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明清民间传统座椅家具探析_黄彩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457104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明清民间传统座椅家具探析_黄彩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明清民间传统座椅家具探析_黄彩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明清民间传统座椅家具探析_黄彩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前言中国的传统家具通常可分为宫廷家具和民间家具两大类:宫廷家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满足皇帝、皇宫、皇权等上流社会阶层的需要而制作,反映宫廷文化,配置在宫廷建筑中,尺度巨大、厚重威严、富丽堂皇,与金碧辉煌的宫廷环境相适应;民间家具则是指不同历史时期老百姓普遍使用的家具,其数量和品类众多,集地方传统、民俗信仰、神话传说等于一体,贴近民众生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的民间家具主要以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家具为主,涵盖椅凳、几案、橱柜、床榻、屏架等类别,内容丰富多样。这些民间家具继承了天水地区传统家具的特征,又就地取材、合理设计、传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明清民间传统座椅家具探析文

2、/黄彩春 (天水市博物馆,甘肃 天水 741000)摘要:本文通过对天水市博物馆所藏民间传统座椅玫瑰椅、官帽椅、圈椅三种古典座椅的整理、归纳和总结,论述了天水地区三种古典座椅在结构造型、用材装饰、室内陈设上所承载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审美视角,望能够提供些许研究参考。关键词:天水市博物馆;民间家具;官帽椅;玫瑰椅;圈椅间的盛行,不仅仅因为它的造型美,更出于它的象征意义。因为官帽椅的搭脑正好形似中国古代官员的官帽,当人端坐在椅子上时,恰如头戴官帽一般(图 1),所以这种象征意义让官帽椅为人们所喜爱,在民间广为流传和使用,且在不同地域进行传承和创新,其数量众多、设计装饰多变、极具地方民俗

3、与文化内涵(图 2),最终成为中国经典座椅的代表。(二)圈椅圈椅起源于魏晋,发展于唐宋,辉煌于明清,衰落于清末。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圈形的靠背呈“C”形或“S”形,从高到低一顺而下至扶手,坐靠时舒适放松。圈椅造型圆婉优美、体态丰满劲健,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椅子样式之一(图 3)。圈椅上圆下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圆外方”品德的体现,所以圈椅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并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民间家具中最具文化品位的坐具之一。(三)玫瑰椅玫瑰椅属于南官帽椅的一种。玫瑰椅的“玫瑰”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美玉,二是对玫瑰椅设计的赞承创新,其独特的造型和装饰风格体现了民间家具兼容并蓄、大胆创新、追求完美的工匠精

4、神,同时也体现出民间家具在求新、求变过程中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以及天水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其中,椅类家具深刻诠释了民间家具的上述属性与特性。一、民间传统座椅简述(一)官帽椅官帽椅起源于魏晋,在敦煌285 窟西魏时期壁画上就已出现这种椅子的造型。历经隋唐时期的继承发展、宋代时期的发展成型,到明代达到了鼎盛辉煌。官帽椅在民图 1 明刊本三才图会衣服二卷页 2 1下的幞头 图 2 官帽椅结构图杂项珍玩Oriental Collection18美。玫瑰椅起源于宋代,流行于明清时期。它多选用直材,尺寸较小,形态方正而精巧(图 4)。这种椅子在北方称为玫瑰椅,在南方因其被文人所推崇,所以又被称为“

5、文椅”。除此之外,玫瑰椅通透轻盈,也因此成为古代小姐闺房的常用坐具。二、天水地区民间传统椅具的特征(一)结构与造型特点1.官帽椅官帽椅分为四出头式官帽椅和南官帽椅两种。四出头式官帽椅为靠背椅子,其搭脑两端和左右扶手向前端探出头,挑出优美的隆起弧线,呈现出独特的罗锅式。扶手整体为“八”字形,两端外撇,形成开阔式的优美弧线。南官帽椅的扶手和搭脑均不出头,且扶手和鹅脖均为直枨,造型生动灵巧、清新别致。明清时期天水地区的官帽椅长度一般在 58 至 60 厘米之间,宽一般为 48 厘米,高一般在 110 至 125厘米之间。四出头官帽椅的搭脑一般较南官帽椅长,多为“弓”形,扶手呈“S”形弧线。联帮棍上细

