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是为了应用。因此,教师应联系实际培养同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联系实际,加强同学的数学意识。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同学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让同学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同学想办法找出面盆底、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同学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加强同学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创设情境,培养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学掌握了某项数学
2、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同学帮助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在学了百分比的知识后,我和同学做了一个游戏,方法是:在一个布袋里放6个同样的小球,分别标上16六个数字,老师和同学轮换每次从袋中摸出2个小球,如果球上两数相加和为偶数,同学赢,加起来和为奇数,教师赢。比赛结果教师赢的次数多,然后引导同学讨论,并把各种状况一一列出,得知,和为偶数的有6种状况,和为奇数的有9种状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同学赢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师赢的次数多。最后还指出,街
3、头巷尾的有些赌博活动,坐庄者使的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利用小同学活泼好动的特点,让同学们动手学习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利用小同学的年龄特点。小同学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教师要为同学多创设一些施行操作的环境,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增加了对数学的了解,掌握了数学的规律,并且能够主动利用这种规律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当它成了一个优良的学习习惯以后,同学就能够在不断动手和探究中对数学未知世界有新的发现,从而不断成长。并且,在获得了新知的过程当中,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例如,在拼积木的活动中,让同学把相同的长方体组合成不同的正方体,再把相同的正方体组合成不同的长方体,通过不断
4、变幻,提升了同学对学习的兴趣。在动手的过程当中,同时交流和探讨,教师在旁边给予激励和赞美。 2如何提升同学的数学成绩 成立学习互助组,促进共同进步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发动同学的力量,在班上成立数学学习互助组,让他们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具体做法是:在班上选拔数学成绩出色的同学当辅导员,提倡学优生争当小老师,在帮助后进生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思维。教师可以通过他们开展中后进生的各别辅导工作,将学优生的出色的学习经验和好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教师可以将全班分成十个左右的小组,每一个小组由一个辅导员任组长,他既是同学,又要给别的同学当小老师,他自己既要带头学习,但又
5、要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进步。辅导员也是我们教学改革中的先富起来的人,在班上,他们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如何学习? 懂得了如何看书、如何自学、如何听课、如何总结、如何预习、如何积极主动地去学,然后,他们又将这种学习经验教给其他同学,最终达到全班同学的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又减轻了教师过重的辅导负担。另外,教师为提升各辅导员的积极性,可算出每组成员的数学平均成绩,教师可依据数学考试的平均分的提升程度来评选出色辅导员,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升整个班级同学的数学成绩。利用辅导员展开辅导、评比、讨论以及学习方法的互助活动,可以解决班级授课制的许多特别问题。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感情 同
6、学喜爱某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与他喜爱的那位老师有关,当同学喜爱一位老师,就喜爱他所教的课,就会感到他讲授的内容生动有趣,从而自觉主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导。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数学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同学教的喜爱学数学。因此在教学中师生互相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注意调控同学的情绪,优良的学习情绪能促进和加强数学学习效果,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数学教师在平常要多找同学谈心,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做同学的良知益友,建立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妙趣横生地教,同学生动活泼地学,达到同学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运用的目的。定期收集同学们对数学课的看法、看法。依据同
7、学的看法和建议,在不破坏整体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做适当的微调。常常与同学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同学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同学才干喜爱这位教师,进而喜爱数学这门课程。 3提升数学成绩的教学方法 给同学提供可探究的材料和可探究的学习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同学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不可能是自觉行为,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教师必须努力为同学提供可探究的材料和可探究的学习内容,从而引导同学主动探究在课堂上显现。首先要让同学明确探究的内容和目标,确定适宜的探究空间,同学探究的知识空间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如果探究的知识空间过小,答案触手可及,则缺乏探究的意义,也影响同学探究的热情; 假
8、设探究的知识空间太大,同学感觉无所适从,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还会挫伤同学探究的信心。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引导同学从日历入手,探究发现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如果对同学提出:观察你所带的日历,看看一年一共有多少个月?这样的探究空间显然太小,同学一数即知,毫无意义。如果提出:观察日历互相说一说你在日历上发现了哪些知识,看谁发现得最多。这样探究的内容较为适宜。 引起同学兴趣,激发探究愿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同学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究,由探究到成功,在成功的快感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是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又常使同学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
9、。这就要求我们把同学的学习兴趣与数学的现实性联系起来,采纳多种形式,创设生动、活波、符合现实生活的学习情景,来引起同学的注意与兴趣,从而把同学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使之想探究,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例:在教学小学数学一年级找规律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先展示一些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同学学习的兴趣。当同学掌握了一些规律方面的知识而又感到疲乏时,又可以听一曲欢乐的曲子,并和老师一切做有规律的动作,既可以使同学得到休息,又能巩固新知识。与此同时,可让同学即兴编出有规律的动作,也可让他们制定有规律的图案,从而激发同学的创造意识。 4怎样提升数学成绩 培养同
10、学的数学学习兴趣 1.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协作关系 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是使同学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关键。教师是师生情感的主导者,热爱同学是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老师的情感倾向于数学教学中,同学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这是培养同学学习兴趣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2.改变传统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采纳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课堂的传知方式。教师要由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向教会同学学习方法。教师讲同学听,同学学习就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极易引起学习疲惫,因为教师多讲,同学的思维也就受控于教师的思维,同学在教师
11、的控制和掌握下,革新思维受到限制,革新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只有把时间交给同学,多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同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在同学与同学交往,同学与教师的交往中提升他们学习兴趣。变同学的单干为同学的合作。课堂上同学的合作,不但可以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同学参加率,让全体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这样通过课堂方式的转变就可以大大提升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会同学自主面对问题和小组学习的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一句话:教会同学思索,对同学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要教会同学不要有畏
12、难的情绪,迎难而上,主动去面对各种数学问题,开动脑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自己动脑去分析,去处理数学问题带来的快乐。小同学刚刚进入学校,从以前学过的简单数字1、2、3和简单的加减法这一类最基础的数学问题到面对更为复杂系统的数学问题的时候,通常会不知道所措,没有头绪,有畏难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同学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识,随波逐流,别人说什么,他就跟着说什么,任何问题都不经过自己的思索做出一个完整的答案。这样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什么知识也没有学会。针对这种现象,我在课堂的教学中,没有一味地去灌输数学知识,而是有针对性地对那些不爱思索的同学,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并创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情境,让他们
13、设身处地地去面对这些数学问题。在我创设的情境和问题中,同学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开始去开动脑筋,去一点一点地研究数学问题,同时我再加以辅导,引导同学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然后我再加以总结,让同学学会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既学会了知识,又增添了兴趣。以后再面对未知数学问题的时候也不会再有畏难情绪,会迎难而上。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是无穷的,同学自己学会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该让他们有一种合作的意识,学会小组学习的方法。在课堂上我会有意地安排一些一个人比较难完成的作业,然后激励同学之间进行小组学习,帮助他们定好学习目标,做好小组分工,让学习好的同学带领学习不好的同学一起研究问题,一起去自主地面对数学难题。当他们有一点成绩的时候,我再加以表扬,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学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养成小组学习的习惯。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