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融衍生产品管理.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592163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衍生产品管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产品管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产品管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产品管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融衍生产品管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金融衍生产品管理最近二十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截止2002年底,交易所内未平仓合约名义本金余额和年交易量分别比1986年底增长倍和倍,场内和场外交易的衍生工具名义本金余额为万亿美元,略高于同期日本、北美和15个欧盟国家所有债券、股票和银行资产的市价总值,是2002年世界GDP的倍,交易所内和场外交易种类达到2万余种。我国已加入WTO,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市场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及早研究国外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过程、作用及其风险,借鉴其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金融风险现状与趋势,适时适度地发展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已成为我国金融业

2、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一、金融衍生产品作用及其风险系统考察金融衍生产品自诞生以来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风险管理作用与风险,分析它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弊,无疑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金融衍生产品作用金融衍生产品主要可分为利率产品、外汇产品和股指期货产品。从这三类产品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看,其产生和壮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能满足企业规避风险的需求。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对经济和金融的促进作用,更主要地表现为风险管理。一是规避和管理系统性金融风险。据统计,发达国家金融市场投资风险中,系统性风险占50%左右,防范系统性风险成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传统风险管理工具如保险、资产负

3、债管理和证券投资组合等均无法防范系统性风险,金融衍生产品却能以其特有的对冲和套期保值功能,有效规避利率、汇率或股市等基础产品市场价格发生不利变动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因此,1993年以来,资产规模在5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几乎全部使用衍生工具防范利率等系统性风险。二是增强金融体系整体抗风险能力。金融衍生产品具有规避和转移风险功能,可将风险由承受能力较弱的个体转移至承受能力较强的个体,将金融风险对承受力较弱企业的强大冲击,转化为对承受力较强的企业或投机者的较小或适当冲击,有的甚至转化为投机者的盈利机会,强化了金融体系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三是提高经济效率。这主要是指

4、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金融市场效率。前者体现为给企业提供更好规避金融风险的工具,降低筹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后者体现为以多达2万余种的产品种类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金融市场体系,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实现风险的合理分配,提高定价效率等。四是拓展了金融机构服务范围,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过去二十年里,国际活跃的金融机构大幅度提高了衍生工具利润在其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当前每天的全球交易总额近3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40%60%。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虽然金融衍生产品促进了经济和金融发展,但因其自身特点以及投机者的过度投机,导致日本东京证券公司、巴林银行、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等破产,对

5、世界金融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使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非议。那么,金融衍生产品在发挥其正面作用的同时,在实践中是增加还是降低了金融市场风险呢?实证分析表明,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金融衍生产品并未增大金融市场的风险,更多的是降低了其风险。从股指期货看,众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19751991年间美国、日本、英国、瑞士、德国、芬兰和香港等股指期货波动性对股票市场波动性影响,所产生的14组结果中,有4组表明股票指数期货市场的存在减少了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有9组表明不增加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有1组表明增加了股票指数的波动性,总体看是减少了整个金融市场风险。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自身风险变化,国际清算银行进行了

6、大量研究,以1995年1月至2002年9月间为分析区间,分别对美国10年国债和标准普尔500的期货与期权市场的波动性与交易量月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基本呈现不相关或负相关,具体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由此说明,在剔除季节性因素影响后,该市场波动性急剧上升时,投机者会因风险过大难以把握而主动减少交易,交易量降低会在一定程度上不支持波动性持续走高,反过来有助于降低该市场的整体风险。从国际上出现重大金融事件或金融危机时期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表现看,在金融动荡加剧时期,全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剧增,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较好地发挥了其规避风险功能,极大缓冲和弱化了全球金融风险。如表2所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1997

7、年6月至12月期间,各个季度末全球场内金融衍生产品未平仓合约名义本金余额和交易量均出现了大幅度上升,前者从危机前的%增至危机期间的%、%和%。在其后爆发的俄罗斯危机、“911”事件、世通案件期间,全球场内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均一致地出现大幅上升。二、我国金融衍生产品需求分析金融风险按金融产品划分,可分为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股市风险。笔者认为,能够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已经存在较强烈的需求。外汇衍生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美元的币值与人民币币值保持相对稳定,而美元是自由浮动货币,美元对他国货币汇率的变动会间接影响人民币对他国货币汇率,使持有外汇或以外币结算的企业

8、面临汇率波动风险。而我国1996年实现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制,对经常项目外汇账户实行限额管理,其限额原则上为上年度经常项目外汇收入的20%,境外机构可以保留外汇,不用结售汇。这样,持有外汇的境内机构、外资机构以及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均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需要通过外汇衍生产品交易,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从我国外汇金融资产总量看,2002年末银行外币存款达亿元人民币,占同期银行总资产的7%左右,银行持有的国外净资产为亿元人民币;外汇储备2003年3月末已达到亿美元;银行间外汇市场2002年交易量达亿美元。随着我国外汇资产总量增大,交易规模快速增加,面临汇率风险的可能也越来越大,对

