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征收铸币税.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588239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征收铸币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征收铸币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征收铸币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征收铸币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征收铸币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征收铸币税摘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内需仍然不足,低物价、低就业和经济的低效率始终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征收铸币税,可进一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的良性循环。关键词:通货紧缩;扩大内需;货币扩张;铸币税Abstract:Thecurrentourcountrymacroeconomicpolicysactualexecutioneffectisnotideal,thedomesticdemandwasstillinsufficient,thelowconsumerprice,thelowemploymentandtheeconomicallowefficiencyispuzzl

2、ingourcountry,mayfurtherexpandthedomesticdemand,promotestheeconomicalthepositivecycle.keyword:Deflation;Expandeddomesticdemand;Monetaryexpansion;Seigniorage一、征收铸币税,应对内需不足我国在经历了19931994年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之后,经济开始逐渐降温,到1996年通货膨胀率下降到10,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但不久就陷入了供过于求、通货紧缩的怪圈。从1997年10月至今,除在2000年的几个月中出现了物价持平或略有上升外,其他时间始终处于通

3、货紧缩的阴影之中而难以摆脱。从1998年开始,中央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公共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内需仍然不足,低物价、低就业和经济的低效率始终困扰着我国的经济。从国民收入流程图中可以看到,在国民经济中存在着漏出与注入。注入是使经济扩张的力量,它使流程中的总需求增加,并使国民收入扩张,经济得以增长;漏出是使经济收缩的力量,它使流程中的商品需求量趋于减少。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即使在我国的每一个财政结算年度都能使漏出与注人相等,按照宏观经济理论,也只能使一国经济不出现经济衰退,而不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推动力。要想使我国经济更快地增长,必须进行强大的资

4、金注入。只有当注入大于漏出时,经济才会产生大于零的增长。这一思想可以表示如下: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CIpGIg总供给YDT式中:C代表消费,Ip代表民间投资,G代表政府日常支出,Ig代表政府的公共投资,代表净出口,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T代表政府的纯税收。由于可支配收入可以表示为消费与储蓄之和,则:YDCS将、和式代入式,可得:十0式左边第一项代表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第二项代表民间收支状况,第三项代表本国国际收支状况。自1997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表现良好,每年均为顺差,即0.政府的财政预算则每年均为逆差,有0.对比式,造成政府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是第二项所代表的民间投资小于民间储蓄所形成的

5、民间资金的盈余,正是这部分的资金盈余,对经济产生了漏出。近几年来,我国库存商品及闲置物品的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其总量已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是2001年社会消费总额的80。企业产能大量过剩,设备与资金的闲置现象十分严重,在民间投资缺乏机会的条件下,期望短期内民间投资的大量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弥补民间投资的负向缺口,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向民间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为建设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工程筹集资金,为低迷的经济注入了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国债负担日益加重,在2002年我国编制的预算中,赤字数额3098亿元,占GDP的3左右。截止到20

6、01年底,我国的国债余额是187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8左右。其三,当国内生产总值的潜在增长引起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的同步增长时,如果中央银行增加的货币供给恰好能满足社会对实际货币的增长需求而不出现超额供给时,政府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取得铸币税,而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其四,国内商品供给过剩且存在失业时,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引起实际货币的超额需求。如果央行所增加的货币供给恰好能满足政府通过公共工程建设所引起的实际货币的超额需求时,就不会出现货币的超额供给,政府也可以由此而获得铸币税。值得一提的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把征收铸币税作为一项财政收入,但不同的国家征收铸币税的数量各不相同。在1975

7、1985年的十年间,美国每年所征收的铸币税占GDP的比重为,英国为,法国为左右。当政府部门入不敷出时,通常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偿付赤字:一是向公众借债;二是消耗外汇储备;三是印制钞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表明:铸币税对一国经济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铸币税进行合理的征收,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提高经济中的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并能有效地克服困生产过剩而导致的通货紧缩,在这方面较为成功的有美国、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另一方面,对铸币税这一工具如果运用不当,超量征收,则会因货币的超量发行而造成经济中需求过旺,引发严重的甚至是恶性的通货膨胀,进而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在这方面较为典型的国家有

