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日常与非常:微观镜像中的日...茶馆》《梦醒子》为例的讨论_王先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0972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常与非常:微观镜像中的日...茶馆》《梦醒子》为例的讨论_王先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日常与非常:微观镜像中的日...茶馆》《梦醒子》为例的讨论_王先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日常与非常:微观镜像中的日...茶馆》《梦醒子》为例的讨论_王先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日常与非常:微观镜像中的日常生活史研究 以茶馆梦醒子为例的讨论王先明 焦雨楠摘 要 日常生活史进入历史研究领域并日见其热,是当代史学研究进程中发生的新趋向。茶馆和梦醒子代表了微观镜像下日常生活史的不同叙事文本。两种叙事文本在精致地透析微观历史的同时,也呈现并提示了日常与非常、个体与群体日常生活之间的矛盾与平衡问题。不同叙事方式的“技术性”选择背后形成的问题,恰恰是历史学发展中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坚持贯通日常生活与历史事件研究的史学诉求,期望突破社会史聚焦日常生活,事件史或革命史注目社会运动和历史事件的区隔,应该是历史学更进一步的追求和开拓。关键词 日常生活;微观史学;历史事件;历史叙事;社会史

2、取向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作者简介 王先明,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焦雨楠,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流动站博士后“在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如果不是帝王将相,起码也是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而升斗小民的喜怒哀乐、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则鲜有问津。”这几乎是 世纪以来对传统史学亦即旧史学的一个基本定评。“卑微者的历史当然无足轻重,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甚至根本不被记录。然而一旦对历史作深入研究或换一个角度,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史书中有时看似 无关痛痒的一句话或一个抽象的概念后面,往往事关千百万人的悲欢离合,一生一世。其实,这才是历史研究最重要的内容”。刘新成从另一角度提

3、出,“日常生活史的出现成为史学发展的标识性事件”。因为“在相对封闭的人群中,衣食住行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而成为习惯,又随着空间扩展和时间延续变为风俗,而风俗的人格化即为社会;所谓文化传统不过是社会的符号表征,它一旦形成即会反过来规范人们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史进入历史研究领域并日见其热,是当代史学研究进程中发生的新趋向,而且是国际史学演进的共同趋势。“世纪中叶以来,全面史一直是西方社会史学者追求的目标”,而“日常生活史”恰恰是沟通政治、经济、社会相互连接的“接点”,由“日常生活史学者建构的社会模型比社会史学者所建构的更加均衡、更丰满,许多社会史结构无法说明的现象,在日常生活史结构中得到了

4、差强人意的解释”。虽然我们对此评判并不一定完全认同,但其所指陈的“日常生活史”发展的大势却也昭然可见。一 史学研究的新取向及其范本学界一般认为,日常生活史研究取向先行于西方。“日常生活史学于 世纪 年代中期兴起雷颐:“日常生活”与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 年第 期。刘新成:日常生活史: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光明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梁启超倡导的“新史学”以“民史”为导向,也蕴含着日常生活史的旨趣。其后新史学研究内容虽然发生重大转向,且社会史也为学界所推重,但“日常生活史”研究却也未成为具有方向性的学术诉求。刘新成:日常生活史: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光明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于德国和意大利。在意大

5、利,日常生活史被称为微观史学。匈牙利学者阿格妮丝赫勒 年出版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界定为“那些同时使社会再生产成为可能的个体再生产要素的集合”。世纪 年代初,日常生活史不仅在学术界受到关注,而且走出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进入社会视野。世纪 年代后,不仅德国和意大利发行了日常生活史专业刊物,美国史学史专家伊格尔斯在 年出版的 世纪的历史学一书中,也设专章对“日常生活史学”予以评介。近代以来的中国新史学中虽不乏日常生活史类的选题,但研究取向的时代性转变则发生在新时期。世纪 年代,我国就有学者尝试建立日常生活的理论范式,认为“日常生活是以个人的家庭、天然共同体等直接环境为基本寓所,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

