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调查与识别技术_吴怡.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60656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95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调查与识别技术_吴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调查与识别技术_吴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调查与识别技术_吴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书书书第 25 卷 第 1 期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 年 2 月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调查与识别技术吴 怡1,2周建良2,3张天玮1杨 进2宋 宇2傅 超2(1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3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5)收稿日期:2022 05 1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水油气钻采井筒压力控制基础研究”(51734010)作者简介:吴怡(1987 ),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海洋钻完井技术。摘要:系统地阐述了深水浅层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并讨论其预测及识别问题。根据现有的海

2、洋地质调查成果和测井作业水平,以及各种调查工具的响应特征,提出针对深水浅层地质灾害的定性识别方法。将声波速度这一参数用于其定量分析中,并通过模拟实验获得深水浅层地质灾害的声波特征响应。关键词: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浅层气;浅水流;天然气水合物中图分类号:P6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1980(2023)01 0001 090前言1985 年,墨西哥湾地区第一口深水井开钻,之后全球范围内的深水油气勘探和开发进程不断加快。据统计,近年来全球约 44%的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在水深大于 500 m 的深水区,且约 70%的重大油气发现于深水海域。深水海域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特别

3、是在巴西、圭亚那的深水区已发现多个超大型油气田。自 2005 年,我国开始启动深水油气战略选区项目,在开辟新方向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常规浅水区钻完井作业中,通常极少考虑地质灾害问题,而在深水海域作业中却不得不考虑其复杂的地质条件。随着地质灾害导致的深水钻探事故频发,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也逐渐受到关注,只有准确识别其灾害类型及其形成机理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深水钻井的成功1 3。随着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认识到引起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有浅层气、浅水流和天然气水合物。经过 10 余年的研究,已基本探明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也发展了相应的调查与识别技术。在此,

4、我们通过浅层气、浅水流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来归纳分析深水浅层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并充分讨论其预测与识别问题。1深水浅层地质灾害形成机理11深水浅层气形成机理浅层气是海床下几百米深范围内聚集的无开采价值的小规模天然气藏。当钻井作业中钻过气藏盖层时,压力释放后大量的浅层气会迅速逸出,这就有可能引起井筒气侵、井涌等复杂情况,甚至导致井喷而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通常,浅层气埋藏深度较浅(一般深度小于 1 500 m)、储量较小,是储存在地热成因或生物成因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浅层气或以含气沉积物(浅层气藏)的形式存在,或在超压状态(浅层气囊)下出现,或直接向海底喷逸。根据有机地球化学及实验地球化学分析,海

5、底浅层气可分为生物甲烷浅层气和热成甲烷浅层气。生物甲烷浅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约占98%),此类浅层气藏是在海底沉积过程中由大量丰1DOI:10.19406/ki.cqkjxyxbzkb.2023.01.007吴怡,等: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调查与识别技术富的生物碎屑和有机质经甲烷菌分解后逐步转化成气体而形成。热成甲烷浅层气主要含金刚烷类化合物,是海底 2 000 m 以下的有机质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由干酪根裂解而形成的碳氢化合物,常呈超压状态(高压气囊),有时也沿岩层孔隙、裂隙或断层面不断上升、运移、聚集而形成浅层气,此类浅层气藏的形成取决于原始有机物质的特性及其所处地质环境4 5。经过地质

6、时期的运移与聚集,所形成的浅层气一般以 4 种形态稳定地埋藏于海底之下(见图 1)。图 1浅层气形态示意图(1)层状浅层气。在埋藏于海底的古湖泊、古河道、古三角洲地区,沉积物中有机质分解成的浅层气与沉积物相伴生,呈大面积层状分布。(2)团(块)状浅层气。由于深海区各沉积物中富集的有机质含量及沉积物孔隙率有差异,因此,浅层气通常并非均匀分布,而是成团或成块地相对富集于各区块。(3)高压气囊浅层气。深部天然气沿岩层的孔隙、裂隙、断层面上升到海底浅部,为不透气层(如黏土)所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不断加大,最终形成高压气囊。(4)气底辟浅层气。在长期的强大压力下,高压气囊向上部覆盖层的薄弱处冲挤,

