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污水处理技术基本问答集锦模板.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4562934 上传时间:2024-09-30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技术基本问答集锦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污水处理技术基本问答集锦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污水处理技术基本问答集锦 1、 在生化处理废水时当生化池受到负荷冲击, 微生物受损时该采取什么措施?   生化池在运行过程中, 当微生物一旦受到负荷( 水量、 浓度) 的冲击, COD去除率会突然下降, 严重时污泥会从生物填料上脱落, 使出水变混。这时应立即停止进水, 往生化池内投放粉末活性炭以降低污泥负荷, 粉末活性炭的投加比例为每100m3生化池容积投加10公斤。当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所恢复后, 可采取污泥驯化的快速增殖法, 在生化池内投加生活污水或投放废酒精或用干面粉烧熟的湿浆糊, 投加比例为每100m3生化池容积投加5-10公斤干面粉, 2-3天后开始进水并逐日增加进水量, 直到微生物恢复正常。    2、 由于节假日或临时停产而没有生产废水时, 生化池该如何运作?   节假日或临时停产而导致没有生产废水的现象在***公司可能会经常碰到, 这时我们能够在生化池内加入生活污水或泵入河水并投加用干面粉烧熟的浆糊来维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在生化池内, 可按每100m3的容积投加5-10公斤干面粉的比例投放, 或者按比例投加废酒精, 每天曝气4-8小时。    4、 生化池在冬季怎样运作?   我们已知道, 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为16-30℃, 当温度低于10℃时, 废水的净化效果将明显降低, 一般来说, 温度每降低10℃, COD的去除率会降低10%。那么在冬季, 生化池又怎样运作呢? 一种方法是在调节池内通入蒸汽, 提高生化进水温度; 另一种方法是在生化池内补加生物污泥, 以提高污泥浓度和降低污泥负荷, 如水温能维持在6-7℃, 活性污泥仍能有效地发挥其净化功能。    5、 污泥池中的污泥是怎样进行脱水?   污泥脱水的主要方法有真空过滤法、 压滤法、 离心法和自然干化法。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采用的是压滤法, 经过专用设备—板框压滤机对系统产生的化学污泥与剩余污泥进行加压过滤, 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一般达到80-85%。    6、 怎样将SBR生化池内剩余污泥排入污泥池内?   SBR生化池内的剩余污泥应定期排入污泥池内, 否则会影响SBR生化池的正常动作并影响生化出水水质。排泥时先打开SBR生化池与污泥池之间的管道阀门, 利用SBR池内水位的压力将剩余污泥厌入污泥池。排泥结束后应关闭SBR池与污泥池之间的污泥管道阀门。    7、 生化池内的磷酸二氢钾应投加多少?   按碳磷的100:1的比例折算( 重量比) , 严格地说这里的碳是指BOD5。因此, 若生化池内进水为每天240吨, BOD5浓度为250mg/L, 则生化进水内每天的BOD5重量应当为240×0.25公斤/吨=60公斤, 每天的需磷量为60÷100=0.6( 公斤) , 折合成磷酸二氢钾的投加量应当是: 0.6×136÷31=2.6( 公斤/天) 。   为计算方便, 我们可按以下简化的公式计算。   W=BOD5×Q×0.044÷1000   W=COD×B/C×Q×0.044÷1000   其中:   COD—为生化进水中的COD, 单位为mg/L;   BOD5—为生化进水中的BOD5, 单位为mg/L;   B/C—为无量纲;   Q—为生化进水水量, 单位为吨/天;   W—为磷酸二氢钾每天的投加量, 单位为公斤/天;    8、 当微生物大量死亡时该怎么办?   当微生物受到严重损伤且大量死亡而又抢救无效时, 应立即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申报备案, 并立即更换活性污泥。然后查明原因, 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 9、 生化池内每天应投加多少尿素?   合理的营养比例是: 碳:氮:磷=100:5:1   按碳氮的100:5的比例折算( 重量比) , 严格地说这里的碳是指BOD5。因此, 若生化池内进水为每天240吨, BOD5浓度为250mg/L, 则生化进水内每天BOD5重量应当为240吨×0.25公斤/吨=60公斤, 每天的需氮量为60÷100×5=3( 公斤) , 折合成尿素的投加量应当是: 3×44÷14=9.4( 公斤/天) 。   为计算方便, 我们可按以下简化的公式计算。   W=BOD5×Q×0.157÷1000   W=COD×B/C×Q×0.157÷1000   其中:   COD—为生化进水中的COD, 单位为mg/L;   BOD5—为生化进水中的BOD5, 单位为mg/L;   B/C—为无量纲;   Q—为生化进水水量, 单位为吨/天;   W—为尿素每天的投加量, 单位为公斤/天;   由于***司的废水中原来就存在一定量的氮, 因此在操作时不必投加尿素。    