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7单层厂房结构设计实例
2.7.1设计任务
某厂金工车间的等高排架。该金工车间平、立面布置如图2-53所示。柱距除端部为,其余均为,跨度;每跨设有两台吊车,吊车工作制级别为级,轨顶标高为,吊车起重量左右跨相同,具体见表2-15。外墙无连续梁,墙厚,每开间侧窗面积,钢窗,无天窗。
图2-53(a) 厂房立面图
12
①
1
1
66000
500
18000
18000
A
B
C
Q=20t/5t
Q=20t/5t
Q=20t/5t
Q=20t/5t
500
屋面做法:
绿豆砂保护层
二毡三油放水层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80厚泡沫砼保温层
预应力砼大型屋面板
图2-53(b) 平面图
2.7.2设计参考资料
1. 荷载资料,见表2-15:
表 2-15 荷载资料
基本雪压
基本风压
吊车起重量
地面粗糙度类型
屋面活载标准值
2.吊车起重量及其数据,见表2-16。
表2-16 吊车起重量及其数据
起重量
桥跨
轮距
吊车宽
起重机
总量
小车重
最大轮压
吊车顶
至轨顶
轨顶至吊车梁顶
轨中至
车外端
最小轮压
20/5t
16.5
4000
5200
223
68.6
174
2094
182
230
37.5
3. 地质资料,见表2-17。
表2-17 地质资料
层次
地层描述
状态
湿度
厚度()
层底深度()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容重
1
回填土
1.4
1.4
16
2
棕黄粘土
硬塑
稍湿
3.5
4.9
200
17
3
棕红粘土
可塑
湿
1.8
6.7
250
17
4.预应力屋面板、嵌板及天沟板选用,见表2-18。
表2-18 预应力屋面板、嵌板及天沟板
名称
标准图号
选用型号
允许荷载
kN/m2
自重kN/m2
备注
预应力
面 板
G410(一)
YWB-2
2.46
1.40
自重包括
灌缝重
嵌 版
G410(二)
KWB-1
2.5
1.75
同上
天沟板
G410(三)
TGB68-1
3.05
1.91
同上
5.屋架选用图集,见表2-19。
表2-19 屋架选用图集
跨度(m)
标准图号
选用型号
允许荷载kN/m2
自 重
屋架边缘
高度
G415(一)
YWJA-18-2Aa
榀屋盖钢
支撑
6. 吊车梁选用图集,见表2-20。
表2-20 吊车梁选用图集
标准图号
选用型号
起重量
Lk(m)
自 重(kN)
梁高(mm)
G425
YXDL6-6
20/5t
10.5~22.5
44.2/根
1200
注:轨道连结件重:
7.基础梁:选用标准图号 ,/根。
8.钢窗重:。
9.常用材料自重,见表2-21。
表2-21 常用材料自重
名称
单位自重(kN/m2)
二毡三油绿豆砂面层
0.35
水泥砂浆
20
泡沫混凝土
8
240厚砖墙
4.75
2.7.3 结构构件选型及柱截面尺寸确定
因该厂房跨度在~之间,且柱顶标高大于8m,故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为了使屋盖具有较大刚度,选用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型屋架及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选用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及基础梁。
由图2-54可知柱顶标高为,牛腿顶面标高为7.2-1.2-0.182=5.818m;(按要求实取6.0m)设室内地面至基础顶面的距离为,则计算简图中柱的总高度H,下柱高度,和上柱高度分别为:
图2-54 厂房剖面图
根据柱的高度、吊车起重量及工作级别等条件,可确定柱的截面尺寸,见表2-22。
表2-22 柱截面尺寸及相应的计算参数
计算参数
柱号
截面尺寸/
面积/
惯性矩/
自重/
A,C
上柱
矩 400400
1.6105
21.3108
4.0
下柱
I 400900150100
1.875105
195.38108
4.69
B
上柱
矩 400600
2.4105
72108
6.0
下柱
I 4001000150100
1.975105
256.34108
4.94
本设计仅取一榀排架进行计算,计算单元和计算简图如图2-55所示。
18000
18000
5500
55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A
11
B
12
C
A
B
C
3782
10100
400
400
150
400
900
100
25
25
150
400
