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民币与日元双边汇率的变化对中日贸易的影响分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592284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币与日元双边汇率的变化对中日贸易的影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民币与日元双边汇率的变化对中日贸易的影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币与日元双边汇率的变化对中日贸易的影响分析   摘要: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几次变革,人民币对日元的双边实际汇率也经历了变化。从在这十几年间中日贸易差额的变化着手,分析人民币与日元的这种双边汇率变化对中日贸易的影响。最终得到的结论是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影响贸易收支这个结论是值得怀疑的,并从贸易结构入手分析中日贸易格局形成的原因,力图找到改善中国对日本贸易的国际收支的方法。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实际汇率    1中日双边贸易状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发达国家,中日两国早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贸易伙伴。目前,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地、第四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贸易逆差来源地;而中国在2004年也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根据日本海关统计,2007年1-6月,中日双边贸易额为亿美元,增长%,中国继续保持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图1给出了1994-2006年中日双边贸易发展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1994-2002年保持较小的顺差额度,2002-2005年中国对日本总体上维持贸易逆差的格局,且逆差幅度较大,呈逐步扩大的趋势。自2006年以来出现了转变,特别注意的是,2007年1-6月中日双边贸易额为中国向日本进口亿美元,增长%;中国向日本出口亿美元,增长%。由于日本自中国的进口增速超过出口,日本贸易逆差持续减少,1-6月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为亿美元,减少%,中国向日本的贸易顺差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2中日贸易额和实际汇率的直观分析   中日贸易差额的变化在1994年和2005年的时点上发生的转变是否与中日双边汇率有着相关性,这一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大体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1981年1月至1984年12月,人民币实行双重汇率制阶段;1985年1月至1993年12月取消贸易内部结算价,回归单一汇率制阶段;1994年1月至2005年7月,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这一改革使得人民币汇率的生成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实质的变化。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从名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实际上的固定汇率制度退守到订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第四个阶段:从2005年7月至今。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小幅调整人民币汇率,升值2%,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所以本文的数据截选自1994至2006年的数据对中日贸易差额和汇率进行分析。   为了能直观分析人民币与日元的双边汇率,本文引用实际汇率这一概念。实际汇率常用来研究汇率调整的幅度及效果,能够真正反映各国货币价值的相对变化。由于各国的物价水平会有不同方向和不同幅度的变动,通过实际汇率的测算,剔除了名义汇率对各国物价因素的影响,可以用于考察名义汇率变动和价格变动对贸易商品价格竞争力的影响,是一国出口与进口多少的关键决定因素。本币升值意味着本币兑换外币可购买更多的外国商品,将会鼓励进口,抑制出口;本币贬值意味着相对与外国商品而言,本国的物品变得更便宜了,这种变化将会鼓励出口,抑制进口。我们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实际汇率:Er=Em×pfpd(Er,Em,pf,pd分别代表直接标价法下的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外国物价指数、本国物价指数)。明确了实际汇率的计算方法后,分别分析人民币对日元的实际汇率,根据实际汇率的计算公式,1994-2006年民币对日元的实际汇率如表1所示。   图2给出了中国对日本的贸易差额和人民币对日元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双边实际汇率由作者整理而得   该图显示:从1994-1995年的人民币对日元的实际汇率来看,当实际汇率下降即人民币升值时,贸易收支为逆差;当1996-1998年随着实际汇率继续下降,贸易差额表现为顺差;1999-2000年实际汇率上升,我国对日本的贸易收支差额有升有降,贸易收支可能改善也可能恶化;2000-2004年,实际汇率上升即人民币贬值,贸易差额表现为逆差;2005-2006年实际汇率下降人民币升值,贸易差额由逆差转为顺差。图2也反映出,人民币对日元的实际汇率的变动与中日贸易收支并无稳定的关系。   3中日贸易额和实际汇率的深层分析   为了揭开中日贸易差额与实际汇率之间的深层关系,应该考虑到中日贸易结构的特点。