6、再生产的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的总称,它是一个以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为基本存在方式,凭借传统、习惯、经验以及血缘和天然情感等文化因素而加以维系的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领域”。常建华认为,“社会生活史研究向日常生活史转变,这是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再出发”。他将日常生活史作为整个历史研究,包括文化史、社会史、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基础,除相关著述的不断问世外,还将日常生活史作为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中心的重点研究方向,从 年起连续五年举行了五次学术研讨会,引领并助推日常生活史研究成为新时代的热点。日常生活史的主导取向及其鲜明的学术特色颇受推崇,如有学者认为它有五大特点:即研究对象微观化、“目光向

7、下”、研究内容包罗万象、重建全面史、“他者”立场等;有学者认为它是“推动当代中国历史研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已经充分展示了这一研究的活力和前景,其特色主要有:第一,日常生活史研究与新史学关系密切。世纪后半期兴起的日常生活史与新兴社会文化史、微观史、物质文化史、性别史和历史人类学等存在密切关联。具有日常生活史研究特点的成果,往往首先出现在与微观史、医疗史、性别史和环境史等与日常生活史密切交集的领域中,展现了日常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个时间和空间的面相。第二,日常生活史研究大大拓展了史料的范围。一大批私人性的记录得到挖掘和利用,其中以日记最为显著。除日记以外,笔记、小说、日用类书、地方志、文集

8、、回忆录、民间契约、碑刻、报刊、小说、诗歌、画报等实物和档案都逐渐被纳入研究者的视野中。“日常生活史”已经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重要取向,世纪 年代以后它摆脱社会生活史的范畴,开始自成一脉,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不过,这些研究大都是“将日常生活视作一个场域”,“越来越多冠以日常生活为名的新文化史研究毋宁说是以日常生活为背景的研究”。显然,如何从学理建构或范式意义上剖析它的深度影响及其价值,是新时代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中必须面对的论题。基于上述可知,关于日常生活史的学术价值及其时代特征的总体论证,学界已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足够评说,实无须再加赘言。本文关注的是“日常生活史”研究著述呈现了怎样不

9、同的历史内容,以及重新建构的历史内容的示范意义。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以下简称茶馆),是当代日常生活史研究成功之作,它的影响甚至已经超越历史学而具有相当广泛的社会性。因为著者的学术视角也是多维的和交叉重叠的,既有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特征,也受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浸润,日常与非常:微观镜像中的日常生活史研究常建华: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 中国社会史研究再出发,人民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刘新成:日常生活史: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光明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常建华: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 中国社会史研究再出发,人民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常建华: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 中国社会史

10、研究再出发,人民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参见常建华:改革开放以来南开大学的中国生活史研究,南开史学总第 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 页。刘新成:日常生活史: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光明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余新忠、郝晓丽:日常生活史研究未来前景可期,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 月 日,第 版。胡悦晗、谢永栋:中国日常生活史研究述评,史林 年第 期。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版。以至于作者自认为:“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人类学者,对一个地区进行孜孜不倦的长期田野考察。”茶馆的学术主旨是明确的,就是要“通过挖掘茶馆 这个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单位 的各种记录,以尽量

11、详细的叙事来重构过去人们日常公共生活的历史”。在作者人类学般精审密察的视野里,“在 世纪前半叶的成都,几乎没有其他机构像茶馆那样与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这里,“日常生活史”是基本的研究取向:即以茶馆作为窗口,系统考察 世纪前半期国家控制社会和日常生活的过程,以及国家怎样深入和干涉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日常生活史”也是重要研究内容:“仔细考察他们日常生活的细节,即使那些细节看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对于普通民众生活状况的精详描述和其日常生存状态在历史进程中的命运遭际,作者表达着深切的关怀和同情:“每天的日常生活,较之突发的政治事件,难道不更贴近我们的命运吗?”毫无异议,茶馆一书在日常

12、生活史研究的旨趣和学术取向上,具有典范性。正如作者自诩那样,茶馆的结构更体现了人类学家特色,除导言、结论和尾声章节之外,分别以“茶馆与社会”“茶馆与经济”“茶馆与政治”三部,将作者选择的史实场景聚汇为一体,通过史料的勾连和具体场景的描述(并加以评点),在平实细微的叙事中将作者的情怀、思想融于其中;在娓娓道来的故事和字节中,使读者不经意地接受着作者的评判和认知。尽管整部著作仍未摆脱“社会”“经济”“政治”的宏大架构设计,但所填充的史实和史料却是细微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史的呈现是茶馆的主旨。那么,庸常的日常生活内容如何在新史学的取向中获得学术性呈现?或者说日渐成为热点的日常生活史著作如何建构或表达

