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本阅读理解中精加工推理及错误记忆探讨-精加工策略记忆口诀.docx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4594033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本阅读理解中精加工推理及错误记忆探讨-精加工策略记忆口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本文档共3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文本阅读理解中精加工推理及错误记忆探讨_精加工策略记忆口诀   摘 要 以说明文为阅读文本,通过使用累计窗口技术、自定步调的阅读时间法和句子核证法,结合一般世界知识的激活考察了文本阅读理解中精加工推理和错误记忆现象。实验l结果表明,被试在文本阅读理解中产生了精加工推理,内涵推理成绩显著高于外延推理;与文本信息密切相关的一般世界知识容易被激活。实验2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存在错误记忆现象;错误记忆随着一般世界知识与原文关联程度增强而增加。结论:文本阅读理解中存在精加工推理和错误记忆现象,二者均与一般世界知识的激活有关;文本阅读中的错误记忆与DRM范式(Deese-Roediger-McDermott paradigm)中的错误记忆一样具有顽固性。   关键词 文本阅读理解、一般世界知识、精加工推理、错误记忆。   分类号 B842.3      1 前言      Paul等人于1996年提出的风景模型(Land-scape model)认为,成功的阅读加工结果是建构成一个连贯性的心理表征,这种阅读加工过程中对信息的激活是波动的。读者在阅读某个句子时可根据阅读目的激活各种信息如当前信息、背景信息(前文得到的、不在当前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和一般世界知识(与文本相关却始终未在文本中呈现过的、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当前研究者认为文本阅读过程是将当前信息与背景信息相整合,以形成局部与整体都连贯的心理表征:强调背景信息对文本阅读理解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引发了对背景信息各种变量(如距离、因果联系、干扰选项等)的深入研究㈣。相对于目前这种对前文背景信息的关注,研究者对一般世界知识的考察明显不足。文本阅读中对一般世界知识的激活因理解文本而发生,对阅读是有意义的。一般世界知识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填补没有在文中详细表述的细节。有助于建构文本情境模型。跟文本主题有关的一般世界知识非常丰富,这些知识在读者文本阅读中是否都会被激活,是文本阅读中研究一般世界知识最基本的问题,本研究想通过控制一般世界知识跟文本的关联程度来探讨此问题。         精加工推理(elaborative inference)是文本阅读中超越原文信息的推理,与一般世界知识的激活相关。郭淑斌等综合国外研究。从信息丰富性维度把精加工推理分为内涵推理和外延推理。内涵推理涉及与文本主题高度相关的一般世界知识,外延推理涉及与文本信息关联度较低的一般世界知识。他们的研究采用纸笔测验,发现读者在文本阅读中产生了内涵推理,较少产生外延推理。读者在文本阅读中产生精加工推理源于认知经济原则,即尽可能地利用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包括背景信息和一般世界知识)去理解当前正在阅读的文本。这个自上而下加工过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以正确率为代价的――极可能导致错误记忆(false memory)发生。错误记忆是人类记忆中较为普遍的扭曲现象。即错误地声明一个未发生过的事件发生过㈣。最近语言认知中对错误记忆的研究大都使用关联词列范式(如DRM范式),研究结果均发现被试错误地回忆或再认了关键诱饵词,甚至其虚假再认或回忆率与学习词的正确再认或回忆率达到了差异不显著。不过,Miller和Gazzaniga提出,DRM范式是建立在单词联想的基础上,而文本阅读理解中产生错误记忆是建立在推理和预期的基础上。