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测量施工方案已报公司
18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周大福(武汉)珠宝文化产业园项目一期第一阶段(标段二)工程
测量施工方案
2月
目 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3.施工测量准备 3
表3-1 地下结构施工测量仪器配备表 3
表3-2 地上结构施工测量仪器配备表 3
4.对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 4
5.工程定位、主轴线现场布控 4
5.1工程定位 4
5.2控制网布设 4
6.基础部分轴线测设 5
7.基础部分高程控制 5
图7-1 高程引测示意图 5
8.主体结构施工测量放线 6
表8-1 控制网的技术指标 6
9.施工高程测量 7
表9-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 7
表9-2 建筑物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 7
表9-3 高程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8
表9-4 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8
表9-5 各部位放线限差 9
10.沉降观测 9
11.验线工作 10
12.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10
13.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 10
附图1:控制点和水准点布置平面图
附图2:A2食堂地下室基础(地上)控制网平面图
附图3:A5、A6、A7厂房主体施工测量控制网平面图
1.编制依据
1.1周大福(武汉)珠宝文化产业园项目一期第一阶段(标段二)工程施工合同
1.2周大福(武汉)珠宝文化产业园项目一期第一阶段(标段二)工程施工图纸
1.4《工程测量规范》(GB5 - )
1.5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6《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1.7《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
1.8建筑区域地形情况
2.工程概况
2.1工程总体概况
2.1.1项目名称: 周大福(武汉)珠宝文化产业园项目一期第一阶段(标段二)工程
2.1.2建设单位: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武汉)有限公司
2.1.3设计单位:武汉理工大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1.4 监理单位:北京东方华泰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2.1.5总包单位: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2.1.6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2. 1.7工程地点: 本工程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川龙大道与临空中路交汇处,本工程由A2食堂、A5、A6、A7厂房组成。建筑最高30.6m。
具体位置详见(现场地理位置图)
现场地理位置图
2.2本工程东西向总长180m,南北向总长140.1m;本工程A2食堂地下一层,层高为-4.8m;地上部分为3层。标准层高4.5m,A5、A6、A7共6层主体首层标高为7.8m,标准层层高为4.5m。
2.3本工程±0.000m标高相当于绝对高度27.10m。
3.施工测量准备
3.1对本工程使用的测量仪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进行鉴定、校核。
3.2核定使用的量具(钢尺)。
3.3校核定位依据(红线桩、建筑物角点桩及水准点)。
3.4了解设计意图,审核施工图纸,并对图纸中轴线、标高、轴线尺寸等数据进行计算、检查。
3.5配备具有上岗资质的专业测量人员和验线人员。
3.6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配备相应测量仪器。
表3-1 地下结构施工测量仪器配备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1
全站仪
科微TKS-202
1台
2
光学经纬仪
TDJ2
1台
3
自动安平水准仪
DSZ2
2台
4
50m钢卷尺
INDEX-50
3把
5
10m钢卷尺
INDEX-10
2把
表3-2 地上结构施工测量仪器配备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1
锤准仪
JC100全自动激光锤准仪
1台
2
全站仪
科微TKS-202
1台
3
光学经纬仪
TDJ2
1台
4
自动安平水准仪
DSZ2
2台
5
50m钢卷尺
INDEX-50
4把
6
10m钢卷尺
INDEX-10
2
为保证施工测量成果准确可靠,对测量仪器、量具按国家计量部门或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前将各测量工具配备齐全,在每次施测前对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进行施测前的检查、校正,使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所有测量仪器均按武汉市有关规定定期送计量部门鉴定。
4.对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
4.1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场地情况,使用科维TKS-202全站仪、TDJ2经纬仪及JC100全自动激光锤准仪基础外控、主体内控的测量方法。
4.2进场后我方需对各基准点坐标重新测定确认、复测闭合后方可使用。
4.3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根据测绘院现场测定的工程楼座桩,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定位放线施测完后要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监理验线。测量记录应做到原始、正确、完整,计算要求依据正确、方法科学、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正确。
4.4了解设计对测量放线精度的要求,提高测量精度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4.5布网原则
⑴“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以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⑵外控制点要选在硬度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分布均匀。
4.6外控制点引测根据测绘院测定的楼座桩,并测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依据。
4.7测量放线的基本准则
4.7.1明确为工程服务,对工程负责的工作目的。