8、20世纪80年代的玻利维亚和秘鲁等拉美国家。在社会需求不足的紧缩时期,铸币税可以有效地弥补财政赤字,增加内需,也可以用作中央银行扩张货币的一种工具。与已有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不同的是,铸币税既不仅仅是一种财政政策工具,也不完全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在紧缩时期征收铸币税,其本身就是一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组合过程。三、我国征收铸币税的基本思路征收铸币税的可能性征收铸币税是否能获得成功,取决于国内的宏观经济走势与资源的利用状态,也取决于一国货币信用程度和汇率制度。如果国内已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再增加货币的供给会引起通货膨胀,这时政府所征收的不是铸币税,而是通货膨胀税,其结果只会将经济引向灾难。如果一

9、国货币缺少信用,且实行固定汇率制,当央行增发货币时,实际货币余额的超量供给会导致外汇储备的等额损失,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实际上没有征收到铸币税,而是用外汇的损失换取了等额货币的超量发行。由此看来,征收铸币税的必要条件是在保持物价稳定和外汇储备基本稳定的条件下,通过增发货币获得某种购买力而又不使社会出现超额的货币供给。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产能过剩、设备与资源闲置等现象,各项经济指标在低位徘徊,国际与国内利率已经降低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物价指数自1997年10月以来不断下降,屡创新低,这些表明在我国经济中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符合征收铸币税的必要条件。通过征收铸币税,可以向

10、经济中注入新的带有特定需求的货币增量,用这笔钱可以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征收铸币税的政策选择以往各国在征收铸币税时,其目的各不相同,有些政府只是被动地征收铸币税,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实际货币余额不断增长的需求在客观上要求央行增发货币,以满足公众对实际货币余额的超额需求,政府在增发货币的过程中也就自觉不自觉地征收了铸币税。另有一些政府则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发货币,在这方面较为极端的例子是政府长期以来欠下了巨额赤字,他们已经为此耗光了外汇,大量无休止地向民间发行国债的行动已经使政府的信用扫地,再也无法据此而获得收人,靠增发货币获取收入以弥补赤字就

11、成为这些政府的唯一选择。当然,也有些政府增发货币主要是为了换取外汇储备,有时甚至是为了换取外汇储备而不惜牺牲国内的某些经济利益。本文提出征收铸币税,是针对当前内需不足、供给过剩的特定经济形势而提出的,其基本点是将征收铸币税作为我国稳健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与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使用。在经济低迷时期,政府可以向中央银行发行国债,由央行以支票形式将等额存款拨给指定的商业银行,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有保证的资金。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可以有效地提高购买需求,增加就业机会,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减轻过剩物资的供给压力,其本身就是扩大内需的良好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央行获得了国债,政府则获得了等额的国债建设资

12、金。由于此时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源,国家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刚好可以吸收这些过剩资源,增加就业机会,而不会引起价格上升。央行增发的这部分货币,是以广义货币M2的形式进入流通的。由于广义货币M2与基础货币之间存在着大于1的比例关系,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少量的基础货币,增加现实经济对实际货币余额的有效需求,使铸币税的征收落到实处。在提出此观点时,本文特别强调征收铸币税的目的在于启动低迷的宏观经济,缓解目前经济中普遍存在的内需不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缓慢,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收入结构和就业供求矛盾突出,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国民经济弱势运行等问题,以促进经济的良性增长,而不是单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

13、政收入。由于财政赤字是因增加公共工程支出,启动宏观经济而生,只要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转强,财政赤字就会自动下降,这时征收铸币税的历史使命也就会自然终结了。征收铸币税的必要性通过征收铸币税,可以使我国实现短期经济目标。1.征收铸币税,可以使财政赤字货币化,降低还本付息的债务负担。与向民间发债的形式不同,这次财政部发行的债券是直接卖给中央银行的。作为一种交换,政府获得了由中央银行下拨到商业银行的资金。这时由央行持有国债所应获得的利息仍可作为一种收益交还国库,不会加重国债负担。这样可以弥补财政赤字,改善财政收支。2.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征收铸币税,可以在不出现超额货币供给的前提条件下,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