10、 为什么调节池内废水的COD浓度应控制在700mg/L以下?   调节池的废水即为生化进水, 其COD浓度的设定一般由实验值、 设计参数确定。对于易于生化处理的废水, 调节池内废水的COD一般可控制在1000mg/L左右, 而工业废水、 特别是难生物降解的废水, 其生化进水的COD一般控制在500-800mg/L的范围。否则很难保证生化系统的运行稳定, 也难以保证生化的处理出水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的生化进水COD浓度( 700mg/L) 是由实验值确定的。    11、 怎样进行污泥的培养驯化?   生化培菌的周期取决于废水的水温和水质。水温高于15℃以上时, 培菌的过程较快, 水温低于15℃以下时则污泥驯化时间较长, 因此污泥的培养驯化应尽量选择在5-11月期间( 长江流域) 进行。就废水的水质而言, 无毒无害、 易生物降解的废水, 其生化培菌的时间一般在10-20天, 而有毒有害、 难生物降解的废水, 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约需30-60天, 甚至更长。   在清水调试完成后, 对于可生化性能较好的废水, 能够直接用废水驯化微生物; 对于化工废水或可生化性能比较差的废水则应采取分步培菌法, 具体步骤如下:   ( 1) 快速增殖。快速增殖的目的是使污泥迅速生长到填料上去。一般来说, 采购来的污泥在脱水或运输过程中, 微生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它们在新的环境中有一个恢复和生长的过程, 需要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如果这时直接用化工废水驯化, 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微生物大量死亡。因此第一阶段可用生活污水或葡萄糖或干面粉烧制的熟浆糊( 初始3-5天内, 每100m3生化池容积可按投加5-10公斤干面粉的比例投放) 来培菌, 每天曝气两次, 好氧池每次曝气8小时, 使微生物快速恢复和生长繁殖, 这种方法称为快速增殖法。快速增殖期间生化池内的废水能够经过污泥驯化管排放, 放水前先停止曝气, 待污泥沉降4-8小时后再放水。快速增殖期一般为7-10天。   生化池在运行过程中, 当微生物一旦受到负荷冲击, COD去除率或SV突然下降时, 也能够采用快速增殖法来帮助微生物恢复和生长。   ( 3) 废水驯化。污泥生长到填料上去以后, 每天在100m3生化池内加入的干面粉可增加至20-30kg公斤, 同时在生化池内泵入生化进水或废水。初始废水的进水量可按每100m3生化池容积的1-2%的比例泵入, 以后每二天按2%的比例逐步增中废水的泵入量, 直至达到设计的废水进水量。随着废水泵入量的逐渐增加, 葡萄糖或干面粉的投加量或生活污水的泵入量应相应减少直到停止投加, 或者可按比例投加废酒精( 1公斤废酒精按1.5公斤COD计) 。   培菌驯化期间, 必须每天测定COD, 如发现COD去除率或SV突然下降, 则应立即停止废水的递增进水量, 直至COD去除率回升至50%以上和SV不再下降。 好氧池正常进废水时, COD去除率能保持在80%以上, 处理出水COD浓度在200mg/L以下, 则能够认为生化池已开始工作正常。   在污泥驯化期间切忌负荷( 如大水量、 高浓度) 冲击, 培菌完成以后, 即可进行正常的运作。    12、 怎样在生化池内投加污泥? 怎样挂膜?   如采用干污泥培菌法, 首先在曝气池内放满清水或河水, 并进行曝气, 同时把准备好的干污泥慢慢投入曝气池内。全部投入后继续曝气2-4小时, 曝气结束后静止2小时后放掉上清液, 如此过程可重复2-3次, 直至静沉后的上清液清澈透明, 不混浊, 这一过程称为污泥洗涤、 污泥活化或污泥挂膜。污泥活化后, 再用有营养的水或低浓度的废水开始进行驯化。    13、 初次应往生化池内投加多少数量的污泥?   如采用干污泥培菌法, 则我们必须保证生化池中的污泥浓度在3g/L左右, 即3Kg/m3,由于干污泥的含水率在80%, 因此至少应向曝气池内投加干污泥的量为15Kg/m3, 即100m3的池子中应投加干污泥1.5吨左右。    14、 生化池内应投加什么样的活性污泥?   所谓活性污泥的培养, 就是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条件, 在这种条件下, 经过一段时间, 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 而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 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生活污水厂的培菌过程较为简单, 而有毒有害工业废水的培菌有一定的难度, 污泥驯化的时间也较长, 一般来说对于工业污水, 我们常采用干污泥培菌法, 就是从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中取脱水后的干污泥( 含水率在80%左右, 脱水时不能加药) 作为菌种源进行培菌。为了让菌种能尽快地适应有毒有害的工业废水, 最好选用同类型的、 或相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厂中脱水后的干污泥作为菌种源。    