9、外汇衍生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从外资外贸角度看,截止2002年底,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亿元,外贸依存度达到%,外商直接投资达亿美元,若按照留存20%的比例计算,外资外贸企业每年约10000亿人民币的外汇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加之近年来进出口总额和外贸依存度分别以年均10%和2%3%的速度增长,未来汇率风险将随之增加。尽管结售汇管理规定已允许有远期支付合同或者偿债协议的用汇单位可以通过外汇指定银行办理远期买卖及其他保值业务,但受风险意识、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影响,国内企业未能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另外,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相对贬值,对以外贸为主的企业产生了不同影响,特别是加大了进口为主的外贸企业从美国以外

10、的国家进口材料的成本,从而使其经营利润下降。因此,这类企业会对金融衍生产品产生强烈的需求,希望通过套期保值或对冲等方式锁定进口成本,规避汇率不利变动带来的风险。总体看,较大规模的外汇金融资产和外贸依存度表明,我国金融机构和实体外资外贸部门面临着较大的外汇风险,客观上对外汇衍生产品等避险工具提出了需求。今后,随着资本项目的开放,这一需求将会在外汇衍生产品交易种类和交易规模上呈现更快的增长。利率衍生产品需求逐步加大我国自1995年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思路以来,利率波动性逐步增加,变动频率加快,利率风险不断加大。1996年至2002年,我国连续8次下调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从%下调至%,波动性较大。

11、在市场利率方面,已形成了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回购市场、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为基础的二级市场利率;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利率已放开;国债和金融债券发行采取市场化招标方式;在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管理方面,改革范围不断放宽,利率风险逐步增大,如放宽县以下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在部分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大额外币存款利率可以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等。在利率逐步市场化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部门所面临的利率风险逐步升高,迫切需要通过利率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降低借贷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与利率变动密切相关的金融资产规模看,截止2002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达亿元,

12、各项贷款总额为亿元,各类有价证券余额为,面临利率风险的资产总量很大,对利率衍生产品需求规模较高。从金融资产品种特点看,由于同业拆借和回购品种交易期限品种较少,且期限较短,二级市场短期利率波动性相对较低。而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品种固息债占比较高,期限以中长期为主,在目前利率低谷时期,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了提高短期无风险收益,大量投资中长期债券,若未来利率上升,该种投资结构将引致很大风险,使这些金融机构对利率类衍生产品存在较强的需求。总体看,尽管我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但债券市场利率风险较大,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进行,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将继续加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

13、部门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股市衍生产品需求日趋强烈从股市规模看,截止2003年末,我国A股和B股累计筹资总额为亿元,市价总值为亿元,占2002年GDP的%,虽然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经初具规模。随着该种风险资产的增大,对衍生产品的需求将不断提高。我国股市波动性较高,笔者经过统计发现,自1991年发展股市以来至2003年3月,上证综合指数月度收益率标准差为%。期间,股市震荡最大的时期是1999年5月至今,从最低1047点,直线涨至2001年的最高2242点,涨幅达114%,而后直线下跌,跌至2003年1月的1376点,跌幅近40%,而这一期间,我国GDP仍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使投

14、资者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中国股市的波动性之大,超过世界上许多国家,例如,在18021975年的近200年中,纽约证券交易所月收益率标准差相当稳定,介于%之间,其中大部分时间处于%之间;19761991年间,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巴西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股票月收益率标准差中,除了阿根廷外,智利和台湾在15%20%外,其他国家均低于15%,中国股市波动性位于世界前列,对能防范股市系统性风险的衍生产品提出了客观需求。尤其是随着QFII的深入实施,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等的设立,理性投资的机构投资者数量会迅速增加,对有效规避中国股市的高风险的衍生工具需

15、求将迅速提升。从股市规范化程度看,目前存在较多缺陷,主要表现为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股票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无法做到“同股同权”,个别股票存在大户操纵和“坐庄”现象,这些都进一步加大了股市投资风险。总体看,我国股市发展到一定规模,风险较大,对能规避股价波动的股指期货产生了较大需求。三、结论与政策建议前述分析表明,随着我国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利率和汇率等系统性风险逐步加大,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对能有效规避系统性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市场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需求。与此同时,总结国外三十余年的实践经验和我国开展国债期货失败的教训,充

16、分考虑金融衍生产品具有杠杆性、投机性、高风险性、虚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应该认识到,只有在客观环境相对成熟后,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才能趋利避害,充分发挥其风险管理功能而不会产生新的或更大的金融风险。衡量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环境是否成熟的指标主要有四个,一是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二是投资者结构及其风险承受能力,三是法规体系的健全程度与监管水平,四是相关现货市场成熟度,而我国投资者结构不平衡,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风险承受能力较差,法规体系不够健全,金融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现货市场需要不断完善,总体看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环境尚不成熟。因此,尽管市场迫切期待推出衍生产品,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培育适

17、于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的环境,待其相对成熟后再行推出。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在品种选择方面,可优先发展利率类衍生产品和股指类衍生产品,根据人民币可兑换进程逐步开展汇率类衍生产品交易;二是培育投资者方面,应尽快进行大型国有金融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的上市进程、运作机制市场化,培养对风险敏感的机构投资者群体;三是在法律法规建设和监管体系完善方面,应尽快研究制定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迅速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监管水平,确保在充分发挥金融衍生产品正面作用的同时,有效控制其所产生的风险;四是在推进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过程中,可采取先试点、后推行,先机构投资者、后散户投资者的发展战略。金融衍生产品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