我多穿衣服。 3、课文把蒲公英比作了降落伞。因为它能随风飘荡。 4、ABCC式词语:金光闪闪 银花朵朵 得意洋洋 议论纷纷 5、思考:蒲公英

14、种子去了几种地方?结果怎样? 6、假如你是太阳公公,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和湖泊里的种子?参考:你们别看那儿金光闪闪、银花朵朵,很漂亮,但那并不适合你们生长,落到沙漠和湖泊,不仅没有财富和快乐,而且还会使你们丢掉性命,还是到泥土中去生长吧。 第九课三袋麦子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猴、小牛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个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2、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小猪:憨厚可爱。 小牛:勤俭节约 小猴:聪明能干 3、

15、理解“迫不及待”:着急的不能再等待。 4、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 参考:小猴的做法更值得提倡,因为他有长远打算,而且聪明能干。 小牛的做法可以赞成或不赞成,理由要成立。 5、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吃一半,种一半) 6、续写课文,想一想小猴会用丰收的麦子做什么? 提示:本着小猴聪明能干的品质进行续写,参考例文小猴卖烧饼。 第十课哪吒闹海 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封神演义,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故事。 2、哪吒闹海是要为老百姓出口气,他的两件法宝是混天绫和乾坤圈。 3、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故事。 4、哪吒闹了三次,一闹摇

16、晃水晶宫,动词有:跳、取、摆、掀 二闹打死夜叉,动词有:闪、躲、取、扔。 三闹斗败三太子,动词有纵身、抖出 5、理解“称霸一方”在一定的区域内倚仗权势,欺压别人。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第八次 1、这是一篇外国历史故事。课文讲述了古代的英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丧失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侵略军取得最后的胜利。体会到布鲁斯的屡败屡战,不懈斗争、百折不挠的精神。 2、布鲁斯终于成功的原因是失败后不气馁,不丧失信心,鼓起勇气继续努力。 3、初步理解详写与略写。文中详写蜘蛛第八次结网,其余略写。 第十二

17、课卧薪尝胆 1、这是一篇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表现了越王勾践励志图强的精神。同时告诉我们只有艰苦奋斗,发奋图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2、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躺在柴草堆上舔苦胆。 理解“受尽屈辱”:勾践夫妇来到吴国,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他们在吴国整整干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3、会用“建议”造句。例:老师给了我们很多学习上的建议。 4、由这篇课文可以想到的格言:有志者事竟成。 5、课文第四自

18、然段的中心句是:回国以后,越王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6、你觉得越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参考:越王是个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人。我想说:越王,我很佩服你。 第十三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这是一篇科学故事。法国雷奈克医生通过一次偶然的发现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本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3、说说雷耐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 参考:巴黎发生流行疾病,法国医生雷奈克思索拯救大家的办法,突然受到玩跷跷板的孩子的启发,创造出了听诊器的雏形,后经改进的两端喇叭状的空心木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19、4、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例:如果我们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今天早上,果然下雪了。 5、雷奈克有什么样的品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 第五单元 第十四课东方之珠 1、这篇课文以优美的文笔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赞美了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2、理解词语: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举世闻名、人流如潮。 3、课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写作特色是用词讲究、描写传神。全文的中心句式“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4、课文标题使用双引号的作用是说东方之珠代指香港。 5、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一到休假日,街上就热闹起来”写一段话。 第

20、十五课小露珠 1、这是一篇童话,讲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赞美了大自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2、背诵课文。 3、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答:小露珠象钻石那么闪亮、象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所以小动物们都喜欢,它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外精神,所以大家都喜欢小露珠。 4、会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例: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人们穿的越来越多。 4、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小露珠的形成、消失过程, 第十六课石榴 1、这篇课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讲了石榴成熟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2、理解词语:驰名中外、郁郁葱葱、紧偎、

