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1、编制依据11.1 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规范规程11.2 相关设计图纸11.3 安全管理法规文件11.4 其他12、工程概况12.1 总体概况12.2 设计概况22.3 工程任务概况43、施工组织机构图44、地下连通车道观测点布置图45、施工准备85.1 技术准备85.2 人员准备95.3 测量设备准备96、基坑监测方法96.1巡视检查96.2 监测点的位置设计与埋设106.3 基准点、监测点水准测量细则107、沉降监测的观测周期设计127.1 沉降监测观测周期确定127.2 沉降观测提高检测频率128、监测报警139、沉降监测的数据获取与处理1410、沉降监测应提交的资料1513 /
2、 14地下连通车道基坑监测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1.1 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规范规程名 称编 号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国家一、二、三等水准测量规范GB/ T1297-20061.2 相关设计图纸名 称编 号乌鲁木齐经开万达广场施工图连通车道施工图1.3 安全管理法规文件名 称编 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管理办法建二通2014452号1.4 其他名 称编 号乌鲁木齐经开万达广
3、场项目总承包施工合同乌鲁木齐经开万达广场施工组织设计乌鲁木齐经开万达广场岩土工程地勘研究报告2、工程概况2.1 总体概况序号项 目内 容1工程名称乌鲁木齐经开万达广场2工程地址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凰山街以北,阿里山街以南,玄武湖路以西、澎湖路以东3建设单位乌鲁木齐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4设计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5监理单位四川省中冶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6质量监督单位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质量安全监督站7施工总承包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8合同承包范围土方开挖工程、桩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二次结构工程、粗装修工程、常规水电工程、防水工程、外墙普装工程、
4、基坑支护工程、基坑降水工程、小市政工程9合同工期1479天10合同开工时间2013年3月15日12合同质量目标质量合格,争创乌鲁木齐市优质工程2.2 设计概况乌鲁木齐万达广场项目地下连通车道设计有三个地下连通车道,为了便于辨识,对地下连通车道进行编号。其中1#地下连通车道由大商业地下室穿过万寿山街通向五星级酒店地下室;2#地下连通车道由2#地块地下车库穿过云台山街通向3#地块地下车库;3#地下连通车道由甲级写字楼地下室穿过云台山街通向3#地块地下车库;具体见连通车道位置示意图2-1。图2-1 地下连通车道位置示意图2.3 工程任务概况乌鲁木齐万达广场地下连通车道沉降测量设计,根据总平面图设计提
5、供标高,其坐标为乌鲁木齐市城市坐标系,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根据现场实际,由于万寿山街地下市政管线复杂,现计划1#连通车道采用暗挖式进行施工,2#、3#地下连通车道采用开挖方式进行施工。故现根据现场踏勘,该地形图内测区现有地形基本没有改变,可作沉降基准点和观测点位设计用。考虑现场实际,施工场地及施工人员较复杂,为保证观测点稳固和安全,1#地下连通车道采取暗挖方式施工,设计在其道路中心布设四个观测点,其两侧分别布设三个观测点错位设置。2#、3#地下连通车道采取大开挖方式施工,设计在基坑两侧边坡分别布设三个观测点,以及开完后,裸漏的给水管及电力排管支护基础布设观测点,鉴于地下连通车道周边无
6、临近建筑物,故不考虑周边建筑物变形沉降观测问题,只考虑监测连通车道自身在暗挖或开挖支护过程中以及施工阶段(基坑回填土完成前)的基坑变形观测位移、稳定情况。3、施工组织机构图图1 施工组织机构图4、地下连通车道观测点布置图图4-1 1#地下联通车道观测点位置示意图图4-2 2#地下连通车道观测点位置示意图图4-3 3#地下连通车道观测点定位示意图图4-4 2#车道给水管及电力排管支护基础平面图图4-4 3#车道给水管及电力排管支护基础平面图5、施工准备5.1 技术准备(1)根据规范,沉降观测应能观测出2mm以上的均匀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量,达到这样的监测精度,只有采用精度几何水准测量的方法,即用精
7、密水准仪及配套的精密水准尺和水准尺垫、扶尺架等,按(三、四)等级的水准测量施测要求,以往返附合水准路线或闭合水准路线的形式,定期的从基准水准点开始对布设在基坑周边的沉降观测点进行观测,获取基坑周边监测点上不同时期的监测点测量的高程变化量,来反映地下连通车道基坑边缘沉降变量。(2)位移监测采用GPS和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观测,观测次数与水准同时观测。根据现场观测条件和观测设备条件,参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现场观测条件可行时采用投点法,也可采用极坐标法测量。5.2 人员准备基坑沉降观测需配备管理人员4名,其中测量人员2名,数据记录人员2名。5.3 测量设备准备根据实际情况配备测量设备 主要设备见表 1序号
8、名称规格型号设备编号生产厂家检定单位证书编号检定日期状态类别1全站仪TS02瑞士徕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GC)140020352015.05.11良好A2水准仪NA2瑞士徕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GC)2015.05.11良好A3测微器GPM3瑞士徕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良好A6、基坑监测方法6.1巡视检查(1)基坑工程整个施工期内,每天均应有专人巡视检查。(2)基坑巡视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工况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周边地面堆载
