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探讨新时代“云上艺术”的可...届中国艺术节线上演播为样本_窦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7266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新时代“云上艺术”的可...届中国艺术节线上演播为样本_窦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讨新时代“云上艺术”的可...届中国艺术节线上演播为样本_窦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讨新时代“云上艺术”的可...届中国艺术节线上演播为样本_窦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62022 年 12 月刊总第 206 期探讨新时代“云上艺术”的可能性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线上演播为样本 窦 洁 陈 豪 作者简介 窦洁,潍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陈豪,潍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摘 要】伴随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和文艺界不断探索“网络+”建设,线上展播已成为文艺界的行业趋势,受到大众青睐。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举办过程中,组委会创新利用“云剧场”“云展览”“云演播”等多种“互联网+”手段,积极推动文艺上“云”,让数以亿计的观众通过网络第一时间身临“现场”。本文以此为样本,总结辨析文艺活动及相关作品借助网络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寻打造“云上艺术”

2、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线上展播;云剧场;云展览;云演播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旨在以艺术的形式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用丰富的文艺作品向党和人民汇报新时代文艺创作的喜人成就,以此展示新时代新征程群众文化繁荣盛景,是一届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盛会。观百部大戏,赏千件展品,汇万众活力,赢亿次点赞,本届艺术节积极推动搬展上“云”,“云剧场”“云展览”“云演播”等“互联网+”文艺实践成为一大创新亮点。这些有益做法,不仅让疫情期间宅在家中的人们直抵“现场”,稳坐云端享受文化盛宴,也进一步拓展深化了“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这一办节宗旨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内涵,值得关注与思考。

3、一、样本分析:艺术节与网络结合近年来,文艺界借助网络积极探索“云上艺术”的可能性,各类云展览、云直播、云剧场、云课堂、云音乐会等大量涌现。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举办期间,京津冀三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活动严谨有序,线上展演丰富精彩,在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安排“现场直播”,让线上观众第一时间身临“现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一)本届艺术节开展线上展播的有关数据按照官发布的数据,截至 2022 年 9 月 11 日,线上演播观看量达到 2.55 亿人次,有 200 多个平台参与直播。其中,有“文艺中国”“文旅之声”“文DOI:10.16737/ki.rwtx812

4、81190.2022.12.012艺术评论37旅中国云演播平台”“学习强国”等 40 余个官方新媒体平台,也有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河北新闻网、冀云等 80 多家媒体,通过快手、抖音、腾讯视频、微博、哔哩哔哩等社交网络渠道,同步直播或参与线上直播。其中,川剧江姐总观看量达 1677.88 万人次,话剧八步沙1289.62万人次,锡剧 烛光在前 1001.66万人次,京剧风华正茂854.51 万人次。(二)相关线上展播活动的参与率按照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发布的舆情报告数据,随着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各项活动的持续推进,广大网友的关注度不断攀升。特别是本届艺术节将万众瞩目的“文华奖评选”创新性地开

5、辟线上“分会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是主要条件,以直播、网上投票、线上展示等形式,力争借助网络全程实现“让群众参与、由群众评价”,增加了参与感,提升了关注度。这意味着除了专业领域内的“奖杯”和“口碑”,来自群众的看法,包括网友的点赞或吐槽,愈加受到重视。这是本届艺术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有益探索,也是本届艺术节拥抱网络、赢得网友认可的基石。(三)相关活动关注度的持续与走势数据显示,在 8 月 28 日至 9 月 4 日 10 时,“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相关舆情传播量共计 24653 篇;9 月 1 日艺术节开幕当晚,相关文艺演出的图文、片段更成为网友关注的热点,引发媒

6、体转发和网友点赞、转发、评论,舆情再次升温;9 月 2 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在北京开幕”等话题进入第二个传播高点,单日信息转载量超过 1.1 万篇;截至 9 月 5 日,微博话题阅读量破亿。二、深入观察:云上办节的智慧与意义本届艺术节通过线上线下有效互补互动,让无法到节会现场观看演出的文艺爱好者有了大饱眼福的机会,也充分体现了“相见”不如“上线”的办节智慧,具有重大意义。(一)覆盖面与影响力从空间上看,本届艺术节首次由京津冀三地共同举办;从时间上看,自 9 月 1 日在北京开幕,到 9 月 15 日在雄安新区闭幕,中间还横跨中秋佳节;从内容上看,本届艺术节中参评文华奖的作品达到了 58 部