15、 中和沉淀池是怎样排泥的?   中和沉淀池内的废水经加石灰混凝沉降完全后, 泥水已明显分离, 化学污泥沉积在反应池下部。排泥时应先打开沉淀池底部的污泥管道阀门和污泥池的污泥管道阀门, 利用水位的压力将泥浆压出反应池排入污泥池, 排泥结束后关闭两个池的污泥管道阀门。然后打开污水阀门将清液放入调节池。   中和沉淀池内装有滗水器, 它的构造是要一个橡胶圈的下方固定着一个软管, 软管的另一头连接在池下部的污水出口管上。它的工作原理是橡胶圈浮在水面上, 随水面上下升降。由于泥水分离总是从水面开始, 水面只要有清液形成, 清液就会经过软管流出池外, 因此排水与泥水分离是同步的, 不必等泥水完全分离后再排泥、 排水, 节省了操作时间。不过操作时要注意在搅拌混凝时, 要把滗水器拎出水面以防泥浆进入软管中。    16、 中和沉淀池的出水pH为什么一定要调节至9以上?   铁炭出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 如果不予去除的话, 会影响后续生化池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因此我们必须要用石灰将废水的pH值从5-6再调高至9以上, 使水溶性的硫酸亚铁转化成不溶性的氢氧化亚铁与硫酸钙,然后经过混凝沉降的方法使它们沉淀下来, 以保证进入生化池的废水中不含硫酸亚铁。   氢氧化亚铁沉淀物能否沉淀下来主要取决于废水的pH值, 当废水pH值达到6.5时, 部分氢氧化亚铁就开始沉淀了, 但要让废水中的氢氧化亚铁完全沉淀下来, 废水的pH值应达到9.7。因此, 中和时一定要调节废水的pH值在9以上, 这样才能将进入生化池废水中的亚铁离子控制在很低的水平。    17、 怎样配制稀硫酸?   先在废酸配制槽中加好清水, 然后慢慢地倒入98%浓硫酸, 直至配成50%-60%的稀硫酸。   稀硫酸的配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不论是98%的浓硫酸还是配制好的稀硫酸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98%硫酸还具强烈的吸水性, 会烧伤皮肤。因此操作时都要穿戴好劳防用品。   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因此绝对不容许将水往浓硫酸中倒, 而只能将浓硫酸往水中倒, 在操作时也只能慢慢地、 缓缓地将浓硫酸加入水中。   由于浓硫酸稀释过程是一个强烈的放热过程, 因此配制槽中的塑料制品( 水泵、 管道等) 都应预先移开, 以免受热变形, 遭到损坏。    18、 废水处理需用哪些药剂材料?   ***处理站药剂材料用量一览表( 供参考)   药材名称 规  格 需用量 市价   98%硫酸 工业用 20Kg/d 0.5元/公斤   氢氧化钙 CaO>93%, 25Kg包装 12.5Kg/d 0.75元/公斤   磷酸二氢钾 2-3Kg/d 5元/公斤   颗粒状活性炭 17#颗粒炭Φ3-4, L=4-8mm 5吨/1-2年 2500元/公斤   粉末活性炭 670型 20Kg包装 100Kg 6000元/公斤   铸铁屑 25吨/1-2年 1100元/公斤   生化污泥 含水率81% 10吨( 一次性) 150元/公斤    19、 污泥脱水系统有哪些主要的技术指标?   污泥处理量: 8吨/天   脱水前污泥浓度: 3%   脱水后污泥浓度: 20%    20、 生化处理工序有哪些主要的技术指标?   ( 1) 调节池   最大储水量: 120吨   pH: 6-8   COD控制范围: 700mg/L   BOD5控制范围: 250mg/L   ( 2) 生化接触氧化池   操作方式: 连续流操作   最大处理水量: 120吨/天   水力停留时间: 20小时   曝气时间: ≥16小时   出水COD: ≤300mg/L   ( 3) SBR生化池   操作方式: 间歇式操作   最大处理水量: 120吨/天   水力停留时间: 20小时   进水时间: 6小时   曝气时间: 4小时   排水时间: 2小时   出水COD: ≤100mg/L   出水BOD5: ≤30mg/L    21、 预处理工序有哪些主要的技术指标?   ( 1) 铁炭电解池   工艺浓废水水量: 20吨/天   进水pH: 2-3   出水pH: 5-6   反应时间: >8小时   ( 2) 中和沉淀池   工艺浓废水水量: 20吨/天   进水pH: 5-6   出水pH: >9   石灰粉投加量: 0.8公斤/吨废水   中和时间: 2小时    22、 整个废水处理流程分成哪几个工序?   整个废水处理流程分为二个工序即: 预处理工序( 铁炭微电解-中和混凝) 、 生化处理工序( 生物接触氧化池-SBR生化) 。    23、 什么叫生物炭法( PACT法) ?   有些难以生物降解的制药废水, 其生化处理出水中的COD要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100mg/L) 以下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生化处理出水应再采用颗粒活性炭吸附处理技术以保证出水达标是不可缺少的。可是, 颗粒活性炭吸附处理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处理成本太高, 其根本原因是颗粒活性炭吸附处理COD的动态吸附容量在10%左右( 重量百分比) , 即一吨活性炭只能吸附处理废水中的COD在100公斤左右。