13、历史的内容?我们可以从第 章“混乱 日常生活的冲突”中切身地予以体会。“日常生活的冲突”一章内容以国民公报报道的“东方茶楼命案”为叙事之端,围绕参与案件解决的各方 即地方社区、警局、原被告双方、公众舆论等的冲突情节,构成一个完整而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提出:“由于茶馆是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发生的事件媒体一般会有稍加详细的报道,这为研究公共空间的冲突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资料。这个案件本身便暴露了堂馆、茶馆、房主、地方社区间的复杂关系。”在这里,茶馆是聚焦镜,也是汇展厅,“茶馆是成都的一个微观世界,在那里发生的一切,也是大社会的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讲,茶馆里的冲突是社会问题和矛盾的反映。”至少,在这一层意

14、义上,作者没有将其简单定位于“微观”层面,而认为这反映了“政治动乱、经济恶化、社会无序”的历史整体情状。在当代史学界“小”与“大”的纠结执念中,茶馆作者宣示的既不是所谓的“大”,也不是所谓的“小”,而是以“小聚焦”而观“大世界”。作者明白无误地指出:“考察各种冲突和解决这些冲突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去理解社会及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又怎能以一个“小”和“微观”的评断为定其位?!与茶馆不同,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以下简称梦醒子是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另一个范本。罗威廉()认为,这部著作“提供了一份关于 世纪末 世纪初中国历史独树一帜、才华横溢,又充满深刻人文关怀的叙述”。杜赞奇

15、则认为这部著作“复活了一位儒家信徒眼中中国从帝制向共和的转变历史程使我们得以一瞥那一时期地方社区所面临的种种机遇,以及最终的凋零”。作者本人强调该书“展现 世纪前期一个中国乡村日常生活的鲜活面貌”。作者特别指出,这部著作的“贡献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微观史的范例:对一个不史林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中文版序”,第、页。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第 页。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第 页。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第 页。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第 页。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第 页。王笛:茶馆:成都的

16、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第 页。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赵妍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版。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见封底语。为人所知的个体生命进行细致的研究,旨在展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世界”。她刻意标注了“微观史学”的立场。当然,她也明确提示,与西方通行的微观史学(他们更多地是基于“丰富的地方档案”史料,关注不为人所知的个人和事件)不同,“它并非基于档案研究,而是以刘大鹏的日记和其他作品、已出版的地方史资料和口述访谈为材料”。就微观史的视角和方法而言,与茶馆一书是大致相同的,正如作者所称:“本书借用了微观史研究方法的一些基本元素 对个体生命观念的具体研究、

17、一种叙事的结构,尝试针对 世纪初山西农村生活的本质,提出更深的问题。”在这样的立意上,她试图呈现的是“普通民众生活经历”。梦醒子另一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个个人或家庭日常生活史的呈现,这与茶馆汇聚的社会众生相是全然不同的景像。如果说茶馆截取了不同画面场景拼接了较为宽阔的日常生活图景的话,梦醒子则是一个人(或家庭)的日常生活漫长演进的卷轴画。除序言和尾声外,梦醒子章结构分别为:写作、儒生、孝子、议士、商人、老农,这几乎就是以日常生活史为内容的一个“个人传记”(这与传统立德、立言、立功的历史人物传显有区别)。平庸人物的卑微生存内容结构的历史与传统史学人物传记结构的历史,区分了两种历史学研究的范式;正

18、如作者强调的,这是一个“揭示理解过去的别样途径”的普通民众日常生活史。二 日常与非常:日常生活与重大事变茶馆的日常生活史的呈现极富特色,在微观史研究和都市史研究方面已被视为典范之作。正如美国历史评论()所言:近年来对近代欧洲咖啡馆以及类似的公共消费空间之研究有很大进步,但关于中国茶馆则成果甚少王笛的书大大改变了这种不平衡状况。这项研究意味着对中国茶馆以及它们在城市现代化中所扮演角色学术探索的一大发展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范例。茶馆所叙历史时限为整个 世纪上半期(),是一个相对长程性的历史叙事。“二十世纪,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剧变的不平凡的世纪”,“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世纪在变化的规模和深度上能