600
150
400
1000
100
25
25
150
A柱
B柱
图2-55 计算单元和计算简图
2.7.4荷载计算
1. 恒载
⑴屋盖恒载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
80厚泡沫混凝土保温层
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包括灌缝)
屋盖钢支撑
总计
屋架重力荷载为60.5kN/榀,则作用于柱顶的屋盖结构的重力荷载标准值为:
(2) 吊车梁及轨道重力荷载标准值:
(3)柱自重重力荷载标准值
A、C柱:
上柱:
下柱:
B柱:
上柱:
下柱:
各项恒载作用位置如图2-56所示。
(Qk1=27.00)
Gk1=183.61
Gk3=49.00
750
50
250
900
Gk5A=29.63
Gk4A=15.13
A
400
B
300
300
(Qk1=27.00)
Gk4B=22.69
150
150
Gk1=183.61
Gk3=49.00
500
500
750
750
Gk3=49.00
(Qk1=27.00)
Gk1=183.61
Gk5B=31.21
Gk4C=15.13
Gk5C=29.63
50
250
750
(Qk1=27.00)
Gk3=49.00
Gk1=183.61
400
900
C
图2-56 荷载作用位置图 (单位:kN)
2.屋面活荷载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雪荷载标准值为,后者小于前者,故仅按前者计算。作用于柱顶的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
的作用位置与作用位置相同,如图2-56所示。
3.风荷载
风荷载的标准值按计算,其中,,根据厂房各部分标高(图2-54)及B类地面粗糙度确定如下:
柱顶(标高)
檐口(标高)
屋顶(标高)
如图2-57所示,则由上式可得排架迎风面及背风面的风荷载标准值分别为:
+0.8
-0.6
-0.5
-0.4
-0.4
-0.4
A
B
C
B
A
C
qk1 kkk1
qk2
Fkw
图2-57 风荷载体型系数及计算简图
则作用于排架计算简图(图2-57)上的风荷载标准值为:
4.吊车荷载
由表2-16可得吊车的参数为:,,,,,,根据及可算得吊车梁支座反力影响线中各轮压对应点的竖向坐标值如图2-58所示。
1200
4000
4000
6000
6000
Pmax
Pmax
Pmax
Pmax=174KN
0.133
1.0
0.333
0.8
图2-58 吊车荷载作用下支座反力影响线
(1)吊车竖向荷载
吊车竖向荷载标准值为:
(2)吊车横向水平荷载
作用于每一个轮子上的吊车横向水平制动力为:
作用于排架柱上的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标准值为:
2.7.5 排架内力分析
该厂房为两跨等高排架,可用剪力分配法进行排架内力分析。其中柱的剪力分配系数计算,见表2-23。
表2-23 柱剪力分配系数
柱别
A、C 柱
B 柱
1、 恒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恒载载作用下排架的计算简图如图2-59(a)所示。图中的重力荷载及力矩是根据图2-56确定的,即
;
;
;
由于图2-59a所示排架为对称结构且作用对称荷载,排架结构无侧移,故各柱可按柱顶为不动铰支座计算内力。柱顶不动铰支座反力可根据相应公式计算。对于A,C柱, 则:
本例中。求得后,可用平衡条件求出柱各截面的弯矩和剪力。柱各截面的轴力为该截面以上重力荷载之和,恒载作用下排架结构的弯矩图和轴力图分别见图2-59、。
图2-59d为排架柱的弯矩、剪力和轴力的正负号规定,下同
B
A
C
B
A
C
B
A
C
图2-59 恒载作用下排架内力图
2.屋面活荷载作用下排架内力分析
(1)AB跨作用屋面活荷载
排架计算简图如图2-60所示,其中,它在柱顶及变阶处引引起的力矩为:
对于A柱,,,则
对于B柱,,,则
将R反作用于柱顶,计算相应的柱顶剪力,并与相应的柱顶不动铰支座反力叠加,可得屋面活荷载作用于AB跨时的柱顶剪力,即
排架各柱的弯矩图、轴力图及柱底剪力如图2-60b,c所示。
B
A
C
B
A
C
B
A
C
图2-60 AB跨作用屋面活荷载时排架内力图
(2)BC跨作用屋面活荷载
由于结构对称,且BC跨与AB跨作用荷载相同,故只需将图2-60中内力图的位置及方向调整一下即可,如图2-61所示。
B
A
C
B
A
C
B
A
C
图2-61 BC跨作用屋面活荷载时的排架内力图
3.风荷载作用下排架内力分析
(1)左吹风时
计算简图如图2-62a所示。对于A,C柱, ,得
各柱顶的剪力分别为
排架内力如图2-62b所示