由于颗粒活性炭再生困难, 处理成本高, 因此颗粒活性炭处理技术的应用推广在国内还并不普遍。那么是不是能够开发一种新的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活性炭的动态吸附容量, 有效地降低废水的处理成本呢?   由杜邦公司最先开发的生物炭法工艺( 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Treatment Process) 就是这种新技术的代表之一。生物炭法简称”PACT法”, 或”PACSBR生化法”, 被国外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的废水生化处理工艺,   在生化进水中( 或在曝气池内) 投加粉末活性炭与回流的含炭污泥一起在曝气池内混合, 从污泥浓缩池中排出的剩余污泥进污泥脱水装置。在曝气池内, 活性污泥附着于粉末活性炭的表面, 由于粉末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及其很强的吸附能力, 提高了污泥的吸附能力, 特别在活性污泥与粉末活性炭界面之间的溶解氧和降解基质浓度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从而也提高了COD的降解去除率。一般来说在PACT系统内, 活性炭吸附处理COD的动态吸附容量在100-350%( 重量百分比) , 即一公斤粉末活性炭可吸附去除1.0-3.5公斤COD。而且, PACT法能处理生物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质。   根据我们的工程调试经验, 直接在SBR好氧生化池内定期( 每15-30天) 定量投加粉末活性炭能够获得很好的处理效果。其实粉末活性炭和颗粒活性炭的吸附处理机理是一样的, 不过在在SBR生化池内投加粉末活性炭更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节约投资成本;   操作灵活方便;   活性炭利用率高;   可避免颗粒活性炭易长生物膜导致堵塞, 影响出水速率的缺点:   在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系统中, 活性污泥附着于粉末活性炭的表面, 由于粉末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及其较强的吸附能力, 在活性污泥与粉末活性炭界面间的溶解氧和降解基质浓度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从而也提高了COD的降解去除率。一般来说, COD的去除( 视废水的种类) 能够提高10-40%;   由于废水中的有毒有害有机物质被粉末活性炭所吸附, 因此废水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能够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从而保证了生化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于防止氨氮指标反弹, 保证出水氨氮指标达标具有很好的效果。   我们曾用PAC-SBR法处理***厂生产废水, 结果表明: PAC-SBR法有着比较显著的处理效果, 生化处理出水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对于***公司的废水处理系统来说, 如果SBR生化出水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话, 我们也能够在SBR生化池内投加少量粉末活性炭以提高生化处理效率, 保证生化处理出水能够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24、 怎样估算剩余污泥的产生量?   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 部分有机物质( BOD) 被微生物利用合成了新的细胞质以替代死亡了的微生物。因此, 剩余污泥的产生量与被分解了的BOD数量有关, 两者之间是有关联的。   工程设计时, 一般都考虑每处理一公斤BOD5, 产生0.6-0.8公斤的剩余污泥( 100%) , 折算成含水率为80%的干污泥则为3-4公斤。    25、 为什么会有剩余污泥产生?   在生化处理过程中,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不断地消耗着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被消耗的有机物质中, 一部分有机物质被氧化以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另一部分有机物质则被微生物利用以合成新的细胞质, 从而使微生物繁衍生殖, 微生物在新陈代谢的同时, 又有一部分老的微生物死亡, 故产生了剩余污泥。 26、 废水中微生物所需的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为多少?   微生物像动物植物一样也需要必要的营养物质才能够生长繁殖, 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指碳( C) 、 氮( N) 、 和磷( P) , 废水中主要营养元素的组成比例有一定的要求, 对于好氧生化一般为C:N: P=100:5:1( 重量比) 。    