19、同二十世纪相比”。在半个世纪的历史长程中,重大历史事变和风云变幻的政治更易,深度而广泛地影响并重构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其生活方式。那么,日常生活与重大历史事变(为便于表述或可对称之为非常)的内在关联如何呈现?如何揭示日常与非常的动态关系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价值?这仍然是历史学家必须时刻面对并不断探索的问题。茶馆作者当然也触及到这一论题。中文版序中专设“宏大叙事与日常取向”一节予以讨论:首先,理论上强调二者的内在相关性。研究日常生活时也“应该重视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事件”。作者特别强调,“一方面,对微观和下层的研究使我们能观察那些知之不多的社会底层现象;另一方面,对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的考

20、察,可以加强我们对政治和日常生活的深刻理解”。因此,茶馆内容在结构设计上,将精英、国家、政治运动也纳入其中,并以“茶馆与社会”“茶馆与经济”“茶馆与政治”构架网结相关史实。形式上的宏观建构和内容上微观聚焦的著述取向,意在实现作者提出的“研究微观问题时,也充分注意到宏观的历史事件”;探究“微不足道的小历史,”则“有助于我们理解大历史”。日常与非常:微观镜像中的日常生活史研究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序”,第 页。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第 页。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第 页。见茶馆封页。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卷“引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1、年版,第 页。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中文版序”,第 页。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中文版序”,第 页。其次,实践上偏向于“无意义”的日常。事实上,日常与非常这一对范畴之间的冲突和紧张始终构成社会史研究乃至于整个历史学研究的困境,二者的张力所在既是学术研究发展中的论题,一定意义上也是历史发展中的命题。历史哲学往往在抽象的表述中触及此一论题:“不把哲学家和哲学家这个人加以区别,同时又不仅对这个哲学家而且对这个人予以质的限定,并把这两类有差别的特征作为生活与哲学的关系统一起来,要完全理解一个哲学家的学说是不可能的。”克罗齐认为,如果没有对哲学家个人的生活的把握,就

22、无法理解哲学家的学说。日常生活与历史事实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有机整体,内在地具体化为人的活动;而对人的日常与非常的不可分割的把握和认知,才有可能真正地理解历史。但茶馆研究的取向最终侧重于微观的日常。为此作者给予了学术性的解说:“本书既是一本微观史,也是一部叙事史,亦是一部大众文化史。”“占总人口 以上的这些小人物,他们每天也在创造历史,只不过创造的方式不同罢了。”作者反问道,这些芸芸众生“每天的日常生活,较之突发的政治事件,难道不更贴近我们的命运吗?”著者最后表示,“从茶馆这样一个无聊的题目当中,能够得到那怕一丁点有意义的启发,那么我这十来年的心血也算没有枉费了”。历史是一个有选择的体系,“不是所

23、有的事实都是历史事实。但是,历史事实与非历史事实之间的区别不是固定的或不变的:比方说,一旦人们认识到事实的意义和重要性,任何事实都可以上升到历史事实的地位。”茶馆就是选择那些“平淡无奇”“缺乏宏大的政治叙事的民众生活事件,借助于微观史的显微镜解剖研究对象,在“无意义的对象中,发现历史和文化的有意义的内涵”。显然,选择不是随意的,它体现着主体的自觉。在日常与非常之间,茶馆的学术取向偏向前者。作为史著的茶馆一书的运思和结构都是独特的。如果依循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史学叙事思路,以“茶馆”为主题的著述讲述的是茶馆历史 是茶馆在近代 年的历史演变,及其在成都历史进程中的变动;事实上这不是茶馆史,也不是饮茶史