本文中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判断中国对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一般认为:RCA1时,表明该国该类产品处于竞争优势;RCA1时,表明该国该类产品处于竟争劣;RCA越大,该国该类产品的竞争优势越大。   根据《国际统计年鉴》的分类标准,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制成品。下面我们分别对中国五大类出口产品的出口市场份额进行分析和日本比较,如表2、表3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国际统计年鉴》各期的数据计算得出   表2展示了中国五大类出口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情况。由表2可以看出,在中国的五大类出口产品中,只有制成品的RCA值在考察期间内持续上升;而农业原材料、食品和燃料的RCA值在考察期间内均呈现下降态势;矿物和金属的RCA值在考察期间内先升后降,没有明显趋势。从中国各类出口产品的RCA数值来看,1990年农业原材料、食品和燃料的RCA值均大于1,表明这几类出口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其中,食品的比较优势最强;而制成品、矿物和金属的RCA值均小于1,表明这两类出口产品具有比较劣势,其中,矿物和金属的比较劣势最明显。自1995年之后,中国各类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来说,只有制成品的RCA值大于1,即制成品开始具有比较优势,并且不断增强;而其他4类产品的RCA值均小于1,其中燃料和农业原材料是比较劣势最明显的两类产品。   为了进行国际比较,测算了日本的五大类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见表3。表3显示,日本的五大类出口产品中,农业原材料、矿物和金属的RCA值在考察期间内呈现上升态势;燃料和制成品的RCA值则呈现小幅下降态势;食品的RCA值先升后降,趋势不明显。从日本各类产品的RCA数值来看,只有制成品的RCA值在整个考察期间内均大于1,表明制成品始终具有比较优势;而其他4类产品的RCA值在整个考察期间内均小于1,表明这4类产品始终具有比较劣势,其中,燃料和食品是比较劣势最明显的两类。   根据传统的赫克希尔-俄林资源察赋定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劳动相对于日本丰裕,而资本和技术相对稀缺,因而中国应该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这也符合中日比较竞争优势的现状(参见表2、表3)。在中日双边贸易结构,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占60%,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仅占40%;在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商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占71%,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仅占29%。   正是由于这样的贸易结构特征,决定了中国对日本出口的汇率弹性不一定为负,反而为正。首先,对于初级产品而言,其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均比较低,且可替代性相对较差,对价格的反应因而欠缺灵敏度。因此,该部分产品出口并不一定随着汇率升值而下降。   对中国向日本主要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特别是纺织品和杂项制品)而言,中国同东亚其他新兴工业国家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与此同时,由于东亚地区主要贸易竞争对手汇率制度同中国类似,在人民币对日元实际升值的同时,贸易伙伴对日元的实际汇率也跟随美元升值,因此升值带来的需求转移效应很小。同时,对于资本类产品而言,中国对日本的实际汇率升值通过降低从日本的进口成本,改善了贸易条件而扩张了出口。再者,考虑到在中日贸易结算中,使用日元比重并不很高,如果按照保守的50%贸易使用美元结算的话,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稳定而对日元升值,在日本进口的美元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日本进口商的进口利润(用日元衡量)反而会上升,从而会增加日本对中国的进口。最后,全球生产配置格局和跨国公司的转移出口也影响了我国对日本出口的汇率弹性。当前跨国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不仅旨在降低综合成本、获取中国市场份额,也可以间接实现对其他国家的出口,中国在世界生产格局中扮演“世界工厂”的角色。目前三资企业出口已经占到我国出口份额的65%以上。正是因为这样,中国的出口格局越来越受到外国直接投资和母公司定价策略的影响,而使得汇率和价格因素减弱。因此,传统的汇率升值会降低出口的关系受到了颠覆。   4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人民币与日元之间的双边名义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收支并没有明显的改善,想仅仅通过改变汇率就能改变贸易收支的做法并不能解决中日经贸状况。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与中日贸易的改善或恶化并没有稳定的关系。   中国产品出口到日本市场,主要依靠其低廉的生产成木,即低工资和低价格等优势,而不仅仅是改变汇率。因此,我国应该根据具体国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实行独立的汇率制度,同时,增加产品和行业的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贸易结构。   参考文献   [1]陈志昂.人民币汇率与浙江出口变动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   [2]陈平,熊欣.进口国汇率波动影响中国出口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   [3]周毓萍.实际汇率对我国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200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