如Lampinen等发现,故事文本阅读中出现错误记忆现象是由于被试在阅读中进行了推理,导致了不能对故事呈现的信息和自己推理产生的信息进行区分,目前国内错误记忆主要关注的是以单词为对象的错误记忆,对文本阅读中的错误记忆现象关注较少:且文本阅读中的错误记忆是否与精加工推理有关需要进一步考察。   总之,读者进行文本阅读时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激活一般世界知识而进行精加工推理,这种推理可能导致错误记忆的产生。为了验证这种假设,本研究试图以汉语说明文为阅读材料,采用累计窗口呈现技术、自定步调阅读时间法结合句子核证法,通过一般世界知识的激活情况考察读者文本阅读中的精加工推理和错误记忆现象。本研究的问题是:以汉语说明文为阅读材料,文本阅读理解中内涵推理和外延推理的产生情况是否与前人研究一致?跟文本有关的一般世界知识是否都能够被激活?读者会对涉及一般世界知识的句子都产生错误记忆吗?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本研究进行了两个单因素被试内实验。      2 实验1      实验1探讨说明文文本阅读中的精加工推理现象及一般世界知识的激活对精加工推理的影响。自变量为句子类型(探测句):原文句、内涵推理句和外延推理句。因变量为判断成绩和反应时。三种类型句子判断成绩的计分标准相同:符合原文计1分。不符合原文计0分。每个被试每种句子类型总得分6分。      2.1 方法   2.1.1 材料   为控制材料并确定支持推理的信息丰富性,参考郭淑斌等的研究,事先以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材料评定。被评定材料共6篇说明文。每篇文章后有10个精加工推理句子测试题。被试以5点计分法先评定文章的难度和主题熟悉度,然后判断文后的句子是否符合原文,且写出可支持答案的信息点。评定后,综合考虑主题熟悉度、材料难度、精加工推理句子的区分度等因素,选出难度较低(平均分低于2.5分)、主题熟悉(平均分高于3.5分)说明文共3篇,平均字数455个,其中2篇为正式实验材料。正式实验中判断题共18句。包括6个原文句、6个内涵推理句(原文有5个及以上信息点支持的一般世界知识句)和6个外延推理句(原文只3个以下信息点支持的一般世界知识句)。句子类型之间字数差异不显著,F(2,15)=0.208,p=0.815,η2=0.027。用Visual C++6.0编程。指导语为三号宋体加黑,其中“判断题出现后请尽快回答!”和练习的反馈为红色字体,其余为深蓝色字体。实验材料为小二号宋体,深蓝色字体,白色背景。   2.1.2 程序   实验程序如图1所示。整个实验的程序为三部分:词汇判断练习、文本阅读练习和正式实验部分。文本阅读练习和正式实验部分指导语相同。两个练习均给予反馈,但不记录判断成绩和反应时;正式实验不给予反馈,计算机自动记录阅读总时间和判断成绩及反应时。被试单独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两眼注视屏幕中心点,距屏幕约75cm。每一部分开始时都在屏幕中央呈现红色的“+”,持续2000ms,接着是500ms空屏,然后出现指导语。指导语、学习材料以及探测词(句)均为被试按键消失(其中文本材料为累计呈现,最后一句读完后按键才消失)。正式实验部分的程序如图l。整个实验完成平均约需30分钟。   2.1.3 被试   随机抽取湖南师范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40人(男生22人,女生18人)。平均年龄20.29岁,SD=0.965。均为汉语母语者,右利手,裸视或校正视力正常,无阅读障碍。他们均没参加前面的材料评定。      2.2 结果与分析   删除单个句子核证时间低于500ms或高于3个标准差的数据,剔除原文句总判断成绩低于4分的被试。最终的数据来自36个被试(男生20人,女生16人)。运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如表1。   对判断成绩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1以被试为随机变量,F2以项目为随机变量,后同),结果发现:F1(35,595)=3.257,p2=0.161;F2(2,70)=30.544,p2=0.528,即不同句子判断成绩差异显著。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原文句与内涵推理句判断成绩差异不显著:原文句判断成绩显著高于外延推理句(p2=0.605。句子类型反应时差异显著。