7、从而形成气底辟。气底辟浅层气向海底喷逸的形式有多种,主要呈“烟囱”状、“蘑菇云”状,或呈“火山”状激烈喷发。12深水浅水流形成机理浅水流是指出现异常高压的深水浅层未固结砂体。当钻遇异常高压砂体或在异常高压层位处进行固井操作时,由于井底压力失衡,砂水流会在高压驱动下进入井眼,进而对井壁、套管及井口装置等造成侵蚀,严重破坏井筒的完整性。深水钻井中,若在沉积层顶部钻遇细粒沉积砂层,而沉积砂层压力极高,以致井孔内产生强烈的砂水流,这时就会发生井喷等灾害性事故。这一高压砂层现象通常发生在海底下深度较浅层,即泥线下250 1 200 m 层。浅水流易发生在砂体疏松未固结,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由低渗透

8、的泥岩或页岩覆盖,产状有一定倾斜,形成一定体积规模,且足以产生大量砂水流的地质环境中6 8。地下高压砂岩层的形成源于压实速率不均衡和压实厚度不均衡,其机理如图 2 所示。在不均衡压实区,上覆沉积物快速沉积,同时下部高孔隙沉积层内的高压液体散失时又遭遇密封层的阻碍。密封层即压实层,其沉积速率不高、沉积面2吴怡,等: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调查与识别技术积大、渗透率低,因此压实良好的沉积层形成了密闭层,阻碍了下部沉积层内的高孔隙压力散失。沉积层沉积速率越高,地层孔隙压力就越大。压实厚度不均衡的机理可以用含沙层被包裹于粉砂质页岩的模型来描述:巨大的密闭层覆盖在砂质页岩层上,同时密闭层之上又覆盖着不同厚度

9、的沉积层;较厚的沉积层导致砂质页岩层产生侧向压力,并将压力传递至砂层。如墨西哥湾深水海域,这种现象由于密西西比河的搬运作用而广泛存在。图 2浅水流形成机理示意图13深水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机理在深水钻井过程中,地层的温度和压力变化会使水合物的稳定状态遭到破坏,其分解后产生的大量气体会导致套管变形、井壁坍塌、井口失稳,或引发一系列问题9 11。天然气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笼形结晶物质,主要由以甲烷为主的烃类气体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其形成与地质环境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从微观角度来看,天然气水合物为晶状结构,是由一种分子侵入另一种分子所结成的物理组合而形成。如果被侵入的是水分子,则

10、形成的是晶状水合物;如果被侵入的是天然气,则形成的是天然气水合物。广义上,晶状水合物和天然气水合物一般统称为天然气水合物12。天然气水合物一般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生成,且压力越大就越不易分解。海底的地层为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气源三者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天然气水合物晶体就会在介质的空隙间生成。2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调查技术现有的海洋深水浅层钻井地质调查可采用单波束、多波束、浅剖面、侧扫声呐(地貌)、电火花剖面、磁力仪、管线仪、扫描声呐、高分辨数字地震(2D/3D)等技术,一般通过船载和拖曳的方式进行作业。对于深水浅层钻井所面临的浅层气、浅水流和天然气水合物浅层地质灾害,通常采用海底浅剖面、电火

11、花剖面、高分辨率数字地震、似海底反射(BS)等调查技术。21海底浅剖面调查技术常用的浅地层剖面仪,其穿透深度为 0 40 m,调频宽度为 1 10 kHz,垂直分辨率为 8 10 cm。应用浅地层剖面仪,可探测沉积地层结构和灾害地质,为井位/平台/管线选址、钻井设计提供浅地层评估数据。22电火花剖面调查技术电火花剖面仪,其发射能量为 50 6 000 J,工作频率为 60 5 000 Hz,穿透深度为海底下 300 1 000 m,垂直分辨率为 0 4 m。应用电火花剖面仪可探测沉积地层结构和灾害性地质情况(0 150 m),其作用与海底地层浅剖面仪相似,但探测深度更深,分辨率相对较低。23高

12、分辨率数字地震调查技术高分辨率数字地震仪,通常其最小道隔为3.125 m,道容量为 96 120,最大采样率为 16 kHz,带宽为 8 kHz,接收采样间隔时间为 0 2 4 ms,地层穿透深度为 300 1 000 m,垂直分辨率为 2 0 m。采用高分辨率数字地震仪,可探测0 1 000 m 深沉积地层的结构与灾害性地质。24似海底反射调查技术似海底反射调查中用的是地震勘探设备。天然3吴怡,等: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调查与识别技术气水合物沉积层具有较高的速度,而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下的地层一般为烃类气体(游离气)聚集区,声速较低。这样水合物底界的强声阻抗就会产生强反射,从而在地震反射剖面上显

