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数字经济发展降低了市场分割...济联系与行政垄断的双重视角_袁胜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7517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经济发展降低了市场分割...济联系与行政垄断的双重视角_袁胜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字经济发展降低了市场分割...济联系与行政垄断的双重视角_袁胜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字经济发展降低了市场分割...济联系与行政垄断的双重视角_袁胜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 第 期经济经纬 年 月 数字经济发展降低了市场分割吗?基于地区经济联系与行政垄断的双重视角袁胜超,吕翠翠,张 帅(重庆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 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重庆;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长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摘 要:在当前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必然要求。理论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打破中国地区间市场分割状态提供了可能。从地区经济联系和行政垄断的双重视角,采用多元化计量方法,基于 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市场分割的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降低市场分割,这一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

2、题以及采用动态面板 估计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降低市场分割的影响存在长期效应,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第二,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降低市场分割的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强于东部地区,在南方地区略强于北方地区;第三,机制检验证实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强化地区经济联系和弱化行政垄断进而降低市场分割。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廓清数字经济与市场分割的关系,也从实践上为破除地区市场分割、推动区域市场整合提供了思路。关键词:数字经济;市场分割;长期效应;地区经济联系;行政垄断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作者简介:袁胜超(),男,湖北黄冈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资源配置研究;吕翠翠(

3、),女,甘肃平凉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世界经济研究;张帅(),男,陕西延安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数字经济与环境治理研究。袁胜超为本文通信作者。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引言长期以来,中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普遍的市场分割现象。市场分割不仅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也难以充分挖掘国内超大市场规模优势,还产生了加剧资源错配等一系列严重后果(陆铭 等,)。年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当前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必然要求。年 月 日,中共中央

4、、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因此,破除市场分割、进一步推动区域市场整合,对于畅通生产要素流通体系、促进国内大循环以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数字经济具有渗透性、扩散性、快捷性、外部经济等特征(丁志帆,),其完全改变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入 世纪以来,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年,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 万亿元,占 比重达到 ,其中,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 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达万亿元,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达到、。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数字

5、化技术应用有助于降低经济活动对时间和空间的依赖;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入融合与发展极大消除了信息不对称,降低了行业进入门槛,增大了实行地方保护的难度。当然,数字经济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于市场整合的后果,如数字化企业能够通过差异化降低市场DOI:10.15931/ki.1006-1096.2022.06.012竞争性,进而抵偿数字经济通过降低信息“摩擦”整合地区市场的效果(谢莉娟 等,)。那么,数字经济是否打破了中国地区间的市场分割状态?其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市场分割?本文首先从强化地区经济联系和弱化行政垄断视角阐释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市场分割的机制;其次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以及数

6、字产业发展三大维度测度中国各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采用多元化计量分析方法,基于 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影响市场分割的效应与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其一,区别于部分文献研究互联网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本文全面考察数字经济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效应,而且还识别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市场分割的长期效应;其二,既有研究缺乏对数字经济影响市场分割的作用机制识别,本文则从强化地区经济联系与弱化行政垄断着手,深入识别了数字经济对市场分割的具体机制;其三,从横向(东、中、西)和纵向(南、北)的多重视角剖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市场分割的区域异质性特征,结合数字经济发展与市场分割的实证事实以及现实观

7、察,为数字经济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而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借鉴和政策参考。一、文献回顾(一)市场分割影响因素根据市场分割的形成原因可以将影响市场分割的因素归为自然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范欣 等,)。地理、距离等自然性市场分割表征的是由于自然地理阻隔所导致的市场非整合状态,而制度性市场分割则表征的是由于政策或制度原因引致的市场非整合状态。我国的市场分割很大程度上与制度性因素有关(,)。诸如分权和政治锦标赛下的地方保护主义(周黎安,)、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工业布局(银温泉 等,)、地方政府实施赶超战略(林毅夫 等,)、户籍制度(马草原 等,)、汉语方言地区差异(刘毓芸 等,)等因素均在市场分割形

8、成以及演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外,不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地区间信息流通不畅等也会增加要素跨区域流动成本,进而加剧市场分割(刘生龙 等,;陈庆江 等,)。(二)数字经济及其经济效应现有研究对于数字经济内涵还未形成共识,主流的定义强调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更为高级、可持续的经济形态,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信息网络等核心技术为载体,以 的有效使用、广泛渗透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裴长洪 等,)。数字经济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大量学者分别从多个视角对数字经济的经济效应进行研究,与本文密切相关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降低国际贸易成本与壁垒(石良平 等,;