4.7.2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
4.7.3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4.7.4测法科学、简捷、精确合理相符的工作原则。
4.7.5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由有关主管部门验线的工作制度。
5.工程定位、主轴线现场布控
5.1工程定位
本工程定位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由测绘院设置的控制点(J2#、J3#、J6#)进行该工程的平面位置确定,并对各点进行角度、距离检查、闭合,根据控制点引测多点到本工程附近,再进行各点角度、距离检查、闭合、调整,然后根据引测点来控制建筑物各角点和各轴线。具体布置和数据详见附图1(控制点和高程点平面布置图)。
5.2控制网布设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依据工程测量规程进行控制网布设。本工程基础施工A2食堂地下室设控制轴线4条,分别为1、11轴及A、E轴,所有控制轴线均向内侧偏移1000mm,详见附图1。A2地上设控制轴线4条,分别为1、11轴及A、E轴,所有控制轴线均向内侧偏移1000mm,详见附图2。
A5主体施工设控制轴线4条,分别为1、14、A、P轴,所有控制轴线均向内侧偏移1000mm,具体尺寸详见附图3;A6主体施工设控制轴线4条分别为1、14、A、P轴,所有控制轴线均向内侧偏移1000mm,具体尺寸详见附图3,A7主体施工设控制轴线4条分别为1、14、A、P轴,所有控制轴线均向内侧偏移1000mm,具体尺寸详见附图3,预留洞口为200mm×200mm。控制桩设置在安全、易保存位置,相邻点间通视良好。
6.基础部分轴线测设
基础部分轴线测设根据施工现场布置的平面外控制桩点进行,利用全站仪进行直接投测定位。根据施工流程、工序分阶段地对工程进行轴线控制投测,当基础垫层浇筑完后,将控制线投设在垫层上;轴线投测完毕后,首先要检查各主轴线控制点,用全站仪检查各轴线的投测位置,经校核轴线距离及角度(±20″)符合精度要求,然后再实量各轴线的相对位置,以防控制轴线出现偏差;再将各主要轴线、边界线、墙宽线和柱位线位置测设出来,并以墨线的形式在垫层面上弹出各轴线、轴线结构外皮线以及结构外皮的0.5m控制线,作为基础结构模板的支设依据,并弹出钢筋绑扎的分档标志线,以保证钢筋摆放的准确性,钢筋绑扎检验完毕后,再将控制线投测到钢筋上,并作好标记,作为对模板支设的复检及插筋的依据。施测中必须严格保证精度,严防出现错误。验线时应检查垫层顶面的标高,经检查无误后方可交付施工使用。
7.基础部分高程控制
7.1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使用水准仪进行附合线路的观测,将高程引测至施工现场,并根据闭合允许差±6mm(n为测站数)进行平差调整,在工程东侧围墙、南侧围墙、西侧围墙、北侧围墙布设四个水准点±0.000m作为该工程的高程控制的依据,具体位置详图1(控制点和高程点平面布置图),±0.000m以下结构基础部分高程控制可根据现场已布设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进行分阶段的引测控制,根据施工流程如土方开挖可在各基础四周等部位,以水平壁桩或方桩的形式测设标高作为各结构部位垫层混凝土施工的高程控制依据。为保证高程控制测量的要求,采用塔架悬挂钢尺的方法(做法详见下图)进行,将高程传递到基槽护坡桩墙壁处,并把该标高转测到基槽四周,用油漆注明三角标记。
图7-1 高程引测示意图
8.主体结构施工测量放线
8.1当本工程施工到±0.000mm以后,随着结构层的升高,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
8.2受本工程施工场地的局限,±0.000mm以上部分改为内控法。内控基准点的布设:在建筑物首层测设内控制网,基准点设在距相应轴线向内平移1000mm后的交叉点上,用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以保证竖直投测精度,布设基准点时要注意尽量避开混凝土墙柱见附图4(首层以上内控点平面控制网布置图)。
8.3内控基准点埋设方法依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来布设。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00×100)mm钢板用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经过锚脚与板筋焊牢,基准点要保持通视,严禁堆放杂物以避免破坏原有测设的控制基准点。
8.4在浇注上升的各层楼面时使用激光垂准仪由首层作为基准点直接向各施工层投测,投测后用全站仪和钢尺检测该控制点是否有误差,并对误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后方可作为该层放线的依据,在每层楼面基准点处均预留(200×200)mm与首层控制点相对应小方孔洞(洞口处用砂浆作成20mm的防水斜坡)以便于基准点的竖向投测。
8.5控制网轴线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依据《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要求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8-1 控制网的技术指标
等级
适用范围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
钢结构、超高层、连续程度高的建筑
±9
1/24000
二级
框架、高层、连续程度一般的建筑
±12
1/15000
三级
一般建筑
±24
1/8000
8.6内控基点竖向投测将激光垂准仪架设在首层平面控制基准点上,接收靶放在投测楼层面的相应预留洞。调置仪器对中整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垂准仪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投测到接收靶上,用对讲机上下配合指挥上方查看,红色光斑点调整激光束得到最小光斑,把光斑移至接收靶的“十”字交点上,仪器转动360°观察光斑是否在接收靶的“十”字交点上,控制点投测完毕,要求确保接收靶的最终位置不变,依次投测下一点,激光点距接收靶上的直径允许偏差±1.5mm,当由外部控制向建筑物内部轴线投测不应超过3mm。
8.7本工程控制网的测角中误差不超过±12″,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15000。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本工程采用中纬ZT80中文版智能型电子全站仪,精度±1″,±(2mm+2PPm)测程3600m。该仪器的计算机安装有MS-DOS操作系统,根据该显示屏上的图标菜单,只需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测量数据采集和放样工作,中纬ZT80带有双轴补偿器,可进行高精度测量,不论水平角或竖直角观测,仪器竖轴在视线方向和水平轴方向的倾斜影响均可得到补偿改正,中纬ZT80全站仪功能齐全满足了施工测量的精度。
9.施工高程测量
9.1高程控制网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由测绘院设置的水准点引测现场围墙上标记注明±0.00m标高,现场水准点布置数量为四个,以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