27、 在生化过程中为什么需要经常补充废水中的营养物?   利用生化过程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 而微生物的细胞合成等生命过程均需要有足够量和种类营养物质( 包括微量元素) 。对于化工类废水来说, 由于生产产品的单一性, 因此废水水质的组成的成分也较为单一, 缺乏微生物必要的营养物质。比如讲, ***公司的生产废水中只有碳和氮而没有磷, 这种废水无法满足微生物新陈代谢需要, 因此必须添加废水中磷完善微生物新陈代谢的过程, 促进微生物细胞的合成。这就像人在吃米饭、 面粉的同时, 还要摄入足够量的维生素一样。    28、 生化过程中微生物所需的氧气由谁提供?   生化过程中微生物所需的氧气主要由罗茨风机提供。    29、 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水中溶解氧的浓度能够用Henry定律来表示: 当达到溶解平衡时:   C=KH*P   其中: C为溶解平衡时水中氧的溶解度;   P为气相中氧的分压;   KH为Henry系数, 与温度有关; 增加曝气努力使氧的溶解接近平衡, 而同时活性污泥还会消耗水中的氧。因此废水中实际溶解氧量与水温、 有效水深( 影响压力) 、 曝气量、 污泥浓度、 盐度等因素有关。    30、 溶解氧( DO) 表示什么?   溶解氧( DO) 表示水中氧的溶解量, 单位用mg/L表示。不同的生化处理方式对溶解氧的要求也不同, 在兼氧生化过程中, 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0.2-2.0mg/L之间, 而在SBR好氧生化过程中, 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2.0-8.0mg/L之间。因此, 兼氧池操作时曝气量要小, 曝气时间要短; 而在SBR好氧池操作时, 曝气量和曝气时间要大得多和长得多, 而我们用的是接触氧化, 溶解氧控制在2.0-4.0mg/L。 31、 污泥指数( SVI) ?   污泥指数( SVI) 全称污泥容积指数, 1克干污泥在湿态时所占体积的毫升数, 其计算公式如下为:   SVI=SV*10/MLSS     SVI剔除了污泥浓度因素的影响, 更能反映活性污泥凝聚性和沉降性, 一般认为:   当60<SVI<100时, 污泥沉降性能好   当100<SVI<200时, 污泥沉降性能一般   当200<SVI<300时, 污泥由膨胀的趋势   当SVI>300时, 污泥已膨胀    32、 污泥沉降比( SV) ?   污泥沉降比( SV) 是指曝气池内混合液在100毫升量筒中, 静止沉淀30分钟后, 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 %) , 因此有时也用SV30来表示。一般来说生化池内的SV在20-40%之间。污泥沉降比测定比较简单, 是评定活性污泥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常被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和及时反应污泥膨胀等异常现象。显然, SV与污泥浓度也有关系。    33、 什么叫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MLVSS) ?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MLVSS) 是指单位体积生化池混合液所含干污泥中可挥发性物质的重量, 单位也是毫克/升, 由于它不包括活性污泥中的无机物, 因此能较确切地代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数量。    34、 什么叫混合液悬浮固体( MLSS) ?   混合液悬浮固体( MLSS) 亦要称为污泥浓度, 它是指单位体积生化池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 单位为毫克/升, 用来表征活性污泥浓度。它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两部分。一般来说SBR生化池内MLSS值控制在 -4000mg/L左右为宜。35、 在用显微镜进行生物相观察时, 那一类微生物直接表明生化处理效果良好? 微型后生动物( 如轮虫、 线虫等) 的出现则表明微生物群落生长良好, 活性污泥的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这时候的生化处理效果最佳, 这就好比能经常捕获到大鱼的河流里, 小鱼小虾生长良好的情况一样。    36、 怎样评价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中的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的活性污泥生长情况的判别和评价是不一样的。   在生物膜法中, 活性污泥生长情况的评价主要采用显微镜直接观察生物相。 