7、(台),其中包括特邀剧目 26部(台)。举办“人民为中心 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80 周年主题展”,以及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三项展览,呈现了丰富的内容。群星奖参评作品 100 余个,举办全国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等活动,体现了大众性和普惠性。正是借助网络线上办节,才拉近了空间的距离,整合了时间的跨度,统筹了繁杂的内容,既有效扩大了艺术节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给疫情防控带来文艺特有的温情与色彩。(二)带来的影响和改变根据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1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10.32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73%,即时

8、通信用户规模达 10.07 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75 亿。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深刻影响和参见于帆、张欣:点燃文化和艺术热情之火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热度观察,中国文化报2022年 9 月 5 日第 01 版。382022 年 12 月刊总第 206 期改变着艺术的创作、生产、传播、鉴赏、消费等各个环节,本届艺术节便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艺术的类型、形态、观念和实践也都随之呈现出新特点,创新创作机制和手段,人民群众对艺术的审美趣味、审美要求、欣赏习惯等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三)存在差距与不足艺术节通过网络技术将传统舞台演出和实景展厅搬上云端,初步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身临其境的线上观演。但也应该

9、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开展的线上活动都还处于“文艺上云的初级阶段”,特别是受到体量规模、经费预算、技术支撑、人才队伍、管理运营等方面的限制,与当下其他业界利用VR等网络技术的情况相比,艺术上“云”还有一些差距和不足。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多宝阁”运用 3D 动画展现文物高清图像、尺寸数据、保护步骤,让观众参与其中设计制作个性化文物;再如军事领域,引进能够对跳伞中的视觉、听觉、触觉等进行真实模拟的虚拟现实训练系统,通过 VR 眼镜全套虚拟现实。相比这些,艺术上“云”在沉浸式体验、深入参与互动、深化影响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三、有关思考:艺术应如何借助“云”起之势艺术上“云”是数字化技术

10、不断发展成熟、文艺界不断探索“网络+”建设而结出的硕果。放眼全国,线上展播已形成行业趋势,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云展览”正越来越受到大众青睐,越来越契合当下人们的身心发展特点,而数字、科技赋能艺术,也必将成为新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是大势所趋,既不可逆,也不可挡。如何打通线上线下,更好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尽快从被迫“赶上云端”转变为主动“追上云端”?如何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落到实处?这些都值得思考和探索。面对网络大潮,应主动“触网”,学习拥抱新技术、新应用,探索并完善艺术上“云”的机制方法,寻求符合艺术上“云”的路径途径,为人民群众带来更灵活的观展方式、更友好的参与

11、体验、更先进的艺术理念,着力打造云端舞台。应主动引导,让 5G、VR 等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更好地服务“云艺术”,让规范健康的“网络+艺术”更广泛地走进千家万户并产生正面影响,提升人们审美素养,激励精神、温润心灵,从而进一步放大艺术的美育功能。应积极上“云”,但不止步于“云”,在不断适应人们的多元化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异质化、细分化、创新性,推动艺术“云”产业研发运营一体化进程,积极开拓相关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进程中,首先,要突出一个“敢”字,坚持创新理念敢闯敢试。积极顺应时代潮流、跟上时代步伐,敢为人先“吃螃蟹”,不断调整着力点和发力点,努力探索出一条传统与时尚、守正与创新、线上与线下交相呼应、互为促进、融合发展的新道路。其次,要聚焦一个“新”字,适应网络特点求变求新。借助互联技术,努力适应新媒体时代受众欣赏习惯,大力推进艺术创作迭代,尝试新方法、运用新手段、拓展新视角、改变新模式,让网上艺术接地气、有人气、富朝气、扬锐气。最后,重在一个“合”字,要打通业界壁垒,入圈、破圈。以网为媒,努力搭建一个产、学、研、用的“网络+”对话平台,对新的服务手段、新的艺术生态、新的融合方式、新的供给需求开展探讨探索,让“云上艺术”具有更多可能。责任编辑:张 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