9、范鑫,);()降低搜寻成本、促进分工,产生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等外部经济(孙浦阳 等,;施炳展 等,);()“去中心化、去行政化”推动政府治理变革(陈明明 等,)。少部分研究认识到互联网可能产生的市场整合效应,不过尚未取得共识。李秦等()的研究表明,互联网可能会弱化地方保护对市场的扭曲作用。谢莉娟等()发现,互联网发展对本地市场分割的影响并不显著,且有可能加剧邻域市场分割程度。沈立等()发现,电子商务发展有助于削弱地方保护作用并促进制造业集聚。现有研究在市场分割影响因素以及数字经济的具体效应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其一,关于数字经济与市场分割的直接研究非常鲜见,少部分研究

10、涉及互联网的市场整合效应,但数字经济的内涵远不局限于互联网,单纯从互联网角度难以洞察两者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其二,鲜有研究识别数字经济作用于市场分割的具体机制,这使得在理论层面认识数字经济对市场分割的关系显得不够全面、深刻;其三,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各区域之间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这可能加剧新的“数字鸿沟”,从而影响到数字经济整合市场的效果,现有研究也缺乏对这种地区异质性的考察。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长期以来,由于地理距离限制以及地方保护造成的市场分割,中国各个区域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偏低,区域市场地域化现象比较严重。但是,这一局面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发生了根本转变。数字经济以价

11、值创造为核心,具有跨时空信息传播、开放共享等先天优势,有效破除了区域经济中的供求矛盾、经济活动时空限制等问题。在数字经济时代,经济活动在传统部门之间、地域之间的边界已经明显弱化(赵涛 等,)。数字技术的普及以及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网络的日臻完善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离散的、碎片化的地域性、区域性市场连接整合,数字化平台、在线支付、即时通信等逐步取代传统经济模式,增进了地区间的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流动并促进区域间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而这又进一步加快数字技术的扩散和辐射范围,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因此,数字经济作用下的区域市场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会打破原有的市场分割状态。据此提出假说:数字经济发展会显著降低市

12、场分割。数字经济发展强化地区经济联系,进而降低距离、地理等自然性市场分割。区域经济联系是指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以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或参与性经济行为。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干预以及地理距离的限制造成的市场分割,国内的市场一体化程度和相对专业化水平偏低(孙晓华 等,)。然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使得距离、地理等地区间贸易成本因素大大弱化。首先,借助网络,商品服务和信息传输不再局限于特定地域范围,不同空间的要素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高效的连接、重组,且跨平台技术运用能够“冲破”市场分割藩篱,从而加快市场整合(杨文溥,)。数字经济影响下的区域经济联系大幅度增强,地区间分工进

13、一步深化。其次,数字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得商业结构更为扁平化,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生产者直接面对消费者,绕开了多层次批发分销平台,缓解了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了搜寻和交易成本。互联网在生产、采购中的作用日益壮大,实现了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发展,这些都将有助于提升市场整合度、降低市场分割(孙浦阳 等,)。数字经济将市场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数据集中处理并扩散,促使传统的“双边市场”向“多边市场”转变(石良平 等,),且推动不同区域市场之间的互动,拓展了贸易边界。最后,数字经济能够强化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贸易联系,从而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效率,这也使得区域要素市场的整合与价格趋同成为可能(,)。据此提出

14、假说: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强化地区经济联系进而降低市场分割。数字经济发展会弱化行政垄断作用,进而降低制度性市场分割。现实中除了自然性市场分割外,还存在着许多制度性因素导致的市场分割。中国制度性市场分割中一类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方行政垄断。数字经济对行政垄断的弱化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一,数字经济具有天然开放性特点,数字经济催生了许多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显著降低行业进入门槛,使得传统意义上行业和市场的行政垄断壁垒被有效破除(姚震宇,)。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贸易对传统贸易的替代性增强,导致厂商面临来自全国其他地区厂商的竞争压力加大,依靠行政干预、地域垄断等维持要素市场分割的难度越来越大,行政垄断与地方