21、张望、红白相间。 3、背诵第四段,能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种水果。 4、了解拟人的写法。例: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5、作者写了石榴的哪些方面?叶子、花、果实 6、课文对石榴花作了重点描写。先写其颜色是“火红”的;再写其数量是越开越密、越开越盛,最后写其形状好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 。 第六单元 第十七课石头书 1、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谈话,介绍了许多岩石的知识,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究知识的 强烈愿望。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刨根问底:指问个

22、明白,探个究竟。聚精会神:形容精力很集中。文中“读书”的意思是研究化石。 3、课文通过6次对话揭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其中,雨痕、波痕和矿物就是石头书上的字,化石是石头书上的画,石头书上的学问很多。因为石头一层一层的,有字、有画,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知识,所以石头像书。 4、形成化石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5、初步认识写人物对话时,提示语的三种安排形式和神态描写。 6、填空: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地上有,还有后来,这里变成了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这里又变成了,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第十八课小稻秧脱险记 1、这是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2、

23、理解词语:气势汹汹、不由分说、蛮不讲理、一拥而上。 3、课文可以分为遇险和脱险两大部分。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杂草对庄稼的危害和除草剂能保护蹈秧免受侵害。 5、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例: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操场正在进行激烈的拔河比赛。 6、文中的“毛毛雨”指的是除草剂。 第十九课航天飞机 1、这是一篇科学童话,用拟人手法介绍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 2、理解词语:无影无踪、自由自在、航天飞机。 3作者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了航天飞机的? 答:从外形特点、飞行特点(高度和速度)、功能作用来介绍。 4、航天飞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答:

24、三角形的翅膀,尖尖的脑袋,方方的机尾。 5、与一般的飞机比,航天飞机哪些地方比它更好? 答:它比一般飞机飞的高、飞的快,可以释放和回收人造地球卫星。 6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式来介绍说明的?(做比较) 7、以“航天飞机的自述”为题,练习写一段话。 第七单元 第二十课军神 1、这篇课文谢的是刘伯承年轻时一次眼睛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药,忍着剧痛手术治疗的事,表现“军神”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 2、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答:因为他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3、课文写医生的态度变化说明他被刘伯承感动了,是侧面描写,为了衬托刘伯承的精神。 4、填空:军神一文最后一节从关上 、俯下 、亲切、注视

25、可以看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十分敬佩。 第二十一课掌声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人都要掌声,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需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理解词语:经久不息。背诵最后一段。 3、说说小英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答:小英以前自卑、沉默,后来变得自信乐观,是因为大家的鼓励和关心她才有了这些变化。 4、大家的掌声中包含了什么?关心、鼓励。既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5、为什么小英忘不了那次掌声?因为它使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 6、掌声在课文中响起了几次?代表了什么? 答:两次,第一次是对小英上台的鼓励,第二次是对小英演讲成功

26、的肯定。 第二十二课金子 1、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 2、理解词语:谋生 蜂拥而至、埋头苦干、倾盆大雨 若有所悟。 3、文中“金子”指的是勤劳的品质。懂得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财富。 第八单元 第二十三课每逢佳节倍思亲 1、这是用文包诗的形式。课文表达了唐朝诗人王维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理解词语:天各一方、一年一度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4佳节是什么意思?文中指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你还知道哪些佳节? 答:佳节是美好的节日,文中指重阳节,在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还有春节、中秋、元宵等节日。 5、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什么意思? 答:每到节日的时候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6、其他表现思乡的诗。如静夜思 第二十四课孙中山破陋习 1、文章讴歌了孙中山从小就具有凡事独立思考,不盲从,敢于反抗封建陋习,坚决与封建势力作斗争。 2、陋习指不好的风俗习惯,在文中指缠足,破是废除的意思。为什么要废除?因为它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 3、“姐姐缠了脚,还能下地干活吗?”(换一种说法)姐姐缠了脚,不能下地干活了。 4、“含着眼泪”更能表现妈妈的无奈和内心的痛苦。“深深地刺痛”更能表现姐姐缠足这件事对孙中山幼小心灵的影响。 5、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 6 20 2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