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常考知识点点拨(按课)2019.1.1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1、文化只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 )点拨: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 )点拨: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3、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是与生俱来的,不可以后天培养。( )点拨: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得开物质载体。( )点
2、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文化传承和发展必须通过物质载体。5、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点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6、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因此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点拨: 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经济的发展。7、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点拨: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
3、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实力。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点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直接”转化。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1、处在较好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点拨: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处在较好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但不是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2、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因此文化决定人
4、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点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但不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3、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每个人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 )点拨: 文化对人的影响虽然是无形的、不知不觉的,但人们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点拨: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
5、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深远持久是难以抹去、难以改变,但不是不能改变、永久不变。5、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点拨: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6、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点拨: 文化有优秀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点拨: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说起决定
6、作用。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点拨: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混淆。2、文化多样性等同于文化多元化。( )点拨: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从文化的表现形式来说的,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多元化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上说的,各种文化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要提倡文化多样性,反对文化多元化。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点拨: 文
7、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步的重要动力。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4、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点拨: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是正确的,但民族文化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5、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点拨: 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对其他民族文化,要尊重但不一定要认同。6、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
8、等的原则。( )点拨: 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或者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但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因此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等于各种文化一律平等。7、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点拨: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 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注意区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手段。8、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点拨: 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
9、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 )点拨:文化交流不会减少文化之间的差异,相反,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建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点拨: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传统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点拨: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3、传统文化推动社
10、会发展。( )点拨: 传统文化自身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推动社会发展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则会阻碍社会进步。4、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点拨: 继承和发展是同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两个过程。5、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点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6、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不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11、 )点拨: 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既具有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又具有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第五课 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 )点拨: 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社会实践。2、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点拨: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3、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点拨: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4、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点拨: 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5、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点拨: 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简单地说认同传统文化。6、文化发
12、展和繁荣的关键是继承传统文化。( )点拨: 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7、文化创新的主体是文化工作者。( )点拨: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没有区别。( )点拨: 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底蕴深厚。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点拨: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汉字的
13、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点拨: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4、中华文化呈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点拨: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这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5、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在交流中全盘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点拨: 对于其他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
14、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6、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点拨: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7、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定力量。( )点拨: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
15、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决定力量。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之中。( )点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因此,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2、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点拨: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3、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点拨: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4、爱国主义是抽象的。( )点拨: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16、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5、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始终是一致的。( )点拨: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6、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点拨: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7、民族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点拨: 民族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但不能说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1、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立足满足市场需求。( )点拨: 文艺作品的创作不能仅仅注重经济效益,还要充分考虑作品的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2、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点拨: 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可能是先进文化,也可能是庸
17、俗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文化建设要支持健康文化,抵制通俗文化。( )点拨: 要辩证看待通俗文化,通俗文化既有健康有益的,也有落后腐朽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4、对待落后文化应该坚决抵制和彻底根除。( )点拨: 对待落后文化应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对待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5、文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点拨: 文化生活中存在的生产、销售、传播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等问题是由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起的,但这并不是社会主义
18、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通过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可以克服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的问题。6、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 )点拨: 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 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文化不一定是经典文化。7、传统习俗都是落后文化。( )点拨: 落后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人们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但传统习俗不一定都是落后文化。 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传统习俗既有前人积累的文化精华,也有流传下来的文化糟粕。第九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点拨:
19、 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文化强国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保证文化建设的一元化。( )点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文化多样化;更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保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3、坚持文化自信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源泉。( )点拨: 社会实践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源泉。 坚持文化自信能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4、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点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引领文化发展方向、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必然要求。第十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理想信念教育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点拨: 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举措。2、思想道德建设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点拨: 思想道德建设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为社会发展奠定道德基石。 科学文化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3、【易错 】思想道德建设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点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