15、保护难有作为。而要素流动性的强化也使得地方保护形同虚设,从而显著削弱地方保护动力(李秦 等,;沈立 等,)。其二,数字经济发展促使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和职能的转变,推动政府间的关系由竞争转向共享、合作,降低其通过行政垄断保护本地企业的积极性。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也在倒逼政府治理和职能转型,“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等数字政府治理实践改变了原来区域化、碎片化政府治理模式,推动政府间的关系由竞争转向合作,公开准入、平等接入、共享共治成为政府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衡容 等,)。据此提出假说: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弱化行政垄断进而降低市场分割。三、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一)基准回归模型设定为考察数字经济对市场分割

16、的具体影响效应(验证假说),构建如下基准回归模型:()其中,为省份,为年份,表示市场分割指数(取对数),表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取对数),为数字经济发展对市场分割的影响系数。代表第 个控制变量,表示影响市场分割的一系列其他因素,为第 个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是个体效应,为时间效应,为随机扰动项。(二)变量选择被解释变量市场分割()是被解释变量。相对价格法是度量市场分割广泛采用的方法,参考毛其淋等()的研究,首先,基于各地区 大类商品零售价格计算第 类商品在地区 与地区 的相对价格波动:()()()()()其次,消除固定效应。以上相对价格波动中包含了与特定商品相关的固定效应,因而需要剔除固定效应。假

17、定,其中,为第 类商品本身特性所导致的价格波动,而 则反映了地区间市场分割导致的价格差异。对 年 类商品省份间的相对价格波动取均值,然后用相对价格波动减去该均值,即可消除固定效应:()最后,计算相对价格波动方差(),对其取组内均值即可得到各省区市的市场分割程度。由于最后得到的市场分割指数过小,参照谢莉娟等()的做法处理。核心解释变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核心解释变量。在综合数据可得性与时效性、测度全面性以及准确性的基础上,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以及数字产业发展三个维度选择指标测度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体地,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选择长途光缆密度、人均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以及人均互联网宽

18、带接入端口数作为测度指标;在数字化应用方面,主要测度数字经济与生产、生活的融合程度,选取单位企业拥有网站数以及人均快递业务量来反映生产应用,选取互联网普及率以及移动电话普及率来反映生活应用;在数字产业发展方面,分别从数字产业的就业份额、固定资产投资份额以及行业收入占 比重三方面度量。考虑到统计年鉴中缺乏数字产业的分类等相关数据,以信息传输、软件和电子技术服务业代表数字产业(庞瑞芝 等,)。采用熵权法对各指标赋权,得到全国各省区市每年的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具体地,首先对以上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去掉量纲;()()()()其次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各指标的权重可表示为 ()(),其中:()(

19、),()最后,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可以表示为:()控制变量借鉴现有研究的做法(刘瑞明,;范欣 等,;谢莉娟 等,),选取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经济开放度(),用地区进出口总额除以地区生产总值表示。()外资进入(),以实际利用外资总额除以当年地区生产总值反映。考虑到单位差异,采用当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价将实际利用外资换算为人民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采用交通密度衡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体以各省市区的公路、铁路总里程除以土地面积衡量。()财政分权(),采用邓晓兰等()的方法度量,具体以各省区市人均财政支出(各省区市人均财政支出全国人均财政支出)来测度。()市场规模(),以人口密度

20、与人均 的乘积表征。机制变量为了进一步揭示数字经济影响市场分割的具体机制(验证假说 和假说),本文借鉴中介效应模型来对这两个机制进行检验(温忠麟 等,),具体模型如下:()()其中,表示中介变量,即地区经济联系与行政垄断,和 分别表示相应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和分别表示相应模型的随机误差项。模型()反映数字经济对中介变量的影响,模型()将数字经济与中介变量同时纳入模型。按照逐步回归法的相关步骤,首先对基准模型()进行估计,如若 显著,则可能存在中介效应,否则终止步骤;然后按模型()、模型()进行回归,如果 和 都显著,则说明前面所阐述的中介机制存在;如果 和 至少有一个不显著,则需对两者的交互项

21、 进行 检验,如果 检验拒绝原假设,则认为本文提出的机制存在,否则认为该机制不成立。中介变量的测算如下:()地区经济联系()。地区经济联系强度反映了经济核心地区对外围地区的扩散与极化能力,也反映了外围地区对经济核心地区辐射潜能的接受能力。目前尚无直接指标度量地区经济联系,借鉴罗富政等()的做法,采用引力模型计算地区经济联系强度:()()其中,表征地区经济联系强度(取对数),、为地区、的总人口,、代表,代表省份 和省份 对应的省会城市之间的距离。()行政垄断()。行政垄断和地方保护加剧市场分割,不利于国内市场整合。学术界对于如何测度行政垄断存在较大分歧,较多学者强调行政垄断与国有经济比重的相关性

