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探寻现代中国形成的独特路径...成(1600—1949)》_甘武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9970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寻现代中国形成的独特路径...成(1600—1949)》_甘武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探寻现代中国形成的独特路径...成(1600—1949)》_甘武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探 寻现 代 中 国形 成 的 独 特 路 径读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文/甘武进基本信息:书 名: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 1949)作 者:李怀印I S B N:978-7-5598-4412-5装 帧:精装页 数:444页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2月今天的中国究竟从何而来?现代中国何以能避免多族群帝国崩溃和分裂的命运,建立一个高度有效且长期稳定的国家?其疆域构成、族群组合和政权形态具有何种历史合理性与独特性?今后的中国国家能否继续维持“既大且强”的格局?翻开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 1949)这本书,令人信服地回答了以上极具挑战性的问题。作者李怀印,苏

2、州大学历史系学士(1984)、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硕士(1987)、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博士,现任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20152021)。主要论著有重构近代中国乡村中国纪事 华北村治等。全书主要围绕对现代中国形成过程的重新认识问题,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书写本身所存在的问题两方面展开研究。作者从全球史的视角,着眼于地缘政治、财政军事和政治认同 3 个要素,全面论述 1720世纪现代中国的形成过程,在世界历史的视野下,探寻现代中国形成的独特路径。文化疆域Cultural Territory青春期健康7620 世纪以来,海内外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解读

3、,通常是在现代化叙事的主导下展开的。不过,近二三十年来,宏大叙事已经从中外历史学家的视域中逐渐消退。人们纷纷埋头从事过去一直被边缘化的如妇女、地方社会等课题研究,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相关具体历史事实的了解,体现了其独到的学术价值。但是在宏大历史叙事缺位的情况下,新一代的历史书写也存在“碎片化”问题,人们无法甚至也不愿意把这些碎片加以拼凑,以了解它们在更为宽广的视域下所体现的历史意义。成过程进行了一番抽丝剥茧的梳理,展开了一场正本清源的追溯。在作者看来,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国朝向一个现代主权国家转型的历史。这一历史的时间跨度和涵盖范围,远远超出了过去以现代化为主叙事的历史书写。欲认识现代中国,有必要

4、站在新的高度去探究历史。在书中,作者质疑了“帝国民族国家”的研究范式,聚焦学界目前争议较多的“清朝是否是一个帝国”的问题,认为晚清为何能够抵抗西方列强之冲击,保持疆域的基本完整,并被民国继承,从而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基础上开始国家政权建设则是更重要的一组问题。本书还探讨了中国由传统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如汉人与其他族群的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这 3 组关系;再造一个多族群的疆域国家、重构为一个近代主权国家、改造为一个高度集权并统一的现代国家这 3个关键环节;地缘政治、财政-军事构造和政治认同这 3 个因素。在这样的论述框架里,作者梳理了清朝和民国时期的中国现代国家转型,试图“历史地认识现代中国”,揭示现代中国形成的历史渊源和独特路径,批判欧洲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从帝国到民族国家”的认知范式。全书视野宽广,史料丰富,见解独到,研究方法新,时间跨度长,对于试图理解现代中国之过去与未来的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精彩著作。(编辑 汪愉翔)何谓现代国家呢?作者以为,现代国家有 3个特征:一是人民对国家的高度认同。二是对于其边界明确且固定的领土拥有排他的各种权利。三是国家的主权归其人民所有。书中从清朝说起,对 1600 年到 1949 年这 300 多年间现代中国的形开卷有益Read Well青春期健康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