9、情况,有无超堆荷载。2)基坑周边环境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周边键(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周边道路有无裂缝、沉陷;临近施工情况。3)监测设施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检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4)根据要求其他巡视检查内容5)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6.2 监测点的位置设计与埋设对基坑沉降观测点位置的布置和数量的要求(1)监测点布置在被监测物最能反应变形特征的位置上,为此在基坑四周靠近基坑的主要位置布点;(2)点位应布置在便于观测,点位稳定和施工干扰少的地方;(3)点的数量应能反应整个基坑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情况,并满足基坑沉降变形分析需要,检
10、测点的数量以实地布设为准。(4)现场现浇混凝土钢筋标石,并作红油漆标记保护,在醒目的地方张贴提示牌,并在监测点周边明显标记和防护措施。图6-1 监测点埋设示意图6.3 基准点、监测点水准测量细则基准点水准测量采用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进行施测。监测点水准测量采用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进行施测。作业方法采用后-前-前-后,红、黑尺面读数,原始记录不得连环涂改,保持整洁,观测视线不得大于50m,每站前后视距差不大于3m,红黑读面数之差1mm。(1)每次测量前都要进行i角的检查校正,以保证观测质量。首次观测是计算沉降的起始值,要重复观测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结果。开
11、始作业前或改变作业环境是须将仪器在作业场地加设10min后,方可进行观测。观测时仪器、立尺点要避开震动源。施测时要避开危险性的地方。每次观测还应附记施工进展情况和荷载改变情况。(2)注意在恶劣天气如雨雪、大风天气或成像剧烈跳动时,要停止观测。(3)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及时增加观测:在沉降观测场地附近发生地震,爆炸;发现异常沉降现象;最大差异沉降量呈现出规律性的增大倾向。为了能监测基坑的沉降量,保证外业观测达到设计的观测精度,在基坑监测工作进行之前,应先对所有测量仪器送检有专业检测仪器资质单位进行鉴定,保证测量监测仪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根据理论推导、有关规范规定和以往类似工作经验,拟在基础沉降
12、观测中采用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进行施测。国家三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数字水准仪同一表尺两次读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的差执行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即两次读数所测高差的差h应小于=0.7mm,取两倍中误差为容许误差,则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的中误差mh为:对(2-4-2)运用误差传播定律,得:由于使用同一台水准仪对水准尺进行观测,所以有:根据(2-4-3)和(2-4-4),可得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中误差mh为:有了基辅所测高差的中误差就可以计算出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中数h的中误差mh,亦即每一测站所测高差的中误差m站:在沉降监测中,基准点到最远监测点(即最弱点)的测站数最多不超
13、过n=10个(每站水准路线长度为50m,10个测站书准路线总长约500m),所以最弱监测点的高程中误差为:由于监测点相对沉降量为改点的两周期观测高程值之差所以最弱监测点相对沉降中误差为:以上推导说明,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精度要求,进行该项目的沉降监测,相对沉降量的测量中误差为0.8mm,取两倍中误差为极限误差,则该方法能监测1.6mm以上的监测点沉降量,这种监测精度能够满足该项目的沉降监测目的,所以该项目的沉降监测,拟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观测。三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中的主要限差为:每测站实现长度小于50m。前后视距差小于1m。前后视距累计小于3m;基辅划分读数的差小于0.5mm;
14、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小于0.7mm;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合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应小于4mm(L为测段或闭合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或小于(n为测段或闭合水准路线上的测站数);由测段往返测高差交叉计算的每km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应小于1mm,由闭合环闭合差机选的每km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全中误差应小于2mm。垂直监测现场观测条件可行时采用投点法,也可采用极坐标法测量。极坐标法测量使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方法利用相邻建筑物建立临时平面控制网后,测量施工轴线,水平角观测2测回,距离测量往返2测回。距离测量应考虑仪器加常数改正。观测记录采用手簿记录,一切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均应在现场直接记录,记
15、事项目应包括仪器型号、观测记录人员、时间和天气信息。手簿一律用铅笔填写,对原始记录中有错误的数字和文字,应仔细核对后用单划线划去,在其上方填写更正的数字与文字。原始记录不得连环涂改,改动观测数据的“秒”。7、沉降监测的观测周期设计7.1 沉降监测观测周期确定沉降观测的时间间隔为观测周期,基坑沉降观测点的观测周期,应根据基坑施工的进度和荷载阶段决定。从基础开始施工到静荷载满载,第一次观测应在基坑开挖支护前进行,以作为沉降量计算的相对基准。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确定本工程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周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地下连通车道所处位置,市政管线多,施工状况复杂本工程建
