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6-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640539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20分) 1.(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回忆常常是美好的。无论是懵懂无知时做过的事情,还是学生时代的学习和生活;无论是充满tóng zhì的想象和神游,还是A   (不同寻常/沸沸扬扬)的经历;B   ……美好的回忆总能唤起我们强烈的共鸣,拨动我们的xīn xián.这些回忆哪怕是带着些许伤感和惆怅,也总是让我们倍感wēn xīn和激动,领略生活的精彩和美好。 (选自《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 A处应填的短语是:   。 (3)结合语境,在B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4)光明中学行知文学社拟举行“我爱文学”语文主题活动,请你参加。 ①文学社准备于1月10日晚上7:30在初一年级活动室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商讨第一期文学报出版事宜。请你拟写一则通知。 ②阅读下面选自《小王子》的文段,回答问题。 第二个行星上住着一个爱虚荣的人。 “喔唷!一个崇拜我的人来拜访了!”这个爱慕虚荣的人一见到小王子,老远就叫喊起来。在那些爱虚荣的人眼里,别人都成了他们的崇拜者。“你好!”小王子说道,“你的帽子很奇怪。” …… 小王子这样做了五分钟,之后对这种单调的把戏有点厌倦了,说道:“要想叫你的帽子掉下来,该怎么做呢?” 可是这回爱虚荣者听不进他的话,因为凡是爱虚荣的人只听得进赞美的话。 A.这个爱慕虚荣的人有什么特殊爱好?他的帽子有什么作用? B.这个爱慕虚荣的人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三、标题 2.(8分)用课文原句填空。 (1)   ,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2)中庭生旅谷,   。(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 (3)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青山有幸埋忠骨,   。(杭州岳墓对联) (5)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 (6)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咏月名句“   ,   ”表达了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美好祝愿。 二、(40分) 3.(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①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②可怜:可爱。③真珠:即珍珠。 (1)请发挥想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2)“月”在下面两句诗中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诗句一: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诗句二: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4.(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乙】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③.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④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⑤师于老马⑥、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⑦之智,不亦过⑧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①管仲、隰(xí)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失道:迷失道路。④随:跟随。⑤不难:不以为难,意思是愿意。⑥师: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⑦圣人:有智慧的人 ⑧过:过错。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划一处)。 ①何 不 试 之 以 足 ②蚁 冬 居 山 之 阳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自度其足   ②至之市    ③春往冬反   ④不亦过乎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4)请写出出自乙文划线句的一个成语:   。 (5)请写出甲乙两文的寓意。 【甲】    【乙】   。 5.(9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A】不同学历的人对24节气的了解率统计表 小学﹣初中 高中﹣大专 本科 本科以上 【B】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现场,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它的出现与中国古代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的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它标示着衣食农事依季候而作,随时光流转的规律,这是中国人诗意栖居的创造。 【C】二十四节气里的诗情画意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没有温度计、没有天气预报的时代,我们的老祖先依据切身的感受、细致入微的观察,将天文、物候、农事完美地结合,从而制定出“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事”、“补充历法”。自秦汉始,至今,二十四节气已经沿用了两千多年。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过程,是中国古人立足大地对于太阳周年运行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惊蛰﹣﹣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冬天蛰伏地下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谷雨﹣﹣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小满﹣﹣此时,麦类等夏熟作物的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芒种﹣﹣正值盛夏,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白露﹣﹣进入秋季,天气凉爽,气温下降,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寒露﹣﹣天气更冷,露水有寒意,故名为“寒露风”……这些形象、生动的描述,使春夏秋冬四季的冷暖恍若点滴在心;而文人墨客根据二十四节气衍生出的一首首优美隽永的诗词,更是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杜牧曾在“清明”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感之作;杜甫在“白露”的夜晚曾写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篇;孤身异乡的白居易在“冬至”写下“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诗句;在“雨水”的春日,读一读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寒露”的清晨,感受一下李煜“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的寂寞萧索;在“小寒”的黄昏和好友一起分享“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暖;在“大寒”的夜晚,与知己一起等待“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美妙时刻……天地、自然、季节更替与个人的思想情感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体,怎不让人身心俱醉、浑然忘忧呢?