22、,采用国有经济比重来衡量行政垄断(陈林 等,)。借鉴这一做法,本文采用地区全社会固定投资中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衡量行政垄断。本文样本涵盖了 年全国 个省区市(不包含西藏、港澳台地区)。数字经济相关数据、经济变量数据均来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以及 数据库,鉴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以及相关电子信息、软件等产业统计资料自 年起开始逐步公布相关数据,因而,起始年份选定在 年,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四、实证结果及分析(一)基准回归 检验结果显著支持固定效应,因而在后续回归中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为便于对比分析,本文同

23、时报告了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以及聚类到省份层面稳健标准误()的固定效应估计结果。考虑到稳健性,所有模型均同时控制了省份和时间固定效应,基准回归结果见表。其中,第()()()列为未加入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第()()()列为加入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表 基准回归结果变量()()()()()()()()()()()()()()()()()()()()()()()()()()()()()()()()()省份固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时间固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 注:、和 分别表示、和 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数字为 统计量,为常数项。下同由表 估计结果可知,无论何种模型,数字经济对市场分割的影响

24、系数均在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会显著降低市场分割。考虑到在采用聚类稳健标准误的固定效应模型条件下,估计结果可能更为稳健,因而本文以对聚类到省份层面稳健标准误的固定效应回归结果作为基准分析。加入控制变量后,的估计系数绝对值发生了略微降低,但显著性和系数均未发生改变,这意味着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会高估数字经济降低市场分割的影响效应。观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市场分割的影响系数可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 个百分点,市场分割程度平均将降低 个百分点,这与理论部分的预期结果相一致,从而证实了假说,即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打破地区间的市场分割状态。一方面,进入 世纪以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

25、化技术在各地区普及和应用,使得各个地区的市场被互联网连接起来。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形下,传统的地理、距离阻隔等市场分割因素大幅削弱,区域市场整合进程明显加快。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还降低地方政府通过行政垄断进行地方保护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制度性市场分割。由此,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打破各个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二)稳健性检验处理内生性问题考虑到市场分割和数字经济之间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等内生性问题,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处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其一,考虑到滞后期解释变量与当期随机误差项可能的无关性以及其与解释变量滞后期之间的相关性,直接采用数字经济发展指数 的滞后一阶和滞后二阶进行回归,结果见表 第()(

26、)列;其二,采用 的滞后一阶和滞后二阶作为 的工具变量,进行工具变量估计,结果见表 第()列。为进一步提高工具变量的外生性,借鉴赵涛等()的做法,选择各地区 年每百人电话机数量与全国层面的上一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的交互项作为各地区数字化发展水平的外生工具变量进行工具变量估计,结果见表 第()列。为验证工具变量的有效性,本文报告了工具变量检验结果,工具变量的 统计量、统计量均显著大于 对应的统计量临界值,拒绝了弱工具变量的原假设,因而工具变量是有效的。以上三种策略中 的估计系数及其显著性均未发生较大变化,这表明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后,数字经济降低市场分割的结论并未改变。表 稳健性检验结果变量解释变

27、量滞后项回归()()工具变量回归()()差分()系统()()()()()()()()()省份固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时间固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 ()()()()()()()()注:工具变量估计采用稳健标准误,差分、系统 均采用两步法进行估计,、分别代表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滞后一阶、滞后二阶,代表的是市场分割的滞后一阶动态面板模型估计由于路径依赖,市场分割往往具有持续性特征(范欣 等,),因而本文将市场分割的滞后一阶纳入解释变量。将滞后项纳入,会导致其与随机扰动项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于由此产生的内生性问题,一般的解决思路是采用 估计。为便于比较,表 第

28、()()列分别报告了系统 和差分 的估计结果。作为一致估计,估计有效的前提条件是差分方程中残差序列不存在二阶及以上的高阶自相关,并且工具变量具有严格的外生性,本文采用 序列相关检验和 检验来说明工具变量的合理性。根据表 的结果,()和()检验的 值表明差分方程的残差序列只存在一阶序列相关,不存在二阶以上序列相关,同时,检验 值表明接受了工具变量有效的原假设,因而差分 和系统 的估计结果具有有效性。系统 和差分 的估计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市场分割的影响系数仍然显著为负,进一步证实了模型的稳健性,同时市场分割的一阶滞后系数显著为正,也证实市场分割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即过去的市场分割会影响到本期的市场