在活性污泥法中, 评价活性污泥生长情况的评价除了直接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相外, 常见的评价指标还有: 混合液悬浮固体( MLSS) ,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MLVSS) , 污泥沉降比( SV) , 污泥沉降指数( SVI) 等。    37、 什么叫活性污泥?   从微生物角度来看, 生化池中的污泥是由各种各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物群体。如果把污泥的泥粒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能够看到里面有多种微生物---细菌、 霉菌、 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 如轮虫、 昆虫的幼虫和蠕虫等) , 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 细菌和霉菌能分解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获得自身活动必须的能量并构造自身。原生动物以细菌和霉菌为食, 又被后生动物所消耗, 后生动物也能够直接依靠细菌生活。这种充满微生物、 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泥粒就叫做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除了由微生物组成之外, 还含有一些无机物质和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再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即微生物的代谢残余物) 。活性污泥的含水率一般在98-99%。   活性污泥象矾花一样, 具有很大的表面积, 因此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38、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有哪些异同之处?   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是以生化处理的不同反应器形式, 从外观上看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微生物是固定在填料上的, 而后者的微生物不需要填料载体, 生物污泥是悬浮的, 然而它们处理废水、 净化水质的机理是一样的。另外, 二者的生物污泥都是好氧活性污泥, 而且污泥的组成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另外, 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 由于是固定在填料上的, 能够形成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其生活能量和消耗能量不象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那样大, 因此生物膜法的剩余污泥比活性污泥法要少。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的接触氧化池采用生物膜法, 而SBR生化池采用活性污泥法。    39、 生物处理在废水处理工程上有哪些应用?   生物处理在废水处理工程上应用得最广泛最实用的技术有二大类: 一类叫做活性污泥法, 另一类叫做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悬浮状生物群体的生化代谢作用进行好氧的废水处理形式。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够形成表面积较大的菌胶团, 它能够大量絮凝和吸附废水的悬浮的胶体状或溶解的污染物, 并将这些物质吸收入细胞体内, 在氧的参与下, 将这些物质完全氧化放出能量、 CO2和H2O。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浓度一般在4g/L。   而在生物膜法中, 微生物附着在填料的表面, 形成胶质相连的生物膜。生物膜一般呈蓬松的絮状结构, 微孔较多, 表面积很大, 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对这些被吸附的有机物分解和利用。在处理过程中, 水的流动和空气的搅动使生物膜表面和水不断接触, 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溶解氧为生物膜所吸附, 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不断分解这些有机物质, 在氧化分解有机物质的同时, 生物膜本身也不断新陈代谢, 衰老的生物膜脱落下来被处理出水从生物处理设施中带出并在沉淀池中与水分离。生物膜法的污泥浓度一般在6-8g/L。   为了提高污泥浓度, 进而提高处理效率, 能够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结合起来, 即在活性污泥池中添加填料, 这种既有挂膜的微生物又有悬浮微生物的生物反应器称为复合式生物反应器, 它具有很高的污泥浓度, 一般在14g/L左右。 40、 什么叫好氧生化处理? 什么叫兼氧生化处理? 二者有何区别?   