B
A
C
B
A
C
图2-62 左吹风时排架内力图
(2)右吹风时
计算简图如图2-63a所示。将图2-62b所示A,C柱内力图对换且改变内力符号后可得,如图2-63b所示。
B
A
C
B
A
C
图2-63 右吹风时排架内力图
4、吊车荷载作用下排架内力分析
(1)作用于A柱
计算简图如图2-64a所示。其中吊车竖向荷载,。在牛腿顶面处引起的力矩为:
对于A柱,,则
对于柱,,,得
排架各柱顶的剪力分别为:
排架各柱弯矩图、轴力图及柱底剪力值如图2-64b,c所示。
B
A
C
B
A
C
B
A
C
图2-64 作用在A柱时排架内力图
(1) 作用于B柱左
计算简图如图2-65a所示,计算如下:
柱顶不动铰支反力,及总反力分别为:
各柱顶剪力分别为:
排架各柱的弯矩图、轴力图及柱底剪力值如图2-65b,c所示
B
A
C
B
A
C
B
A
C
图2-65 作用于B柱左时排架内力图
(3)作用于B柱右
根据结构对称性及吊车吨位相等的条件,内力计算与作用于B柱左的情况相同,只需将A,C柱内力对换并改变全部弯矩及剪力符号,如图2-66所示。
B
A
C
B
A
C
B
A
C
图2-66 作用于B柱右时排架内力图
(4)作用于C柱
同理,将作用于A柱情况的A,C柱内力对换,并注意改变符号,可求得各柱的内力,如图2-67所示。
B
A
C
B
A
C
A
B
C
图2-67 作用在C柱右时排架内力图
(5)作用于AB跨柱
当AB跨作用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时,排架计算简图如图2-68a所示,对于A柱,,,得,则
同理,对于B柱,,,,,则:
排架柱顶总反力R为:
各柱顶剪力为:
排架各柱的弯矩图及柱底剪力值如图2-68b所示。当方向相反时,弯矩图和剪力只改变符号,方向不变。
C
B
A
B
A
C
图2-68 作用于AB跨时排架内力图
(6) 作用于BC跨柱
由于结构对称及吊车吨位相等,故排架内力计算与作用AB跨情况相同,仅需将A柱与C柱的内力对换,如图2-69所示。
B
A
C
B
A
C
图2-69 作用于BC跨时排架内力图
2.7.6内力组合
以柱内力组合为例。表2-24为各种荷载作用下柱内力标准值汇总表,表2-25~
表2-32、表2-33为柱内力组合表,这两表中的控制截面及正号内力方向如表2-24中的例图所示。
对柱进行裂缝宽度验算时,内力采用标准值,同时只需对的柱进行验算。为此,表2-33中亦给出了和的组合值,它们均满足的条件,对设计来说,这些值均取自及相应的和一项。
表2-24 柱内力设计值汇总表
柱号及正向内力
荷载类别
恒载
屋面活载
吊车竖向荷载
吊车水平荷载
风荷载
作用在
跨
作用在
跨
作用
在柱
作
用在
B柱左
作
用在
B柱右
作
用在
柱
作
用在
跨
作
用在
BC跨
左风
右风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41
0.39
1.70
-36.53
-40.77
32.15
-3.52
8.77
-14.14
198.74
27.00
0
0
0
0
0
0
0
0
0
-24.58
-6.36
1.70
81.76
-15.28
32.15
-3.52
8.77
-14.14
247.74
27.00
0
394.28
84.98
0
0
0
0
0
0
8.15
-3.45
4.55
20.72
-83.39
85.85
-9.39
99.99
-76.05
277.37
27.00
0
394.28
84.98
0
0
0
0
0
0
5.18
0.46
0.45
-9.66
-10.78
8.50
-0.93
22.02
-13.59
10.41
8.15
弯矩图
3.45
0.39
24.58
9.18
4.55
1.70
6.36
1.35
20.72
36.53
81.76
83.39
15.28
40.77
85.85
32.15
3.52
9.39
16.49
84.93
7.22
7.54
99.99
44.04
8.77
76.05
14.14
注:单位(), 单位,单位
截面
内力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M
1.2×①+1.4×(②+③)
15.42
1.2×①
12.49
1.2×①+1.4×(②+③)
15.42
1.2×①+1.4×③
14.87
N
276.29
238.49
276.29
238.49
M
1.2×①+1.4×③
-27.12
1.2×①+1.4×②
-38.40
1.2×①+1.4×②
-38.40
1.2×①
-29.50
N
297.29
335.09
335.09
297.29
M
1.2×①+1.4×③
16.15
1.2×①+1.4×②
4.95
1.2×①+1.4×(②+③)
11.32