24、,更不是茶馆经营史或茶馆社会史。在这里,茶馆其实只是一个“取景框”,是一个通过茶馆汇集成都民众日常生活众生相的叙事方式 我们知道,虽然茶馆是成都民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构成因素,却也不是唯一的因素,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正如作者书中所引:“烟、酒、牌、茶,都很令人生趣社会上一般人都把它们认为是应酬必备。”无可置疑,茶馆之外的民众日常生活有着更为丰富和鲜活的内容。著作主体内容以“茶馆与社会”“茶馆与经济”“茶馆与政治”三大主题分类结构相关史料,建构叙事逻辑,完全昭示出这是一部在茶馆里发生的(或通过茶馆映射的)社会、经济、政治的故事 与传统史著不同,它不过是将社会、经济、政治聚焦在茶馆的镜像下展开,

25、以更具像、更鲜活、更具画面感的方式叙事。年历史进程,尤其是聚焦于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各类各色事件和案由,构画出纷繁多彩的历史图景,足以引动读者阅读的兴趣和兴致。茶馆的成功之处,在于凸现了微观史学的魅力和作者精妙的构思。但是,如果说重大历史事件构成历史进程中激越的巨浪,那么日常生活中由民间冲突案件构成的事件 即使引起公众的关注,也不过是历史常情中司空见惯的微澜。“历史所涉及的是独特与普遍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你既不能把两者分开,也不能抬高一方压低另一方,正如你不能把事实与解释分开一样。”即使坚持微观史立场,茶馆也不能回避重大历史事变或重大事件的书写,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军阀统治、抗日战争等属

26、于宏大历史的内容都进入了书写范围。“成都经历了战争、破坏、重建、史林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任敢译,商务印书馆 年版,第 页。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中文版序”,第 页。从茶馆一书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看,其成功已经超越作者的预期。卡尔:历史是什么?,陈恒译,商务印书馆 年版,第 页。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中文版序”,第 页。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第 页。卡尔:历史是什么?,第 页。战争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剧烈的历史变动过程中,“成都自然成为各种军事势力的控制对象”。不过,非常态的历史事变只是日常生活叙事的背景,是借以微

27、观深描人们日常生活的场域,“这个时期变化莫测的政治在茶馆生活中清楚地表现出来,特别表现在人们在茶馆的日常交谈中。虽然人们总是在茶馆里谈论各种话题,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因为对人们的这个日常行为,几乎没有多少文字记录下来”。作者以“客观”的史料所限回应了这一令人困惑的问题。然而,作为史学研究学理上的追求,即就“历史事件的完整性、叙述与文献的统一性和发展的内在性”而言,这一问题本身仍然值得我们深长思之。人类命运的连续与间断这一重大问题首先是一个历史问题。作者已经触及的日常与非常的论题,显然预示着纵深开拓探究的巨大空间。三 个体与群体(社会):日常生活史的另一种叙事上述论题其实也是梦醒子一书需要面对的

28、问题。罗威廉在推介中特意指出:它为我们打开一扇窗,“来理解国家大事如何与日常生活发生接触,以及这些大事对于生活和普通民众观念的真正(常常与直觉相悖)影响”。沈艾娣也表示她是以个体生命的具体研究及其叙事结构,“尝试针对 世纪初山西农村生活的本质,提出更深刻的问题”。这里突出强调的恰恰是“国家大事”和“山西农村生活的本质”,微观性日常生活只是浮游在历史河流上的现象。问题在于,与茶馆着力于群体(民众)日常生活叙事的视角完全不同,梦醒子的叙事中心则是个体,是另一种日常生活的叙事文本。那么,这样的文本叙事如何建构日常与非常(即日常生活与重大历史事变)的逻辑结构及其脉线,的确令人期待。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内

29、容十分丰厚,是以日记形式记录的乡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习俗等变迁的全景式的史事(当然只是个人眼中的全景)。无论是对其不同身份如议士、儒生、商人、老农的概括,还是对其行止如写作、孝子的归结,梦醒子最终聚焦的只是“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当然,一个人的生存和生活无法完全超然于重大历史事变的作用与影响之外(或隐或显),即使是刻意疏离政治以隐士自诩者。“在活生生的世界里,并不存在完全囿于自我的个人;所有的个人活动都植根于更复杂的现实之中人造就历史。不,历史也造就人,规范他们的命运 这是不以某个人命名的历史;它在深层处起作用,而且通常是默默地起作用;它的领域广袤而不确定,但这正是我们现在应该加以