生化处理根据微生物生长对氧环境的要求的不同, 可分为好氧生化处理与缺氧生化处理两大类, 缺氧生化处理又可分为兼氧生化处理和厌氧生化处理。在好氧生化处理过程中, 好氧微生物必须在大量氧的存在下生长繁殖, 并降低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而兼氧生化处理过程中, 兼氧微生物只需要少量氧即可生长繁殖并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处理, 如果水中氧太多, 兼氧微生物反而生长不好从而影响它对有机物质的处理效率。   兼氧微生物可适应COD浓度较高的废水, 进水COD浓度可提高到 mg/L以上, COD去除率一般在50-80%; 而好氧微生物只能适应于COD浓度较低的废水, 进水COD浓度一般控制在1000-1500mg/L以下, COD去除率一般在50-80%, 兼氧生化处理和好氧生化处理的时间都不太长, 一般都在12-24小时。人们利用兼氧生化和好氧生化之间的差别和相同之长, 将兼氧生化处理和好氧生化处理组合起来, 让COD浓度较高的废水先进行兼氧生化处理, 再让兼氧池的处理出水作为好氧池的进水, 这样的组合处理能够减少生化池的容积, 既节省了环保投资又减少了日常的运行费用。   厌氧生化处理与兼氧生化处理的原理和作用是一样的。厌氧生化处理与兼氧生化处理的不同之处是: 厌氧微生物繁殖生长及其对有机物质降解处理的过程中不需要任何氧, 而且厌氧微生物可适应更高COD浓度的废水( 4000-10000mg/L) 。厌氧生化处理的缺点是生化处理时间很长, 废水在厌氧生化池内的停留时间一般需要40小时以上。      41、 为什么高浓度的含盐废水对微生物的影响特别大?   我们先来描述一个渗透压的实验: 用一张半渗透薄膜将两种不同浓度的盐溶液隔开, 低浓度盐溶液的水分子就会透过半渗透薄膜进入高浓度盐溶液, 而高浓度盐溶液的水分子也会透过半渗透薄膜进入低浓度盐溶液, 但其数量要少, 故高浓度盐溶液一侧的液面会升高, 当两侧液面的高差产生了足够阻止水再流动的压力时渗透就会停止, 这时两侧液面的高差产生的压力就是渗透压。一般来说, 盐分浓度越高, 渗透压越大。   微生物在盐水溶液中的情况与渗透压的实验是相似的。微生物的单位结构是细胞, 细胞壁相当于半渗透膜, 在氯离子浓度小于等于 mg/L时, 细胞壁可承受的渗透压为0.5-1.0大气压, 即使加上细胞壁和细胞质膜有一定的坚韧性和弹性, 细胞壁可承受的渗透压也不会大于5-6大气压。但当水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在5000mg/L以上时, 渗透压大约将增大至10-30大气压, 在这样大的渗透压下, 微生物体内的水分子会大量渗透到体外溶液中, 造成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 严重者微生物死亡。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用食盐( 氯化钠) 腌渍蔬菜和鱼肉, 灭菌防腐保存食物, 就是运用了这个道理。工程经验数据表明: 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大于 mg/L时, 微生物的活性将受到抑止, COD去除率会明显下降; 当废水中的氯离子浓度大于8000mg/L时, 会造成污泥体积膨胀, 水面泛出大量泡沫, 微生物会相继死亡。   不过, 经过长期驯化, 微生物会逐渐适应在高浓度的盐水中生长繁殖。当前已经有人驯化出能够适应10000mg/L以上氯离子或硫酸根浓度的微生物。可是, 渗透压的原理告诉我们, 已经适应在高浓度的盐水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细胞液的含盐浓度是很高的, 一旦当废水中的盐分浓度较低或很低时, 废水中的水分子会大量渗入微生物体内, 使微生物细胞发生膨胀, 严重者破裂死亡。因此, 经过长期驯化并能逐渐适应在高浓度的盐水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对生化进水中的盐分浓度要求始终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 不能忽高忽低, 否则微生物将会大量死亡。      42、 什么叫溶解氧? 溶解氧与微生物的关系如何?   溶解在水体中的氧被称溶解氧。水体中的生物与好氧微生物, 它们所赖以生存的氧气就是溶解氧。不同的微生物对溶解氧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好氧微生物需要供给充分的溶解氧, 一般来说, 溶解氧应维持在3mg/L为宜, 最低不应低于2mg/L; 兼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围在0.2-2.0mg/L之间; 而厌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围在0.2mg/L以下。      43、 微生物最适宜的pH条件应在什么范围?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物质代谢与pH值有密切关系。大多数微生物对pH的适应范围在4.5-9, 而最适宜的pH值的范围在6.5-7.5。当pH低于6.5时, 真菌开始与细菌竞争, pH到4.5时, 真菌在生化池内将占完全的优势, 其结果是严重影响污泥的沉降结果; 当pH超过9时, 微生物的代谢速度将受到阻碍。   