13、示出一个独特的反射界面。此外,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界线大致分布于同一海底深度,因此水合物稳定带底面的反射也大致与海底平行。25测井调查技术测井调查是用于油气识别的常规手段之一。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迅速发展,测井调查技术也被引入到浅层地质灾害识别中,所用参数主要包括电阻率、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孔隙度和伽马值等。3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识别技术31浅层气识别技术不同的探测资料显示出的浅层气响应特征也不尽相同13。若地层中含浅层气,且其相关的地球物理特征发生变化时,就会在地层记录剖面上表现出来。这些特征主要包括:(1)声波散射绕射。含浅层气岩层的波阻抗小于其上覆盖沉积层,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为负值,从而

14、使含浅层气岩层顶面的反射波极性与不含浅层气岩层顶面的反射波极性相反,造成地震反射波相位倒转、海底反射杂乱,最终出现声波散射绕射的现象。(2)局部空白带。在含浅层气地层中,烃类气体能够吸收部分地震波能量,使得地震剖面上出现局部空白带。(3)“亮点”反射。在含浅层气的地层顶部,其地震反射波振幅异常,出现强振幅,在气层的顶面出现“亮点”反射。(4)麻坑和塌陷坑。浅层气体逸出或喷发,导致海底地震剖面上出现麻坑或大型塌陷坑。(5)“烟囟”状地震剖面。在地震勘探过程中,若受到浅层气体向上运移或喷发的垂向扰动,地震剖面上可能呈现“烟囱”状的图像特征。这种呈现“烟囱”状的地震记录剖面表示存在发生井喷的可能性,

15、需要加以防范。此外,也可以应用地震速度谱识别技术和测井预测识别技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的特点,反复对道集进行正常时差校正及水平叠加处理,将每种速度下所得的叠加结果并置于速度 双程零炮间距时间平面中,以形成速度谱。岩石中纵波速度(vp)与空隙中的流体性质有关,当岩石含气时纵波速度会明显降低,以此推断地层是否含气。通过浅层气层测井资料分析,发现典型气层的测井响应一般具有高电阻率、高时差、低密度、低中子孔隙度和高伽马值等特征。32浅水流识别技术浅水流层一般具有较高孔隙度、较低密度等特征。在沉积过程中,机械压实作用不平衡导致砂层孔隙压力过高,从而产生较高的孔隙压力,同时降低了沉积颗粒之间的

16、有效应力,使砂粒几乎处于悬浮状态,并呈现出流体的性质。与正常沉积岩层相比,浅水流层具有较低的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且横波速度降幅相对较大。通过研究发现,浅水流层表现出较高纵横波速比或泊松比特征。这些性质是识别浅水流较明显的标志,所以速度是用于浅水流预测的一个重要参数。根据所用资料的来源,将浅水流的识别方法分为反射地震法和测井法。反射地震法可以用于浅水流的钻前预测,且其预测精度较高,是目前最有效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根据浅水流的特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参数进行反演处理,从而预测浅水流。浅水流测井与浅层气测井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声波参数上。由于声波在浅水流中的速度很小,所以可利用此特点对测井所得声

17、波速度曲线与正常声波曲线进行对比。33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技术由于水合物层和下覆正常沉积层在地震波速度上有较大差异,所以在地震剖面上出现了 BS 特征(见图 3),呈现出高振幅、负极性的特点。地震剖面的 BS 特征与水合物层稳定的底界面有关,水合物稳定带的基底通常位于海底之下数百米处的海洋沉积物中,且与海底地形近乎于平行。BS 所代表的天然气水合物与游离气层系相辅相成,二者之间可以转换,其转换率取决于地质环境中物理化学状态的平衡条件。研究表明:纯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为 3 30 3 80 km/s;饱和水沉积物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为11 70 19 00 km/s;海洋水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为 1

