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解析样本.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633786 上传时间:2024-10-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解析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解析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解析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解析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含解析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专题35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高频考点解读】1.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2.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热点题型】题型一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例1、 关于果酒、 果醋制作的叙述, 错误的是()A制作果酒过程应先通气后密封B制作果醋需用的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制作果醋时温度一般控制在50 左右【提分秘籍】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步骤的比较制果酒制果醋相同过程选材和材料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 先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后, 再去枝梗制作发酵液, 防止杂菌污染发酵: 将葡萄汁注入发酵瓶, 注意液体量不

2、要超过发酵瓶总体积的2/3不同过程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 , 时间控制在1012 d左右。发酵旺盛期的CO2产量非常大, 要及时排气, 防止发酵瓶爆裂检测指标: 710 d以后, 能够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例如, 能够嗅味和品尝、 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含量, 进行酵母菌的镜检、 测定pH等工作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 , 并注意适时经过充气口充气检测指标: 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能够经过观察菌膜的形成、 嗅味和品尝初步鉴定, 再经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进一步鉴定。还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 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2.注意事项(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 榨汁

3、前先冲洗后除去枝梗, 以避免去除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 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为避免杂菌污染: 榨汁机要洗净并晾干; 发酵装置要洗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封闭充气口; 若用简易的发酵装置, 每隔一定时间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 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3)控制好发酵时间与温度、 果醋制作时适时充气。【方法规律】果酒和果醋发酵装置的设计思路(1)因酵母菌的繁殖需要空气,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 因此果酒制作的前期和果醋制作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氧气。因酵母菌产生酒精时是厌氧的, 应控制充入氧的量, 故应在充气口设置开

4、关。(2)由于在发酵过程中都产生CO2, 因此又需要设置排气口; 为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排气口应连接一个长而弯的胶管。(3)因应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监测, 应设置出料口便于取料。【举一反三】下面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和某同学设计的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图2(1)完成图1中的实验流程。(2)冲洗的主要目的是_, 冲洗应特别注意不能_, 以防止菌种的流失。(3)图2装置中的充气口在_时关闭, 在_时连接充气泵, 并连续不断地向内_。(4)排气口在果酒发酵时排出的气体是由_产生的_, 在果醋发酵时排出的是_。(5)写出与(4)题有关的反应方程式: _。(6)若在果汁中

5、只含有醋酸菌, 在果酒发酵旺盛时, 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说明原因: _。(7)在酒精发酵时瓶内温度一般应控制为_。醋酸发酵时温度一般应控制为_。(8)果酒制作完成后, 能够用_来检测酒精的生成, 酒精与之反应呈现_色。 【热点题型】题型二 腐乳的制作例2、 下列关于腐乳制作过程的操作, 不正确的是()A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 保持温度在1518 , 并具有一定湿度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 并逐层加盐, 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C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D卤汤中香辛料越多, 口味越好【提分秘籍】 1腐乳的制作流程2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1)盐: 长满毛霉的

6、豆腐块(毛坯)与盐的质量分数比为51, 盐的浓度过高, 影响口味, 浓度过低, 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 腐乳易腐败变质。(2)酒: 配制制作腐乳所需的卤汤要加适量的酒(12%左右), 其目的是杀死微生物, 酒精过少达不到目的, 若过多, 不但杀死微生物, 而且会因酒精过高抑制酶的活性, 影响腐乳的成熟, 同时影响腐乳的风味。(3)香辛料: 具有调味和杀菌的作用, 也会影响腐乳风味或质量。(4)发酵的温度: 前期发酵温度应保持在1518 , 并保持一定的时间, 利于毛霉生长。【举一反三】回答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问题: (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 其中起主

7、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 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_和_; 其产生的_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_和_。(2)发酵完成后需加盐腌制, 加盐还能够抑制_生长。(3)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卤汤除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外, 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_。【热点题型】题型三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例3、 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 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 1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制备样品处理液, 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 得到澄清溶液D泡菜腌制时间长