1.2×①+1.4×③
16.15
N
332.84
370.64
370.64
332.84
5.63
5.64
6.09
5.63
表2-25 1.2恒载+1.4屋面活荷载
注:单位(), 单位,单位。
表2-26 1.2恒载+1.4吊车荷载
截面
内力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M
1.2×①+1.4×[0.9(⑥+⑨)]
73.78
1.2×①+1.4×[0.8×(⑤+⑦+0.9×⑨)
-57.89
1.2×①+1.4×[0.9(⑥+⑨)]
73.78
1.2×①+1.4×[0.9(⑥+⑨)]
73.78
N
238.49
238.49
238.49
238.49
M
1.2×①+1.4×[0.8×(④+⑥)+0.9×⑨)
118.86
1.2×①+1.4×[0.8×(⑤+⑦+0.9×⑨
-71.33
1.2×①+1.4×[0.8×(④+⑥)+0.9×⑨
118.86
1.2×①+1.4×[0.9(⑦+⑨)]
-54.71
N
738.88
392.47
738.88
297.29
M
1.2×①+1.4×[0.8×(④+⑥)+0.9×⑧)
236.15
1.2×①+1.4×[0.9(⑤+⑧)]
-202.30
1.2×①+1.4×[0.8×(④+⑥)+0.9×⑧)
236.15
1.2×①+1.4×[0.9(⑥+⑨)]
173.44
N
774.44
439.92
774.44
332.84
20.41
-22.84
20.41
22.42
注:单位(),单位,单位。
表2-27 1.2恒载+1.4风荷载
截面
内力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M
1.2×①+1.4×⑩
24.77
1.2×①+1.4×
-7.30
1.2×①+1.4×⑩
24.77
1.2×①+1.4×⑩
24.77
N
238.49
238.49
238.49
238.49
M
1.2×①+1.4×⑩
-17.22
1.2×①+1.4×
-49.29
1.2×①+1.4×
-49.29
1.2×①+1.4×
-49.29
N
297.29
297.29
297.29
297.29
M
1.2×①+1.4×⑩
149.77
1.2×①+1.4×
-96.69
1.2×①+1.4×⑩
149.77
1.2×①+1.4×⑩
149.77
N
332.84
332.84
332.84
332.84
37.04
-12.81
37.04
37.04
注:单位(), 单位,单位。
表2-28 1.2恒载+0.91.4(屋面活荷载+吊车荷载+风载)
截面
内力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M
1.2×①+1.4×0.9×[②+③0.9(⑥+⑨)+⑩]
81.33
1.2×①+1.4×0.9×[0.8(⑤+⑦)+0.9×⑨+ ]
-68.67
1.2×①+1.4×0.9×[②+③0.9(⑥+⑨)+⑩]
81.33
1.2×①+1.4×0.9×[③+0.9(⑥+⑨)+⑩]
80.84
N
272.51
238.49
272.51
238.49
M
1.2×①+1.4×0.9×[③+0.8(④+⑥)+0.9×⑨+⑩]
117.22
1.2×①+1.4×0.9×[②+0.8(⑤+⑦)+0.9×⑨+]
-92.98
1.2×①+1.4×0.9×[②+③+0.8(④+⑥)+0.9×⑨+⑩]
109.20
1.2×①+1.4×0.9×[0.9×(⑦+⑨)+ ]
-70.00
N
694.42
416.97
728.74
297.29
M
1.2×①+1.4×0.9×[③+0.8(④+⑥)+0.9×⑧+⑩]
345.23
1.2×①+1.4×0.9×[②+0.9× (⑤+⑧)+ ]
-281.26
1.2×①+1.4×0.9×[②+③+0.8(④+⑥)+0.9×⑧+⑩]
340.89
1.2×①+1.4×0.9×[③+0.9(⑥+⑨)+⑩]
288.80
N
730.28
463.23
764.30
332.84
47.31
-36.50
47.89
49.11
注:单位(), 单位,单位
2-29 1.2恒载+0.91.4(屋面活荷载+吊车荷载)
截面
内力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M
1.2×①+1.4×0.9×[②+③0.9(⑥+⑨)]
70.28
1.2×①+1.4×0.9×[0.8×(⑤+⑦)+0.9×⑨)]
-50.85
1.2×①+1.4×0.9×[②+③+0.9(⑥+⑨)]
70.28
1.2×①+1.4×0.9×[③+0.9(⑥+⑨)]
69.79
N
272.51
238.49
272.51
238.49
M
1.2×①+1.4×0.9×[③+0.8(④+⑥)+0.9×⑨+]