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内涵推理句和外延推理句反应时均显著长于原文句(p2=0.027。   3.1.2 程序   实验程序基本同实验1。只是指导语中的“是否符合原文”改成错误记忆指导语“是否在原文出现过”。   3.1.3 被试   随机抽取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本科二年级学生共35人(男生14人,女生21人)为被试。平均年龄19.74岁,SD=0.987。均为汉语母语者,右利手,裸视或校正视力正常,均未参加材料评定和实验1。      3.2 结果与分析   以实验1的标准删除不合格数据。最终的数据来自31个被试(男生12人,女生19人)。运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见表2。   对再认成绩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句子类型的再认成绩差异显著,F1(30,510)=2.147,p2=0.112;F2(2,60)=23.909,p2=0.444。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原文句正确再认成绩高于关键诱饵句虚假再认成绩(p2=0.308,F2(2,60)=12.644,p2=0.296,句子类型的反应时差异显著。进一步的两两比较显示:原文句反应时显著低于关键诱饵句反应时(p 工推理。且研究者较为认同的观点是,在使用强制读者做出精加工推理的文本材料时(如文本的题材为读者熟悉、提供的可利用的信息点较多、事件的预期结果较单一等),读者会在线产生精加工推理,但这种推理的构建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本研究证明了汉语母语者在阅读理解主题熟悉、结构清晰的汉语说明文时产生了精加工推理。研究中还发现,读者会通过基于连贯的提取来主动搜索背景知识,激活与文本信息密切相关的一般世界知识并把它们整合进内涵推理,此结果与文本阅读的风景模型理论较一致。相比于内涵推理,外延推理所涉及到的是与文本信息关联程度不高的一般世界知识,在材料熟悉、阅读和反应的时间自己可以控制的情况下,此类信息仍难以被激活,被试很少进行外延推理。因此一般世界知识的激活量主要取决于它与文本信息中包含的概念共有特征的多少,而整合过程则是把文章表征中得到激活的信息与当前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错误记忆实验发现虚假再认成绩方面的关键诱饵句显著高于低关联句,说明了错误记忆现象的发生。被试明知自己的阅读目标是判断句子“是否在原文出现过”,且自定步调阅读时间法给了他们足够时间去加工句子的细节信息,他们还是对跟文本信息高度相关的一般世界知识产生了错误记忆。从这个角度来说,文本阅读中基于推理的错误记忆也与DRM范式中基于语义关联的错误记忆一样具有顽固性。结合前文,这种结果是被试在阅读过程中整合了与文本高度关联的一般世界知识、进行了精加工推理导致的。文本阅读理解意味着读者对文本要点信息及相应背景知识进行激活、记忆然后整合,最终构建恰当情境模型。此过程并不意味着对文本细节都进行了良好记忆,恰恰是情境模型的构建过程中进行了精加工推理等活动导致了错误记忆的产生。本研究关键诱饵句的虚假再认成绩并没有达到与原文句正确再认成绩无差异的地步,这种结果与绝大部分基于单词的错误记忆结果不完全一致,也与Lampinen等以故事为题材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为:(1)自定步调阅读让被试足够时间去关注文本中字词水平的细节信息,因此减少了对句子的错误记忆:(2)DRM范式中的关键诱饵词处在语义关联最强的地方,对其他关联词的学习多次激活关键诱饵词的语义,所以更容易出现错误记忆:而文本材料句子本身能够提供更多的字词细节让读者去区分,因此文本中的错误记忆现象没有词汇水平的突出。(3)国外研究采用故事,本研究采用说明文,故事中的关键诱饵行为可能更容易虚假再认。采用无意记忆范式、学习材料限定呈现时间法及故事文本,能否使关键诱饵句的虚假再认成绩与原文句的正确再认成绩差异不显著?这是以后研究将探讨的问题。      5 结论      文本阅读理解中存在精加工推理和错误记忆现象:精加工推理与错误记忆均与一般世界知识的激活有关:文本阅读中的错误记忆与DRM范式中的错误记忆一样具有顽固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