8、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 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解析: 泡菜制作中盐与水比例为1: 4;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 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温度和食盐用量也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答案: C【提分秘籍】 1菌种所需菌种主要是乳酸菌。2原理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反应式如下: C6H12O62C3H6O3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流程4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 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情况分析发酵时期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发酵初期少(有氧气, 乳酸菌活动受到抑制)少增加(硝酸盐还原菌作用)发酵中期最多(乳酸抑制其它菌活动)积累增多, pH下降

9、下降(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 部分亚硝酸盐被分解)发酵后期减少(乳酸积累, pH下降, 抑制其活动)继续增多, pH继续下降下降至相对稳定(硝酸盐还原菌被完全抑制)【举一反三】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 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 清洁后, 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 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 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阴凉处, 最适环境温度为28 30 。有时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或”酸而不咸”, 前者是用盐过多, 后者是用盐过少。在实验室或工厂化生产泡菜时, 还要跟踪检测泡菜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1)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_。(2)菜坛为什么要密封? _。若菜坛有裂缝

10、, 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 _。(3)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 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_(4)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_。(5)制作泡菜的过程中, 有机物的干重如何变化? _。菜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如何变化? _。(6)若要获得大量乳酸菌菌种, 应选用培养基培养, 培养基中应有_、 _、 _、 _和五大营养, 同时还需适宜的条件, 主要有_、 _。【高考风向标】 1( 广东卷)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B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答案】B【解析】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 在无

11、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可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A项正确。用醋酸菌酿醋时需要持续通气, 即利用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不是无氧呼吸, B项错误。泡菜腌制原理是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C项正确。 腐乳制作利用了青霉、 曲霉、 毛霉等,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等微生物经过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起作用, D项正确。2( 江苏卷) (多选)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 用于果酒发酵B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C去除弯管中的水, 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D去除弯管中的水后, 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作用相似3( 海南

12、卷) 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为了测定不同泡制天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 实验材料、 试剂及用具包括: 刻度移液管、 比色管、 不同浓度的亚硝酸钠标准溶液、 亚硝酸盐的显色剂、 不同泡制天数的泡菜滤液等。回答相关问题: (1)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标准管的制备: 用_和显色剂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系列标准管。样品管的制备: 用刻度移液管分别吸取一定量的_, 加到不同的比色管中, 然后在各个比色管中加入等量的显色剂进行显色, 得到样品管。将每个_分别与系列标准管进行比较, 找出与样品管颜色深浅_的标准管, 该管中亚硝酸钠含量即代表样品管中亚硝酸盐含量, 记录各样品

13、管亚硝酸盐的含量。(2)下图表示的是泡菜中_趋势。(3)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_(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4.( 江苏单科, T14, 2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 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是嗜温菌, 因此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 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 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适当加大接种量能够提高发酵速率、 抑制杂菌生长繁殖5.( 新课标全国理综, T39, 15分, )回答下列有关泡菜制作的问题: (1)制作泡菜时, 所用盐水需煮沸, 其目的是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

14、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 加入陈泡菜液的作用是 。(2)泡菜制作过程中, 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中。(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 和等。(4)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 泡菜液逐渐变酸, 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它杂菌的消长规律是, 原因是 。【随堂巩固】1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过程, 错误的是()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 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 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通氧气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 温度要求较高, 一般在50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 糖源充分时, 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解析: 醋

15、酸菌是一种好氧菌, 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通氧气; 醋酸菌的最适宜温度是3035 ; 当氧气、 糖源充分时, 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为醋酸, 当缺少糖时, 可将乙醇氧化成乙酸。答案: B2某酒厂把糖化后的淀粉加入发酵罐, 接种酵母菌后, 酒精产量明显减少, 检测发现发酵罐密闭不严, 试分析反应的其它结果是()A酵母菌量减少B糖化淀粉的消耗量减少CCO2的释放量减少D酵母菌量、 CO2的释放量、 糖化淀粉的消耗量都增加3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 不正确的是()A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B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1的比例配制盐水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 以防污染D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