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彭牧提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基于直接的生产、生活经验而形成的知识和实践的体系,它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世界观和生命观。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二十四节气在“农事指导”、“补充历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小了,但我们该清醒:传统文化的精粹不可丢弃,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世世代代传承保护、发扬光大。 (选自《西安晚报》) (1)阅读材料【A】中的图表,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B】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C】第二段,补出下联。 上联:夏时小满,谷粒颗颗始饱满 下联:    (4)在民俗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课上,同学小方认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它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现在城市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我们没有必要了解并传承二十四节气。请你运用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对她的观点进行纠正。 6.(1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小镇 吴建 ①我常去江南,熟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小镇;我作客中原,领略过“驴马满街转”的山区小镇;我远游云南边陲,欣赏过芭蕉树掩映竹楼的傣家小镇……然而,最让我留恋的还是古典淳朴的故乡小镇。 ②故乡小镇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古时候,这里梓树成林,绿遍乡野,因此,人们把她取名为“林梓”。早先,古镇就一条窄窄的石街,不到一里长。两边是一些木拼门的各式店铺,一家挨一家,鳞次栉比,店堂正门大多贴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九江”的红纸对联。店门两边的墙砖早已被岁月的风霜剥蚀成一幅零乱的画。镇西头是一座石桥,通扬运河从桥下浩荡北流。清澈的河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小镇人。【A】 ③小镇的黎明是欢快的。晨曦初露,四乡八村的农民便头顶晓星残月,肩挑手提,来小镇赶集。人们的木屐踩在苔痕斑驳的青石板街上,叮咚作响,似一支悦耳的晨曲,唤醒了酣睡中的小镇。此时早起的商家已卸下门板开始招揽顾客。蒸笼上的包子热气腾腾,烧饼店里的油香弥散在空中。张婶的小吃摊前是最热闹的,一条旧长桌临街搁着,四周是几张板凳。一只用油桶改制成的炉子成天燃烧着,大铁锅里的水翻滚着冒着阵阵热气,花上一元钱就可以喝到一碗又嫩又香的豆腐脑儿,上面必定漂着青绿的葱花。镇上的潮糕店小有名气,用本地产的糯米磨成米粉制成的潮糕,清香四溢,甜美可口,独具风味。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此下驾,品尝潮糕后大加赞赏,从此林梓潮糕名声大振,流传至今。店铺里的老师傅边做边卖,生意十分红火。【B】 ④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集市上人头攒动,男女老少,或蹲或站,一脸憨厚相,一身土布衣。他们虽也讨价还价,但决不缺斤少两。地摊上农副产品应有尽有。青菜、包菜、蒜葱还闪着亮晶晶的晨露;盆里鲢鱼、鲫鱼时而摆尾游弋,时而又蹦又跳;大公鸡、小鸭子在买卖人的手中扑腾着、挣扎着……日头渐高,赶集的人陆续散去。此时,高出屋顶被熏得乌黑的烟囱,冒出了丝丝缕缕的炊烟。【C】 ⑤小镇的夜是静谧的。只有镇公所门楼下挂着的两盏大红灯笼,映出一团橘红的亮色,给小镇的夜平添了一份朦胧的诗意。【D】 ⑥光阴荏苒,而今,故乡的小镇旧貌换新颜。狭窄的石街不见了,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从镇口一直延伸向县城;低矮破旧的平房也被一幢幢或古典或洋气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有恍如在繁华城市的感觉。透过飞檐亭阁,雕梁画栋,同样能感到现代生活跳动的脉搏。 (1)文章题目为“故乡的小镇”,开篇却写到了江南的“水乡小镇”、中原的“山区小镇”、云南边陲“傣家小镇”,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文章第①段中说“最让我留恋的还是古典淳朴的故乡小镇”,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我”留恋些什么。 (3)结合上下文,请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店门两边的墙砖早已被岁月的风霜剥蚀成一幅零乱的画。 (4)下面这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D中的哪一处?为什么? 故乡的小镇似从江南移来。一座座茶楼临河而立,赶集的农民带着自己劳动果实换来的喜悦,登楼小憩。热情的小伙计从烧得通红的火炉上,拎下直喷蒸汽的大铜壶,总是向被饮浅了的茶盏里勤勤地斟着,把小镇的早晨和人间的情愫斟得滚热滚热…… 应该放在    处,理由:            (5)本文与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都以回忆家乡为题材,阅读下面两段文字,说说两位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甲】光阴荏苒,而今,故乡的小镇旧貌换新颜。狭窄的石街不见了,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从镇口一直延伸向县城;低矮破旧的平房也被一幢幢或古典或洋气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有恍如在繁华城市的感觉。透过飞檐亭阁,雕梁画栋,同样能感到现代生活跳动的脉搏。 (摘自《故乡的小镇》) 【乙】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跟下。…… 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摘自《本命年的回想》) 【甲】    【乙】   。 三、(40分,其中书写5分) 7.(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让奶牛快乐,善良的安恩带着它到集市上散心;为了让迅哥儿快乐,能干的小伙伴们陪着他月夜船头看戏;为了让自己快乐,童年的沈复神游山林捕捉物外之趣……那么,你做过什么呢?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以“为了让你快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③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2016-2017学年北京市通州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20分) 1.不同寻常;无论是年少轻狂时的憧憬和希望,还是奋力拼搏的旅程。;不同寻常; 三、标题 2.三军可夺帅也;井上生旅葵;折戟沉沙铁未销;白铁无辜铸佞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40分) 3.   ; 4.量长短;到…去;同“返”,返回;也;老马识途;讥讽了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善于观察和思考,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5.秋临白露,水汽点点凝白露; 6.C处;:③﹣⑤段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本段文字写的是早晨的情景;应该放在第④段之后。;文作者表达了对故乡小镇旧貌的留恋,对小镇“新颜”繁华、欣欣向荣的赞美。;文作者抒发了回忆往事时内心的轻松快乐、充满童趣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昔日大年的怀念与向往; 三、(40分,其中书写5分) 7.   ;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2/26 10:21:11;用户:qgjyuser10382;邮箱:qgjyuser10382.21957750;学号:21985389 第8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