30、探讨的。”沈艾娣注意到了历史事变对刘大鹏个体生命历史的影响,并思索“这些士绅在辛亥革命之后的命运”,认为革命之变是导致其入仕为官“梦想”幻灭的原因。“当辛亥革命让他们获得官职的梦想破灭后,这些既存的士绅们又如何维持自己的地位呢?”然而,这里的“非常”对于“日常”而言仍然是叙事的背景,也是为其微观深描内容所铺设的“宏观场景”所有个人和事项都可以置于其中,却与其人其事没有实质性的内在相关 这实际上掉入了“宏大叙事”空泛的陷阱,不仅不能建构起“日常”与“非常”的历史关联,而且与文本所叙的史实形成冲突。入仕为官曾是刘大鹏梦寐以求的人生追求,正如梦醒子所叙史实:世纪 年代之际他还一直在努力,“希望自己有

31、朝一日能身居高位”。时至 岁时,他“已经花了生命中的日常与非常:微观镜像中的日常生活史研究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第 页。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第 页。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第 页。见梦醒子封底。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中文版序”,第 页。费尔南布罗代尔:论历史,刘北成、周立红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中文版序”,第 页。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中文版序”,第 页。年学习,为入仕升官而作准备”,但已经感到入仕机会很渺茫。退想斋日记所录史实和梦醒子的文本叙事都

32、很明确,刘大鹏在 年坐馆南席村时“已经粉碎此生志业”,开始丧失了入仕的远大志向。梦醒子书中有比较详尽的描述:年的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中神仙告诉他唯一重要是诚和敬。梦中,他重新定义了个人失败是一个选择问题刘大鹏的自我认同和价值确定不移:他是并且将是梦醒子,一个将科举的制度和结构作为梦想世界而鄙弃之,并且已将自己置身于真实诉即便尚未得到认可的儒家价值世界里的人。亦即,刘大鹏彻底弃绝做官的心愿是在 年,这与辛亥革命相距有将近 年之远。日常生活与非常事变的历史统一性,以及重大历史事变对于个体生命日常生活的深度影响,在梦醒子中形成了叙事逻辑上的不甚协调 这或许是以个体生命为叙事结构的文本所限。不过,它

33、却启示了学术问题的另一方向。个体生命的日常生活,既不能脱离群体日常生活结构,也不能外在于社会结构的进程。刘大鹏日记中鲜活地记述了赤桥村村民半个多世纪日常生活的演化,也描述了整个晋中区域乡村一路衰败的历史轨迹。梦醒子高度聚焦了刘大鹏个体生命的生活历程,却相对疏离了赤桥村民众日常生活的历史演进。但是,日记中的刘大鹏的生活、生存和命运,与赤桥村民众的日常生活却是融为一体的。比如,退想斋日记记述作为县绅的自家生活境况:“年关在即,外债来逼,予家贫穷不免受窘,盖由生活程度今岁增高较去岁不止倍蓗也。”作为乡绅的刘大鹏,除必要的地方公务(他是较为被动地参与公务)外,还经营土地,甚至又新增加矿业业务,经常入驻

34、柳子北岔煤矿、南岳煤矿。他与韩金成之兄韩实成“共伙开采石门窑煤矿,号德昌庆,予出八八制一千二百缗,韩实成之资本以牛并驼及一切应用之器具,经众估时价,作制钱六百缗,作此生,迄今十有六年,虽未大发财源,却年年稍有赢余”与村民群体普遍性生活相比,刘大鹏的日常生活状况显然是特别的,他有着多项收入,而且还为“四民之首”,还有着县绅的身份;但即便如此,刘家的日常生活也陷入困顿之境。个体生命的日常生活情境与群体性民众的日常生活情境共同呈现的同质性趋势及其深层的缘由,才是洞察“山西农村生活”历史本质问题之所在。在刘大鹏“日记所见的乡村危机,并不体现为两极分化的贫富不均之困,而是整体衰败的全面危机”,其中“甚至