16、要注满水, 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4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 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B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 然后再加入重铬酸钾, 混匀后滴加硫酸C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 然后再加入硫酸, 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D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 然后再加入硫酸, 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并加热解析: 在酸性条件下,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检测时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 然后再加入硫酸, 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答案: C5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 在发酵过程中, 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够抑制其它微生物

17、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 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面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在乳酸菌发酵的初期, 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助B进入乳酸菌发酵的中期, 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 种内斗争趋于激烈C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D进入发酵中期, 泡菜坛内各种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解析: 在乳酸菌发酵的初期, 乳酸菌数目增加较快, 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 在稳定期, 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 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 种内斗争趋于激烈; 另外, 由于乳酸对乳酸菌代谢活动影响不大, 因此在乳酸菌与其它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中乳酸菌占据优势。进入发酵中

18、期, 由于乳酸的大量积累泡菜坛内大部分微生物已严重不适应环境, 使其抵抗力稳定性明显下降。答案: D6.在果醋制作过程中, 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A榨汁机用沸水进行清洗并晾干B发酵瓶用温水清洗, 再用75%的酒精擦拭并晾干C葡萄先去除枝梗, 再冲洗多次D每次排气时, 只需拧松瓶盖, 不能将盖完全揭开7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B样品液显色后, 经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 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D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8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 制备样

19、品处理液的正确操作过程是()A先加入氢氧化铝, 再加入氢氧化钠, 然后过滤B先加入氢氧化钠, 再加入氢氧化铝, 然后过滤C先加入氢氧化钠, 过滤后再加入氢氧化铝D先加入氢氧化铝, 过滤后再加入氢氧化钠解析: 本题考查对操作过程的理解记忆。样品液制备要先将泡菜汁加提取剂, 再加NaOH过滤后再加氢氧化铝再过滤。答案: C9下列有关果酒、 果醋的制作和腐乳制作的说法, 正确的是()A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根霉B含水量为50%左右的豆腐适于制作腐乳C在酒精发酵旺盛时, 醋酸杆菌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D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 能够用嗅气味的办法来检验10.果酒和果醋制作过

20、程中, 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 相关措施正确的是()A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 造成无氧环境, 有利于发酵B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 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 放出CO2C果酒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 C, 果醋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 CD在果醋发酵过程中, 要适时经过充气口充气, 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11.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A制作果醋时, 必须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无菌空气, 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B制作腐乳时, 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D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必须添加酵母菌菌种解析: 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所需的酵

21、母菌菌种来自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不需添加酵母菌菌种。答案: D12下列有关果酒、 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 正确的是()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13啤酒生产过程大致如下: 将经过灭菌的麦芽汁充氧, 接入啤酒酵母菌菌种后输入发酵罐。初期, 酵母菌迅速繁殖, 糖度下降, 产生白色泡沫, 溶解氧渐渐耗尽。随后, 酵母菌繁殖速度迅速下降, 糖度加速降低, 酒精浓度渐渐上升, 泡沫不断增多。当糖浓度下降一定程度后, 结束发酵,

22、 最后分别输出有形物质和鲜啤酒。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异化作用特点是_。(2)初期酵母菌迅速繁殖的主要方式是_。(3)啤酒发酵过程中, 总是先来”水”, 后出”酒”, 其原因是_。(4)请写出由麦芽糖葡萄糖酒精的反应方程式: _。(5)如果酵母菌消耗的糖(设为麦芽糖,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42)有98.5%(物质分数)形成了酒精(相对分子质量为46.0)和其它发酵产物。设有500 t麦芽汁, 其中麦芽糖的质量分数为8.0%, 发酵后最多能生产酒精浓度为3.2%(质量分数)的啤酒多少吨? _(6)啤酒的风味主要取决于采用的酵母菌株, 某酒厂的菌株使用了30多年, 繁殖

