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抗滑桩设计及检算
根据框架接长涵开挖深度及现场实际情况,在框架桥墙身两侧各设5根抗滑桩对路基进行防护,见附图,抗滑桩的桩径φ1.2m(其中护壁0.2m,桩1.0m),桩芯间距以对框架桥基础开挖中心向两侧布置,间距1.6m~2.0m。
1、抗滑桩设计
根据LDK697+133框架接长涵设计地质资料,地面以下均为细砂,地基承载力210~300kpa,抗滑桩入土深度≮3m,抗滑桩长度取桩长10m。单侧桩顶面上设盖梁将5根桩联为一体,提高整体抗滑能力,并作为后续现浇框架接长涵支撑模板立柱的基础。开挖过程须核对地质与设计是否相符,若与地质不符需重新检算抗滑桩抗弯强度。
2、抗滑桩桩身结构
抗滑桩桩身设计为钢筋混凝土,C30混凝土。根据检算及配筋设计,桩身钢筋配置如附图:主筋采用12φ16螺纹钢筋,箍筋采用φ16@300。灌注时须注意提前预埋长度30cm的φ20螺纹钢筋,伸出护壁10cm,作为后续防护钢筋混凝土挡土板连续钢筋。
3、抗滑桩结构检算
根据LDK697+133框架接长涵抗滑桩设计长度分别为10m,按最不利情况下检算,基坑开挖深度为h=5.4m,基坑边距钢轨中心距离为4.5m,高差为7.3m,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附录A主动土压力计算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公式(包括活载):E=1/2γH2λB+γhολBο
式中:γ――- 土容量(KN/m3),经现场土工试验得γ=18.5KN/m3。
H――― 计算土的厚度(m),H=7.34m
λ――― 主动土压力系数
λ=,因基坑为垂直开挖,因此取θ=0,上式简化为λ=
Φ――土的内摩擦角,经现场土工试验得φ=30
δ――墩台背与填料之间的外摩擦角,根据《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第4.2.2条,δ=φ/2=15
α=填土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arctg1/1.5=33.7o
B——墩台计算宽度(m),因挖孔桩间距为2.0m,取B=2.0m
H0――活载换算为当量均布土层厚度(m),取h0=q/r+(cosθ×cosα)/cos(θ-α)
q――每单面斜面积上水平投影的活载压力强度(kpa),取q=55.2kp
B0――台后活载计算宽度(m),取B0=2.0m。
(1) 基底以上主动土压力计算:
a、 主动土压力系数计算:
λ=
=
=0.795
b、 当量土均布厚度计算:
H0=
C、主动土压力计算
通过试算H为7.34m时土压力最大,则
Ea(γH2λB/2+γh0λB0)×cosδ
=(18.5×7.342×0.795×2.0/2+18.5×1.94×0.795×2.0)×cos15=820.5KN
(2)、土压力着力点计算
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附录A土压力着力点至计算土层底面的距离。
C=
(3)、被动土压力计算
被动土压力合力按Ep=计算
HP为被动土压力土层厚度,取HP=2.5m
被动土压力系数KP=
粘聚力c=130KPa
则:EP==1299KN
(4)、弯矩计算
弯矩M=EaC-EpHp/3=820.5×2.66-1299×2.5/3
=1100.0KN.m
(5)桩身抗弯矩验算
桩直径R=1.20m,截面面积为Ac=1130400mm2,混凝土采用C30,抗弯曲Fc=13.9KN/mm2,钢筋采用12φ16,截面面积为As=2411mm2,钢筋抗拉强度为Fs=290N/mm2,主筋所在圆周半径rt450mm。
α为受压区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圆心角(弧度)与2π的比值;rt纵向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当α>0.625时,取αt=0。
α=(1.20+(sin2πα)/2π)/(1+3b)
b=As×Fs/(Fc×Ac)=2411×290/(1130400×13.9)=0.0445
代入上式,并用试算法求得α=0.55,则αt=1.20-2α=0.1
灌注桩所能承受的弯矩值:
M=
=1927+171
=2098KN·m>1100KN·m。满足要求
(6)检算结果
安全系数K=2098KN·m/1100KN·m=1.907
根据计算可知,不配筋的情况下抗滑桩所承受的弯矩值为2098 KN·m>1100KN·m,满足要求。考虑桩身结构安全系数,适当配置构造筋可以满足结构要求,加强桩的抗剪及整体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