106.17
1.2×①+1.4×0.9×[②+0.8×(⑤+⑦+0.9×⑨)]
75.16
1.2×①+1.4×0.9×[②+③+0.8(④+⑥)+0.9×⑨+]
98.15
1.2×①+1.4×0.9×[0.9(⑦+⑨)]
-52.19
N
694.72
416.97
728.74
297.29
M
1.2×①+1.4×0.9×[③+0.8(④+⑥)+0.9×⑧]
219.25
1.2×①+1.4×0.9×[②+0.9×(⑤+⑧)]
-185.44
1.2×①+1.4×0.9×[②+③+0.8(④+⑥)+0.9×⑧]
214.90
1.2×①+1.4×0.9×[③0.9(⑥+⑨)]
162.81
N
730.28
463.23
764.30
332.84
19.56
-19.38
20.14
21.37
注:单位(), 单位,单位。
表2-30 1.2恒载+0.91.4(屋面活荷载+风载)
截面
内力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M
1.2×①+1.4×0.9×(②+③+⑩)
26.18
1.2×①+1.4×0.9×
-5.32
1.2×①+1.4×0.9×(②+③+⑩)
26.18
1.2×①+1.4×0.9×(③+⑩)
25.68
N
272.51
238.49
272.51
238.49
M
1.2×①+1.4×0.9×(③+⑩)
-16.30
1.2×①+1.4×0.9×(②+)
-55.33
1.2×①+1.4×0.9×(②+)
-55.33
1.2×①+1.4×0.9×
-47.31
N
297.29
331.31
331.31
297.29
M
1.2×①+1.4×0.9×(③+⑩)
141.50
1.2×①+1.4×0.9×(②+ )
-90.39
1.2×①+1.4×0.9×(②+③+⑩)
137.15
1.2×①+1.4×0.9×(③+⑩)
141.50
N
332.84
366.86
366.86
332.84
34.53
-10.32
35.11
34.53
注:单位(), 单位,单位。
表2-31 1.2恒载+0.91.4(吊车荷载+风载)
截面
内力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M
1.2×①+1.4×0.9×[0.9×(⑥+⑨)+⑩]
78.70
1.2×①+1.4×0.9×[0.8×(⑤+⑦)+0.9×⑨)+]
-68.67
1.2×①+1.4×0.9×[0.9(⑥+⑨)+⑩]
78.70
1.2×①+1.4×0.9×[0.9(⑥+⑨)+⑩]
78.70
N
238.49
238.49
238.49
238.49
M
1.2×①+1.4×0.9×[0.8×(④+⑥)0.9×⑨+⑩]
115.08
1.2×①+1.4×0.9×[0.8×(⑤+⑦)+0.9×⑨)+]
-84.96
1.2×①+1.4×0.9×[0.8×(④+⑥)0.9×⑨)+⑩ ]
115.08
1.2×①+1.4×0.9×[0.9×(⑦+⑨)+]
-70.00
N
694.72
382.95
694.72
297.29
M
1.2×①+1.4×0.9×[0.8×(④+⑥)+0.9×⑧+⑩]
339.50
1.2×①+1.4×0.9×[0.9×(⑤+⑧)+]
-276.92
1.2×①+1.4×0.9×[0.8×(④+⑥)0.9×⑧)+⑩ ]
339.50
1.2×①+1.4×0.9×[0.9×(⑥+⑨)+⑩]
283.06
N
730.28
429.21
730.28
332.84
46.74
-37.08
46.76
48.54
注:单位(), 单位,单位。
2-32 1.35恒载+0.71.4屋面活荷载+0.71.4吊车竖向荷载
截面
内力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M
1.35×①+1.4×0.7×[②+③+0.9×⑥]
44.46
1.35×①+1.4×0.7×0.9×⑤
-21.91
1.35×①+1.4×0.7×[②+③+0.9×⑥]
44.46
1.35×①+1.4×0.7×[③+0.9×⑥]
44.08
N
294.76
268.30
294.76
268.30
M
1.35×①+1.4×0.7×[③+0.8×(④+⑥)]
57.79
1.35×①+1.4×0.7×[②+0.8×(⑤+⑦)]
-54.16
1.35×①+1.4×0.7×[②+③+0.9×④]
34.36
1.35×①+1.4×0.7×0.9×⑦
-36.29
N
643.56
427.53
708.66
334.45
M
1.35×①+1.4×0.7×[③+0.8×(④+⑥)]
99.01
1.35×①+1.4×0.7×[②+0.9×⑤]
-65.93
1.35×①+1.4×0.7×[②+③+0.9×④]
