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主要施工方法1.1 电缆工程施工1.1.1电缆工程的材料运输与保管1.1.1.1电缆及其附件在安装前的保管期限严禁超过一年,超过该期限时,应符合设备保管的专门规定。1.1.1.2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使电缆及电缆盘受到损伤,严禁将电缆盘直接由车上推下,电缆盘严禁平放运输、平放贮存。1.1.1.3运输或滚动电缆盘前,保证电缆盘牢固,电缆绕紧并绑紧。滚动时顺着电缆盘上的箭头指示或电缆的缠紧方向。1.1.1.4电缆及其附件到达现场后,应按下列要求及时进行检查:l 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l 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应符合订货要求,附件应齐全,电缆外观严禁受损。l 电缆封端应严密,当外观检查有怀疑时应进
2、行受潮判断或试验。1.1.1.5电缆及其有关材料如不立即安装,应按下列要求贮存:l 电缆应集中分类存放,并应标明型号、电压、规格、长度。电缆盘之间应有通道,地基应坚实,存放电缆处严禁积水。l 电缆附件的绝缘材料的防潮包装应密封良好,并应根据材料性能和保管要求贮存和保管。l 防火涂料、包带、堵料等防火材料,应根据材料性能和保管要求贮存和保管,此类材料一定在施工前备料,库存时间不能超过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时间,尤其是无机防火堵料。l 电缆梯架应分类保管,码放处应坚实平整,不得积水。电缆梯架存放中不得受力变形,防腐涂层或镀层不得破损。l 电缆在保管期间,电缆盘及包装应完好,标志齐全、封端严密,当有缺陷
3、时应及时处理。1.1.2 旧电缆的拆除1.1.2.1.根据改造方案,确定设备拆除范围,制定出拆除设备装置的详细清单。1.1.2.2.根据现场设备的实际状况,确定出拆除设备装置与运行设备之间的联系回路,特别是电气回路之间的联跳,跳合回路,制定出详细的隔离方案,并报甲方批准。根据隔离方案,做好改造设备与运行设备之间联系回路的拆除及隔离措施。对需要保留的装置、电缆做好详细记录。1.1.2.3.将拆除设备的各方电源断开,拆除有关联系电缆,并做好记录,对于需要保留的回路应做好明显标记并做好安全隔离措施。1.1.2.4.对于需要拆除的控制电缆应首先从两端进行核对,确认无误方可进行拆除,拆除电缆工作应从两端
4、开始逐段切割,严禁从中间在没有见到电缆端头的情况下盲目进行切割。严防切除运行设备电缆。1.1.2.5.在拆除电缆后,对于电缆架上保留的控制电缆,需要及时进行整理固定,并保持整齐美观,严禁对保留电缆进行乱拉、乱摆、乱放。1.1.2.1.拆除旧设备应根据甲方要求进行统一回收。对于可回收利用的设备,在拆除时应认真细致,确保设备完好无损,各种配件应统一进行拆除,并及时交给甲方处理。1.1.2.7.拆除与运行设备紧挨的屏柜,应首先拆除屏顶小母线,做好安全措施,防止影响运行设备。特别是电气的控制保护屏柜的拆除,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防止运行设备误动作跳闸。1.1.2.8.拆除的废旧物品应按指定地方进行存放,
5、拆除现场应及时进行整理,清除,保持施工现场整齐、卫生。防止影响运行机组的运行及运行人员的操作。1.1.3电缆保护管的加工及敷设1.1.3.1电缆保护管的材质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1.1.3.2电缆管严禁有穿孔、裂缝和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管镀层应符合设计要求,不能有锈蚀。1.1.3.3电缆管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l 管内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l 电缆管用电动弯管机弯制,弯制后严禁有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严禁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l 金属管应在外表涂防腐漆或涂沥青,镀锌管锌层剥落处也应涂以防腐漆。1.1.3.4电缆管的规格应符合设计,当无设
6、计时管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得小于1.5。1.1.3.5每根电缆管的弯头数严禁超过3个,直角弯严禁超过2个。1.1.3.1电缆管明敷时应符合下列要求:l 电缆管应安装牢固,电缆管支持点的距离当设计无规定时,不宜超过3m。l 当塑料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时宜加装伸缩节。1.1.3.7电缆管的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金属电缆管的连接应牢固,密封应良好,两管口应对准。接口外要加装短套管,套管长度严禁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金属电缆管不能直接对焊。1.1.3.8引至设备的电缆管管口位置应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拆装,并排敷设的电缆管管口应排列整齐,管口出地面的距离应一致,符合验标要求,管口应加装临时封堵