14、供一定的资金保障,通过公共工程投资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的更快增长。这对于加快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和提升我国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提高就业水平。征收铸币税,可以扩大内需,缓解经济中产能过剩的供给矛盾,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从而有效扭转价格下跌的被动局面,使企业真正走出低物价和低效益的经营怪圈,同时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与民间投资,提高就业水平。4.征收铸币税,可以使央行增持政府债券。在我国央行的总资产中,占主要部分的资产是国外资产和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债权。2002年4月公布的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这两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和,

15、而对政府的债权一项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与日本银行相比,日本政府债券占日本央行总资产的比重为,托管日本政府债券所占比重为,所借政府债券现金抵押所占比重为,三者合计共占日本央行总资产的比重为,而外汇占总资产的比重仅为。由此看来,我国央行所持有的国债占总资产的比重明显过少。征收铸币税,可以有效地增加央行所持有的国债总额,使央行资产的持有比重趋于合理,为央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收回货币的操作提供足够的筹码,从而可以提高央行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征收铸币税的主要思想障碍为调节宏观经济而有目的地征收铸币税,在我国的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中尚属首次,许多人可能会对此产生顾虑。1.征收铸币税,会引发通货膨胀,后

16、果不堪设想。提出这一观点的人可能对当前经济中普遍存在的生产过剩和价格下降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应该指出的是,通货膨胀已经远离我们而去,防止通货紧缩,增加有效需求才是当前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必须要抓好的主要矛盾。如果征收铸币税会引起物价上升,这正好说明这种工具对治理通货紧缩有着特殊的功效,是我们攻克内需不足的有力武器。由于征收铸币税的目的是为了启动低迷的经济,物价上升正好说明经济已经启动,既然目的已经达到,征收铸币税的政策就可以谈出了。笔者要大声疾呼:在我们面临通货紧缩威胁的时候,大谈什么要注意防止通货膨胀之类的口号,对解决经济中已经存在着的内需不足与大量失业来说是无益的。我们的政策目标是要解决当前

17、经济中已经出现的主要矛盾,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如果真的出现了物价上升的趋势,央行也可以在公开市场上随时抛出手中持有的国债,收回基础货币,以抑制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2.征收铸币税,会加重人民的税收负担,拖累经济的发展。与其他税赋不同的是,铸币税的征收得益于经济的增长潜力,而不是居民的当期收人。由于它的征收着眼于经济未来发展的需要,并不是针对人们的现期收入,因此它不会加重人民的税收负担。只有当社会对实际货币余额产生超额需求时,才会为征收铸币税创造必要的市场机会。不仅如此,发行增量货币并由政府使用于公共工程的建设,其本身就增加了经济中的有效需求,通过乘数作用,将会使财政政策的效应倍增,其结果必将会增强

18、宏观经济的发展动力,改善企业的营运效率,提高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只要当局将征收铸币税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就会对经济产生强大的推动力,而不会拖累经济。3.征收铸币税会消耗国家的外汇储备,引起本币贬值。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可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征收铸币税会增加社会中流通的基础货币,在社会对实际货币余额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会引起实际货币余额的超额供给,对本币形成贬值的压力。央行为维持本币的法定汇率,必然会干预外汇市场,用外汇储备购回多余的本币,其结果会导致外汇储备的流失。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目前还处于资本不能自由流动的管制状态下,央行也已经表示今后会逐渐加大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的范围,说明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与上述条件并不相符,况且我国征收铸币税是通过公共投资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本身就可以增加经济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只要控制得当,就不会产生外汇流失的结果。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现阶段征收铸币税,时机得当,利大于弊,能够缓解目前经济中较为突出的矛盾,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征收铸币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