6、下粗,采用“耗子尾”造法。靠背板上部一般会雕刻有纹饰,以“卍”字纹居多,寓意吉祥。靠背板下部会装饰云纹高脚。鹅脖前倾,与扶手交接处嵌角牙。椅面攒框而制,椅盘下四面用壶门券口牙子,前壶门饰花草纹。直腿,腿间安步步高管脚枨。四出头官帽椅的搭脑与扶手均出头,搭脑两端向上翘起,曲线优美,虽造型简练明快,却颇具匠心。整体运用曲线来表现其柔婉和舒适的体感效果,弯曲中见端正、朴素中显大气(图 5)。2.圈椅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的圈椅长度一般在 60 至 75 厘米之间,宽度在48 至 55 厘米之间,高度在 98 至100厘米之间。椅圈为五段榫接而成,从搭脑到扶手有一条几近完美的圆弧,势如满弓,形同斜月,搭脑处

7、稍粗、微扁。宽大的靠背板呈优雅的大“C”字弯,有的靠背板分为三段,从上至下依次透雕团寿纹和云纹亮脚;有的则为整块独板,靠背板上以雕刻团寿纹居多;还有的靠背板两侧有雕成挂角牙,并与“S”弯的鹅脖相呼应。联帮棍上细下粗,鹅脖亦呈“S”形。多数圈椅扶手与鹅脖交接处均有透花角牙精巧装饰。其扶手内收,蓄力饱满,至出头处则向外展,力道外扬,而又于末端覆卷叶回折攀延,隐匿锋芒。坐面攒框而成,面下设云纹卷口。椅面下正、侧两面装壸门式券口牙子。直腿,四腿由上至下,贯穿椅面与椅圈相交,四腿外圆内方,腿间安管脚枨(图 6)。3.玫瑰椅玫瑰椅长度一般在 55 至 58 厘米之间,宽度在40至45厘米之间,高度在 90

8、 至 96 厘米之间。天水民间的玫瑰座椅一般分为雕花靠背玫瑰椅和攒靠背玫瑰椅,体型较官帽椅和圈椅小,扶手和靠背上端均不出头,靠背及扶手所在面均与坐屉垂直相交,矮背,低扶手。搭脑和扶手平齐,直背平横,高于扶手。通体方材,方正有形,皮壳温润。制作工艺考究,椅子全方材,边角起线,细节丰富耐看。靠背及扶手攒接装长方形框,靠背板三攒式,上面两个落膛安铲地浮雕吉祥纹饰,下段镶落膛如意卷云纹亮脚。坐面以大边抹头攒边打槽,落膛起鼓安面芯,面芯下安穿带,稳重典雅。其坐面四边攒框装板,板心起鼓,下束腰,座下三面装券口牙板面或壶门牙板,正中券口上浮雕有花卉纹饰,另外三面各安光素起线的券口。四面管脚枨水平,正面管脚枨

9、下多安牙条,前后腿和横枨之间装立材和横材。腿足之间安前低后高的管脚枨,后三面步步高管脚枨与腿足表面平齐,正面脚踏下设光素刀牙板(图 7)。(二)用材与雕刻工艺明清时期天水地区民间家具的选材为当地广泛栽植的树种,就地取材,量材使用,以杂木为主,常见的有榆木、核桃木、鸡翅木、梨木、榉木、椴木、杨木、槐木、柏木、松木、铁梨木、银杏木等。木雕技艺在天水地区源远流长,技艺精湛,主要有圆雕、浮雕、透雕等几种形式,通常采用雕、琢、镂、刻、剔、嵌等手法,将惟妙惟肖的图案装饰于民间家具之上,实现美观与吉祥寓意相结合。明清时期天水地区民间家具的装饰纹样也是丰富多彩、特色鲜明,通常将富含美好寓意的吉祥纹饰如“龙凤呈

