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德育原理”学科建构探索.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4593270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原理”学科建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德育原理”学科建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德育原理”学科建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德育原理”学科建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德育原理”学科建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德育原理”学科建构探索摘要“德育原理”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100年的 历史 。但我们将“德育原理”作为学科来 研究 还很不够。 科学 地确立其研究对象,揭示其学科性质,并在相关学科 理论 基础上建构完整而科学的学科体系,是“德育原理”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关键词德育原 理学 科 问题 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理论基础“德育原理”或称“德育学”、“德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学科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从建国到1985年,我们没有德育原理的学术着作和教材,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得以成立和研究的最基本条件。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

2、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可见,“德育原理”要真正成为一门学科,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但对该问题学术界至今未有一致的认识。胡守菜认为:“德育原理就是研究德育的本质,德育在 社会现代 化中的作用,德育与人的 发展 的关系,德育的目标、 内容 、过程以及如何实施德育等问题。简言之,德育原理也就是研究德育现象及其 规律 的学科。”华中师范大学等六院校编写的德育学认为:“德育学是研究德育规律的科学。”又说:“德育学作为一门科学,它应当全面研究德育规律,既要研究思想 教育 规律、 政治 教育规律,又要研究道德教育规律,不能有所偏废。德育学研究的对象既包括德育规律。也包

3、括品德形成规律。”胡厚福认为:“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德育一般问题或德育问题一般。包括普通中小学德育一般问题但从根本上说,德育学原理研究的是整个德育领域中最一般的问题,德育的共同本质和一般规律问题,是最基本的德育理论问题”。赵瑞祥认为:“德育学是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 方法 指导下,研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刘秋梅认为:“学科德育论是研究学校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是学校中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规律和方法的教育理论,属教育学科范畴。”刘惊铎认为:“德育学研究的对象必须反映德育的特殊的矛盾性,即通过德育现象的广泛深入的研究,提示

4、德育过程内在的、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换言之。德育学就是研究德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冯文全同志认为,德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德育规律,不是德育现象,也不是德育问题,而是“学校范围和条件下的德育理论与实践(包括实践中产生的德育经验与德育思想)”。夏国英认为:“学校德育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条件下之德育工作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在学校条件下的德育实践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经验与思想。”综合上述各种观点,关于“德育原理”(或德育学)的研究对象共有五种说法:一是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现象及其规律;二是德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德育规律;三是德育问题;四是德育理论与实践中的经验和思想;五是德

5、育实践及德育经验与思想。笔者认同“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德育的一般问题,但我们首先要对研究对象的规定性进行认识。所谓规定性就是指一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使该事物异于其他事物而同于同类事物的特性。我们认为对“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德育原理”研究对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研究对象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背后有其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理论背景。德育现象包罗万象,而首先进入人们研究视域的是 时代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这种意义上看。“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对德育现象中的众多问题的一种选择。只有被选定的问题,才能成为这时的研究对象。所以,把“德育原理”的研究

6、对象界定为德育问题较为妥当。当然,这里的德育问题,应该是德育现象和德育实践中面临的最一般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应能对德育实践产生重大的指导意义。可见,任何研究对象的确立,既是问题的客观存在所致,又是主体对客体的选择,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只有当德育问题在人的尺度中成为“存在”,与思维主体建立联系,才能为人们感知和研究。因此,“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对象化了的客观存在,是主观与客观的整合。(二)“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问题事实与问题价值的统一德育问题是主观化了的客观存在,这就使得德育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事实与价值的统一。“教育理论主体并非是绝对自在地探求真理。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价值因素、非理性干

7、预、文化传统的惯性,构成了其不可回避之网。”德育问题本身的道德属性,以及众多外在社会因素的介入,必然使德育研究成为一种价值性的研究;而研究者在观察和研究问题时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带着自己先有的价值观念。在众多德育现象中,何者具有研究价值,哪一种德育问题适合进入自己的研究视域。均涉及到研究者的价值判断问题。研究者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又会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采用不同的方法论进行研究,从而实质上赋予了德育问题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问题事实与问题价值的统一。(三)“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统一德育问题按照其解决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已经完全解决了的问题。这类问题

8、出现较早,经过前人研究已经得以解决,但是部分问题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又有其新的含义。此类问题兼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色彩,研究时应在透视历史的基础上拓展新的现实研究视野。例如, 中国 传统道德教育的现代化问题、传统德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就属这类问题。第二类是以前有所研究,但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此类问题在当时产生的条件下属于时代问题。但是由于其特殊意义和价值而转变成了永恒问题,这种问题带着历史表征走进了新的现实,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整合。此时讨论的“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问题就是此类问题前人有所研究,但不够完善,时代的发展赋予德育研究新的内容,就需要重新审视研究对象问题。第三类是新的时代出现的新的现实问

9、题。这类问题前所未有,时代特征非常鲜明。例如,多元文化对道德教育的冲击问题、 网络 发展与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等。由此可见,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要有效整合历史与现实两个时间跨度。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要以史为鉴,以现实为着眼点对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进行解读。通过上面的 分析 ,我们认为:“德育原理”(德育学)是以客观存在的德育现象为基础, 研究 德育的一般 问题 的 科学 。当然,通过对德育一般问题的研究和揭示,可以发现 规律 。这是隐藏的功能,是学科 发展 之根本目的。但德育规律并不是直接的研究对象,是 学习 和研究德育原理目的之所在不能把研究目的作为学科的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仅限于学校德育原理