7、,以防掉进杂物。1.1.3.9电缆保护管应做好接地,接地线应与地网连通,在埋设前要签证验收。1.1.3.10与电缆管相连的锁母要牢固,不得松脱。1.1.4电缆托架的安装1.1.4.1电缆梯架及其支吊架、连接件和附件的质量应符合现行的有关技术标准。1.1.4.2电缆梯架的规格、支吊架间距,防腐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降低等级。1.1.4.3梯架在每个支架上的固定应牢固,梯架间的连接板螺栓应齐全紧固,螺母位于梯架外侧,这样便于安装调整,也可以防止螺母划伤电缆。1.1.4.4梯架安装前应校验其平直度,变形弯曲的禁用,应返厂。1.1.4.5支吊架的安装要吊线,托架的组合安装也要吊线,确保安装后的托架平
8、整、牢固。1.1.4.1当直线段钢制托架超过30m,玻璃钢制电缆桥架超过15m时,应有伸缩缝,其连接宜采用伸缩连接板;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伸缩缝处应设置伸缩缝。1.1.4.7采取以上措施可以使桥架不受环境温度的变化及建筑物的沉降的影响而变形。1.1.4.8电缆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严禁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1.1.4.9沿电缆支架全长应敷设接地线,并将托架沿全长可靠接地。1.1.4.10电缆支吊架、电缆梯架等材料均为镀锌件,严禁破坏镀层。原先的施工中,如遇整片托架过长或直段与弯头处连接等情况时,需用无齿锯切割托架,用电钻打孔,有时还会自制弯头进行安装。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工艺,
9、提前计算出需用的托架长度及弯头长度,让托架厂预制托架及弯头,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1.1.4.11托架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断面在托架施工中要编号,为敷设电缆做好准备。1.1.4.12在电缆夹层中布置的电缆托架一定要留出消防通道,便于电缆敷设及检修。1.1.5电缆敷设1.1.5.1电缆敷设的一般要求:l 电缆通道要畅通,电缆沟道排水要良好,金属部分的防腐层完整。夹层、沟道等阴暗处照明要充足,通风良好。l 核对电缆清册,组织电缆、厂用、二次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图纸会审,找出漏设的电缆,编制出完整的电缆敷设清册。l 按清册核对所用电缆的型号、电压、规格、长度,并将要用的电缆吊运至敷设现场。l 为了便于
10、检查核对工程量及电缆库存量,电缆备料要提特殊要求,每盘电缆要沿电缆全长打上长度(米号),这样能提供准确的电缆敷设量和剩余电缆量。l 敷设前要对电缆进行外观检查和绝缘检查,有问题的电缆不能使用。l 敷设时要根据核对好的清册合理安排先后顺序,减少电缆接头。l 为了提高敷设电缆的质量,同一通道上的电缆应一次敷设完毕。l 并联使用的电力电缆其长度、型号、规格应相同。l 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中间接头附近应留有备用长度。l 电缆轴应架设到平稳的地方,轴架强度与长度应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l 电缆敷设时,严禁损坏电缆沟、隧道、电缆井等的防水层。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l 电缆的最小弯曲半
11、径应符合规范的要求,电缆各支持点的间距也应符合规范的要求。l 截面大的电缆使用专用敷设机进行敷设,可以减少人工,提高工作效率。l 电缆敷设时,应从电缆盘的上端引出,严禁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上磨擦拖拉,电缆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机械损伤。l 塑料绝缘电缆头应包缠粘性胶带防潮。l 明敷的电力电缆在夹层中严禁有接头。当有明敷的电缆接头时,应用托板固定。l 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敷设时要单根进行,边敷设边整理边固定绑扎,固定后再进行下一根电缆的敷设。l 在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等处应装设标志牌。标志牌使用PVC板,使用专用打牌机打印,字迹清晰不易脱落,规格统一。动力电缆用红色,控制
12、电缆用黑色。标志牌上注明线路编号、起迄点、规格、型号,及并联使用的电缆顺序号,安装牢固。1.1.5.2电缆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l 垂直敷设或超过45倾斜敷设的电缆在每个桥架上每隔1m固定一次。l 水平敷设的电缆,在首末两端及转弯电缆接头的两端固定。当对电缆间距有要求时,每隔1-2m处。l 单芯电缆的固定应符合设计要求。l 交流系统的单芯电缆或分相后的分相铅套电缆的固定夹具严禁构成闭合磁路。l 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出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1.1.5.3生产厂房内及隧道、沟道内的电缆敷设电缆排列时,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不能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高、低压电力电缆、强电