35、富家绅户的败落更为突出”,“富者皆贫,铺号大减”,“自光绪年间,富家渐败,迄今贫穷”。日记时常描述的乡村败象,更多地集中于富家群体,以至于“上等社会之人亦寥寥无几,可慨也已”。“富家竟成贫家,农户皆成穷户。”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刘大鹏日常生活的进程中,他内心的紧张与冲突始终体现在“农本”与“非农”价值认知的矛盾上,而这恰恰是他无法疏离的日常生活境遇。“吾乡视农事甚轻,则积粟一事知之者甚少,又安有三年余一、九年余三之家乎?”面对生存危机,他警示地告诫:“务农之家虽不能有余粟,尚可以撑持一年,至如造纸之家,凡食的米面日日量买,家无三日粟,缶没一粒粮。朝食史林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

36、,第 页。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第 页。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第 页。刘大鹏:退想斋日记稿本,民国 年()十二月十九日。刘大鹏:退想斋日记稿本,民国 年九月初五日。详见王先明:“非农化”趋向与乡村危机的另一面相 基于退想斋日记(稿本)的一个学术思考,史学月刊年第 期。刘大鹏:退想斋日记稿本,民国 年()正月二十四日。刘大鹏:退想斋日记稿本,民国 年()闰二月初一日。刘大鹏:退想斋日记稿本,民国 年()十月初一日。朝买,午食午买,晚食晚买,如此人家一乡总有大半。”但“非农化”进程却贯穿于赤桥村数百年历史进程中,构成其日常生活的常态。作为个体生命的刘大鹏的日

37、常生活与村民群体的日常生活,原本就是持续发生着的乡村危机的共相,它们在同频共振的态势中,共同演绎着山西农村社会本质性的变动。显然,无论是抽离了群体生活的个体日常生活,还是以群体的日常遮蔽了个体生命的日常,恐都难以真正实现著者所标示的“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世界”的目标(对于村民而言,刘不是普通人)。“抽象的差别抽象的统一同样是对于具体的差别和具体的统一的曲解,具体的统一是关系。”因此,如何在个体日常生活与群体日常生活之间求得学理上的平衡与融通,是日常生活史(尤其是个体生命视域下的日常生活史)需要面对的问题。四 察常明变:社会史研究走向的启示“如果说人类的命运有大的断裂,而人们从来对任何事情都要

38、在发生后的翌日重新加以研究,而事情发生当天的手段或思想都不再适用,那么这些断裂现象正是需要历史学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任何演进,无论多么缓慢,总有一天会大功告成的,而真正发生革命性变化的时期也就是事物臻于繁盛的时期。”日常生活与历史事变的统一性,内在地具象化为人的活动。“社会的构成,惯常是种基础,整个的社会,日常都凭借着惯常在运动。”生活的历史与政治的历史,在历史进程中得以充分地呈现 显然不仅仅是呈现,而且以难以分离的合力同构了事变本身,并制约着事变的进程。将日常生活与历史事变分离,并建构为各自独立的图景,不是现实的(历史的)社会,而只是史学家基于个人眼光的取舍 这种不同的取舍,常常凭借不同的“工

39、具”(微观史、田野史,宏观史,或社会史、政治史等),在或许“成岭”或许“成峰”的不同镜像中,成就了史学家个人的兴趣和追求。梦醒子和茶馆代表了微观镜像下两种日常生活史的历史叙事 个体生命的日常生活和群体(社会)的日常生活。这种具有开拓性的史学文本,或许为习惯于“宏大叙事的整体化倾向”和“体现史学家使命感”的“宏大叙事”的文本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新的叙述方式,并不只是表达“技术”层面的变化,也是学理层面的提升,体现着新时代历史学建构中的努力或新的取向。“对历史的每一次思索在思索的当时永远是足够的,而对后来则永远是不够的。”当代中国历史学的研究成果斐然,已经赢得人所共知的赞誉。同时,它也在奋进中显

40、示出自己的缺憾,其发展进向也足让人警醒。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日渐聚焦于日常生活和个人体验而刻意回避对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运动的关注;对群体生活样态风情的解析日渐深入,而无视精英或社会运动领袖的行为与选择。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是,一旦失去对重大历史事变和社会运动发展的关注和解释能力,它还是社会的历史么?如果只在琐碎的生活中爬梳出个人的雅趣,而完全规避对于社会运动领袖或英雄人物的探讨和洞察,史学还能保持并弘扬其通鉴古今的功用么?日常与非常:微观镜像中的日常生活史研究刘大鹏:退想斋日记稿本,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初四日。参见王先明:“非农化”趋向与乡村危机的另一面相 基于退想斋日记