18、 50 km/s;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波传播速度为1 78 2 20 km/s。当海底存在浅层天然气水合物层时,地震剖面上就会出现高速层,而其下方会出现低速层,这表明其中含有烃类气体。4吴怡,等: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调查与识别技术图 3地震剖面上的天然气水合物 BS 反射特征地震剖面上的浊反射特征表明,天然气水合物层下方存在游离气,且此游离气是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地层中游离气的存在使得声波散射、有效声波能量被削弱,因此反射地震剖面上会出现散乱、模糊现象。有效声波被游离气带削弱以后,继续向下穿透的能力减弱,于是在模糊带的下方出现了反射空白带。游离气体向上大量运移到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在

19、合适的温度、水、孔隙等条件下会进一步形成水合物。气底辟构造中的气体可以从海底深部区域一直向上运移到海床凸起的最顶部,最后有部分气体从凸起裂口逸出而进入水体以形成冷泉。在这种情况下,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会沿游离气向上运移的路径自下而上分布。测井调查技术也可用于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其作用主要是:(1)确定天然气水合物、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随深度的分布规律;(2)估算孔隙度与甲烷饱和度;(3)利用井孔信息对地震资料与其他地球物理资料进行校正。同时,测井分析也是研究井点附近天然气水合物主地层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的有效手段。在常规测井曲线上,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主要表现出以下异常现象:(1)电阻率较高;(2)声

20、波时差较小;(3)自然电位幅度不大;(4)中子测井值较高;(5)高伽马值;(6)井径较大;(7)钻井过程中有明显的气体排放现象,气测值较高。4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预测技术41深水浅层钻井地质响应特征针对深水浅层钻井地质进行定量识别和风险等级预测,是一直以来有待突破的技术难题。深水表层的纵波特征与结构之间密切相关,深水表层由海水和表层固体物构成的双相介质组成,纵波在海水中的传播较为稳定,在表层固体中的传播则受到介质条件的影响。浅层气、浅水流和天然气水合物与正常地层之间的力学参数差异也主要体现在密度、孔隙度等参数上。当纵波在浅层气、浅水流和天然气水合物中传播时,会因地层力学性质的变化而改变传播速度

21、。研究发现,浅层气、浅水流和天然气水合物等浅层钻井地质灾害在地震声波或测井声波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当深水表层孔隙内填充游离气,即地层中出现浅层气时,相关的物理特征会相应发生改变。气体的存在会使声波发生散射,地层中含有的 1%游离气体就会起到此作用,同时也会使声波能量被吸收。因此,导致地震剖面上出现局部空白带,反射杂乱,并在浅层气顶部出现“亮点”反射。浅层气地层的纵波速度迅速下降,水平反射层向下倾斜或弯曲,此时可以根据纵波速度来推断地层是否含气。浅层气地层测量的纵波速度较低,仅有850 m/s 左右。浅层气地层的密度预测值低于油层、水层和周围地层,而其地层电阻率明显高于周围地层。由于纵波速

22、度在浅层气地层中有一定衰减,因此声波时差大于油层、水层和地层,且出现周期性跳跃现象,忽大忽小。浅水流一般出现在深水海域,在浅水海域较为少见。与正常地层相比,浅水流地层的纵波速度、地层力学具有以下特点:(1)浅水流孔隙度高、孔隙压力大、密度小,地层有效应力几乎表现为流体的水平;(2)纵波速度在浅水流中突然降低,此时地层压力偏高、孔隙度偏大;(3)浅水流地层中的声波时差较大;(4)浅水流横波的速度变化幅度大于纵波,泊松比快速升高。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基底大多位于泥面以下数百米处,且稳定带多与泥面平行。与正常地层相比,其地层纵波速度和力学参数具有以下特点:(1)纵波速度差异较大,具高振幅、负极性,声

23、波时差降低;(2)纵波速度明显较高,下部的纵波速度因游离气的存在而降低,可利用纵波速度“上高下低”的反转特点来识别地层;(3)天然气水合物含量越高,则声波时差越小,纵波波速越快。42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声波特征预测4 2 1地质灾害声波特征识别模拟实验为探究浅层气、浅水流地层湿密度、含气(水)5吴怡,等: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调查与识别技术量、地层骨架构成对纵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在此分析浅层气、浅水流地层纵波传播速度和压力的数学关系,以及浅层气、浅水流的声波特征识别机理。如:含气(水)量对纵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密度对纵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地层介质对纵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地层压力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响应特征;