16、筑物基坑开挖深度约为10.0m12.5m,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划分为一级。根据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表,(1)本工程在开挖深度小于5m时,监测频率为1次/2d;在开挖深度至510m时,监测频率为1次/1d;在开挖深度大于10m时,监测频率为2次/1d;(2)1#地下连通车道暗挖及施工过程中,检测频率为2次/1d。(3)2#、3#地下连通车道在底板浇筑后,7天内2次/1d;714天内1次/1d;1428天内1次/2d;超过28天后1次/3d。若跟踪观测数据证明基坑沉降已趋于稳定,则可放长观测周期,直至下沉稳定为止。基准点也应每一周期复测一次,以监视基准点的稳定性。基坑雨季、基坑支护施工时也应加强基坑
17、沉降观测增加观测频率监测。7.2 沉降观测提高检测频率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向委托方及相关单位报告监测结果:(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未按设计施工;(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8)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9)邻近的建(构)筑物出现突然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10)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11)基坑工
18、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实时跟踪监测。8、监测报警(1)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应符合基坑工程设计的限值、地下主体结构设计要求以及监测对象的控制要求。 基坑工程监测报警值应以监测项目的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值两个值控制。 因基坑开挖以及降水引起的基坑内外地层位移应按下列条件控制: 1)不得导致基坑的失稳;2)不得影响地下结构的尺寸、形状和地下工程的正常施工;3)对周边已有建(构)筑物引起的变形不得超过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4)不得影响周边道路、地下管线等正常使用; 5)满足特殊环境的技术要求。 (2)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应根据
19、检测项目、支护结构的特点和基坑等级确定。本工程基坑属于一级基坑,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表8.0.4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确定本工程基坑监测报警值表8-1 本工程基坑监测报警值序号监测项目累计值变化速率/mmd-1绝对值/mm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1坡顶水平位移300.35%72坡顶竖向位移200.35%33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303(3)周边建(构)筑物报警值应结合建(构)筑物裂缝观察确定,并应考虑建(构)筑物原有变形与基坑开挖造成的附加变形的叠加。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警;若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的保护对象采取应
20、急措施。 (1)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出现异常情况或基坑出现渗漏、流砂、管涌、隆起或陷落等;(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出的迹象;(4)周边建(构)筑物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可能发展的变形裂缝或较严重的突发裂缝;(5)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报警的情况。 监测报警流程:图8-1 监测报警流程图(6)若情况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安全负责人及项目经理,召开应急处理协调会议,制定有效合理的处理措施。(7)应急组织机构1)组织机构成员总指挥:项目经理 催平成员: 付斌、李均雄、阎迎峰、贺志、赵作为、石毅、
21、谢世立2)机构成员联系电话序号机构成员联系电话备注1崔 平2付 斌3李均雄4阎迎峰5贺 志6赵作为7石 毅8谢世立 9、沉降监测的数据获取与处理按照本方案定期对监测点进行观测,以采集沉降监测的外业数据。首先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即在观测过程中,实时地计算各测站的各项精度指标,对于超限的测站,应及时的进行重测、补测,当一条观测路线观测结束,计算路线往返观测较差或闭合差,以评定外业观测的精度,按最小二乘原理进行严密的平差计算,计算本周期的观测观测高程和进行内业精度评定;接着,根据本周期的观测高程和以往各周期的观测高程,计算各监测点的相对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进行沉降分析和沉降的预测、预报工作。针对现场实
22、际支护进度和需要,适当调整观测时间和工期,确保基坑变形监测详实、可靠。10、沉降监测应提交的资料每次沉降观测应做好记录,及时计算各沉降点的高程和平面坐标数据,本次沉降量、累计沉降量和平均沉降量当放生异常情况或沉降量不均匀沉降量较大时应及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便及时处理有关问题。沉降监测结束后应及时向有关方部门提交以下基础资料:(1)各监测点相对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汇总表;(2)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3)全部工作完成后,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4)每天的监测数据应在当天报监理进行核查;乌鲁木齐万达广场基坑施工工期间变形监测点水平位移监测点记录表监测日期及时间监测项目监测点号相对基准点坐标当日变形量(mm)累计变形量(mm)相对基准点坐标当日变形量(mm)累计变形量(mm)相对基准点坐标当日变形量(mm)累计变形量(mm)相对基准点坐标当日变形量(mm)累计变形量(mm)相对基准点坐标当日变形量(mm)累计变形量(mm)相对基准点坐标当日变形量(mm)累计变形量(mm)相对基准点坐标当日变形量(mm)累计变形量(mm)相对基准点坐标当日变形量(mm)累计变形量(mm)相对基准点坐标当日变形量(mm)累计变形量(mm)相对基准点坐标当日变形量(mm)累计变形量(mm)相对基准点坐标当日变形量(mm)累计变形量(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