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青岛崂山太清宫导游词
青岛崂山太清宫导游词 作为一位尽职的导游,可能需要进展导游词编写工作,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扬景点,引导游客观光巡游。我们应当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青岛崂山太清宫导游词,欢送大家借鉴与参考,期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青岛崂山太清宫导游词1
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有十七处,最知名的就是太清宫。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这就是太清宫的由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假设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展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今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三清殿前碧水一泓,宫中道士名之为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三皇殿内壁嵌元世祖忽必烈护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颁金虎符文。宫后巨石有康有为题刻。宫东道旁有一巨石,高达丈余,上刻“波海参天〞四大字,下有“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小字一行。
青岛崂山太清宫导游词2
太清宫位于山东青岛东50里崂山老君峰下、崂山海湾之畔,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崂山地处海滨,岩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说。崂山方圆百里,宫观星罗棋布,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其中以太清宫最负盛名。据记载,汉时有江西瑞州府张廉夫弃官来崂山修道,筑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庙〞。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道士李哲玄来此修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后称“太清宫〞。金章宗明昌年间,全真道士丘处机、刘长生等曾在此弘阐全真道。刘长生在此创全真随山派,信众甚多,太清宫便成为道教全真随山派之祖庭。
太清宫俗称下宫。“峰抱三方列,潮迎一面来〞,位于崂山南麓,太清湾北岸宝珠山之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大海当前,局势之雄,当推崂山第一。据元代高校士张起岩?聚仙宫碑?记载,宫建于宋代初年。又据?太清宫志?记载,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张廉夫曾在此处创三官庵。唐天v元年〔904年〕,道士李哲玄又在今三皇殿处建三皇庵。宋建隆元年〔960年〕,道人刘假设拙被敕封为“华盖真人〞,奉敕回崂山修建道院,公元980年前后在此处创立太清宫。
金泰和八年〔1208年〕,邱处机到崂山,在太清宫谈玄传道,名声大噪。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刘处玄于金明昌六年〔1195年〕到崂山太清宫讲授经典,太清宫道众从今归宗,并成为道教北七真随山派的祖庭。嗣后,很多知名道士知名而来,如徐复阳、张三丰、齐本守等都曾在太清宫栖居修道。明万历十七年,发生了一起僧道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的公案。官司始终打到朝廷,历时十余年,终以道士胜诉而告终。现太清宫前有“海印寺遗址〞镌碑记载:“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印寺于宫前,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复宫。〞
明代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1585~1600年〕间,太清宫旧道院曾倾圮。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又重新确定太清宫的“四至〞:东至张仙塔,西至八水河,南至大海,北至分水河。如今的.太清宫大体是这一时期重建的,但分为三院三殿那么是天启二年〔1622年〕道人赵复会重修时所为。此次重修,确定了三官、三清、三皇各殿为三院的格局,在三官殿东侧有一处两进的堂院,是清代翰林尹琳基修建的“翰林院〞,现为太清宫的客堂。三院都有围墙,各立山门,并有便门相通,共147间殿宇,加上道舍、客房共计240间,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后又增建元辰阁、元君阁、祖师殿、钟楼、鼓楼等殿堂。
青岛崂山太清宫导游词3
[海印寺遗址]这块刻有"海印寺遗址"的石碑,用的是原先建海印寺时的石头,碑上刻有"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印寺于宫前,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复宫"。万历十一年〔1583年〕,憨山从五台山来到崂山,在今华严寺西边的"那罗延窟"修禅。
二年后〔万历十三年〕来到太清宫。起初,只是以简陋的草棚居住,但他觉得这里的地势优越,是建寺的好地方,于是开头设法筹金。万历十四年〔1586年〕,皇帝得子兴奋,敕颁十五部藏经给天下名山。皇太后〔慈圣〕命太监送一部给崂山,憨山上去谢恩,并恳求建寺以便放藏经,但皇上未予理睬。无奈,皇太后命后眷各出布施,修寺安供藏经,并亲自赐于"海印"之名。
这样,憨山经过四年的努力,最终在万历十八年〔1590年〕建成了海印寺。话分两头,再说太清宫,据史料记载,在海印寺建成之前,道观已开头败落,殿堂道舍几乎倒塌废弃,道众流散他地,只剩下一,二个道士守着,生活无着落,甚至要出卖地产。
尽管如此,憨山在这里建佛寺,对道士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刺激。他们觉得,守不住基业,寄人篱下,脸上无光。于是,有道士耿义兰出面驱除憨山,憨山凭借当时的地位和势力,根本不加理睬,耿义兰状告打官司,没有获准,反而被诬告治罪,耿义兰等人便进京上告。
耿义兰住进北京的"白云观",通过白云观的主持王常月,王常月又通过在皇上面前得宠的郑贵妃的关系〔王常月医术超群,常进宫为皇眷治病〕,最终把"控书"送到皇帝面前。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皇帝下谕逮憨山进京问罪,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建宫",憨山受到"酷刑严讯"之后,以私营寺院的罪名被发配到雷州〔今广东雷州〕。这样,历时多年的僧道争地的纠纷以道教胜诉告终。费时四、五年,耗资巨大的海印寺,也毁于一旦。
原先败落的太清宫得以重修,而且皇帝还赦谕御赐太清宫?道藏?一部。憨山在发配到广东期间,住在曹溪宝林寺,宣扬禅宗,主见释、道、儒全都,圆寂于曹溪,时年78岁。看来,憨山在他的有生之年,主见三教合流,或许是从他的经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各位游客,全真派其次丛林太清宫的巡游到此为止已经完毕。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