24、浅层地质灾害模型边界材料、地层土体的力学性质对纵波传播速度的影响,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因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条件较为苛刻、难以模拟,所以在此只针对深水浅层气、浅水流地质灾害声波特征进行模拟研究,所用模拟装置如图 4 所示。首先,模拟真实地层,将土体和浅层气(浅水流)模拟层组合为同一个结构,用来研究浅层地质灾害的声学特征。在实验池内选取一块大小为30 m 1.5 m 0 9 m(长度 宽度 厚度)的区域用于制作浅层地质灾害模拟地层,池内用实验土填满,并在土体中央埋入浅层气(浅水流)模拟层。浅层气(浅水流)模拟层上部距离土层顶端 0 3 m,浅层气(浅水流)模拟层下部距离土层底部 0 3 m。浅层气(

25、浅水流)模拟层自身厚度为 0 3 m。用实验室配比的深水表层土铺设土层,在其中间层放入制成的浅层气(浅水流)模拟层,铺设完成后灌入盐水,通过机械设备进一步压实并静置 3 d 使其饱和沉降,以确保土体的压实性和饱和性接近于深水表层土。其次,采用声波透射法测量纵波传播速度。将声波发射端和声波换能器分别放置在模拟地层的底部和顶部,使发射端和换能器相互垂直。通过声波发射器激发纵波,使纵波穿过地层到达换能器。整个地层设置 4 个测试点,共 8 个换能器位置。通过声学测量系统,针对深水表层钻井地质灾害模拟地层进行纵波传播速度测定。然后,观察纵波速度及力学性质的变化。固定浅层气(浅水流)模拟层体积,通过改变

26、浅层气(浅水流)模拟层压力、介质密度、含气(水)量,研究纵波穿过力学性质各异的浅层气(浅水流)模拟层的速度变化,以及纵波波速所反映的地层力学性质变化。图 4浅层地质灾害实验模拟装置示意图完成模拟之后,分别对 6 种不同孔隙度(30%、40%、50%、60%、70%、80%)的浅层气模拟地层和浅水流模拟地层进行纵波传播速度测量实验,分别测定 10 组数据,最后取其加权平均值。纵波速度实验结果如图 5 所示。在孔隙度相同的情况下,与正常地层相比,浅层气地层纵波速度下降幅度为31.15%41 19%。这是因为,浅层气、浅水流孔隙内的气体及水中的气泡对纵波有吸收和衰减作用,从而使得纵波速度在浅层气、浅

27、水流地层中的下降较为明显。根据纵波速度受孔隙度影响的变化规律,结合孔隙度和密度的数学关系,反演纵波速度和密度之间的数学关系(见图 6)。纵波速度随着地层密度增大而加快:当地层密度小于一定值时,纵波速度随密度的变化较小;当地层密度大于一定值时,纵波速度随密度的变化较大。分析认为,与孔隙度的变化相类似,地层颗粒间受力和胶体作用发生变化,使得纵波速度和密度呈现非线性变化关系。6吴怡,等: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调查与识别技术图 5不同孔隙度地层中的纵波速度图 6不同密度地层中的纵波速度4 2 2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预测模型研究人员通过简化理论模型,建立了纵波速度单参数和双参数经验公式,用于描述纵波速度与

28、单一参数或 2 种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这些双参数模型有孔隙度 Clay 含量 纵波速度、孔隙度 密度 纵波速度、孔隙度 中值粒径 纵波速度、Clay 含量 密度 纵波速度等。但是这些模型均以深水表层正常地层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通过深水表层物理参数预测深水表层的纵波速度,并未涉及浅层气、浅水流地层。据墨西哥湾现场实测:当作业水深在 500 m 左右时,浅层气的纵波速度多为 800 1 100 m/s;当作业水深达到 1 500 m 时,埋藏深度相近的浅层气纵波速度多为 900 1 400 m/s。不同的水深导致了埋藏深度相近浅层气的纵波速度变化,这可能是因为水深的变化使浅层气地层上覆压力增大所致

