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_吴亮莹.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0669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_吴亮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_吴亮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_吴亮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创 新 实 践INDUSTRIAL INNOVATION 产业创新研究25基金项目:2022 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KY1450)。作者简介:吴亮莹,女,广西北海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吴亮莹(北海职业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摘要:为响应国家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研究了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在分析广西制造业

2、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困境,并进一步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关键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制造业;转型升级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了有效应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面临的国际需求不足、上升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国家作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决策。这一重大决策以中国新发展阶段为立足点,顺应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基本规律和趋势,有助于应对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等不确定风险,保障中国经济的安全发展,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独立自主能力与对外依存

3、度的关系,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朝着协调、稳定、可持续的高质量方向发展。由此可以,中国中长期经济政策将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总体指导思想,而且将对“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工作部署产生重大影响。(二)制造业转型是疏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1.制造业转型是促进内循环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因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国内供给与需求存在不匹配现象,消费拉动内循环的动力不足,必须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才能为国内大循环注入力量。2.推动制造业转型,需要加强对核心技术的深入钻研和攻坚克难。制造业转型要加强大数据、自动化、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并将相关核心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够进一步增强我国科技自主研发能力

4、,完善我国产业链,逐步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技术支撑。(三)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内国际大循环的必要条件1.高水平开放要求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经济条件下,制造业的质量越来越依赖于创新驱动和制度驱动。我国要改变以往发展模式,由资源禀赋驱动向创新驱动、制度驱动转变,不断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改变之前中国制造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现状。2.高质量发展要求降低对国外科技的依赖。构建国内国际大循环发展格局,必须要减少对外部的依赖性,尤其是降低对国外高科技的依赖。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发展我国自有技术,独立自主发展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摆脱经济发展“看被人脸色”的窘境,降低外国通

5、过“卡脖子”技术等手段压制我国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权和主动权。二、广西制造业发展现状由2021 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 年广西全部工业增加值为 6074.49 亿元,较 2020 年增长 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从经济类型层面来看,其中股份制企业增长率最高,增长 10.6%,国有控股企业次之,增幅为 9.0%,非公有工业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分别增长 8.6%和 0.9%。从分门类来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13.8%),制造业(增长 7.9%),采矿业(增长 7.7%)。创 新 实 践产业创新研究

6、2023.1 第2 期262021 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中,从制造业内部各行业角度分析,增加值比去年增长幅度从高到低的行业分别为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30.1%),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 15.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增长 12.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12.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 12.0%),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1.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 7.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 3.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 2.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 0.8%),汽车制造业(下降 3.8%)。2021 年规模以上

7、工业企业利润较去年增长 28.1%。从经济类型层面来看,股份制企业利润增长率最高,较去年增长42.4%,第二是国有控股企业,较去年增长 36.7%,另外非公有制企业,较去年增长 22.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较去年下降 7.2%。从分门类角度,利润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采矿业(增长 70.8%),制造业(增长 35.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 26.9%)。由统计数据可知,一方面,广西及时出台了促进工业延链增产扩能系列政策措施,助推全区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增速达到预期目标,工业振兴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企业效益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广西制造业的发展跟其他省份相比

8、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处于中国制造业的中下水平。因此,广西制造业如何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的转变,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三、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困境(一)科技创新驱动内动力不足,企业创新意识不强虽然广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增加,但相对于沿海发达省份,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这既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也与人文环境和思想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体上来说,广西虽然地处沿海,但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来讲处于中下游。因此,科技创新缺乏经济支撑。另一方面,广西的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科技创新缺乏知识和环境支撑。基于以上原因,广西企业信息化建设还比较滞后,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

9、,企业的主动创新意识不强。据统计,2021 年广西创新能力十强榜单中,100 强制造业企业名单中仅有 5 家,另外广西创新活力十强榜单中,100 强制造业企业名单中的也仅有 2 家,其中 0 家位于广西制造业50 强企业。说明创新型企业不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不足。(二)科学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支持,教育的发展最终也需要经济发展作为基础。广西在经济基础和教育水平上均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一方面,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教育的支撑。相比于其他省份,广西的高校数量和质量排名都是靠后的,211 高校仅有 1 家。另一方面,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需要待遇和

10、政策支持。广西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一是经济待遇较低,二是政策优惠不足,三是宣传引导不够。此外,广西本土的优秀人才也面临留不住的窘境。以上几个方面共同作用,导致广西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较低,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比较匮乏,制约了科技创新成效。(三)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存在短板,仍须进一步完善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现代金融体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现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其主要内容涵盖了金融组织、金融调控、金融监管、金融市场、金融环境等五个体系,以市场化、法治化、普惠化、绿色化、国际化为特点,具有适应性强、普惠性及竞争力等特征。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构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现

