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张作霖一生,从客观角度对其进行评价
浅谈张作霖一生,从客观角度对其进行评价
摘要:
本文通过讲述张作霖在早期的发展,与关内势力的关系和斗争,张作霖在对东北地区的建设活动,及与国外势力的合作与斗争等方面。并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评价了他的一生,并分析了他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关键字:
张作霖;早期发展;国内势力;国外势力;客观角度;评价。
引言: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既非名门”出身,又“无特别宦途履历”,与中央政府亦无密切因缘,仅一草莽英雄,受清廷招抚后,由一清军管带而至巡防营统领。辛亥革命后,因缘时会,称兵关内,问鼎中原最后竟自封为北京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居然成为北洋政府末代国家元首。统领东北事务,为了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同日本军国主义周旋。从l9ll年冬张作霖开始掌握奉省实权算起,到1928年6月皇姑屯遇炸身死为止,他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整整活动了十七年。此期间,张作霖真是个炙手可热,红极一时,驰名中外,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1.张作霖在早期的发展
张作霖生于1875年3月19日(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于奉天海城县西90华里北小洼村。
1890年,流落营口县大高坎镇,1894年,投清军宋庆所部当兵,后升任哨长。11896年,经冯麟阁(后改名冯德麟)介绍在广宁县(北镇)加入绿林董大虎匪部。
1900年,义和团运动,沙俄侵占东北,盛京将军逃走,地方混乱。他于赵家庙组织保险队(大团),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后移至北镇县中安堡。 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张作霖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因此,在这个地区胡匪的骚扰得到遏制。张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称赞,他由此声名鹊起。他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达到二十多个村子。
1901年,春节前夕遭金寿山勾结俄兵偷袭,逃往八角台与张景惠合股,被推为团练长。1902年,于新民受抚,先任马队帮带(副营长)后升管带(营长)。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任其第二十七师中将师长。袁世凯称帝后,又被封为子爵、盛武将军,督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
1918年9月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利用日本的势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此后,张作霖逐渐控制了东北全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2.张作霖与关内势力的关系和斗争
在东北称王后的直皖战争中,张作霖一面发表通电告之全国,一面派出大军进关参战。奉军由张作霖率领,以军粮城为中心,集结于天津、北仓附近,约有七万余人,给皖军造成巨大压力。
此后,张作霖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扩张势力并与直系共同把持了北京政府,1921年5月兼蒙疆经略使,节制热、察、绥三都统。同年12月支持梁士诒组阁,竭力控制北京政府,与直系矛盾激化。
1922年4月28日,奉系张作霖自任总司令,率12万名奉军官兵发动总攻击,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以吴佩孚为总司令,双方在马厂、固安、长辛店激战。5月3日,吴佩孚改守为攻,将主力迂回作战,绕至奉系后方卢沟桥,致使奉军腹背受敌。5日,奉军开始溃败。卢沟桥、长辛店等要隘被直军攻占,中路奉军退至天津。张作霖下令退却,率残部出关。战败后,张作霖挟“东三省议会”推举自己为东三省保安军总司令,宣布东北自治。
而在江浙战争之后,1924年9月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打败直系军阀,控制北洋政府。1925年11月,所部郭松龄反戈,迅占锦州、新民等地,沈阳告急。张作霖以牺牲南满、东蒙的权益换取了日本的出兵干涉,得以转危为安。事后与吴佩孚弃嫌修好,又联合阎锡山、张宗昌等,合力对冯玉祥的国民军作战,重占天津、北京。1926年称安国军总司令。
1927年4月,处决了共产国际共产党人李大钊等35人。这也成为张作霖一生之中的主要罪行。
3.张作霖在对东北地区的建设活动
作为东北边疆大吏,他对东北的经济建设尤其是铁路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文化教育尤其是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更是可圈可点。在张大帅时期东北就已开始实行“整军精武,励精图治”的政策,开矿、修铁路、建电站、设银行、办学校,他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使东北的经济在中国已举足轻重。