29、。在实际深水环境中,浅层气、浅水流的上覆压力分为海水压力和上覆岩层压力。为了定量分析水深对浅层气、浅水流地层纵波速度的影响,结合浅层气、浅水流地层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地层的特征,以水深和地层密度作为影响参数,建立以下浅层气、浅水流的纵波速度 物理参数双参数模型。其中,深水表层钻井地质灾害上覆压力模型如式(1)所示:v=h2h1wgdh+h3h2mgdh(1)式中:v 深水表层地质灾害上覆压力;h1 转盘面到海平面的高度;h2 海平面到水下泥面处的深度;h3 泥面以下到计算点处的深度;w 海水密度;m 岩层密度;g 重力加速度;h 计算点处深度。7吴怡,等: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调查与识别技术根据实验

30、研究结论,得到归一化拟合公式(2)、(3),以及式(4)所示 Power Law 幂律模型:vP1 v=2 770 0s+891 310 0(2)vP2 v=0 091 3(s)2+0 130 0s+1 119 500 0(3)m=o+0 001 0oz z(4)式中:vp 浅层气的纵波速度;vP2 浅水流的纵波速度;v 速度量纲;o 泥面处土质密度;s 浅层气上覆压力;应力量纲;z 泥面以下计算点深度;z 深度量纲。联立上述方程,建立式(5)所示海水深度及地层密度双参数浅层气地质灾害预测模型:vP1=2770 4h2h1wgdh+z2z1(o+0001 0oz)gdz+891 310 0(5

31、)式中:z1 计算段底部深度;z2 计算段顶部深度。同样,建立式(6)所示海水深度及地层密度双参数浅水流地质灾害预测模型:vP2=0091 3h2h1wgdh+z2z1(o+0001 0oz)gdz2+01300h2h1wgdh+z2z1(o+0001 0oz)gdz+1 119 500 0(6)43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喷发模拟分析为了研究浅层气喷发规律,对不同厚度、压力条件下的浅层气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如图 7 所示。当浅层气厚度仅有5 m、地层压力系数为 1 10 时,气藏喷发完毕需40 d。第1 天的喷发量达到了 7 272 m3/d,瞬时速度最高达到了 427 80 m3/s。此速度下的

32、含砂气体会对井筒造成冲击,具有一定的风险。当压力系数升高为 1 15 时,即使浅层气厚度仅有 5 m,浅层气的瞬时冲击速度也能够达到 1 126 00 m3/s,具有很大风险。当厚度增加 5 m 时,瞬间喷发速度加快了 168 00 m3/s;当地层压力系数增加 0 10 时,瞬时喷发速度加快了 316 00 m3/s。通过对比可知,浅层气的瞬时喷发速度对地层压力的变化更加敏感。图 7不同浅层气的喷发规律针对浅水流的喷发规律,采用同样的模拟方法,其结果如图 8 所示。当浅水流厚度仅 5 m、地层压力系数为110 时,气藏喷发完毕仍需 20 d。第 1 天喷发量达到311 m3/d,瞬时速度最高

33、能达到 300 m3/s。当厚度增加5 m 时,瞬间喷发速度加快了 2 80 m3/s;当地层压力系数增加 0 10 时,瞬时喷发速度最高加快了 26 00 m3/s。通过对比可知,浅水流的瞬时喷发速度对地层压力的变化更加敏感。8吴怡,等:深水浅层钻井地质灾害调查与识别技术图 8不同浅水流的喷发规律5结语本次研究从深水钻井面临的深水浅层地质灾害角度,系统阐述了深水浅层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不同类别的调查工具和技术,以及不同类型深水浅层地质灾害的地震和声波响应特征。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总结出深水浅层地质灾害的预测模型和识别方法。浅层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均可通过浅剖面、电火花剖面或者高清地震资料予

34、以识别,浅层气、天然气水合物对声波衰减的反映较明显,且存在波速反转现象。对于浅水流,采用地震成像识别有一定难度,但由于其对声波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可将纵横波速比作为识别浅水流的关键参数。参考文献 1 BUCE B,BOEL,BOWES G Well Planning forSWF and Overpressures at the Kestrel Well J The Lead-ing Edge,2002,21(7):669 671 2 FLEISCHE P,OSI T,ICHADSON M A Global Sur-ve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Free Gas in M