29、分割水平。(三)异质性分析东中西差异从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测算结果来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在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凭借着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处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区间,而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为捕捉数字经济对市场分割影响的区域差异,本文分东中西三大区域估计,估计结果见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市场分割均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数字经济对中西部地区市场分割的影响效应更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和一体化程度本身就处于相对较高的区间,而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更为严重,因此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中

30、西部地市场分割的降低效应更强。这也意味着,数字经济发展将尤其能为破除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分割提供助力。表 异质性分析变量东中西划分东部中部西部南北划分南方北方 ()()()()()省份固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时间固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南北差异近年来,除了传统的东中西差距,南北经济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就数字经济而言,一些研究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特征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袁胜超,),南北方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为揭示这一问题,本文将全国 个省区市划分为南方和北方两组样本,分子样本估计数字经济的市场分割效应,表 后两

31、列报告了南方和北方的数字经济影响市场分割的估计结果。可以发现,南方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市场分割的降低效应略强于北方地区,不过两者之间的差异总体并不大。这表明,无论是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数字经济降低市场分割的效应均显著存在,通过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互联互通,能够有效整合南北方市场,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五、扩展分析(一)长期效应采用数字经济滞后项的估计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市场分割不仅存在短期效应,也可能存在长期效应。另外根据数字经济的梅特卡夫定律,随着数字网络中用户数量的增加,数字经济发展对市场分割的影响可能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为验证这一猜测,本文参考 等()、袁胜超等()的研

32、究,借鉴移动平均法,以相关变量的移动平均值反映长期效应,在得到相关变量的长期值后,重新采用聚类到省份固定效应的模型进行估计。考虑到稳健性,本文同时估计了 年、年、年以及 年移动平均的结果,详见表。由表 的估计结果可知,年、年、年、年移动平均的数字经济对市场分割的影响系数均在 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其系数分别为、,系数绝对值依次增大,这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市场分割产生了长期效应,且数字经济降低市场分割的效果总体上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趋势。这意味着,随着地区间数字网络的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对市场分割的影响效应也在不断增强,从而验证了以上对于长期效应的猜测。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不断与实体

33、经济融合,不断在地区和行业间扩散、渗透,地区间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市场整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从时间维度来看,数字经济降低市场分割将会随着用户积累、数字化广度和深度的加深产生巨大的网络效应,进而推动市场整合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表 长期效应估计结果变量 年平均 年平均 年平均 年平均 ()()()()省份固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时间固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二)机制检验表 中第()()列报告了地区经济联系机制检验的具体结果。其中,第()列是数字经济影响市场分割的基准回归结果,第()列为数字经济影响地区经济联系的回归结果,第()列为同时纳入数字经济与地区经济

34、联系的估计结果。根据中介效应的验证步骤以及结果,容易发现,就地区经济联系而言,其 和 的估计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这意味着数字经济确实能够通过强化地区经济联系进而降低市场分割。表 中第()()列报告了行政垄断机制检验的具体结果,其中,第()列是数字经济影响市场分割的基准回归结果,第()列为数字经济影响行政垄断的回归结果,第()列为同时纳入数字经济与行政垄断的估计结果。由结果可知,数字经济对行政垄断以及行政垄断对市场分割的影响系数显著,即数字经济通过弱化行政垄断进而降低市场分割这一中介机制确实存在。结合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本文证实地区经济联系和行政垄断是数字经济影响市场分割的中介机制,验证了假说

35、 和假说。表 机制检验估计结果变量地区经济联系()()()()行政垄断()()()()()()()()()()()()省份固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时间固定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 ()()()()()()六、结论与启示在当前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是国内大循环的必然要求,数字经济在中国的飞速发展是否能够打破区域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市场分割状态,进而推进市场整合?本文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降低市场分割水平,从而推动市场整合,且在处理内生性、采用动态模型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能够降低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市