23、了3000余代, 风味不减当年, 其主要原因是_。解析: (1)注意区分”该过程表明啤酒酵母异化作用特点”和”该过程中啤酒酵母异化作用”的区别。后者能够答”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2)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3)啤酒发酵过程中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有水生成,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4)略(5)C12H22O114C2H5OH 342 446 500 t8.0%98.5% x662 t14 ”每天喝一点, 健康多一点”, 这是”宁夏红”率先提出的消费理念, 将积淀了千百年的枸杞药食文化和中国红文化完美结合起来, 更增添了品牌的文化魅力和优势。下图为”宁夏红”枸杞

24、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据图回答问题。选材? 粉碎灭菌接种发酵? 果酒(1)流程中? 处的内容应为_、 _。(2)制作果酒时, 温度应该控制在_, 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合格, 含有醋酸杆菌, 在酒精发酵旺盛时, 醋酸杆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说明理由。_。_。(3)果酒制作离不开酵母菌, 与醋酸杆菌相比, 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4)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 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 目的是_。(5)若要提高果酒的产量, 发酵过程中关键要控制好哪些条件? _。(6)果酒制作是否成功, 需发酵后用_来鉴定, 在_条件下, 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_色。解析

25、: (1)果酒生产的工艺流程为: 选料冲洗粉碎灭菌接种发酵过滤果酒。(2)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825 。如果果汁灭菌不合格, 果酒处于无氧环境, 且温度不适合醋酸杆菌生存, 醋酸杆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3)醋酸杆菌是原核生物, 无细胞核,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 有细胞核及多种细胞器。(4)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 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 在有氧条件下, 使酵母菌迅速繁殖, 增加数量, 有利于后期发酵。(5)发酵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 pH和通气量。(6)酸性条件下, 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答案: (1)冲洗过滤(2)1825 不能因醋酸杆菌是好氧型细菌,

26、 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或因醋酸杆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是3035 条件下, 才能将糖转化成醋酸, 而此时发酵罐中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是1825 )(3)有成形的细胞核(4)在有氧条件下, 使酵母菌迅速繁殖, 增加数量(5)适宜的温度、 pH、 通气量(6)重铬酸钾溶液酸性灰绿15泡菜在发酵期间, 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发酵产物乳酸不断积累, 因此能够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乳酸积累量, 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发酵初期: 蔬菜刚入坛时, 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 主要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较为活跃。其中的酵母菌最初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 请写出相应的反应式: _。发酵初期会有气泡从坛沿水

27、槽内间歇性地放出, 从而使坛内逐渐形成厌氧状态, 乳酸发酵开始。试说明这些气泡的_。(2)发酵中期: 由于初期乳酸发酵使乳酸不断积累, pH下降, 厌氧状态形成, 乳酸杆菌开始活跃, 并产生大量乳酸, 乳酸的积累量可达到0.6%0.8%, pH为3.53.8。这一期间为泡菜完全成熟阶段, 泡菜有酸味而且清香。试分析此时期坛内其它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及原因: _。(3)发酵后期: 在此期间继续进行乳酸发酵, 乳酸含量继续增加, 可达1.0%以上。当乳酸含量达到1.2%以上时, 发酵速度会逐渐变缓甚至停止, 主要原因是: _。此阶段泡菜酸度过高、 风味已不协调。(4)在泡菜制作的初期, 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乳酸菌与乳酸菌之间的_以及乳酸菌与杂菌之间的_上。中期以后坛内的生存斗争主要集中在_上。 (2)由于pH的不适, 大肠杆菌、 腐败菌、 酵母菌和霉菌的活动受到抑制; 由于氧气耗尽, 需氧型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现象尤为严重(3)pH过低, 乳酸杆菌的活动受到抑制(4)种内互助竞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