13、、弱电电缆应按顺序分层配置。一般情况自上而下,但有高压电缆时,为了满足电缆穿入盘柜时弯曲半径的要求可由下而上配置(具体情况见设计施工图纸)。并列敷设的电力电缆,其相互间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1.1.5.4电缆在支架上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l 控制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一层,桥架上不宜超过3层。l 交流三芯电力电缆在普通支架上不宜超过一层,桥架上不宜超过2层。l 交流单芯电力电缆,应布置在同侧支架上,按紧贴的正三角形排列绑牢。l 电缆与热力管道、热力设备之间的净距平行时严禁小于1m,交叉时应不小于0.5m,当受条件限制时,采用隔热材料隔离保护电缆。电缆通道应避开锅炉的看火孔和制粉系统的防爆门,当
14、受条件限制时,应采取穿管或封闭槽盒等隔热防火措施,电缆严禁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的上部。l 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必要时应将盖板缝隙密封。1.1.5.5管道内的电缆敷设l 电缆进入建筑物、通道,穿过楼板及墙壁处应加保护管。l 电缆从沟道引至电杆设备、墙外表面或屋内行人容易接近处,距地面高度2m以下的一段要加装保护管。另外在易受机械损伤的其它地方也应加装保护管。l 保护管埋入非混凝土地面的深度严禁小于100mm,伸出建筑物散水坡的长度,严禁小于250mm,保护罩根部严禁高出地面。l 保护管内部应无积水,且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伤护层。l 电缆排管在敷设电缆前应进行疏通、清除杂
15、物。l 每根保护管允许穿入的电缆数量不能超过设计值,交流单芯电缆不得单独穿入钢管内。1.1.5.1直埋电缆敷设l 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l 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严禁小于0.7m,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l 电缆与铁路、公路、城市街道厂区道路交叉时,应敷设于坚固的保护管或隧道内,电缆管的两端宜伸出道路路基两边各2m,伸出排水沟0.5m。在城市街道应伸出车道路面。l 直埋电缆的上、下部应铺以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加盖保护板,其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保护板可采用砖块。软土或沙子中严禁有石块或其它硬质杂物。l 直埋电缆在直线段
16、每隔50100m处,电缆接头处、转弯处、进入建筑物等处应设置明显的方位标志桩。l 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验收合格,回填土应分层夯实。l 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1.1.5.7电缆之间,电缆与其它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规范的规定。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特殊情况应按如下规定进行:l 电力电缆间及其与控制电缆间或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当电缆穿管或用隔板隔开时,平行净距可降低为0.1m。l 电力电缆间控制电缆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间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当电缆穿入管中或用隔板隔开时,其交叉净距可降为0.25m。l 电缆与热管道(沟),
17、油管道(沟),可燃气体及易燃液体管道(沟)、热力设备或其它管道(沟)之间,虽说净距能满足要求,但检修管路可能伤及电缆时,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尚应采取保护措施,当交叉净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将电缆穿入管中,其净距可减为0.25m。l 电缆与热力管道(沟)及热力设备平行,交叉时应采取隔热措施,使电缆周围温升不超过10。1.1.1.电缆的防火与阻燃1.1.1.1对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区或可能着火蔓延,而酿成严重事故的电缆回路,按设计要求的防火措施施工。1.1.1.2电缆防火阻燃尚应采取如下措施:在电缆穿过竖井,墙壁,楼板或进入电气盘柜的孔洞处,用防火堵料密封。在重要的电缆沟和隧道中,按要求分
18、段或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阻火墙。对重要回路电缆,可单独敷设于专门的沟道中或耐火封闭槽盒内,或对其施加防火涂料,防火包带。在电力电缆接头两侧及相邻电缆2-3m长的区段施加防火涂料或防火包带。采用耐火或阻燃型电缆。设置报警和灭火装置。1.1.1.3防火阻燃材料经过技术或产品鉴定,在使用时应按设计要求和材料使用工艺提出施工措施。1.1.1.4涂料应按说明书中规定的方法使用,并应顺电缆长度方向进行涂刷。厚度或次数应符合说明书中的要求。1.1.1.5包带在包绕时,应拧紧密实,缠绕层数或厚度应符合材料使用要求,绕包完毕后,每隔一定距离应绑扎牢固。1.1.1.1在封堵电缆孔洞时,封堵应严实可靠,严禁有明显的裂缝和可见的孔隙,孔洞较大者应加耐火衬板后再进行封堵。1.1.1.7.阻火墙上的防火门应严密,孔洞应封堵,阻火墙两侧电缆应施加防火包带或涂料。1.1.1.8.封堵的工艺要整洁美观,有机、无机、堵料的使用方法应严格执行材料使用说明中的要求,封堵后的外型要平整,各类孔洞的造型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