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钢—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低温性能研究.pdf

上传人:et****ng 文档编号:46303 上传时间:2021-06-0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7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低温性能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钢—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低温性能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 低温建筑技术 2 0 1 1年第 9期( 总第 1 5 9期 ) 钢一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低温性能研究 吴文伟, 董雪花, 姜曼骁, 杨菲菲 ( 南京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 南京2 1 0 0 9 4) 【 摘要】 采用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低温环境下素混凝土、 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和钢纤维一聚丙烯腈纤维混 凝土的抗压、 抗弯以及断裂能量等力学性能, 还研究了不同掺量的钢纤维一聚丙烯腈纤维混凝 土的力学性能 , 找 出了比较优化的纤维掺量。为工程材料的使用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关键词】 钢纤维; 聚丙烯腈纤维; 低温; 力学性能; 试验研究 【 中图分类号】 T U 5 2 8 5 7

2、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l 1 0 0 1 6 8 6 4 ( 2 0 1 1 ) 0 9 0 0 0 6 0 2 为了降低 昆 凝土材料在路用时的脆性, 提高混凝土的 韧性, 可以采用在普通混凝土材料中掺入短纤维制成复合 材料的方法。一般而言 , 低弹性模量纤维增强效果较差, 但 增韧效果较好 ; 高弹性模量纤维的增强、 增韧效果较好” 】 。 目前关于这两种纤维在混凝土中混合使用的报道还不是很 多, 所以开展这方面的试验研究显得十分有意义 J 。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力学性能对 比试验, 研究 了素混凝 土、 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和钢纤维一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 在低温下的力学性能及

3、不同含量的钢纤维一聚丙烯腈纤维 的混合应用对混凝土的抗压 、 抗弯力学性能的影响。 1 试验的具体内容 1 1 试验方案 方案一 : 进行 素混凝土, 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 钢纤 维一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对 比试验, 其中聚 丙烯腈混凝土中的纤维含量为 1 0 , 钢纤维一聚丙烯腈纤 维混凝土中的钢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掺量均为 1 0 。试 件是在 O C下经过 1 4 d养护后测试的。 方案二: 进行不同掺量的钢纤维一聚丙烯腈纤维混凝 土的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 其中二种纤维选取掺量均为 0 5 、 1 0 、 1 5 、 2 0 这四种情况。从中得出比较优化 的纤维掺量。试件是在 O

4、 下经过 1 4 d养护后测试的。 1 2 原材料 ( 1 ) 水泥 : P 0 3 2 5海螺牌普通硅酸盐水泥。 ( 2 ) 钢纤维 : 武汉东洲钢纤维有限公司生产的剪切型 钢纤维, 其主要参数详见表 1 ; 聚丙烯腈纤维 : 南京市润方建 筑技术工程公司生产的纤维, 其主要参数详见表2 。 ( 3 ) 采用南京黄河建材制造中心生产的 B C一 2 早强 防冻剂, 掺量为水泥用量的 3 ; 粗集料粒径为 5 2 0 ram的 碎石, 连续 级 配, 表 观 密 度 为 2 7 0 0 k g m , 堆 积密 度 为 1 4 1 0 k g m ; 细集料细度模数为 2 6的中砂, 级配 良

5、好 ; 外加 剂为无引气功能萘系高效减水剂 , 减水率为 1 5 2 0 。 1 3 试验方法 为了对各种纤维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对比, 上述各项 试验分别对素混凝 、 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和钢纤维聚丙 烯腈纤维混凝土进行。抗压试件采用 7 0 9 ra m X 7 0 9 m m X 7 0 9 ram的立方体试件 , 采取均匀加压的方式。抗弯拉试 件采用 4 0 ra m x 4 0 m m X 1 6 0 m m的梁式试件, 采取三点弯的 加载方式, 两支点的距离为 1 4 0 ra m。试样按标号 C 3 0强度 混凝土配制 , 试验的配合 比如下, 水泥 : 石子: 砂子 : 水为 2

6、0 3 : 4 9 5 : 5 3 6 : 1 1 4 0 。试件的制作及养护过程严格参照 C E C S 1 3 : 8 9 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 。 表 l 钢纤维主要参数 2 力学试验结果与分析 2 1 方案一结果分析 以下试验的纤维的含量均为 1 O , 在 0 C环境下进行 1 4 d 养护, 然后进行抗压和抗弯力学试验力学试验。结果见 表 3 。就各种混凝土抗压情况而言, 从表 3中结果 可见: 随 着纤维的加入, 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纤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比索混凝土强 度提高了 1 1 9 , 钢纤维一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强度比素 混凝土提高了

7、 1 8 0 。随着纤维种类由 1 存 到 3 # 的变化 , 最 大压缩力在逐渐递增。从破坏形态来看: 素混凝土在破坏 时, 试件裂缝数量少而裂缝很宽, 一旦出现开裂就迅速断为 许多碎块 , 表现为典型的脆断。而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和 钢纤维一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抗压试件裂缝细密 , 开裂后 裂缝有一个开展过程, 压坏后大部分还是凝聚成一个整体 , 表现出较好的延性。 在抗弯试验中, 2 # 与 3 # N种纤维混凝土的优点表现更 为突出。从表 3可以看出: 随着混凝土种类由 1 # 到 3 的变 化, 弯曲弹性模量和最大弯曲力都在逐渐递增。与素混凝 土相比, 聚丙烯睛纤维 昆 凝土抗弯强度提高