11、代金融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一环。然而广西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仍须进一步完善。首先,从组织体系的完备性角度来看,广西缺乏期货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牌照;其次,从体系功能支撑性方面来看,仍有较大缺陷,除了存款、贷款之外,企业 IPO、增发、债券等重要金融指标占全国比重均为千分号,与广西整体经济实力的全国相对位次不相称,还有部分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不高,与发达省份地区相差较远;第三,从系统的服务效能角度来看,软实力良莠不齐;第四,从系统的开放性方面来看,也没有切实促进服务东盟;第五,从系统稳定性角度出发,实质上主要是事后处理,一旦出现问题,

12、往往更加倚重政府的力量,而非市场的力量以及金融工具解决。(四)现代制造业发展集而不群,创新平台体系建设有待健全目前,广西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程度不足,跟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尽管广西已在努力推进产业集中,提升制造业规模效应,但因为集群质量不高,导致产生集而不群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广西现代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处于产业价值链较低的位置,就算把大量的企业集中到一起,但企业的关联性、价值创造能力不高,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集中,而没有形成高质量的“集群”。要突破发展瓶颈,广西制造业要增强产业间的关联度、上下游企业的整体性,通过建立整体性的价值链,实现企业技术共享、信息共通、互利共赢的良好

13、局面。只有这样,广西现代制造业才能实现规模效应和创新发展。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策略(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聚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广西要推动产业发展,必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投入,突破“卡脖子”技术限制,形成独立自主的科学发创 新 实 践INDUSTRIAL INNOVATION 产业创新研究27展优势。要加大产学研模式改革,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加快产业基础领域补短板,加快技术体制机制改革,以雄厚的科技水平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抓好科技基础性建设,加快发展 5G

14、、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强化高新科技在生产实践的运用。二是推动高端制造业发展。聚焦重点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技术优势的高端制造业企业。三是抓好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四是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着力发展具有广西特色的医药产业的发展。五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大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在广西形成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高质量发展。(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广西产业链现代化面临着低端产业产能过剩、高端产业供给不足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最终

15、实现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1.要强化需求导向,提升供给质量,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同时,要加强技术研究,突破技术壁垒,突出“卡脖子”技术的攻坚克难,实现高科技跨越式发展,提升科技发展水平,为产业链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2.要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 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研究领域的投入,通过创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产业链的更新迭代,不断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对高科技的研究和投入,能够促进形成以高新技术引领传统制造业升级的良好局面,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广西产业价值创造力。3.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聚集的规模效应。要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学习

16、借鉴,在推动产业链升级优化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三)引导金融为制造业发展赋能,严防经济发展“脱实向虚”面向市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强科技应用转化,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服务开放化,建设好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产品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风险分散化,发展衍生品市场,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要正确认识实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始终把实体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避免经济发展“脱实向虚”。1.强化金融监管。强化对金融机构监管,合理确定投入服务业和实体经济的资金比例,防止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受到过分挤压,导致经济发展“空心化”。2.聚焦金融本源。推动金融回归服务

17、实体经济的本源,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落实相关保障措施,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推动实体经济繁荣发展。(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前我国面临的复杂紧张的国际经济政治发展格局,突破限制,实现自我发展,摆脱“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而做出的选择。国家间的竞争,最终落脚点是人才的竞争,必须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于广西而言,更急需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服务广西经济发展。1.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高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深厚的基础性研究。广西要加大基础学科建设,加大对基础学科的经费支持,培养一大批基础学科的专家型人才。2.推动产学研协调发展。大力开展产学研模式

18、研究,把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教育的产出率。3.建立完善人才交流机制。建立适合我区发展实际的人才交流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带动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五、结语综上,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广西制造业急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聚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引导金融为制造业发展赋能,严防经济发展“脱实向虚”,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广西制造业转型升级奠定良好基础。参考文献:1 林舒婷,沈克印.“双循环”背景下体育用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与选择路

19、径 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04):432-439.2 周中胜,李卓,周胡迪.“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论逻辑、战略方向与实现路径 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1):38-48.3 郭克莎,田潇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J.中国工业经济,2021(11):44-58.4 陈晋辉.新发展格局下机械制造企业升级路径选择 J.企业经济,2022,41(08):25-34.5 梁麒.广西大型制造业企业发展走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以20162020年广西制造业企业50强为例J.市场论坛,2020(12):23-27.6 陈慧.抢抓 RCEP 机遇推动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J.当代广西,2022(14):14.7 吕思雅,吴方.国内价值链构建视角下广西制造业升级对策研究 J.市场论坛,2021(02):30-34.8 唐琼.“双循环”格局下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06):111-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