41、(稿本)的一个学术思考,史学月刊年第 期。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中文版序”,第 页。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第 页。费尔南布罗代尔:论历史,第 页。罗家伦:历史的先见,张晓京编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罗家伦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生平()“中文版序”,第 页。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中文版序”,第 页。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第 页。面对历史研究中存在的日常生活与历史事变的张力,现代史学两位大师的取向和经验值得我们珍记。日常生活成为史学研究的主题是当代历史学的主导趋向,这无可质疑。马克思说过,

42、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日常生活,即衣食住行,然后再从事政治、军事等上层建筑活动。走进日常生活也是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史学研究鲜明的特征之一。他说过:“我认为人的生活一大半淹没在日常琐事中。无数的行为都是自古继承下来的,无章无序积累的,无穷无尽重复的,直至我辈。”但是,走进日常生活并不能局限于日常琐碎,而应该“再走出来”。因为“存活的往昔注入了当今的时代,就像亚马逊河将其混浊的洪流泻入大西洋一样。”面对大量的琐碎的事实和史料,“必须进行筛选”。一边是日常生活本身的运行,显得刻板、钝滞,一边是活生生的,强有力的运动,一边是完全自给自足的与外界隔绝的乡村生活,一边是伸展着的市场经济。他们相互作用

43、,“一点一点地铸造着并且已经预示着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总之,在布罗代尔的视域里,日常生活与重大历史事变,虽然是“两个天地,两种陌生的生活,而其各自的实体却又互成因果”。因此,在这里,社会生活的日常与历史事变的非常的内在相关共构了历史进程。真正的历史学研究视野,既不应该将重大历史事件视为盲区,也不能不体察日常生活中看似平静实际执著地指向未来的力量。“确切一点说,在大问题的因与果之间,更容易看果。当然,惟其如此,历史学家才更执著于发现事物之因,而常常却又抓不到它,并且受它的嘲弄。”马克思将日常生活作为历史研究的第一个前提,同时也擅于从日常生活平静的演进态势中把握历史事变的趋向,而不是将日常生活与

44、历史事变割裂。关于历史事变研究的视角,马克思曾经以路易波拿巴政变为例提到两个显著的例子,一是维克多雨果著的小拿破伦,一是蒲鲁东著的政变。雨果的小拿破伦“只是对政变的负责人作了一些尖刻的和俏皮的攻击。事变本身在他笔下却被描绘成了晴天的霹雳。他认为这个事变只是一个人的暴力行为”。马克思评论说,“他没有觉察到,当他说这个人表现了世界历史上空前强大的个人主动作用时,他就不是把这个人写成小人而是写成伟人了”。那么蒲鲁东呢?“他想把政变描述成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但是,他对这次政变所作的历史的说明,却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对政变主人公所作的历史的辩护。这样,他就陷入了我们的那些所谓客观历史家所犯的错误”。那么,

45、马克思是如何研究和描写这次政变的?他说,“我则是说明法国阶级斗争怎样造成了一种条件和局势,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这些先贤们的治史心语告诉我们,如何不仅仅驻足于日常生活的表象铺陈和史实排列,又不至于被轰轰烈烈的历史事变晃炫自己的眼睛,真正洞察历史丰富而复杂表象背后鲜为人知的社会哲理和启人心知的学理,才是当代历史家的学术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有着贯通日常生活与历史事件的史学自觉。正是基于这一深刻的省思,我们应该坚持一个贯通日常生活与历史事件研究的史学诉求,期望突破社会史聚焦于日常生活,事件史或革命史注目于社会运动和历史事件的区隔,为未来新史学成长尽一点助推之力。史学之所以为史学,尤其是新史学,其价值与功能当在创造中继承,当在创新中发展。史学研究应该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明人文之常、求民生之利的终极性关怀。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资料编年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阶段性成果(责任编辑:杜 倩)史林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杨起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版,第 页。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第 页。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第 页。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的动力,第 页。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卷,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池 桢 译)史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