10、祥”“麒麟送子”“五福捧寿”“百年好合”“二龙戏珠”“博古纹”“暗八仙”等形象生动地运用到家具的设计当中。其中,“龙”形象在天水地区民间家具中的运用尤为突出。因为上古时的伏羲据说诞生在天水,伏羲被认为是华夏的 图 4 玫瑰椅结构图 图 3 圈椅结构图杂项珍玩Oriental Collection2023 年 2 月 第 2 期 总第 161 期19“龙宗”,华夏子孙亦被称作“龙的传人”,因此,在天水地区的民俗文化中,对“龙”有着特殊的情感,在家具的设计中体现龙文化的元素就比较丰富和常见,在椅类家具中也同样如此,表现了天水地区对“龙”文化和祖脉文化的广泛认同,以及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希冀和对吉祥

11、如意的期盼。(三)室内布局与陈设民间家具是民居室内陈设的必需品,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生活品质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民间家具的组合配备在数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每家每户的家具陈设也呈现出各自的个性,但传统家具在摆放布局和陈设的组合上有着共同的地域性特点。明清时期,天水地区的民居一般为四合院形制,家庭厅堂式布局、居住者的房屋分配和家具配备受儒家文化和封建宗族制度影响,有着严格的规范。一般遵循房屋朝向、环境布局最好,建筑等级最高的房舍为祠堂,其次为长辈居住的上房,然后才是家庭成员、晚辈和妇女孩童的居室。在家具陈设上,也有着约定俗成的规范。以天水民居厅堂中的家具布置为例:一般以室内北墙中线为对

12、称中线,靠墙设一几一桌两椅,以翘头案、八仙桌和扶手椅为主。其余的空间可以放条凳、方凳、鼓凳、盆架、花瓶等。扶手椅在家居摆放上最为尊贵,靠背椅次之,玫瑰椅最低,而圈椅和交椅被视为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普通坐具。因而,在一般家庭里,扶手椅是两对四副摆放在厅堂两侧,给人以“正襟危坐”的严肃感和身份感,传递出端庄、正直和规范的思想内涵,专供主人或来客就座,主座朝南,左右对称,它是身份和地位的体现。靠背椅在厅堂供晚辈或来客就座,或放在厢房床或桌子的两边成对放置。圈椅坐上去最为舒适,但却使人容易失去端庄、威严的形象,所以一般放在院落或卧房里。玫瑰椅用材单细,造型轻巧美观,摆法灵活多变,一般放在桌子的两边或窗户下

13、面,对面而设,摆法灵活多变,或不用桌案,双双并列,或不规则地斜对着,是书房和闺房中的常用坐具。结语本文从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民间传统座椅出发,对天水地区三大古典座椅官帽椅、玫瑰椅、圈椅进行简要介绍,从用材、造型、结构及装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明清时期天水地区民间传统座椅的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和室内布局陈设特征。这些特征既有中国传统家具的文化内涵和内在美,又蕴藏着天水地区的民俗民风、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通过分析研究天水市博物馆馆藏的民间家具,探究它们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地域文化发扬方面所采取的积极作为,以及就地取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示。参考文献:1 王世襄.明

14、式家具研究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 0 8.2 王毅.中国古典居室的陈设艺术及其人文精神从“大观园”中的居室陈设谈起 J .红楼梦学刊,1 9 9 6(0 1):2 7 3-2 9 6.3 朱家溍.明清室内陈设 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 0 0 4.4 陆元鼎.民居史论与文化 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 9 9 5.作者简介:黄彩春(1 9 8 3),女,汉族,甘肃天水人。甘肃省天水市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明清家具、民俗文物、民俗文化。图 6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清代镂空寿字纹圈椅图 5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清四出头官帽椅图 7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清代玫瑰椅杂项珍玩Oriental Collection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