不同的微生物对pH值的适应范围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好氧生物处理中, pH可在6.5-8.5之间变化; 厌氧生物处理中, 微生物以pH的要求比较严格, pH应在6.7-7.4之间。      44、 微生物最适宜在什么温度范围内生长繁殖?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 微生物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6-30℃, 最高温度在37-43℃, 当温度低于10℃时, 微生物将不再生长。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温度每提高10℃, 微生物的代谢速率会相应提高, COD的去除率也会提高10%左右; 相反, 温度每降低10℃, COD的去除率会降低10%, 因此在冬季时, COD的生化去除率会明显低于其它季节。      45、 微生物与哪些因素有关?   微生物除了需要营养, 还需要合适的环境因素, 如温度、 pH值、 溶解氧、 渗透压等才能生存。如果环境条件不正常, 会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甚至发生变异或死亡。      46、 微生物是经过何种方式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去除掉的?   由于废水中存在碳水化合物、 脂肪、 蛋白质等有机物, 这些无生命的有机物是微生物的食料, 一部分降解、 合成为细胞物质( 组合代谢产物) , 另一部分降解氧化为水份, 二氧化碳等( 分解代谢产物) , 在此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去除。      47、 什么叫废水的生化处理?   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是废水处理系统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 简称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将废水中的可溶性的有机物及部分不溶性的有机物有效地去除, 使水得到净化。事实上, 我们对生化处理并不是很陌生的, 天然的水体中存在着一条食物链, 即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米, 虾米吃小虫, 小虫吃微生物, 微生物吃污水, 如果没有这条食物链, 自然界就要乱套了。在天然的河流中, 有着大量的、 依靠有机物生活的微生物, 它们日日夜夜地将人们排入河流中的有机物( 如工业废水、 农药化肥、 粪便等等有机物质) 氧化或还原, 最终转化为无机物质, 如果没有微生物的存在, 我们周围的河流, 少则几个月, 多则一、 二年, 就会成为臭河了, 只是由于微生物太微小太分散, 以致人们的肉眼看不见罢了。而废水的生化处理工程则是在人工条件下对这一过程的强化。人们将无以计数的微生物全部集中在一个池子内, 创造一个非常适合微生物繁殖、 生长的环境( 如温度、 pH值、 氧气、 氮磷等营养物质) , 使微生物大量增殖, 以提高其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和效率。然后再往池内泵入废水, 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得到氧化降解, 使废水得到净化和处理。与其它处理方法相比, 生化法具有能耗低、 不加药、 处理效果好、 处理费用低等特点。      48、 怎样估算化学污泥的产生量?   经过化学反应( 如: 中和) 和物化处理( 如: 加药混凝) 所产生的污泥习惯上都称作为化学污泥。铁炭出水经过中和混凝处理后形成的污泥主要由氢氧化亚铁与硫酸钙组成。污泥的产生量能够经过投加的硫酸与石灰粉的量来计算。工程上也能够利用经验进行估算。一般来说, 铁炭进水的pH如果在2左右, 则中和混凝后每吨废水所产生的化学污泥量( 含水率80%) 在50公斤左右。      49、 铁炭出水为什么还要用石灰粉进行中和处理?   用硫酸调节成pH为2废水经过铁炭处理后, 硫酸成为硫酸亚铁, 废水的pH值从2升高至5-6, 那么铁炭出水为什么还要用石灰粉进行中和处理呢? 或者中和处理时是不是能够少加一些石灰粉呢?   铁炭出水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 如果不予去除的话, 会影响后续生化池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因此我们必须要用石灰将废水的pH值从5-6再调高至9以上, 使水溶性的硫酸亚铁转化成不溶性的氢氧化亚铁与硫酸钙, 然后经过混凝沉降的方法使它们沉淀下来, 以保证进入生化池的废水中不含硫酸亚铁。   中和处理时是不是能够少加石灰粉呢? 我们能够在化验室做一个对比实验。取相同数量的铁炭进水( pH在2左右) 和铁炭出水( pH在5-6) 分别放置于二个烧杯中, 然后分别计量地加入石灰粉进行中和混凝, 二个烧杯中的废水的pH值都调节至9时, 我们能够发现二个烧杯中所投加的石灰粉的数量是一样的。这是因为铁不是中和药剂, 硫酸所转化成的硫酸亚铁还是酸性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