10、的研究,因此,这里的德育原理研究对象也就是学校 教育 中最一般的德育问题。二、关于“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德育原理”学科性质具有复杂性,这是因为德育问题是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问题。由于“德育原理”这门学科首先是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的。对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对“德育原理”学科性质的解读。教育学是一门 社会 科学这是我国教育学界多数人的看法:也有人认为教育学是一门人文学科;还有人认为。教育学的性质是指教育学这种知识所具有的内在特征主要由研究 方法 和研究对象决定,尤其研究方法对教育学的性质 影响 重大,以此分析得出体悟、 总结 赋予教育学经验性质。反思批判赋予教育学 哲学 性质,实证、

11、实验赋予教育学科学性质,价值沉思赋予教育学文化性质;等等。石中英教授认为,“教育学在本质上是一类价值科学、主观性科学、文化科学”。还有许多人认为,教育学既是一门 理论 学科,又是一门 应用 学科,同时还是一门专业思想教育学科。陈桂生教授对这种“三栖学科”现象进行分析,说出了对教育学的“厚望”和“薄待”的反差现象。教育学学科性质的纷争对于我们思考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少数学者在着作和教材中涉及到“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问题,但一般没有充分展开论证。刘秋梅同志认为:“学校德育论是一门具有鲜明 政治 思想性的社会科学,其次,学校德育论又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以理论为基础的应用学科。”赵瑞

12、祥认为:“学校德育学是党性很强的一门科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是一门涉及多种科学知识的综合性科学,是一门以理服人的应用科学。”我们认为,“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首先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因为德育首先关照是人的道德养成问题,是研究如何使人至善的学问。其次,“德育原理”又是一门理论研究为主兼有应用性质的学科。“德育原理”主要研究德育活动中最一般的德育问题,研究德育的可能性、必要性问题以及揭示人的道德发展成长规律,这些属于理论的、思辨的研究;同时,“德育原理”还要阐明如何运用原理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从这方面看,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质。这也是理论研究服务实践的本性所决定的。最后,“德育原理”还是一门多

13、学科关照下的具有综合性质的学科。德育问题不仅是“德育原理”研究的对象,道德哲学、社会学、文化学、法学、品德心 理学 等等学科也都研究此问题,相关理论研究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使得“德育原理”的学科性质具有综合性。这也是 现代 科学综合发展的趋势在德育学科发展中的具体反映。三、关于“德育原理”的理论基础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相关学科理论和知识的支撑。特别是当代。科学发展呈现出分化与综合的趋势,整体发展以综合为主要特征。“德育原理”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就应该有其相应的理论基础;否则,这门学科的产生是没有理由的,其发展也是没有根基的。从 目前 我国出版的“德育原理”(或德育学)着作和教材中来

14、看,关于德育学科的理论基础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在众多着作中,对德育成为学科(或科学),论证其理论基础的并不多。鲁洁、王逢贤两位教授主编的德育新论,对德育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述,主要从哲学、文化学和心理学方面阐述。对该问题有较充分研究的着作是戚万学教授的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一书,该书用三章的篇幅论证了德育的道德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其他书籍很少系统研究此问题,这不能不说是德育原理学科建设研究中的一个缺憾。我们认为,确定学科的理论基础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学科产生具有奠基作用的学科知识是学科存在和发展必要的知识;二是对学科发展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学科知识:三是对发展学科知识具有创新力的

15、方法论知识。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德育原理”的学科理论基础应包括以下几门学科的知识。(一)哲学知识(含道德哲学)和心理学知识着名道德教育专家柯尔伯格说:“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是探讨道德教育的两个基本领域。道德心理学研究道德发展是什么的问题,道德哲学则考虑道德发展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要为道德教育提供一个合理的基础,就必须把心理学上的是和哲学上的应该这两种探讨结合起来。”可见,哲学知识有助于德育学科从世界观、方法论知识来建构知识体系:心理学阐明人的品德发展过程和规律,对于建构科学的德育策略有重大影响。(二)社会知识和文化学知识道德不仅是个体现象,也是社会现象,道德教育更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所

16、以研究“德育原理”就要借助于社会学的知识,特别是职业道德、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伦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只有放在社会学知识的背景下,才有意义,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社会、解放人类。而道德现象又都是一定社会 历史 文化的产物,“德育原理”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就要考虑民族文化传统对道德教育的影响。 中国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道德至上的文化,中国的道德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今天的德育要继承部分的文化传统,所以“德育原理”要以文化学为基础。(三)教育学知识德育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当然要依托教育学的知识。“教育学”作为“德育原理”的“母学科”,“教育学”是德育研究的基本学科。四、关于建构“德育原理”学科

17、理论体系的思考建构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确立学科的逻辑起点,其次是思考这门学科成立的依据。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德育原理”是使人成为人的科学,是使人认同和理解社会道德规范、践行社会道德规范、使人臻于至善的一门学问。因此,其出发点就是教育对象-人。以此为出发点构建的“德育原理”的知识 内容 其逻辑体系是这样的:1教育对象为什么要接受德育;2教育对象能否接受德育;3德育原理成为科学的理论基础;4德育思想的历史经验(中外);5德育学科的产生及学科问题;6什么是德育(德育本质);7为什么德育(德育目的);8德育载体(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9谁对谁实施德育(德育主体与德育对象);10怎样进行德育(包括德育过程、德育模式、德育方法、德育组织形式、德育途径和手段、德育环境、德育 艺术 和德育管理等内容);11德育结果怎样(德育评价);12新中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13现代外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借鉴;14现代德育原理发展展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