9.2现场水准点精度及测量方法,根据《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 )高程控制网拟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9-1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
等
级
每公里高差中的数中误差(mm)
仪 器
型 号
水 准
标 尺
观 测 次 数
往返校差、附合或环闭合差(mm)
偶然中误差(mm)
全中误差(mm)
与已知点联测
环线或附合
平地
山地
二等
±5
±10
DSZ2
单面
两次仪器高测往返
变仪器高测两次
≤±20
≤±6
注:L为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线长度(均以km计);n为测站数
9.3结构施工中的楼层标高控制:
9.3.1对场内设的水准点在施工过程中每隔两个月需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核检,对检测后的数据仔细计算,以保证水准点使用的准确性。
9.3.2结构楼层标高控制及测设方法。在首层平面竖向无障碍处传递标高的位置布设基本传递高程点,用水准仪往返测,以便检验和纠正。当施工层墙柱钢筋绑扎完及墙柱拆模后,在墙柱上测设相对该层建筑+1.000m标高墨线,并用红色油漆在墙柱角处标记“”三角,并注明建筑标高,间距分布均匀满足结构施工的需要,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9.3.3高程传递
选择高程竖向传递的位置,应满足上下贯通、竖直量尺的条件,主要结构、外墙、边柱等处。用水准仪根据首层建筑+0.500m或建筑+1.000m标高线,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划出整数水平线,各层的高程线均应由首层建筑+0.500m高程竖向传递基准点向上直接量取,当楼高大于1整尺段的高度时,须量测第二起始点,作为继续向上传递的依据,向各施工层传递上去的高程点,均不少于2处,取其较差的平均值作为该层抄平的基准(较差<2mm),向上传递的高程点,所用钢尺应经过核定,尺身铅直,拉力标准,并应进行尺长、温度改正。
9.3.4、投测柱中线的方法:根据基础表面的柱中线,在下端立面上标示中线位置,然后用经纬仪或吊线法把中线投测到柱上端的立面上。
9.4允许误差详见下表的规定:
表9-2 建筑物基础放线的允许误差
长度L、宽度B的尺寸(m)
允许误差(mm)
L(B)≤30
±5
30<L(B)≤60
±10
60<L(B)≤90
±15
90<L(B)≤120
±20
120<L(B)≤150
±25
150<L(B)
±30
表9-3 高程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 高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90m<H≤120m
±20
120m<H≤150m
±25
150m<H
±30
表9-4 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总高(H)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90m<H≤120m
20
120m<H≤150m
25
150m<H
30
表9-5 各部位放线限差
项目
限差(mm)
外廓主轴线长度(L)
m
L≤30m
±5
30m<L≤60m
±10
60m<L≤90m
±15
90m<L≤120m
±20
120m<L≤150m
±25
150m<L
±3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10.沉降观测
按照GBJ01-80- 中11.10.1及GBJ01-51- 中8.4.7的要求,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沉降观测工作。
11.验线工作
11.1在工程定位结束后,应报相关部门、监理方进行验线、复测,经查符合施工测量规程要求、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工作及土方开挖。
11.2在各分项工程测量放线后,均应由项目质检部门检查,最后报监理单位复测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步工序的施工。
11.3验线内容包括轴线的平面控制测量,建筑物的墙、柱边线,高程的控制测量,各楼层的1000mm线。
12.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本工程建立测量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测量人员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责任,各行其职,各负其责。为保证本工程施工测量的高度准确性,制定如下保证措施:
12.1所有各项测试和引点工作必须按照《工程测量专业质量手册》以及实施细则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
12.2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指标必须按《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进行。
12.3进场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检定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12.4测量桩点、定位方向、定位依据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12.5加强场内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损坏。
12.6严格执行监理验线制度。每道放线工序完成后,由施测人员自检,质检员和验线员复验,确认无误后报监理公司验线。
13.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
13.1测放组每位职工都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职工及她人的健康安全;遵守现行的有关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在施工全过程中规范环境管理和安全生产行为,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为前提下进行施工测量。
13.2测放组每位职工在针对施工现场重要的环境因素(噪声排放、施工扬尘、有毒有害废弃物排放、火灾、节水、节电)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防范。
13.3测放组每位职工在针对施工现场职业健康安全重要危险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大模板倾覆、火灾、塔式起重机倾覆、高大脚手架倾覆、土方坍塌、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坍塌)要高度的预防,不发生、不伤害。
13.4全面落实公司的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绿色建筑 ;健康人生;规范管理 ;持续改进。
附图1:控制点和水准点平面布置图
附图2:A2食堂地下室基础(地上)控制网平面图
附图3:A5、A6、A7厂房控制网平面图
项目评审论证现场照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