35、arine Sediments J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03,114(4):2316 2317 3 CACIONE J M,TINIVELLA U The Seismic esponse toOverpressure:A Modelling Study Based on Laboratory,Well and Seismic Data J Geophysical Prospecting,2010,49(5):523 539 4 DONG D,ZHANG G,ZHONG K,et al Tectonic Evolu-tio

36、n and Dynamics of Deepwater Area of Pearl iver MouthBasin,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J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2009,20(1):147 159 5 GONG C,WANG Y,ZHU W,et al Upper Miocene to Qua-ternary Unidirectionally Migrating Deep Water Channelsin the Pearl iver Mouth Basin,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J AAPG Bulle

37、tin,2013,97(2):285 308 6 BUCKINGHAM M J Precision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Geoacoustic Parameters of an Unconsolidated,Sandy Ma-rine Sediment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coustics,2008,9(1):101 123 7 WILLIAMS K L Adding Thermal and Granularity Effects tothe Effective Density Fluid ModelJ The Journal of

38、 the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2013,133(5):431 437 8 AZADPOU M,MANAMAN N S,KADKHODAIE I A,etal Pore Pressure Prediction and Modeling Using Well Logging Data in one of the Gas Fields in South of Iran J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5,128:15 23 9 吴时国,谢杨冰,秦芹,等 深水油气浅层钻井的“三浅”地质灾害J 探矿

39、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4,41(9):38 42 10 申屠俊杰,林伯韬,陆吉 深水浅层浅水流灾害风险评价与防灾方法研究J 石油科学通报,2021,6(3):451 464 11 陈树恩 南海深水浅层气致灾演变过程及风险评估分析 J 科学技术创新,2022(3):115 118 12 DUFOIS F,VENEY,HI P L,et al Impact of WinterStorms on Sediment Erosion in the hone iver Prodeltaand Fate of Sediment in the Gulf of Lions(North WesternMed

40、iterranean Sea)J Continental Shelf esearch,2014,72:57 72 13 张百灵,杨进,王磊,等 莺 琼盆地高温高压区域浅层气钻井风险评估与防治 J 石油钻采工艺,2016,38(6):51 53(下转第 36 页)9雷宁,等:鄂尔多斯盆地山庄地区长 82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Study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Chang 82eservoirin Shanzhuang Area of Ordos BasinLEI NingXIAO Ling(Key Laboratory of Oil and Gas eservoir Form

41、ation Geology of Shaanxi Province,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Xian Shiyou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re observation data,physical property test analysis and logging data of Chang 82reservoir inShanzhuang area of Ordos Basin,the intra layer,interlayer

42、and planar heterogeneity of Chang 82reser-voir is carefully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a layer heterogeneity is medium strong under the influenceof particle size,permeability and mezzanine distribution,and the prosthesis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sand aremainly composite prosody,and som

43、e local areas show strong heterogeneity The interlayer frequency,density andvariation coefficient,penetration coefficient,step difference and homogeneous coefficient of Chang 822are greaterthan that of Chang 821,and the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 layer are more prominent Affected by thee

44、xt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septum,the heterogeneity between the Chang 821layers is strong On the plane,theconnectivity of the Chang 822sand body is worse,the width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nd body change great-ly,and the heterogeneity is strong The remaining oil is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45、 parts with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on both sides of the sand body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the filler makes the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morecomplex,enhances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reservoir,and then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remaining oilKey words:Ordos Basin;Shanzhuang area;rese

46、rvoir;heterogeneity;Chang 82(编辑:武海燕)(上接第 9 页)Investig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Geological Hazardsin Deep Water Shallow DrillingWU Yi1,2ZHOU Jianliang2,3ZHANG Tianwei1YANG Jin2SONG Yu2FU Chao2(1 CNOOC esearch Institute Co Ltd,Beijing 100028,China;2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47、Beijing 102249,China;3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Ltd,Beijing 100005,China)Abstract: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eep water shallow geological hazards is systematically expounded in thispaper,and the predi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s are studied By the existing marine geological surve

48、y resultsand logging operation level,as well as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survey tools,a qualitative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deep water shallow geological disasters is proposed The acoustic velocity is used in its quantita-tive analysis,and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 response of deep water and shallow geological hazards is obtainedthrough simulation experimentsKey words:deep water shallow drilling;geological hazard;shallow gas;shallow water flow;natural gas hydrate(编辑:武海燕)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