36、场分割,不过,该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显著强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于南北方市场分割均具有显著降低作用,对南方地区的作用略强于北方地区。()数字经济对于市场分割的作用在长期也存在,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机制检验证实,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强化地区经济联系与弱化行政垄断进而降低市场分割。本文研究结论蕴含着如下政策启示:第一,进一步发展数字化技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区域市场整合。首先,在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应重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快速、低成本、合理协调的方式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高其兼容性并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劳动力、资本、技术、知识等要素跨区域流

37、动,进而加速区域市场整合。其次,应着力于重塑数字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消弭数字鸿沟。进一步推进中西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数字化应用及其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让数字技术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渗透,使得中西部地区能够充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发挥后发优势以分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最后,应摒弃狭隘的地方保护意识,加强区域合作,助推区域一体化。在经济领域联系不断强化的情况下,政府治理也需要转变思维,摒弃狭隘的地方保护意识,推动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由竞争转向合作,实现区域经济由条块治理向区域共享、共治转变,推进治理合作和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第二,完善对数字平台反垄断规制的法律和制度

38、框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本文虽然证实了数字经济在破除市场分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数字经济整合市场效果的因素,应谨慎看待数字经济降低市场分割的效果,尽量消除这些因素。数字经济一方面会降低行业进入壁垒从而促进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又可能通过差异化降低市场竞争性并形成新的贸易壁垒。需要关注的是,数字化平台、数据、算法结合所形成的市场垄断力量会导致技术巨头无序扩张并降低市场竞争性,这会导致其他类似的竞争厂商无法进入市场。因而应进一步强化对平台垄断的事前监管和有效规制机制,并尽快完善对数字平台反垄断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数据来源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数字经

39、济发展白皮书(年)。具体为粮食、油脂、肉禽、鲜果鲜菜、水产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家庭日用品、家用耐用消费品及室内装饰品、医疗保健类、化妆品、交通工具类、通信类、文化娱乐类、水电燃料等 个大类商品。年各省份和直辖市的电话机数通过 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城市 年电话机使用部数加总得到。东部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北方省份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其余省份为

40、南方地区。参考文献:陈林,罗莉娅,康妮,行政垄断与要素价格扭曲:基于中国工业全行业数据与内生性视角的实证检验中国工业经济():陈明明,张文铖,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社会科学():陈庆江,赵明亮,耿新,信息化、市场分割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经济问题():邓晓兰,刘若鸿,许晏君,经济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财政研究():丁志帆,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现代经济探讨():范欣,宋冬林,赵新宇,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了国内市场分割吗?经济研究():范鑫,数字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效率与贸易不确定性财贸经济():衡容,贾开,数字经济推动政府治理变革:外在挑战、内在原因

41、与制度创新电子政务():李秦,李明志,罗金峰,互联网贸易与市场一体化:基于淘宝网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经济问题():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经济研究():,刘瑞明,国有企业、隐性补贴与市场分割:理论与经验证据管理世界():刘生龙,胡鞍钢,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研究():刘毓芸,戴天仕,徐现祥,汉语方言、市场分割与资源错配经济学(季刊)():陆铭,陈钊,分割市场的经济增长:为什么经济开放可能加剧地方保护?经济研究():罗富政,罗能生,政府竞争、市场集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国软科学():马草原,马文涛,李成,中国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根源与表现管理世界():,毛其

42、淋,盛斌,对外经济开放,区域市场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学(季刊)():庞瑞芝,张帅,王群勇,数字化能提升环境治理绩效吗?来自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裴长洪,倪江飞,李越,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财贸经济():沈立,倪鹏飞,电子商务、地方保护与制造业分布中国流通经济():施炳展,李建桐,互联网是否促进了分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管理世界():石良平,王素云,互联网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机理分析:基于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世界经济研究():,孙浦阳,张靖佳,姜小雨,电子商务、搜寻成本与消费价格变化经济研究():孙晓华,郭玉娇,周玲玲,经济一体化、地方保护主义与

43、地区专业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谢莉娟,严玉珊,张昊,互联网与国内区域市场整合:促进还是阻碍?基于空间计量的实证检验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杨文溥,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后发优势还是后发劣势?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姚震宇,区域市场化水平与数字经济竞争:基于数字经济指数省际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江汉论坛():银温泉,才婉茹,我国地方市场分割的成因和治理经济研究():,袁胜超,庞瑞芝,吕翠翠,“成本病”是否导致了“看病贵”?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当代经济科学():袁胜超,数字化驱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吗?兼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管理世界():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经济研究():,?,():,:?,:,():(编校:娄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