东北地区建立最早建立了一批工业,其中军事工业以及重工业占了相当比例。张氏父子在东北建立的工业,侧重于重工业与采掘工业。当时东北地区的铁路、矿山、钢铁工业,也是全国最发达的。
在张作霖的大力支持下,东北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1922年,张作霖为同直系军阀进行最后的决战,从英法等国购买了大量的军备,军种最全,装备最好的军队。同时,东北军的海军无论从人员编制还是吨位上都占了全国海军的大半部分。
从张作霖宣布东北自治,根据自建自营方针,制定了庞大的铁路修建计划,并不顾日本多方阻挠,努力将其付诸实施.经过近十年努力,打破了东北铁路长期由外国控制的局面。
4.张作霖与国外势力的合作与斗争
1904年2月,在中国东北爆发了日俄战争。在日俄两大帝国主义战争夹缝中生存的他,充分显示了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东北展开厮杀。腐败的清政府竟然宣布当起了中立国。日俄匪军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土匪蜂起,百姓遭殃。处在辽西的新民府是个重镇,张作霖除了要维护境内的治安外,还在盘算如何增强自己的实力。他的原则是谁给自己好处,自己就帮助谁。一开始,俄军强大,他就接受俄军的枪械和金钱,帮助俄军。后曾被日军俘虏,差点处死。被释放后,他又同日军签订誓约,“立誓援助日本军”。1905年日俄战后,他的部队不但没受损失,反而得到了扩编。
张作霖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在军阀混战中取得胜利,勾结投靠日本,一定程度上帮助日本扩大了在华利益。然而,在蒙满铁路等与东北利益紧密相连的关键问题上,他也进行了一定的抵抗,导致日奉冲突尖锐,矛盾不可调和。
对待野心没有止境,力量数倍于自己的日本,仅仅依靠正面的、直接的抗争显然是不理智的,张作霖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他都采取了回环往复的外交手段,表面敷衍,实质推脱,所以说,张作霖对日本的态度可以说是阳奉阴违的,对日本的侵略感到厌恶。
5.对张作霖的客观评价
张作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争议较大的人物之一。对张作霖的争议,根本性的问题是他与日本的关系。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正值日本大肆向中国扩张势力阶段。张作霖作为东北军政的最高统治者,是无法回避与日本的关系的。
多年来,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大搞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绞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发起人李大钊同志,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
奉系军阀和日本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这其中有相互之间的勾结利用,也有各种矛盾和冲突。其根本点就在于张作霖和日本各自的利益。多年来,他为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大搞军阀混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绞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发起人李大钊同志,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日本扶持张作霖的目的,显然是为了让他充当日本的驯服工具,为日本侵略中国效力。日本认为只有这样,张作霖才有存在的价值。可是张作霖虽系绿林出身,没有受过良好教育,但他还懂得卖国可耻,他为其自身利害计,为其子孙后代着想,并不心甘情愿地充当日本的傀儡。这和日本的要求显然有了距离。
从一定意义上说,日张合作期间主要是日本帮助奉张发展,而日本本身并没有从张作霖手里获得很多直接的、实质性的好处。日本对东北的要求侵犯了东北命脉的时候,他开始了抵触和反抗。张作霖希望能够利用日本来加强他自己地位,但也希望能够尽量减少日本利用,从而不至于沦为日本进一步侵入中国的工具,虽然在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有些匪夷所思,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确实符合事实。所以,在他的身上,既有卑微妥协的一面,也有维护东北主权的表现。
张作霖对日本的态度最终导致了对其的致命报复。1928年6月4日晨5时许,当张作霖所乘由北京返回奉天专列驶到皇姑屯附近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汇处桥洞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先埋好的炸弹炸毁,这位乱世枭雄身受重伤,当日逝世,享年53岁。这就是当时轰动中外的“皇姑屯炸车案”。
参考文献
1.车维汉等著. 奉系对外关系[M]. 辽海出版社 , 2001
2.陈崇桥,关于张作霖的评价问题[J],东北人物志,2010
3.王晓华,张庆军. 一代枭雄张作霖的功过评说[J]. 北京农业. 2010(08)
4.苏崇民 著. 满铁史[M]. 中华书局 ,1990
5.高灵灵,尚文举. 试析东北讲武堂的近代化建设[J]. 兰台世界. 2013(34)
5.陈祥. 两次直奉战争期间张作霖整合东北地方权力研究[J]. 东北史地. 2012(0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