30.36
1.35×①+1.4×0.7×[③+0.9×⑥]
91.18
N
683.57
475.86
748.66
374.45
6.52
-2.06
-0.64
14.93
注:单位(), 单位,单位。
表33 柱内力组合表(设计值)
截面
内力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1.2×①+1.4×0.9×[②+③0.9(⑥+⑨)+⑩]
81.33
1.2×①+1.4×0.9×[0.8(⑤+⑦)+0.9×⑨+]
-68.67
1.35×①+1.4×0.7×[②+③+0.9×⑥]
44.46
1.2×①+1.4×0.9×[③+0.9(⑥+⑨)+⑩]
80.84
271.51
238.49
294.76
238.49
1.2×①+1.4×[0.8×(④+⑥)+0.9×⑨)
118.86
1.2×①+1.4×0.9×[②+0.8(⑤+⑦)+0.9×⑨+]
-92.98
1.2×①+1.4×[0.8×(④+⑥)+0.9×⑨
118.86
1.2×①+1.4×0.9×[0.9×(⑦+⑨)+]
-70.00
738.88
416.97
738.88
297.29
1.2×①+1.4×0.9×[③+0.8(④+⑥)+0.9×⑧+⑩]
345.23
1.2×①+1.4×0.9×[②+0.9× (⑤+⑧)+]
-281.26
1.2×①+1.4×[0.8×(④+⑥)+0.9×⑧)
236.15
1.2×①+1.4×0.9×[③+0.9(⑥+⑨)+⑩]
288.80
730.28
463.23
774.44
332.84
47.31
-36.50
20.41
49.11
注:单位(), 单位,单位
表33 柱内力组合表(标准值)
截面
内力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组合项
及相应的、
备注
①+0.9×[②+③0.9(⑥+⑨)+⑩]
59.58
①+0.9×[0.8(⑤+⑦)+0.9×⑨+]
-47.56
①+0.7×[②+③+0.9×⑥]
32.13
①+0.9×[③+0.9(⑥+⑨)+⑩]
59.23
标准值取自
及相应的,项
223.04
198.74
217.64
198.74
①+ [0.8×(④+⑥)+0.9×⑨)
81.39
①+0.9×[②+0.8(⑤+⑦)+0.9×⑨+]
-69.92
①+ [0.8×(④+⑥)+0.9×⑨
81.39
①+0.9×[0.9×(⑦+⑨)+ ]
-53.51
标准值取自
及相应的,项
563.16
333.23
563.16
247.74
①+0.9×[③+0.8(④+⑥)+0.9×⑧+⑩]
247.76
①+0.9×[②+0.9× (⑤+⑧)]
-199.74
①+ [0.8×(④+⑥)+0.9×⑧)
169.84
①+0.9×[③+0.9(⑥+⑨)+⑩]
207.45
标准值取自
及相应的,项
561.25
370.50
592.79
277.37
34.53
-25.33
15.32
35.82
注:单位(), 单位,单位
2.7.7 柱截面设计
以柱为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采用HRB400级钢筋,,。上、下柱均采用对称配筋。
1.上柱配筋计算。
上柱截面共有4组内力。取
而截面的内力均小于,则都属于大偏心受压,所以选取偏心距较大的一组内力作为最不利内力。即取
=80.84,= 238.49;
吊车厂房排架方向上柱的计算长度。附加偏心矩取(大于)
,
应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
, 取
且
选3 16,则
满足要求。
而垂直于排架方向柱的计算长度,则
,(内插)
满足弯矩作用平面外的承载力要求。
2.下柱配筋计算
取与上柱分析方法类似。
而,截面的内力均小于,则都属于大偏心受压。所以选取偏心距最大的一组内力作为最不利内力。
按,计算
下柱计算长度取,附加偏心距(大于20)。,,
应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 且取
, 取 先假定中和轴位于翼缘内,则
即中和轴过翼缘
且
选用4 16,
垂直于弯矩作用面的承载力计算:
,
满足弯矩作用面的承载力要求。
3.柱箍筋配置
由内力组合表,相应的,
验算截面尺寸是否满足要求。
截面满足要求。
计算是否需要配箍筋:
取
可按构造配箍筋,上下柱均选用箍筋。
4.柱的裂缝宽度验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的柱应进行裂缝宽度验算。本设计的上柱和下柱均出现的内力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