8、了 2 7 2 , 钢纤 维一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提高了 4 4 7 。在弯曲断裂能量 吴文仆等 : 钢一聚丙烯腑纤 维混凝 土低温性能研究 7 方面, 纤维混凝土与素混凝土相比, 提高的幅度非常明显。 从破坏过程来看, 素混凝土一旦开裂就迅速脆断, 而两种纤 维混凝土的破坏具有明显 的延性, 其中钢纤维一聚丙烯腈 纤维混凝土的变形能力最大。 表3 各类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结果 类 注: 1 # 为素混凝土; 2 功 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 3 劝 钢一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士 2 2 方案二结果分析 通过方案一的分析可发现, 钢纤维一聚丙烯腈纤维混 凝土的力学性能比较优越 。为进步研究不同纤维掺量对 其

9、力学性能的影响状况 , 设计了四种不同纤维掺量混凝土 的力学性能试验, 进行对比和研究, 从中得出较合适的掺量 以便工程应用。在此 , 设计 了钢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体积 率分别均为0 5 、 1 O 、 1 5 、 2 O 的四种掺量, 试验的 配合比同上, 也是在 0 进行 1 4 d养护后进行抗压和抗弯力 学试验, 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及图 1可以发现, 在纤维掺量从 0 到 1 5 的 增加过程中,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最大压缩力均随着纤维体 积率的增大而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提高幅度不大, 纤维对基 体混凝土的增强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其 中含量为 1 5 的 钢纤维一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

10、抗压强度最大。 表 4 不同体积率的钢纤维一聚丙烯腈 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结果 纤维掺率 抗压强度 抗压弹性 最大压缩 抗弯强度 弯曲弹性 最大弯曲 弯曲断裂 M P a 模量 M P a ; b k N M P s 模量 M P 丑 力 k N 能量 J 从表 4及图 2可以发现, 纤维的掺量对抗弯强度和抗弯 延性的影响比较明显, 在纤维掺量从 O 到 1 5 的增加过 程中, 纤维含量较高的混凝土的曲线的峰值更高, 在峰值处 曲线比较平滑。下降段则更加平缓, 可见在弯曲断裂中消 耗的能量 比较多。在纤维掺量从 O 到 1 5 的增加过程 中, 混凝土的抗弯强度、 弯曲弹性模量、 最大弯曲力和

11、弯曲 断裂能量都在逐渐递增, 当 1 5 纤维含量时, 混凝土的抗 弯性能最好, 在 1 5 纤维掺量之后 , 曲线的峰值又出现一 定程度的下降, 混凝土的延性也有所降低。 3 结语 ( 1 ) 钢纤维一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内部空隙较少 , 其 Z 0 4 2 5 1 25 1 8 7 5 2 3 位移 r a m 图1 各种掺量的钢纤维一 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抗压曲线 3 27 5 Z 妄I 5 07 5 0 一 一萎 2 -0 5 纤 维 掺 量 O 1 5 3 45 6 位移 ra m 图2 各种掺量 的钢纤维一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抗弯 曲线 在破坏时塑性裂缝数量较少、 宽度明显较小。其对混凝

12、土 的增强作用得到了优势叠加 , 材料性能得到了优势互补。 ( 2 ) 通过方案一的试验 , 得出低温情况下钢纤维一聚 丙烯腈纤维混凝土与素混凝土及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相 比, 其抗压延性、 抗弯拉强度和弯曲韧性均有明显提高。 ( 3 ) 通过方案二的试验得出在 1 5 的纤维掺量下, 钢纤维一聚丙烯腈纤维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 比较优越 , 在道路、 桥梁、 隧道工程等工程中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I 沈荣熹, 王璋水, 崔玉忠 纤维增强水泥与纤维增强混凝土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 0 0 6 : 1 6 9 2 0 5 2 章文刚, 程铁生钢纤维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及工艺

13、J 混凝土与加筋混凝土 , 1 9 8 4, 1 4 ( 4 ) : 18 3 J 姚武, 李杰, 赵碧华混凝土劈拉破坏机理研究f J 】 岩石力 学与 工程 学报 , 2 0 0 1 , 2 O ( 增 刊 2 ) : 1 3 3 31 3 3 6 4 姚武 , 马一平 , 吴科如 ,聚丙烯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 物理力学 性能研究( ) 一力学性能 J 建筑材料学报, 2 0 0 0 , 3 ( 3 ) 5 C E C S l 3 : 8 9 , 钢纤维混凝土实验方法 s 收稿日期 2 0 1 1 一 O 5 1 0 作者简介 吴文伟( 1 9 8 7一) , 男 , 江苏扬州 人 , 硕: t : 研 究生 , 研究方 向: 结构 工程 、 混凝 土材料 。 O 5 5 5 0 9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建筑论文/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